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晋南鼓乐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

2022-11-22鲍晓梦

关键词:鼓乐文化

鲍晓梦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0 引 言

晋南鼓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乐珍藏了中华人民珍贵的历史记忆, 创造了中华人民生动的声响表达, 其节奏优美、 气势磅礴, 既表现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又饱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晋南鼓乐也由古代兼具娱乐性、 仪式性的民族音乐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受众消费的音乐产品。 晋南鼓乐在表演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传染力, 其艺术表现力极强, 是一种音色丰富、 节奏强烈的民间乐曲。 晋南鼓乐在山西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分支众多, 包括绛州鼓乐、 万荣软槌鼓、 稷山高台花鼓等。 但是,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很多如晋南鼓乐这类文化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 为了保护这些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对其进行研究、 传播与保护。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新媒体时代正式到来, 网络逐渐从人们联系通信的工具, 逐步发展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 晋南鼓乐在此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危机与机会并存。 新媒体的发展是推动晋南鼓乐艺术的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力量。[1]因此, 本文以新媒体技术作为助推力, 详细分析了晋南鼓乐中存在的传播困境, 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了综合地分析, 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 晋南鼓乐传播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分析

1.1 从业者老龄化现象严重

音乐类文化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人际传播以及群体传播的方式而进行。 晋南鼓乐其主要从业者的年龄较大。 据研究表明, 从晋南鼓乐传承人员的年龄来看, 晋南鼓乐的传承人平均年龄为56岁, 年龄范围为41岁—73岁; 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基本不愿意通过继承或学艺等方式传播晋南鼓乐, 且现阶段的晋南鼓乐传承者基本未接受过高等教育。 传承人的学历占比严重失衡, 初中学历人数占比为53%, 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传承者占比较低; 在这些人中, 有71%是子承父业, 另外的29%则是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获得晋南鼓乐的传承资格[2]。 由此可见, 晋南鼓乐的传承人中存在极为严重的传承老龄化现象。

作为一种以歌舞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地方性艺术表演形式, 晋南鼓乐的音乐和舞蹈别具一格。 如最著名的绛州鼓乐, 主要利用鼓、 板等乐器的演奏, 具有不同于流行音乐的音效, 但这种特定的演奏效果却与现代主流的审美标准有一定的距离。 这直接导致晋南鼓乐的传承人难以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 也使传承者无法通过鼓乐的传承获得成就感, 以致相关的艺术传播者难以继承或创新晋南鼓乐的艺术文化形式, 而且传承人自身的子女也多半不愿意将晋南鼓乐这一类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晋南鼓乐面临着极为严重的传承危机[3-4]。

1.2 产业管理开发不规范

晋南鼓乐是山西地区著名的民间打击乐艺术, 起源于尧舜时期, 距今约有五千余年的历史。 但是, 在现代社会中, 晋南鼓乐没有及时进行市场化的开发, 导致该产业缺乏专业的市场开发。 尽管晋南鼓乐从属于非遗, 但非遗中心工作人员非常少, 对晋南鼓乐艺术的保护也仅停留在保存方面, 并没有专业的既懂的艺术表演又有管理能力的文化产业管理类人才。 因此, 晋南鼓乐在缺乏产业管理人员以及开发不规范的情况下, 很难突破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困境。 且在山西省现存的晋南鼓乐团队中, 部分晋南鼓乐团的演奏质量极差, 表演中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 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团化管理十分不利[5]。 作为现阶段还算完整的传承链, 晋南鼓乐一般以团队个性化发展为基础, 在晋南地区有十余家专业团队, 但是, 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传承者的缺乏使得这个文化传统正面临消失的风险。 如果可以将山西省的晋南鼓乐团队集合成一个整体, 进行系统性综合开发, 并且在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文化的内涵合理开发, 有可能会促进晋南鼓乐本身经济价值的挖掘。

1.3 媒体宣传力度不足

晋南鼓乐虽然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 晋南鼓乐的影响力却依然只留存于部分山西地区中, 很多年轻人也只是听说过这项民间艺术, 并没有真正观看过晋南鼓乐的表演, 即使观看过晋南鼓乐艺术表演的很多年轻人, 也是“只闻其声, 不知其人”。 对于外地人而言, 关于晋南鼓乐基本没有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政府与媒体宣传的力度不足,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

