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莓枝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2022-11-22李露方海胡琦鹏黄元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皖南侵染病原菌

李露,方海,胡琦鹏,黄元龙

(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安徽 郎溪 242000)

蓝莓枝枯病是一种枝干病害,侵染蓝莓植株以后会引起枝条枯萎、枝干溃疡、枝干木质部坏死等症状,发生严重时可以引起整个植株死亡。该病的流行范围比较广,在全国各个蓝莓生产区都有发病案例,一旦大规模流行,会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皖南地区的蓝莓种植规模较大,在防治过程中由于种植户的防治理念落后、用药不当等导致枝枯病防治难度较高,因此有必要积极推广使用蓝莓枝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便从根本上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

1 皖南地区蓝莓种植现状

皖南指的是安徽长江以南地区,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量比较大,导致淋溶强烈,土壤养分相对贫瘠,且pH值低,酸化严重,主要以红壤和黄壤类型为主,而这类土壤并不适合温带果树的生长,因此当地经济果林的发展也受到诸多的限制。但是蓝莓在生长过程中要求酸性土壤(pH值4.0~5.5),并且冬季适合低温环境,结合皖南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蓝莓种植在当地有着天然的优势,种植质量以及产量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也较好地解决了当地经济果林发展的困境,较高的经济效益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农业和经济

的发展水平以及个人收入水平。目前来看,皖南地区大部分的乡镇在蓝莓种植上有着较大的规模,比如屯溪区蓝莓生态园现代林业项目,该项目,集品种引进、良种繁育、栽培示范于一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带动农民发展蓝莓特色产业,鲜果销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市场销售前景广阔,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近几年,蓝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相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也越来越严峻,以枝枯病为例,其流行范围较广,在全国各大蓝莓种植区域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就会给蓝莓产业造成较大的打击,而当地不少种植户由于缺少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害预防意识,导致枝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皖南地区的蓝莓生产者必须要提高重视,加强对蓝莓枝枯病的综合防治,以便保障蓝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蓝莓枝枯病发生情况

2.1 枝枯病概述

引起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包括葡萄座腔菌、乌饭树拟茎点霉、棒状拟盘多毛孢、假可可毛色二胞、尖孢炭疽菌、胶孢炭疽菌等,同时既可以由单一病原菌侵染引起,也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引起。被病菌侵染后的蓝莓植株主要是在枝条上出现症状,发病之初会先出现褐色的病斑,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斑也会不断进行扩展并导致枝条上的叶片萎蔫下垂,直至干枯,最终由于病原物侵填体和菌丝体堵塞木质部导管,造成枝条内水分流动阻塞进而形成组织失水死亡。如果不及时干预,病原菌最终会侵袭整个蓝莓植株,从而使得整株死亡[1]。

2.2 发生规律

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而且病原菌均可产孢进行多次侵染,这也使得蓝莓枝枯病在其整个生长季节内均可发生,比如分生孢子会通过芽或气孔侵入,或者是过冻害或修剪造成的伤口侵入等,就皖南地区的蓝莓枝枯病发生情况来看,其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3月—4月和5月—6月,3月—4是春季花芽萌动时,花芽、气孔等途径都给予了病原菌侵入的渠道;5月—6月是蓝莓采收季节,同时温度不断升高,降雨量也逐渐增多,此时的气候条件极易导致蓝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且夏季修剪的蓝莓品种在修剪后若未及时对剪锯口进行保护,也会导致枝枯病发病更加频繁。

2.3 防治误区

2.3.1 防治理念落后

很多种植户一是没有重视起蓝莓枝枯病的预防,由于枝枯病的病原菌比较多,其侵染渠道也比较多,如果可以从蓝莓的种植伊始开始预防,能够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但实际上很多种植户在预防上舍不得用药,发病后盲目用好药、重复用药、大量混合用药,不仅枝枯病的防治效果不佳,还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二是农民对农药知识比较欠缺,购买渠道不正规,导致农药质量差,防治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三是很多种植户存在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的情况,出现防治效果下降时,不及时更换药物,而是随意的加大药量,不仅影响植株生长,防治效果也不断下降;四是对防治的持续性认识不清,很多种植户认为防治1次就可以取得效果,但是枝枯病容易反复侵染,应该间隔7~15 d再进行用药,“少量多次”喷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3.2 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用药量

在蓝莓枝枯病的防治过程中,一些种植户在配置农药的时候不按比例,导致农药超过规定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易发生药害。

2.3.3 追求速效性

在枝枯病的防治过程中片面的追求速效性,使用一些效果较强的化学农药,这些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还会危害蓝莓植株,使得蓝莓农药残留超标等,不利于食用安全[2]。

2.3.4 盲目混合用药

混合用药指的是种植户同时使用多种病害防治农药,认为这样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但是这一行为极易会伤害到蓝莓植株,使得植株出现落花、落果。

