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2022-11-22浙江省磐安县双溪乡人民政府322308陈有来
浙江省磐安县双溪乡人民政府 (322308)陈有来
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人民政府 (322308)陈忠友
1.福寿螺——一种从“宝贝”变成麻烦的入侵物种
福寿螺又名金苹果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因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且食性杂、个大、繁殖速度快而被人们引为食用或用作养鱼和养鸭的蛋白来源。上世纪60~80年代,日本、美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相继引入人工养殖,但由于口味不受消费者欢迎,福寿螺迅速丧失商业价值,被大量遗弃,泛滥成灾,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
我国在1981年由巴西籍华人将福寿螺引入广东中山市养殖,被视为高蛋白食品,并很快被人工引至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同样由于口感不佳、市场接受度差而弃养,在田野大量繁衍蔓延,给农业生产及水环境造成极大危害。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近年来,浙江省磐安县周围的缙云、永康等县(市)都发现有福寿螺踪迹。2020年磐安双溪乡西溪河流、玉山区域的茭白田都有福寿螺存在。据调查,双溪乡西溪河流的福寿螺系2016年由该乡在余杭打工的人带回,放在池塘里养殖而扩散;2021年磐安发生的螺量密度已有明显增加,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以免造成更大危害。
2.福寿螺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1)形态特征 福寿螺的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有螺旋状螺壳,但福寿螺的螺壳体短,尾部相对平小,螺壳口呈喇叭状,贝壳薄、易碎,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幼螺一般呈黄色,成螺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外壳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螺壳内壁有数道横螺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成年福寿螺螺壳外径平均5.83厘米,体重多在60~80克之间,最大可达600克。
(2)生活习性 ①生存习性。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群栖于河道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因有肺和鳃的呼吸功能,所以其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不仅可以在水中生存,还可以在陆地上潜伏休眠。有试验发现,将福寿螺装在塑料袋中,在隔绝水源、食物的前提下,在夜间通过同类相残获取食物能存活数月之久。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45℃,最低临界水温5℃。福寿螺有较强的迁移性,当“意识”到环境对其不适时,会随水流动而漂移,也会在水体附近或湿润的旱生作物上取食。②取食习性。福寿螺食性杂,以水稻、莲藕、浮萍、瓜果等植物性饵料为主,特别喜欢吃水稻,也爱吃动物腐肉与腐殖质多的腐土,多为晚间取食。③繁殖方式。福寿螺属于雌雄异体,一枚母螺一年可繁殖2代,1年内可繁衍出30多万子孙后代,故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母螺常在夜间交配、产卵,在高出水面的河道壁、植物或其他干燥固体物上产出绯红色卵块,每次可产6~8个窝卵,每窝卵的数量在数十至数百枚之间,最多可达500枚以上。只要2周左右的时间就可孵化,孵化后的幼螺生长2个月左右又可交配产卵。
3.福寿螺的危害
在人为引种传入我国后,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而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其生长繁殖,加上福寿螺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一旦有福寿螺存在,就会大量繁殖,对农作物和水生植物造成侵害。4—6月和8—10月不仅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
(1)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 由于福寿螺的幼螺和成螺喜食水稻,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在水稻移栽后疯狂侵食叶片和幼嫩分蘖,有时一夜之间就能将刚移栽的禾苗整株吃光,致使水稻基本苗数不足,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造成粮食减产。此外,福寿螺还危害茭白、蔬菜瓜果等,给农作物甚至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2)挤压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 其极强的繁殖能力以及极杂的食性,加上超大的个体,福寿螺在与本地物种竞争过程中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此外,福寿螺的排泄物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3)影响人类健康 福寿螺是多种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它所携带的后圆线虫(肺蠕虫)能引起致命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携带的吸虫能导致皮肤过敏。同时,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园线虫的中间宿主,如果烹饪不当,生食或未煮熟,未杀尽的线虫容易侵入人体,严重的可能破坏神经组织,导致痴呆甚至死亡。虫。
4.防治方法
根据福寿螺的栖息特性及两个繁殖高峰的特点,采用“狠抓冬防,巧治春”防治策略。切实利用农业、生物、药物等多种手段,达到“冬降越冬残螺量,春减作物受危害”的目的。
(1)农业防治 ①人工拾螺。秋冬期多为少雨干燥季节,河道、沟渠水位较低,低洼积水处是福寿螺越冬的主要区域,加上福寿螺产卵节位低,为集中消灭福寿螺创造了条件。可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排干田水、清理淤泥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环境;对裸露在低洼处的福寿螺人工拾螺,粉碎深埋或粉碎后用作鸡鸭鹅的动物性饲料,或经高温杀螺后作饲料成分的动物蛋白用于喂猪;摘除或铲除附着在杂草、秸秆、沟壁、石块等卵块,集中无害化处理。上述措施均能大大降低冬后残螺量。②改变耕作制度。水田冬季改种旱生作物,实行水旱轮作,如种植大小麦、油菜、豌豆、蚕豆及元胡、贝母等中药材,均能有效降低越冬螺口量。③火焰灭卵。在规范安全使用液化气的前提下,使用乙炔枪喷火灭卵,能够高效去除附着在高出水面的石块、壁坝及石缝中的卵块。
(2)生物防治 ①放鸭灭螺。因鸭子的肌胃用以磨碎食物,而幼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矿物质,是鸭子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之一。在沟渠、河道浅滩低洼处或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放鸭啄螺可有效减少幼螺存量。②青鱼灭螺。作为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又名螺丝青)喜食幼螺,塘库中如有福寿螺,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放4~5尾青鱼即可有效去除幼螺。③茶籽饼除螺。亩施粉碎后的茶籽饼3~5千克,撒于排灌沟或已翻耕的田块,防效90%以上。
(3)化学防治 常用的有以下4种药物。①5%梅塔小颗粒剂。在水稻插植当天或次日,每亩施撒0.25~0.4千克,毒杀率高达90%~95%,而且可达85%的保苗效果。田间施药时要保持5厘米浅水层7天左右,在此时段内尽量让水质保持清澈,以达到最佳的杀螺效果。②6%密达。在水稻插植当天或次日,每亩撒施6%密达0.5~0.7千克(拌细土40千克),可实现80%~90%的毒杀效果。③70%贝螺杀。每亩用50克70%贝螺杀兑水50千克喷施,可达90%以上的防效率。此药剂刺激人体粘膜,还能毒杀鱼类等水生物,必须谨慎使用。④硫酸铜晶体。移栽水稻前,每亩按0.5千克硫酸铜晶体兑水75千克喷施,可达85%~90%防效率。如螺害过于严重,建议隔10天再用一次药。特别提醒,由于杀螺药物也会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产生毒害,因此,施药后7天切不可向鱼塘、河道排入此类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