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养殖新模式(试行)
——肉鸡

2022-11-22王振来高振同霍惠玲金世清邢骞文胡自然王作艳

北方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水线抗菌药雏鸡

□王振来 高振同 霍惠玲 金世清 邢骞文 胡自然 王作艳

(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

为切实做好2020年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工作,保障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的精神,养殖企业从“加强管理”提高意识,不染病;“固本强元”增强体质,少得病;“精准治疗”科学诊断,少用药等方面推进企业养殖过程中的抗菌药使用数量逐年减少,摸索出了一套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的养殖模式,供广大养殖企业参考。

一、加强管理,提高意识,不染病

重点从“人”、“禽”、“料”、“养”、“环”五个环节进行控制,以有效降低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量。

(一)“人”,人员的控制

首先,养殖企业最高管理者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把“减少使用抗菌药”,降低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当成关系“菜篮子”食品安全、关系人类子孙后代健康的任务来抓,为此组织成立相应的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从制度上落实“减抗”。其次,企业中层领导,思想上认同“减抗”工作,对政策执行有力,落实制度到位。第三,饲养人员,严格按制度和饲养程序、免疫程序进行饲养和防疫、治疗。第四,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和疫病传入,避免发病。

(二)“禽”,雏禽的选择

选择品种好,有抵抗力的雏鸡品种,并尽量选择壮雏。

(三)“料”,物料的控制

主要包括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均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采购正规生产企业的合格物料,并做好相应的采购和使用记录。还应注意物料的储存保管,防霉变、防潮湿、防高温。

(四)“养”,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肉鸡养殖的关键,周密细致的饲养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为某大型养殖企业提供的养殖管理流程。

1.进鸡前准备

(1)进鸡前4天备齐整个饲养期所需物料及药品。

(2)进鸡前三天准备好育雏间、育雏用具等物品,提前升温预湿,使温度达到至36℃,夏季提前2天,冬季提前3~4天,使笼内底网温度达30℃以上,湿度达到70%(春夏每栋禽舍喷洒消毒水500千克、秋冬喷洒1000千克)。

(3)水系统处理:供水管道用4%次氯酸钠溶液(10千克/舍)浸泡48小时,然后冲洗干净,饮水管线,水桶用配好的戊二醛溶液逐个浸泡消毒。

(4)料桶安好,消毒清洗干净。

(5)水线调平,逐条冲洗干净,压力罐水压调至0.2。

(6)环境消毒,进鸡前一天和当天用2%火碱水全场消毒,禁止闲人进入。

(7)设备(大小风机、暖炉风、料线、压力罐、灯、环境控制仪)试运行。

(8)进鸡前1~2天备足好雏鸡饲料。

(9)进鸡当天水线的高度调节好,乳头与眼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保证有合适的水压(10厘米)。

(10)育雏在温度能达标的前提下使用中间笼,否则只使用最上面一层育雏。

(11)鸡舍密封:

进鸡前鸡舍两侧风口要求全部关闭,湿帘外侧用塑料篷布密封。

全部纵风机要求用塑料纸从外面密封。

有地沟的鸡舍,用塑料纸压好地沟。

前后大门用塑料纸密封。

(12)光照系统:保证舍内每间屋的节能灯均可正常使用,不亮或损坏的及时更换。

(13)温、湿度计悬挂:前中后端均匀放置3~4支温度计和湿度计,温度探头离鸡背高5~10厘米。

2.温度的控制

(1)首日温度输入标准:33.5℃(以鸡群能分散均匀为准),温度曲线输入标准:7天30℃、14天28.5℃、21天26.5℃、28天24.5℃、35天23℃、出栏20℃左右(温差0.5℃)。

(2)前后温差的调整:切忌温度忽高忽低,保持温度均衡,温差不得超过0.5℃~1℃(前后温差根据进风口开关来调整及水暖炉水循环水流量、扎热风炉的出风口调整)。

(3)温度的校正:温度计、温度探头有很多不准,应注意校正。校正方法:预温时用水银温度计校,相同的探头放同一舍(做好标签、下一批的探头还用原舍的探头),再根据温度和探头差异调整环境控制仪的目标温度。

(4)探头的位置:温度计(每舍配备3~5个,温差正负0.5℃)、温度探头应悬挂在离鸡背高5~10厘米处,并注意不可靠近或远离热源,第1个温度探头放在鸡舍前1/3的中间位置;第2个温度探头放在鸡舍中1/3的中间位置:第3个温度探头放在后1/3处中间位置。

