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音乐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聂耳《铁蹄下的歌女》为例
2022-11-22杜扬静崔焕珍
杜扬静 / 崔焕珍
一、左翼音乐的概述
(一)左翼音乐的兴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12月28日”日寇进攻上海,再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1937年“8月13日”上海事变。在民族存亡的时刻,全中国被迫发出一个声音:救国!全国人民团结抗日,音乐家们不再优雅从容,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救国的伟大斗争中。这一时期,音乐界的“左翼音乐运动”、“新音乐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对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翼音乐的出现是由于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这一运动又是新文化四五运动的继续。五四运动捍卫爱国救国、捍卫民主科学、捍卫文化启蒙,为左翼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左翼音乐运动是三十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与民主团结力量开展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的音乐运动,其目的是呼吁人民群众一起进行反侵略求解放的爱国活动。那时左翼音乐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深入到群众中去,壮大自身的实力,在各种斗争中不断成熟。与此同时,他们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下,不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中的传统,还积极地借鉴苏联等国优秀的创作经验。在这次的音乐活动中,培养新的音乐人才创作歌曲,创立多种组织与社会机构,为救国运动抗日歌曲、抗日战争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左翼音乐特征及题材
左翼音乐家以聂耳为代表,他的歌曲在抗日救亡音乐中是更具代表性的,但聂耳发展左翼音乐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救国”,而是创造出可以为劳动人民呐喊的音乐。这一时期的音乐扩大了作品主题的选择,创造出更多的题材内容。展现了社会现实更加丰富的生活场景,激发了人们对反帝反封建战争的热情。并且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左翼音乐家开始为左翼电影或戏剧创作音乐,比如《夜半歌声》、《扬子江风暴》、《渔光曲》等歌曲,这些都是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聂耳的创作时间相对集中,但他的作品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广泛人群,并成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聂耳深入底层生活、理解人物的内容、感受劳苦大众,并在人物融合的基础上表达情感,使他的作品具有动人的魅力。聂耳创作的儿童歌曲,视角独特并富有新意,比如:《小野猫》、《卖报歌》等;创作的青年歌曲,表达了年轻一代真挚的感情和勃发的力量,如:《毕业歌》、《前进歌》等;创作的工人歌曲,坚实具有力量,如:《开矿歌》、《码头工人》等;创作的女性歌曲,描绘出悲惨无奈并坚韧顽强的形象。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
二、左翼音乐下女性的多面性
在民族存亡的时刻,全中国被迫发出一个声音:救国!全国人民团结抗日,音乐家们不再优雅从容,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救国的伟大斗争中。这一时期,音乐家将音乐投身到电影中去,创作出一些经典的女性角色。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抵抗的、有些是抑郁的等等。但是这里研究的女性可分为两类:一是知识女性,二是底层女性形象。
(一)知识女性
左翼电影音乐下的知识女性又可分为两种形象。一是苦闷的形象,比如《春之恋歌》是影片《母性之光》中的插曲,是年轻时期小梅在演出时所唱的歌。生活在资本家庭中的小梅,从小受到继父的影响,无奈嫁给富有的商人还生下一个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后来孩子死去自己也被商人摈弃。这首歌曲单纯的是赞美爱情的美好,歌词“恋爱至上”可以看出小梅渴望自由与独立,这也为她之后的悲惨命运做铺垫。二是追求革命的形象,像是《新女性》中的主题曲《新的女性》,讲述了女大学生韦明为了期望得到自主的婚姻解放,冲破家庭束缚的内容。歌词中提到“新的女性要和男子们一同翻卷起时代的暴风”、“我们要将它唤醒民族的迷梦”呼应了妇女解放的主题,以及对封建制度的否定和抨击。
(二)底层女性
旧社会中的女性一直都处于弱势力量,她们的命运与社会密不可分。为了能生活下去,她们不得已去做没有尊严的工作,有的在小酒馆茶楼唱歌,有的在灯火酒绿之间穿梭。比如影片《神女》这首同名歌曲《神女》,宾客沉浸醉意之中要求歌女演唱,并且完全无视倒在桌前哭泣的歌女。这首歌曲充分描述了歌女内心的痛苦挣扎,这种痛苦来自阶级对立,对自己无奈的生活哭泣时,也揭露了社会带来的不公。另一个是《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抒情歌曲是女性题材中的典范。是阿凤在歌舞班表演时所唱,同样表达出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
三、《铁蹄下的歌女》——遭受压迫歧视的女性
(一)歌曲创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伴随着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全国抗日救国运动,出现不少具备爱国情怀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就是由徐幸之作词,聂耳作曲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也是故事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歌曲塑造出在三十年代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处在社会底层歌女的悲惨生活,那时的妇女饱受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依旧能对事物保持善良,满怀强烈的爱国热情。聂耳之前在歌舞社上过班,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以卖唱为主,被旧社会损害的,被人们所歧视的女性。他深刻地感受到处于社会底层女性的凄惨。于是怀着深切的同情,向社会发出沉痛的控诉,写了这首“歌女到处哀歌”、“歌女到处漂流”的女声独唱曲。这首歌曲是悲痛哀愁的,同时从侧面揭露出女性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热情。
