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歌舞电影的美学特征探析

2022-11-22孔令玉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歌舞舞蹈印度

孔令玉

(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各民族的艺术是民族的生成源点和重要特征,不同民族由于不同文化属性的影响,在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并影响到民族艺术的最终呈现形态。歌舞是人类艺术史上出现最早、流传最广、形式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不仅体现出对人类社会世俗价值的认同,还可以实现个人话语和民族话语对日常平庸性的超越。因此,对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就会发现其在思想和内容上继承了印度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传统,特别是歌舞文化传统,上述传统是印度电影的艺术根基。而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传统对歌舞表达持有不同的观念和态度,导演们则通过歌舞片体现出来。在印度歌舞的叙事语境下,以世俗为出发点,同时超越世俗的形态比较突出。“印度人民通过歌舞叙事实现超验性感受,进而抒发人们对那些世俗陈规的超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歌舞可以表达他们的心声,可以反映他们的梦想,可以带给他们摆脱困境的希望和快乐,所以,在印度的文化语境中,歌舞是超越性的,这种超越性表现在影片上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我们在此对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印度歌舞片的美学风格和美学特征进行探析,从洞悉这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度如何将歌舞视为文化内涵最有“意味”的表现形式。

一、印度歌舞电影的形式美学特征

(一)壮观的歌舞场面

印度地处南亚大陆,气候炎热潮湿,这种气候使印度人民喜欢聚集在户外,聊天、嬉闹、唱跳,这种氛围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心理沉淀之后,逐渐形成了印度民族关注热闹的特点,这也直接刺激了印度各族人民对歌舞、音乐等艺术领域的探索,并逐渐构建起自由自在和风趣幽默的民族风格。当二十世纪初电影艺术传入印度之后,这种民族风格便逐渐融入进来,并通过歌舞这一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艺术形式,进行直接、快速的思想情感表达。在影片中,人物的各种情感,或悲伤、或愉悦、或腼腆、或奔放,都沉浸在鲜活的歌舞之中,通过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审美形式的表达,从而意蕴悠长,令人流连忘返。因此,印度的舞蹈电影中,不论是叙事过程,抑或叙事之外,都会大量添加欢愉的歌舞场景。“例如,在影片《大篷车》中,吉卜赛篷车队沿路缓行,同行的人们则不失时机地在空旷区域进行歌舞,这种热闹的歌舞场景塑造出一种全民愉悦的氛围”[2],十分动人和精彩。影片的主人公苏妮塔本身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女子,但是受到这种近乎狂欢式的歌舞场景和氛围的感染,也加入了舞蹈的行列。至此,影片已经不去深究主人公性格的转变,对于这种情况,广大观众也从不会去深究和质疑,唯一相同的是对人们尽情欢乐的表达,只要感受到快乐就好。

(二)浓郁的宗教色彩

印度不仅是一个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宗教在印度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其政治、经济、生活、艺术等都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因此,印度歌舞电影场面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一丝宗教气息,或多或少地受到宗教氛围的感染。例如,湿婆神是印度教中舞蹈的首创者,传说中这位神灵具有极高的歌舞天赋,现在印度一些寺庙和家里还供奉着湿婆神。印度人民普遍崇尚教义,生活中也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并经常通过歌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拜祭神灵。“上述习惯不仅在印度歌舞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也凸显印度人民通过歌舞表达和享受生活的态度。因此,在印度的电影中较多运用歌舞元素,并将古典歌舞和现代潮流相结合”[3],展示印度社会的广阔画卷,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人民对现代歌舞,通过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二是着力发扬他们的古典歌舞。印度古典歌舞起源较早,且与宗教存在密切的关系,古典歌舞内容蕴含了印度传统宗教信仰和人生的哲学理念,承袭了古典喜剧中喜庆、团圆、欢乐的美学特征。印度的婆罗多宗就规定,如果遇到丰收、节日、爱人邂逅、夫妻爱恋或命运令人鼓舞等,都可以通过歌舞进行表演。反之,如果身处逆境、命运多舛,或者相爱的人天各一方等等都不能通过歌舞进行表现。同时,古典歌舞仅能用于颂扬神灵。上述审美取向和美学特征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文化和宗教原因,对歌舞片的大团圆结局有深刻的影响。其宗教哲学总体上都是趋向于和解与和谐,仅将分裂和冲突视为人间的短暂现象,也正是如此,歌舞才在印度影片中占据突出地位,成为印度电影的重要美学特征。