(5)测定温度时还应根据鸡群和天气情况,注意“看鸡施温”,以鸡群吃料,饮水正常,精神良好,分布均匀,睡眠安静,无不快叫声,说明温度适宜;温度过高则鸡远离热源,卧地,张口喘气、伸颈展翅、频频饮水;温度过低,鸡扎堆,吱吱鸣叫;若雏鸡偏于一隅,则有可能是温度不适,或有贼风存在。标准:第一层笼子2~3只鸡张嘴就可。

(6)在鸡应激、免疫、疾病时,温度应比正常温度高0.5℃~1℃,直待鸡恢复正常后调回原来的目标温度。

3.湿度的控制

育雏湿度最初十天重点要防止雏鸡脱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70%最适宜,育雏第一天湿度不低于65%,一周以后相对湿度应小些,保持在55%~65%即可,并视舍内扬尘情况调节。 一般情况遵循以下标准:

日龄1~10日 11~25日 25~40日

标准65%~70%55%~65%50%~55%

湿度与温度密切相关,不同湿度条件下温度标准,要注意协调调整:湿度低于标准时,利用前段地面、走道洒水增加带鸡消毒次数等措施;湿度高于标准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排出湿气,加强水线管理,防止水线漏水,保持地面无积水。

4.通风的管理

(1)通风原则

21日龄前以保温为主,适当换气(温控、时控通风)。

22~35日龄保温同时,进行通风,采用过渡式通风。

36日龄后以通风为主,采用过渡式通风。夏天温度高采用纵向通风及湿帘降温。

(2)通风方式

过渡式通风:侧风口进风,纵风机排风,目的是保温,通风,保新鲜空气,负压10~25帕(根据鸡舍建筑不一样而有差异)。时控+温控。小窗开启个数和大小根据负压和鸡舍远近端的温差。

纵向通风:湿帘进风,纵风机排风(开纵风机4台以上),关闭所有侧风口。目的是降温,用于大日龄(4周后),负压15~20帕。根据白天和夜晚温差确定,白天多开,晚上少开。

如开启全部纵向风扇降温不可能时,在早9时~下午7时,可启动水泵水帘加水,但晚上尽可能少用水帘,让水帘干燥。

(3)不同季节通风目的和措施

炎热季节通风:可在屋顶至鸡笼上方使用挡风帘,增加风速,使鸡背部风速至少达2米/秒以上;喷雾线喷雾降温;使用湿帘降温。

寒冷季节通风:必须做到新鲜空气从最高位置进入鸡舍内部,以便使其在接触到鸡体之前与舍内较暖和的空气混合;杜绝鸡舍的裂隙和洞穴产生“空气漏洞”(包括大门、湿帘门、排污口、风机、墙壁裂缝等),以减少贼风产生。

鸡背部位置必须感觉不到任何风速,否则易造成冷应激而导致鸡群发病。

注意:加强通风,需处理好通风与温度的关系,在冬季不可因保温而减少通风,但也不可过于加大风量,以防因通风过度而发生冷应激。

5.饲料的管理

(1)饲料堆放:堆放饲料底部必须用薄膜隔开并堆放整齐。

(2)最初应使用小料桶5日龄逐渐撤除、7日龄撤完。6日龄开始使用料槽、并于7日龄时全部使用料槽饲喂。

(3)要求雏鸡同时开饮开食,小料桶中的料应在雏鸡到达前1小时准备好。

(4)进雏后,应一天多次给料(少喂勤添)、第一次给料2~3克、其余平均分配,同时赶鸡:1~3天,每四小时赶一次鸡;4~6天每6小时赶一次。雏鸡到场后的8小时和24小时应抽样检查鸡群采食情况,到达鸡场后8小时,80%比例的雏鸡嗉囊应该饱满;24小时的指标是95%~100%。

(5)饲喂次数和方式:1~10日龄,自由采食;10日龄后控料,每天最少清槽1次,控料的标准可根据鸡群每天的采食量减一天给饲或者每次净槽后停2小时再加料,晚上后半夜一般不控料。

换料方法:换料时应采用“渐进式”的方法。先1/3的2号料+2/3的1号料饲喂1天,然后1/2的2号料+1/2的1号 料饲 喂2天,2/3的2号料+1/3的1号料饲喂1天。

6.水的管理

(1)水质要求:肉鸡饮用的水应新鲜、清洁(大肠杆菌指数小于3个、细菌指数小于100个)。为了控制某些疾病和水中的病原菌、水藻和真菌等,可选择可靠的消毒剂在水中投入使用,以改善饮水卫生状况。一般使用3~5ppm的含氯消毒剂(漂白粉),20~30克/吨水,有水池的场每批次饲养结束后必须清洗消毒。