对于山西这类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省份而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贴合城市发展方向, 尤其在文旅方面, 完全可以将晋南鼓乐作为城市文化名片。 但是, 现有的大众传媒中基本找不到与晋南鼓乐相关的报道, 尽管有一些小众媒体对晋南鼓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其基本内容与百度百科中的内容重复性较大, 并没有创新性, 难以引起群众的关注[6-7]。 而对于晋南鼓乐传承人的报道, 则只局限在王振湖、 王宝灿的身上, 报道千篇一律, 几乎全部都是重复性内容, 这样的报道无法引起受众的关注。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 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抓住了新媒体的浪潮, 成功地将其推销出去, 实现了广泛地传播。 但是, 晋南鼓乐却没有抓住机遇, 在网络中与晋南鼓乐相关的视频极少, 且多为节庆中的表演, 网络百科中的内容也很简略。 同时, 一些新兴的信息传播平台, 如微博、 抖音等, 也找不到晋南鼓乐的踪迹。

1.4 受众呈现代际性萎缩

当今社会, 80后和90后已然成为社会的主力, 这两代人成长过程中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触较少,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消息呈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碎片化的思潮, 这种环境很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很多晋南地区的年轻人即使从小听说过晋南鼓乐的名字, 也由于各种原因不会去主动了解其相关的文化内涵[8]。 在当地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中, 晋南鼓乐是一种老旧的文化, 与现代流行文化格格不入, 是老人才会去接触的内容。 这样的误解导致晋南鼓乐正在大范围流失潜在受众。 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新媒体时代的晋南鼓乐面临传播与传承的种种困境。

1.5 传授方式受限

在晋南鼓乐的发展中, 影响其发展停滞不前的因素还包括该音乐文化的传授方式。 一般的晋南鼓乐传授方式为面授, 有经验的晋南鼓乐演奏者将演奏的经验传授给徒弟。 新的传承者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了师傅的经验教学, 很少有新的学习者思考鼓乐文化的传承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关系。

晋南鼓乐的书写结构也较为复杂, 同一般音乐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音乐书写内容存在片面性, 部分晋南鼓乐曲目只是简单罗列鼓点符号, 在音乐阐释方面存在局限性, 学习者只知其形, 不知其意, 不能真正把握到其精神意义和内涵。 而演绎者只是根据得到的记录进行演奏, 于是, 便出现了僵硬的曲调, 晋南鼓乐的精髓之意、 声形乐效则表现不出。 因此, 晋南鼓乐书写形式及传授方式中存在的局限也使得晋南鼓乐在传播过程中困难重重。

1.6 传统文化的整体衰弱趋势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科技发展, 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则关注较少, 这导致传统文化整体呈现衰弱趋势。 晋南鼓乐的传播, 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处于困境中。 从近代提倡“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 魏源开始, 中国开始不断引进西方文化; “五四”文化运动的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但“五四”运动中部分参与者的过激行为, 严重打击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加之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引入等, 导致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贴上落后和愚昧的标签, 在现代社会丧失了话语权。

在时代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的21世纪, 各种文化争相涌现,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中出现了以职业、 年龄、 地域、 宗教、 民族等划分的多种圈层, 形成多种亚文化。 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及兴趣爱好, 也逐渐发展了各自的文化。 当代各具特色的亚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传统主流文化在各种副文化的繁荣发展下也逐渐式微。 晋南鼓乐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 在当下的发展也面临着相同的境遇, 摇滚、 说唱、 电音、 二次元及西方流行音乐的大批涌现, 将传统打击乐击溃到音乐圈的角落。 因此, 当代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和审美选择, 以及其它迎合年轻人审美需要的音乐种类的发展都导致晋南鼓乐走向音乐审美需要的边缘。

1.7 音乐文化商业化现象严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艺术水平质量的追求逐渐增高, 对传统晋南鼓乐的要求也逐渐增多。 但大部分晋南地区的鼓乐团队着眼利益需要, 将晋南鼓乐商业化, 不再关注鼓乐的素材以及内涵, 为了利益需要, 有时会减少或增加表演人数、 改变表演形式、 减少曲目表演时间, 为了流程而表演、 为了场面而表演, 使晋南鼓乐逐渐失去其意境和欣赏价值, 限制了晋南鼓乐的长远发展。