(三)表达情欲的视觉冲击

印度的歌舞历史悠久,以其为内容的各种著述也浩如烟海,其中《舞论》就是最著名的一部,该书为印度舞蹈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该书并不仅仅是只阐述舞蹈理论,它综合了音乐、雕塑、绘画、表演等多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是一部综合讲述印度艺术的著作。在该书中,一个最主要的论点就是“味”论和“情”论,认为舞蹈由八味组成,而味源于情,味情相系,情以叙事,味作观感。所以,印度的舞蹈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舞蹈,而与人生的情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将舞蹈元素用于歌舞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们经常将歌舞与人的“情欲元素相互结合,并将其植入和应用于影片。纵观印度的电影发展历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曾经受到过严格的审查,甚至一度遭到政府的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印度电影审查对人情欲的表达十分严格。但是,情欲作为人生八味之一,又是印度教中毗湿奴的象征,而教徒们对湿婆神又十分崇拜”[4]。因此,在印度的社会中,人们在潜意识中仍将情欲作为神灵对人类的恩赐,情欲一方面受到压制,另一方面也必须宣泄和表达,也正是如此,印度的歌舞等其他艺术门类经常将人们的情欲作为表现对象。因此,印度的电影创作者们就巧妙利用歌舞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影片中无法利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情欲。例如在电影《阿育王》中,阿育王对公主的爱真挚热烈,他联想自己和公主翩翩起舞,共坠爱河,为观众创设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人们在不失纯洁美感的情况下实现了情欲和歌舞的完美结合。

二、印度歌舞电影的叙事美学特征

在印度电影中,“歌舞是一种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叙事语言,不仅是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呈现方式”[2],还是重要引线和渲染要素,对剧情的展现和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具有重要的达意功能

印度歌舞电影一度在我国风靡,直到今天,这股来自南亚的“印度热风”依然在刮着,《流浪者》《迪斯科舞星》《大篷车》《三傻大闹宝莱坞》《巴霍巴利王》等影片都非常受我国观众的喜爱。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还会回忆起美丽的丽达唱着《拉兹之歌》和人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场面。在《流浪者》这部影片中,歌舞不仅是一种提升观众视觉感受的艺术元素,同时也是展示和烘托故事情节的重要方式,是重要的叙事载体:影片中灵动的歌舞展示出丽达本身的聪明、美丽和善良,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她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意识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总体来说,印度的歌舞影片大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而以歌舞为载体构建的绚丽画面”[5]和质朴情感则成为打动观众的重要手段。在这类影片中,绚丽的场景和大量穿插的舞蹈具有非常强大的达意功能,甚至可以产生语言难以企及的高度,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达意功能是印度歌舞电影的亮点,也使叙事本身充满了魅力。这是一种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电影的重要美学特征,因此,导演们将这些歌舞元素用于电影拍摄之后,逐渐成为印度电影的民族特色,并引领印度电影走向全球市场。

(二)婆罗多“味”论的应用

“味”是印度婆罗多歌舞核心论的重要观点,同时也是对舞蹈叙事特征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著名的《舞论》认为舞蹈有八味,而味和“情”“意”又紧密相关,味情相系,味意相连。在这种文化背景的熏陶下,歌舞电影就具有多味的意蕴,尤其是不乏艳情味。例如,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舞蹈就具有十分浓重的艳情味,“该影片以少女为本源,通过饰物、花园、花环等多种艳情道具,达到了背景音乐和表演者舞姿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将阿育王爱情的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6]。

印度是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其古典艺术具有较高的水准,实现了诗歌、音乐和舞蹈的完美融合。受到古典艺术氛围的熏陶,印度的歌舞电影融入了很多古典艺术元素,其中不乏多味的意蕴,并以此来烘托舞蹈叙事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配合和完美融合,并在叙事表达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三)现代电影技术背景下的歌舞叙事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影技术为电影叙事艺术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促进了当下电影叙事功能的创新。在歌舞电影的叙事创新中,《宝莱坞生死恋》堪称典范之作,此片仅在歌舞编排上就花费了七亿卢比,拍摄时许多歌舞场景要在夜景下展开,在这些夜景中,有耗费巨资打造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美建筑,有演员穿戴的华丽的服装,有拍摄时点亮的灯火和燃放的烟花,所有这些相互配合,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塑造这些场景过程中,使用和融入诸多先进的歌舞剧舞台设计的,对现代电影制作中的舞蹈新理念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传达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影片中对电影蒙太奇手段的运用,实现了现代电影技术和传统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印度电影历史上可谓独树一帜”[7]。因此,该部电影无论是在技术手段上,还是在艺术的表现力上都实现了对以往歌舞类电影的超越,达到了全新的境界。