(2)饮水温度:育雏第一周饮用温开水,水温应不低于25℃。必须做到:育雏前2~4小时(尤其冬季)将水线注满水,使水温暖和,来鸡前1小时用手按水线乳头注满接水杯。

(3)初饮及工作要点:雏鸡入舍后、待饮水2~3小时后,再对个别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可将鸡嘴浸入水中进行辅助和诱导饮水。除饮用药品、疫苗外,一直到出栏不能停水。水杯干,说明乳头堵塞;水杯水多说明有滴、漏、冒;乳头下面接粪盘或传送带湿说明跑水;及时清理排除。水线要调水平:根据制定的水线高度标准调节。10天以下的小鸡鸡眼与乳头平,10~23天鸡喙水线成45°~60°为宜;30天后以60°~75°为宜。靠墙的两根水线比中间稍矮一些。1日龄雏鸡要求水线立管中的水位在10厘米。5日龄以后,每隔3天升高水线立管中水位2厘米,直到出栏保持水压在30~40厘米为止。10天后每3~4天反冲一次水线,用完一个疗程药之后反冲一次,免疫前后各冲一次。每出完一批鸡彻底清理一次。

7.光照控制

(1)灯泡瓦数3~5瓦。

(2)灯泡要保持干净、清洁,达到应有的亮度。

(3)损坏的灯口和灯泡及时更换。

(4)前10天光照时间24小时,10天以后逐渐控制光照20小时,30天以后逐渐控制光照24小时。

(5)控灯时间一般晚上7~11点或者8~12点,夏季最热时也可中午控灯但时间不要太长,最多3小时。

8.分笼方法

(1)1日龄每笼50只(笼子长1米,宽0.8米),7~9天先往最上层分(分群当天不降温)、15~17天二次分群再往最下层分(第二次分群可适当提高温度0.5度到1度),原则上分大留小。

(2)提前两天对料槽清洗,铺好笼内底网,调整好水线高度。

(3)准备好料,并用消毒水擦拭一遍接水杯。对新扩区域进行消毒并冲水线。

(4)扩笼应选择在中午、晴天、无风情况下进行。

(5)分笼时单手抓鸡背、双翅或双爪,避免剧烈撕扯单翅或单腿造成伤残。

(6)结合天气情况,如果严冷的冬季,前期不容易升温,可延缓扩至全舍的时间。

9.消毒

(1)环境消毒

由场内安排专人负责组织进行消毒。

场内上鸡前一天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消毒。

从场内上鸡算起,环境消毒至少每周一次。春、秋、冬三季白天进行,夏季需在早上未出太阳前或傍晚太阳落山后进行。场内若有疫情存在,疫情鸡舍周围及主要通道消毒应每天一次。

消毒应全面,不能留有死角,但是用火碱水喷洒时,应注意不能喷至屋顶、等易腐蚀的地方。

注意:每次环境消毒前,必须保证场区环境卫生、清洁。

(2)进出场消毒

车辆进出消毒:需经过2%~3%火碱消毒池出入场,消毒液每周更换二次;对整车用1∶500的含碘消毒剂进行全方位冲刷喷雾消毒。

人员进出场消毒:人员进出必须经场长批准,自觉遵守消毒有关规定。

(3)饮水消毒

除免疫前后24小时外,各禽舍依水的微生物检查情况对水进行消毒处理。

每隔4天用消毒药处理一次水线,保证水质合格。

消毒药的危害与应急处理:消毒后若鸡群发生中毒现象,立即停用并给鸡群饮用葡萄糖水。

10.鸡群抽样称重

(1)鸡苗一进舍就要抽样称重,每栋鸡舍不低于5箱,以后每7天称重一次,最后一次称重在38日龄。

(2)每舍随机取样,每舍抽样点不得少于3处,关灯时称重,减少应激。

(3)称重时前中后三个点上中下三层,不准外挑和漏称,整笼鸡全部称重。

(4)称重时动作要轻快,防止闷压造成伤亡。

(5)详细记录每次称重时的鸡只数和重量,并及时核算出周末体重、周增重、周料肉比、累计料肉比等数据。

(五)“环”,环境控制

养殖场与交通干线、居民区、屠宰场及其他养殖场有一定距离,场区内净道与污道无交叉,车辆、人员通道,生产区入口,畜禽舍入口等关键位置均应设有消毒设施,应有行之有效的粪污清理设施,能保证畜舍及场区整洁;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设施或渠道。