2.3.5 不能对症下药

种植户对蓝莓枝枯病的认识不清,致错误用药,防治不佳甚至产生药害,导致防治效果持续下降。

3 蓝莓枝枯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合理建园

一是要合理选址,尽可能的远离工业区、畜禽养殖区等有可能会对蓝莓生长环境造成污染的环境,而且蓝莓生长过程中对光照要求较高,充足的光照也会保持其长势良好,因此建园的时候应该选择地势平坦的小山坡地,确保能够满足蓝莓的采光需求,注意是要避免在排水不畅的低洼盆地等地区进行建园;二是要进行土壤处理,土壤环境是蓝莓健康生长的基础环境条件,蓝莓适合在pH值4.0~5.5的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因此种植户还应该对园内的土壤环境进行检测,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土壤的pH值,土壤pH值过高时可以在蓝莓种植前的6个月在土壤中施用硫磺粉;三是要加强对蓝莓果园的保护,实践证明,导致蓝莓枝枯病发生的病原菌也会侵染苹果、梨、桃等多种果树,因此蓝莓园周边的其他果树寄主也可能为蓝莓枝枯病的发生提供初侵染源,要求种植户在蓝莓果园的建设中应该考虑周边其他果树寄主的栽植以及相关病害发生动态情况,避免周围有其他可能发生枝枯病的果树等,从而起到隔离病原菌的作用[3]。

3.2 选择抗性品种

品种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蓝莓的产量与质量,同时抗病性能强的品种也会降低枝枯病的发生概率,因此还应该注重选择抗性品种。就各地区的蓝莓种植情况来看,北高丛系列的公爵、贵蓝,南高丛系列的珠宝、绿宝石、阳光蓝,兔眼系列的杰兔、钱德勒等多个品种对葡萄座腔菌、乌饭树拟茎点霉、棒状拟盘多毛孢引起的枝枯病均表现高抗,只有南高丛系列的薄雾对假可可毛色二孢枝枯病表现高抗。当前皖南地区已试验种植南方高丛、北方高丛、兔眼等60个品种,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品种为南方高丛和兔眼,其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而且产量与质量都比较可观[4]。

3.3 加强种植管理

在蓝莓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要加强对蓝莓园的巡视,及时发现发病情况并进行处理。要及时清除病原菌,比如在秋末冬初时清理果园,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要重视修剪工作,种植户一般会通过修剪蓝莓植株来保障其长势,以高丛蓝莓为例,幼树需要去除细弱枝条和花芽,以便可以培养扩大灌丛并进根系发育,而树以疏枝为主,去弱留强,以控制树高、改善光照条件。修剪后留下的剪锯口极易会给病原菌留下侵入的渠道,因此在修剪后应该用不透水、不透气、无毒、对树体无害、附着力强、不易开裂、含杀菌剂和剪口愈合促进物、成膜性良好的剪锯口保护剂对剪锯口进行涂抹保护,小剪锯口量大的,可以全树再喷施一遍保护性杀菌剂,可以大大减少病原菌的侵入[5]。

3.4 加强施肥管理

肥料的使用是提高蓝莓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同时也能够提高蓝莓的长势,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蓝莓喜铵态氮不喜硝态氮,厌钙且对氯比较敏感,在钙质丰富的土壤中易缺铁,氯易引起其中毒死亡,因此必须要加强肥料管理,尤其是要禁止使用石灰、草木灰、氯化铵、氯化钾等含钙含氯的肥料。同时蓝莓本身对养分的需求比较低,在施肥的时候应该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可以在冬季施足基肥,萌芽前、花期、果实膨大期追肥等,其中基肥以有机肥或农家肥为主,并搭配适量复合肥,从而起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害、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追肥应该以复合肥为主,萌芽展叶期多施氮肥,坐果期多施磷肥,果实成熟期多施钾肥,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生物菌肥,比如酵素菌肥、EM菌肥、木霉菌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生长、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蓝莓植株的抗性,从而大大降低枝枯病的发生概率[6]。

3.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办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就是使用一些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比如木霉菌可湿性粉剂,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菌体本身、发酵液对枝枯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3.6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就是应用化学农药进行枝枯病的防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的选择低毒性、无残留的高效农药,比如10%苯醚甲环唑450~750倍液、25%吡唑醚菌酯1 000~3 000倍液、20%烯肟·戊唑醇水悬浮剂1 500倍液及35%氟菌·戊唑醇1 500~2 000倍液等,多种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效更佳,在喷药的是要均匀,特别要对枝干进行均匀细致喷施[7]。

4 结语

综上所述,蓝莓种植已经成为皖南地区的重要产业,其种植质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面对当前蓝莓种植中常发的枝枯病,种植户必须要提高重视,明确枝枯病的发病规律,积极学习科学的病害防治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科学建园、优选品种等多种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全面提高蓝莓的种植水平,促进皖南地区蓝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皖南侵染病原菌
张 勤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皖南印象》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