2 新媒体时代晋南鼓乐的发展路径

2.1 建立晋南鼓乐教学平台

对于晋南鼓乐的传承问题, 需要从多种角度去分析解决。

首先, 晋南鼓乐与当下审美需求迎合方面。 现阶段, 晋南鼓乐传承结构老龄化极为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济条件的原因, 人们着眼于利益最大化, 不愿意从事晋南鼓乐艺术活动; 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晋南鼓乐的相关文化内涵不了解, 自然也不能成为对晋南鼓乐感兴趣的受众。 因此, 要将晋南鼓乐传承下去, 我们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 让晋南地区或其他相关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添加与晋南鼓乐相关的课程, 转变晋南鼓乐的传承方式, 从个体传承变为官方参与促进的群体传承。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培养民族自信, 也能够加强晋南鼓乐的普及度。 尤其是一些有条件或者文化氛围较浓的区域, 可以让中小学生走上舞台, 成立以校为单位的鼓乐队, 在本市内组建相关的比赛, 让学生了解本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培养学生们对晋南鼓乐的兴趣。

其次, 晋南鼓乐曲目创新方面。 现阶段, 晋南鼓乐曲目缺乏创新性, 基本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曲目, 如威风锣鼓近年的表演曲目依旧是《单刀赴会》 《乱如麻》 《七牌子》等20世纪90年代已经记录在册的曲目, 与现代人们的审美倾向差异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当下传承晋南鼓乐的人员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学历较低, 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学习, 没有独立创作曲目的能力, 只能表演以前的作品。 基于此, 我们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高端人才的引进, 对晋南鼓乐的表演进行重新整编与设计, 重新设计晋南鼓乐的表演曲目。 尽管当下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重视, 并且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跟进, 但我国当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都较为薄弱, 相关的机构也由于工作人员的数量及质量等因素, 只重视保护, 不重视传承。 因此, 晋南鼓乐的传承人可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 对接各地的艺术院校, 与具备较高音乐修养的大学教授、 讲师、 学生等合作, 进行晋南鼓乐的现代化创作。

最后, 晋南鼓乐的教学传播方面。 现阶段, 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 在网络新媒体建立晋南鼓乐的教学平台, 将优秀、 典型、 适合当下审美的晋南鼓乐上传到平台中, 让对晋南鼓乐感兴趣的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录音录像等方式, 重复观看晋南鼓乐的表演。 同时, 还可以运用视频剪辑等方式, 对晋南鼓乐进行分步式教学, 让有兴趣的人们可以重复表演, 从而进一步加深晋南鼓乐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 通过网络新媒体的传播, 提高了人们对晋南鼓乐的接触率, 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晋南鼓乐, 发布晋南鼓乐艺术的媒体传承人或高校晋南鼓乐音乐教师也有了关注度, 为公益流量变现也提供了基础, 学生也有了更多学习模仿的途径。

2.2 借助新媒体技术产品化晋南鼓乐

要解决晋南鼓乐的传承问题, 不仅需要将晋南鼓乐引入校园, 通过网络媒体手段提升晋南鼓乐的知名度, 还需要解决传承人的经济问题。 为此, 我们需要将晋南鼓乐全面产品化, 这样才能具备更好的传承环境。 现阶段, 晋南地区专业演奏晋南鼓乐的团队很少, 有很多是乡村老艺人自发组织的表演团队, 谈不上经营管理。 晋南鼓乐的产品化, 需要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对鼓乐团队进行全面整合、 对众多鼓乐曲目进行筛选、 对鼓乐类产品进行定位, 同时, 更需要将晋南鼓乐以一个较为轻松, 更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形象将其展现在观众眼前[9-10]。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 晋南鼓乐是老旧形象的文化符码, 但如果以动漫、 漫画、 电视剧、 电影等更现代的方式将晋南鼓乐呈现在年轻人的面前, 可以极大地缓解这种情况。 现有的很多案例都证明了文娱化对产业的促进性, 尤其是在现代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熟以后, 在计算机中重复性处理晋南鼓乐的光影效果下, 再利用3D、 VR、 AR技术打破空间、 时间的限制, 可以使表演场面更加震撼。 尤其是晋南鼓乐中乐器众多, 表演效果激昂高亢, 如果将晋南鼓乐的舞台艺术进行现代手段的处理, 则给观众的视觉、 声觉效果将会更加震撼。 此外, 晋南鼓乐也可以与游戏产业相结合, 可以设计与晋南鼓乐相关的节奏音乐游戏, 音乐类游戏深受初中、 高中及大学生喜爱; 晋南鼓乐的节奏鼓点亦可作为众多游戏的背景音乐; 与动漫产业相结合, 可以设计出晋南地区极具豪迈特色的鼓乐手卡通人物造型, 借助例如《围棋少年》 《旋风战车队》的故事叙事、 加入晋南地区文化特色, 亦可打造出优秀的本土动漫。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深度挖掘晋南鼓乐本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山西本身是一个文化大省, 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区域。 因此, 可以在晋南地区的旅游业中添加与晋南鼓乐相关的历史文化道路, 利用现代3D全息投影技术阐述晋南鼓乐的历史发展轨迹, 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灵活调度旅游景点晋南鼓乐的表演曲目, 让人们在旅游中沉浸式体验鼓乐文化。