二、“固本强元”,增强体质,少得病

(一)注重预防,增强鸡体体质

提前对幼雏通过推广使用酸化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产品及中兽药、中药提取物等新型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替代具有治疗、预防用兽用抗菌药制剂,使用适宜的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营养吸收更全面,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和机体的内环境,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鸡群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二)要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严格按照标准免疫规程进行免疫,免疫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免疫前一天,对水线反冲一次。

2.根据季节、舍温和鸡日龄的不同,选择停水3~4小时。

3.7日龄新支H1202倍量分两次饮水、21日龄新城疫四系2.5倍量分三次饮水。

4.防疫操作需要三个人配合:先关灯,鸡舍中间减压阀附近一个,鸡舍两头水线末端各一个,两头人员打开水线末端排水阀使水通过透明塑料管排出舍外,中间人员再打开反冲阀门,使疫苗液流经水线,把水线里面的清水排出,当疫苗流到水线末端时,中间人员马上关闭反冲阀门,末端人员再关闭排水阀门,中间和两端的阀门开关顺序不能颠倒。

5.鸡舍内所有水线充满疫苗水后,开灯后让鸡自由饮用。

6.每次疫苗液应在40~60分钟内饮完(不得使用金属容器盛疫苗液)。

7.防疫完后,打开清水阀,让鸡自由饮用清水。

8.免疫用过的器具、地面及双手接触过的地方用高浓度消毒液消毒,对疫苗瓶用火碱液浸泡后交技术员统一回收焚烧。

9.准确记录疫苗的名称、批号、有效期、每栋舍的使用量,每次配制疫苗的水量,开始饮水的时间及每次饮完疫苗水的时间。

10.免疫前中后三天饮用多维,以达到抗应激目的。

三、“精准治疗”科学诊断,少用药

(一)建立科学的疾病监测机制,具备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一是有兽医室、兽药房、疫苗储藏库(柜),按照兽药GSP标准建设兽药房和疫苗储藏室。必须配有兽药二维码扫描设备和药房消毒灭菌设备。二是具备投入品的检测能力,可开展抗体检测和药敏试验。三是配有执业兽医师和兽医技术人员及药房管理人员,建有兽医人员档案。

(二)规范用药制度

一是建立兽药、疫苗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出库、使用、包装材料无害化处理及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制度(药品进、用、存记录照片,二维码设备等),在《河北省兽药综合信息监管平台》进行注册,兽药出入库信息入网运行,并做好完整的记录。二是建立使用兽用处方药、消毒剂、杀虫剂管理制度,按规定开具处方签,各种记录内容齐全,填写真实、规范、完整,并存档保管1年以上。三是建立投入品供应商评估档案和产品质量档案,每批投入品都要索要生产厂家出具的加盖红章的产品检验报告单,必要时可送有资质的相关检测部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四是在明显位置张贴有规模养殖场安全用药承诺书、安全用药告知书、安全用药宣传画、禁用药物名录等。本着能用中药改善的不用抗菌药、能少用抗菌药的不多用、能小群体给药的不大群给药的用药原则,减少抗菌药使用。积极寻找一些中药制剂、免疫增强剂、益生菌、酸化剂,微生态制剂等产品替代抗菌药,以保证养殖生产成绩不受大的影响。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宰前提前停药。

(三)强化封闭管理

建立健全封闭管理和消毒制度,对外来人员、养殖场人员、管理人员、运输工具、饲料兽药等物品进场实施严格控制,实施消毒灭源,确保降低病原微生物存活量。对兽用抗菌药物实施分类管理,建立轮换用药程序,在不同阶段针对性地使用药物和制订多个用药方案,定期轮换。建立用药前做药敏试验制度,选择敏感性药物,减少盲目用药,逐步建立细菌药物敏感性数据库。建立养殖场各类疫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以监定免的免疫原则和抗体水平,实施免疫,降低动物源细菌耐药性。

(四)建立替抗方案

充分发挥河北省中兽药、饲料和微生态制剂生产大省优势,试点企业推介使用优质中兽药和酸化剂等替代产品,探索减少和替代抗菌药方案,初步建立针对肉鸡的新型养殖用药模式。

(五)提高用药水平

积极开展执业兽医、养殖业者健康养殖和安全用药知识培训,为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水线抗菌药雏鸡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水线光缆
水线光缆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规模化肉鸡养殖场水线管理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抗菌药在宠物临床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