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2022-11-22王文化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运动体育

王文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户外运动训练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体育运动方式打破了传统封闭式教学,让学生接触到自然,并且学生兴趣也得到激发,积极主动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是一项具有教育性质的娱乐一体化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近自然,体会到自然生活的乐趣,对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学生体质、体能情况,针对性制订户外运动训练计划,常见的户外运动包括登山、攀岩等,这些属于野外训练项目,可以提高学生户外生存能力,像划艇、游泳等水上训练项目,需要在特定场地进行,该类训练可以在特殊情况下,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户外运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动训练地点,并且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综合考虑,安排训练强度,在活动期间,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得以构建,并且有利于学生整体协调能力的培养。

1 高校体育教学户外运行训练现状

大学生户外运动训练课程内容繁多,包括自我挑战训练、拓展训练、回归自然训练等,现阶段高校户外运动训练形式以水上训练和户外训练为主,开展户外活动过程中,大学生户外生存能力、团队意识与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并且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及以后工作中的困难时,可以勇于突破自我、挑战自我[1]。“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壮则国壮”,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这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能够激发大学生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加深对户外运动重要性的了解,帮助大学生完成身体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经过实际调查与相关资料分析了解到,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大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期间,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不合理,实践运动与理论出现偏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并且部分教师无法掌握体育教学精髓,缺乏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从而对大学生身体及综合素质发展存在限制性影响,同时部分教师在不了解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下,盲目开展户外运动训练和设置运动强度,也是不合理的,不仅会对学生户外运动训练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无法充分发挥户外运动实效性[2]。

2 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作用

2.1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手机、计算机等高新设备逐渐普及,这也造成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更加缺乏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将对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如大学生由于与外界接触少,从而对社会适应力降低,甚至遭受网络诈骗伤害,这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十分严重。因此,开展户外运动训练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特征,合理选择运动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如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攀岩训练,需要注意的是,身体情况特殊的学生不得参与,并且要做好防护措施,学生从攀岩中可以学会判断正确的步伐,不断向高处攀登,形成坚韧不拔的意识,并且学生思维反应能力与身体素质得以提升,使学生明白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向上爬,才能够进步,学生在与大自然接触过程中,散发着青年应有的活力和生机[3]。此外,在户外运动训练时,学生必须快速适应周边环境,进而自身灵敏性得到提高,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2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往往以提升大学生体能的方式进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主体地位,训练方法过于单一,训练形式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教师在不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运动类型,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甚至会使学生对运动训练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当前,大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意志力不够坚定、缺乏与其他的沟通、团队意识淡薄,加上传统体育教学下,活动以个人竞技为主,难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愈加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对体育任课教师也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教师掌握体育训练基本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从户外运动训练中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深入体会体育活动内涵,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贯彻到教学全过程中。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这类集体性活动,可以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体系的完善,在运动训练中,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团队精神与社交能力得到培养。由此可见,户外运动训练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3 实现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新时期背景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高校毕业生没有社会生活经验,就业率逐年降低,这也给广大学生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使其长期处在心理压力下,如果没有科学地发泄压力,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长期接受不到体育训练,身体素质普遍偏差,意志力不够坚定,在这样的前提下,合理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能够舒缓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压力发泄的主要途径。上文提到,户外运动训练一般为团体活动,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距离被拉近,一共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将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在锻炼学生户外生存技术的同时,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如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爬山运动,学生在爬山过程中互相帮助,体质较好的学生会帮扶体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并且攀爬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鼓励,还有唱歌环节,班集体凝聚力增加,这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 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3.1 与当代大学生体育观念相符

自课程改革战略实施后,当代大学生体育观念也发生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现阶段,学生不仅要强身健体,还希望从体育运动训练中感受到乐趣,一些新兴时尚、富有激情的运动项目广受大学生青睐。在进行户外运动训练时,学生社交能力与竞争意识得到培养,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这样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工作环境与内容。户外运动训练项目多种多样,具有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特点,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个性化与多元化要求,也与现代大学生体育观念相符[5]。

3.2 与当前体育教育发展要求相符

体育教学户外运动训练过程中,活动场景与方式发生改变,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多元化特点,以体能活动为导向,将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内容加入到课程训练中,为学生设立多样的运动体验,这里注意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训练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活动中积极运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提升,进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与学习潜能,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4 高校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实施对策

在进行户外训练理论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应秉承着“因生适宜”原则,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文本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前将户外运动训练注意事项给学生说明。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兴趣爱好、运动特点有一定了解,能够以此为依据,将这些内容与户外训练项目相融合,科学选择户外运动类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6]。其次,要结合高校现有资源与实际情况,秉承“因地适宜”原则,选择户外运动类型,也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竞技运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发展。

5 结语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而户外运动训练的开展,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竞争精神,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户外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运动体育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冬季户外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无忧踏青清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