由于传统的实体营销受限于店面以及距离的限制, 在当地非遗馆或相关旅游景点周边设置晋南鼓乐的周边商店, 很容易被当地的消费氛围等影响。 但是, 在互联网的网络店铺中, 就能很好解决此类问题, 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商品, 并包邮到家。 我们可以将实体店铺线上化发展, 在实体店铺粘贴二维码, 作为店铺的选购地址, 使游客不必到店拥挤购物[11-12]。 这样既可以将实体店从繁重的重复性售卖中解放出来, 也可以使实体店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定制等, 年轻人通常是购买此类产品的主力军, 可以针对性地设计自我意识突出、 时尚感更强的周边产品。

2.3 加强新媒体途径宣传

以往对于事物的宣传, 只能通过电视或广播等单向传播, 人们了解事物的渠道十分有限。 因此, 晋南鼓乐很难将影响力扩展到其他省份。 但是, 在新媒体时代, 人们可以天南海北地交流, 只要是已经发生的事件, 瞬间就可以了解, 这样的媒体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其中, 微博作为一个可以实时上传文字、 视频、 音频的移动平台, 为晋南鼓乐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空间外延无限放大的同时, 观众对晋南鼓乐的评论也可以作为晋南鼓乐发展的方向, 实现双向的促进作用。 而且, 在网络平台中的宣传与互动更偏向于双方的沟通, 这样的新媒体极大地拉近了客户、 受众与晋南鼓乐表演者三者的关系, 促进双方的沟通。 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运营人员转变晋南鼓乐等传统艺术文化的刻板形象, 在新媒体的平台中多方位地传播晋南鼓乐; 还可以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合作, 使晋南鼓乐得到更广阔的宣传渠道与发展空间。 有关于鼓乐的教学网站也是一种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的方式, 在将其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联系在一起后, 还可以与其他音乐美术培养机构合作, 在教学网站上上传晋南鼓乐的教学视频, 让学生们可以在上传的分解动作中学习晋南鼓乐。

2.4 培养观众兴趣

晋南鼓乐需要大力拓展其受众范围, 深度激起受众对晋南鼓乐的兴趣。 这需要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帮助, 如在中小学设置晋南鼓乐相关的音乐课程。 这是最有效、 最快速的方法, 与艺术培养机构合作也可以加快其进程。 这两种培养学生对晋南鼓乐兴趣爱好的方法是晋南鼓乐能够在日后被广泛接受的基础, 其主要的受众培养对象是15岁以下的少年。 对于青年人和中年人, 鉴于本身学业或工作的压力较大, 通常没有业余的时间去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 可以通过抖音、 快手等短视频, 对此类人群进行文化传输。

现如今, 晋南鼓乐最大的问题是不被人所知, 难以打开局面, 而短视频平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简略的途径[13]。 对于老年人, 尤其是山西地区的老年人而言, 晋南鼓乐是其年轻时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流行音乐, 可以通过社区义演等方式唤醒老年人对晋南鼓乐的追求。 晋南鼓乐是一种群体性艺术, 如果没有足够的观赏人员, 那么, 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 在改善晋南鼓乐的经济环境的同时, 还需要大力培养观众的兴趣, 通过观众进一步反哺晋南鼓乐市场, 使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 结 语

晋南鼓乐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但仍有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通过晋南鼓乐入校园、 与艺术高校交流合作、 建立教学平台等方式拓展其生存空间; 以现代信息传播途径对晋南鼓乐进行产品化处理, 使其能够被广大消费群众所接受; 同时, 利用新媒体途径对晋南鼓乐进行广泛宣传, 并培养观众对晋南鼓乐的兴趣。 希望通过此路径帮助晋南鼓乐解决困境, 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鼓乐文化
文化与人
西安鼓乐套词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谁远谁近?
一曲民俗生命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