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玉米新品种脆甜1号选育报告

2022-11-22程富荣王婵王勇严黎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张掖市农科院区域试验

程富荣,王婵,王勇,严黎明

(1.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张掖 734000;2.张掖市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 张掖 734000;3.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酒泉 735000)

甜玉米又名蔬菜玉米,因其皮薄渣少、脆甜爽口、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研究表明,甜玉米中的糖分、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及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普通玉米,经常食用对肠道、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是婴幼儿及老年人的理想食品[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健康食品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甜玉米的市场需求量亦随之增大,选育和推广综合性状优良的甜玉米新品种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2,3]。为此,张掖市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张掖市农科院合作选育出早熟高产、口感适中、抗性较好,适宜在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脆甜1号,经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甘审玉20210138。

1 品种选育过程

脆甜1号是张掖市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2014年以自选系dytm24作母本,自选系dytf325作父本组配的黄甜玉米杂交种。母本dytm24是以甜8号为基础材料南繁北育连续自交稳定选择的二环系,该自交系产量较高,穗行14~16行、籽粒大、穗轴小、口感好、黄粒;父本dytf325为外引甜玉米品种“脆王”连续自交选择的黄粒二环系,该材料抗逆性强,配合力较高。2014年配制杂交组合,2015年参加公司鲜食玉米新杂交种鉴定试验,2016年—2017连续两年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试验,2018年—2019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玉米甜玉米组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脆甜1号采收期91 d。幼苗叶鞘、叶片和叶缘均为绿色,叶片数16片。植株为平展型,株高224.5 cm,穗高80 cm。茎基为绿色,黄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花丝。果穗为筒型,穗长20.9 cm,穗行数17.6行,行粒数37.2粒,黄色籽粒,白色穗轴。

2.2 品质

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脆甜1号含水量76.40%,含粗蛋白质3.25%、粗脂肪1.85%、粗淀粉4.84%、还原糖1.3%、蔗糖6.4%、赖氨酸0.10%。在两年区域试验中,由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品尝鉴定与评价,其外观与蒸煮品质为2级,总评84.8分,优于对照品种超甜603。

2.3 抗病性

2018年—2019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该品种高感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3 产量表现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16年—2017年在甘肃省的白银、景泰、酒泉等地进行多点试验,对照品种为超甜603,随机区组试验,2次重复,小区面积21 m2,5行区,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于7月下旬收获测产,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品种。两年试验结果,脆甜1号鲜果穗平均产量为17 700 kg/hm2,较对照增产10.3%。

3.2 区域试验

2018年—2019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分别在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武威市农科院、酒泉市农科院、甘肃五谷种业公司和天水市农科所试验基地进行,对照品种为超甜603。随机区组试验,2次重复,小区面积18 m2,3行区,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两年试验结果,脆甜1号在10个试验点上有8个点增产,鲜果穗平均产量为16 777.5 kg/hm2,比对照增产10.4%,居36个参试品种的第20位。

3.3 生产试验

2019年在甘肃省鲜食玉米甜玉米组生产试验中,较对照超甜603增产11.6%,4点增产1点减产,居36个参试品种的第21位,增产显著。同年在甘肃河西等地示范推广7 500 hm2,鲜穗平均产量达16 000 kg/hm2,较当地对照品种早熟、产量高、口感好。

4 适宜种植区域

脆甜1号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的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但该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抗性较差,在推广种植上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并选择地力条件较好、田间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推广,以免在生产上造成损失。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播种前精细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土壤松软细碎,上虚下实。河西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5~10 cm地温稳定在10℃为宜,种植密度52 500~60 000株/hm2。一般施农家肥45 00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作基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50~375 kg/hm2。出苗后应注意及时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红蜘蛛和锈病等病虫害。一般在授粉后23 d左右,乳熟期时采收青苞,最好选择在早上气温较低时进行,并及时组织保鲜上市或冷藏保存。

5.2 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制种亲本要稳定一致,发芽率高,空间隔离距离应不少于300 m。田间管理时严格去杂去劣,并注意防治制种区田间病虫害,确保母本及时彻底去雄,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要做到适时收获晾晒,并注意挑杂,以防止人为和机械脱粒混杂,保证种子纯度和净度。

猜你喜欢

张掖市农科院区域试验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张掖市高中教师体育锻炼活动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基于农科院财务会计处理分析
依托信息技术 深化拓展探究
GGE双标图分析在糯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实践、体会和建议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