(二)歌词情感道尽歌女愁颜
这首歌的词简单精练,真诚且形象鲜明。同时歌词与旋律是一环接一环的,是不可分割舍弃的。全曲词句层层推进并富有朗诵含义并且旋律线沉稳,描写被压迫轻视的女性形象。这首《铁蹄下的歌女》作品采用独特的三段式的音乐构造,并且规整的四乐句组成一乐段。每个片段的音乐处理都不尽相同,乐段差别较大,多方面地展现了旧社会践踏下的女性形象。
第一段主题从弱拍入,为的是突出“到处”两字。前两句采用悠扬的旋律,歌词表现出歌女不情愿四处卖唱、到处献舞的痛愤之情;后两句是带有朗诵性的,体现了歌女心怀不公和暗暗的控诉。第二段主题转为血泪的叙述,音乐低回婉转,语气中充满了苦涩和悲伤。这一段的音乐阐述与第一主题完全相反,歌词“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这两句更加引人注目,无奈地唱出了因饥寒交迫,才能到处哀歌到处漂流的苦楚歌女形象。第三段主题融入了前两段的音乐材料,依旧是表现不公无奈之感。随后音乐的节奏拉长,所有的情绪一触迸发。可怜的唱出她们只是一个歌女无能为力,表达了歌女不能按捺的愤恨与无奈之情。
(三)真情演唱表达人物心境
《铁蹄下的歌女》旋律平静,旋律延续整体对比缓慢,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变化、速度变化和力度变化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加生动地表现主人公的情感。
1、节奏变化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有规律的节奏,有强有弱的规律,会给人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感觉。如果伴随有特定节奏的旋律,如弱起、附点、切分等节奏的变化从而带给听众一种紧张新鲜的感觉。这首歌曲中附点节奏较多,像是歌曲开头就用了五处。这种节奏型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歌女们不甘如此的痛苦悲痛情感。在演唱的过程中,歌者必须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用情感表达歌曲。同时,呼吸对节奏的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正常的气息才能产生稳定的节奏。此外,这首歌曲中,几乎每一句都是从弱起开始。如唱到“到”和“处”这个乐句的最高音时,两字就应该加重,要富有饱满力的歌唱。第三句“将亡”中的“亡”字,结束在切分节奏的重拍上,必须要唱够时值,不能唱得过短草草结束,只有唱够才能更深地表达歌女人物感情的需要。第四句要唱出反问的语气,其中“商女”的“女”字在演唱时不能拖拍,要完整地唱够两拍,不能破坏歌词所要表达的语境。
2、速度表现
在演唱速度方面应该保持中速歌唱,该歌曲不是很长,抒情和朗诵旋律随心境的展开呈现。唱好这首歌曲的关键是要驾驭好呼吸的深度和一致性,音乐语言语调的和谐。歌曲第一段主题速度是从稍慢到稍快过渡。前两句速度是中速,最后两句的语速变得有些紧凑。当演唱者唱歌时,必须唱得更加响亮,主要是为了唱出歌女的愤怒。第二段主题速度变化与第一段相反,这里朗诵紧凑的旋律向前推进,前两句的语速稍微紧凑一些。随着抒情旋律的气息变换,速度变得慢了一些。唱歌的时候,要把最后两句唱得更清楚,把舞女们的苦涩和悲伤的心情唱出来。第三段主题,速度与一二段类似,都是以中速为主,这样能够加强各段落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3、力度表现
《铁蹄下的歌女》中,第一段开始第一句有个mp的中弱力度记号。“到处歌唱”的“处”不能草率地滑过去或者溜掉,装饰音也要当作音符来唱。同时要唱的清晰明了,唱得饱满有力并且强一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当时歌女们的心境对旧社会的愤怒之情。之后力度变成mf。这样力度的诠释,前两句充分体现了歌女对生活的不甘心以及后两句对黑暗势力的不公。所以演唱时腹部力度增强,要用弹性的气息支撑这个音。第二段中,力度从第一句的p转为第二句mp。最后,有个渐强再转到渐弱的记号,显得整首歌曲情感更加突出更为感人。第三段前三句力度都很强,最后一句转为渐弱。这种渐强渐弱的变化,演唱时气息要有控制,并且腔体位置也要保持一致。“铁”字上有一个延长记号,“铁”字歌唱时要有咬牙切齿然后渐强,汹涌澎湃的怒火如波涛汹涌,最后快速地唱出“蹄”字。
四、左翼音乐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女性形象,成了近现代音乐创作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她们以一个个独特的形象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增添色彩。三十年代下的女性她们充满着热情力量,一步步走出奴役的牢笼。虽然这一路充满荆棘坎坷,但是她们无所畏惧,音乐家们运用音符描绘出旧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不仅有着强烈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充满着现实意义。
(一)历史意义
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赋予女性的内容是“新”字,这种“新”重在行动和思想。主要体现在爱情自由上、体现在寻求工作平等中、体现在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在左翼音乐家的创作中,一面描写女性的爱国情怀与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与那些流连于灯红酒绿间的纨绔子弟形成极大的对比。另一面表现在对资产阶级女性的抨击,描写资产阶级女性的歌曲中,大多是以悲惨命运结束的。虽然音乐是依附在电影中出现的,但一些歌曲已超出电影本身,这也能够说明女性话题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关注度提升,同时创作群体以无产阶级音乐为立场,有着强烈的历史意义。
(二)现实意义
从左翼音乐中发现,描写爱情的题材占多数。虽然创作是在反帝反封建的背景下,但是从歌词中依旧能感受到年轻少女对爱情的纯真与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也逐渐提升,当然女性爱情观也发生着实质性的转变,从不敢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到勇敢追求爱情,是女性思想的提高,也是社会的进步。左翼音乐不仅爱用爱意元素,也拿叙说的形式创作。以这种形式结合人物形象,增加歌曲的趣味,也能带给听众无限想象。左翼音乐对当下的音乐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着现实意义。
结 语
经过对《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多方面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处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下的女性形象,也感受到聂耳的音乐作品,用最贴切的语言和独有的创作手法,精准地把受到压迫、剥夺的女性表现得淋漓精致。同时不难发现,这些女性在漫漫长河中历经的点滴演变。在当今文化飞速发展下,这些经典的女性角色为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建构做出了庞大的力量,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