APP下载

年轻人为何不爱走亲戚了

2022-11-22任冠青

时代邮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走亲戚功利代际

文 任冠青

不愿意回家过年,排斥举办婚礼,没有亲戚的联系方式……最近,有关年轻人日趋“断亲”的话题引发了社会热议。所谓“断亲”,主要表现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而更乐于享受朋友、同学间的人际交流。年轻人为何不爱走亲戚了?

地理距离带来的心理疏离是一个重要原因。也许在家乡,不想做饭时就能随时跑去亲戚家“蹭饭”,举凡大小节日都能随时凑齐一大桌亲友,彼此间的了解、认知也会通过这个过程逐渐累积。但是随着社会流动性变强,年轻人因为上学、工作等原因逐渐外出,这样的“随意小聚”很多时候已成为一种奢望。特别是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很多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连回家过年都有些困难,更别说常回家见亲戚了。

由于生活缺少交集,没有相似的生活场景,彼此间的交流就很容易停留在浅表层面。我记得前几年回家,每次与同龄的亲戚见面时,都要经历一番艰难“尬聊”的破冰过程。人际交往总是要经历由浅至深的过程,这种交往模式使年轻人很难形成稳固、深入的亲属关系,而更多停留在简单寒暄、说场面话的层面。因此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亲戚关系变得越来越鸡肋。

与此同时,代际间交往方式、话语体系的隔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劝退”年轻人。动不动就问工资、催婚,用单一的、传统的标准进行攀比,没完没了地唠家长里短……也许在一些长辈看来,这样做并无不妥,只是显示对晚辈的关心。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如此缺乏边界感的“问候”方式十分令人窒息。

一方面,他们更具自我意识,渴望平等的、真诚的代际沟通,而不是被功利的标准随意评判、被自上而下地教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再身处熟人社会,亲戚关系不再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要素,年轻人更有能力和底气对长辈的冒犯性举动说“不”。如果感到不舒服,就可以选择少走亲戚。客观来讲,两套思维方式的摩擦和碰撞,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抗型沟通,的确让一些年轻人不再热衷于亲人间的交往。

每个人都会有社会交往的需求,与一些年轻人“断亲”选择相对应的,是他们对亲友关系的结构性重塑。正如有人所说的,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是经过层层筛选后,真正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特别是步入社会以后,也许那些见证你一路成长,陪你流过泪的挚友,才更能与你产生共情,让你感受到温暖。

某种程度上,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结构都很“诚实”,我们之所以愿意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一些关系中,是因为它们能让人感觉放松、舒适,能让人从中汲取能量。现在,随着社会愈加开放、多元,原生家庭自带的社会关系已然不是大多数年轻人交往结构中的绝对重点。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没必要过于忧虑。

也许物理距离的分隔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放下负担,抛却过于世俗、功利的交往模式,彼此真诚以待,却能让我们留下亲戚关系中最温暖、最动人的成分。

猜你喜欢

走亲戚功利代际
走亲戚
上学就像走亲戚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走亲戚(外一首)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