目前,印度电影创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与之对应的是舞台的布置也日渐奢华。同时,电影中的歌舞不仅着力展示印度本土的文化和风光,同时也增加了对东西方不同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创新,这些优秀文化在现代技术场景下,使印度传统歌舞演绎得更加精彩。例如印度经典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把西方的现代元素和东方的写意手法融合在了一起,再加上现代剪辑技术的适当运用,使影片本身更具有戏剧化和情节化的特点,在个人情绪的宣泄和印度传统人文思想的表达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也为印度电影走向世界,以及新概念印度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印度歌舞电影的民族美学特征

(一)树立了印度民族电影的天然屏障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特征,透过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充分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和政治形态,印度具有悠久文明史的文化印记已经融入了印度人民的身体。在有声电影出现之后,印度作为多语言、多信仰以及极具文化特征的国家,其本体影片便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美国好莱坞电影气势汹汹的压力,印度电影还是经历了一番挣扎与调整,最后终于在歌舞片身上找到了自信,实现了电影产业质的飞跃。歌舞片一般具有华丽的场面和较强的动作性。歌舞进行时,音乐和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蒙太奇手段填补了无人物对白的缺憾,展现了歌舞的魅力,同时这类影片情节相对简单又具有强烈的人情味,易于抓住观众的眼球,非常符合印度百姓的审美趣味,于是逐渐成为印度电影的主流拍摄模式。

“由此可见,古老的印度民族文化和极具特色的民众审美倾向,成为印度电影发展的有利因素”[3],并且以此为凭借铸就起印度本土电影发展的天然屏障。如果说默片时代印度是美国影片最大海外市场的话,那么有声时代的到来则为印度歌舞电影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发展空间,有力地阻挡了外国电影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印度的泛滥,不仅如此,印度的本土电影也出口到南亚以至全球市场,在世界电影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二)唤醒了印度女性的抗争意识

在印度文化中,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也仅限于满足平庸的日常生活,不敢再有额外的奢求,印度现在有些地区仍实行童婚,禁止女子自由恋爱,女子的婚配由家长或长老会决定。印度首都新德里甚至被誉为强奸之都,妇女生活在歧视和偏见的社会氛围里,女性感情的能量毫无一丝欢欣。在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中,女性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隐忍”“压抑”和“顺从”就成为印度女性的生命核心词语。在这种社会语境下,印度诞生了像《流浪者》中的主人公里列一样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压迫的妇女群像。就算是当代印度女性,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依然无法摆脱落后观念的束缚,例如印度电影《亲亲两颗心》中的女主人公最后遵循了逝去父亲的遗愿,嫁给一个自己都不熟悉的男人,同时也开始了让自己都迷茫的后半生。

然而,在印度歌舞电影中,那些能歌善舞的女性却往往有所不同,在她们身上都能嗅到一丝独立和自信的味道,她们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对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进行充分和准确的表达。“毕竟身体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意识,这不仅是对自己独立人格和灵魂的尊重”[8],同时也有反抗男尊女卑社会的现实意义。这些影片一般都以爱为力量,通过超凡脱俗的歌舞实现女性对礼教束缚的超越,唤醒印度女性的抗争意识,对压抑的女性社会注入了一丝春风。

(三)塑造了印度民族的成人童话表达

种姓制度在印度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由此产生的种姓歧视、压迫已经深入印度社会的各个角落,让普通印度民众感受到无时不在的痛楚,同时也使大多数底层民众陷入了“宿命论”的深渊。

然而,印度的歌舞片以电影艺术的形式为广大印度民众塑造了一个个超凡脱俗的成人童话世界,在这些影片中,歌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元素,同时还能够消解各种性格歧视、种姓禁锢和传统教条,使影片中的社会具有了童话般的美好色彩和原始乌托邦般的融洽气氛。因此,利用歌舞的方式表达民众的诉求,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成为当前印度歌舞电影的重要叙事内容,在以歌舞为载体塑造的一片自由天地中,每个歌者和舞者都有一个指向人生梦想的“单纯”的心。同中国人喜欢“侠义”形象一样,印度人欢迎歌舞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向往。这种向往之情激发了电影创作者的灵感,也让我们领略了印度歌舞电影的民族美学特征之所在。

四、结语

总之,印度歌舞电影有着多样化的美学特征,其歌舞元素就像美食中的佐料,为电影本身增光添彩。对印度电影而言,音乐和舞蹈则代表着一种感情表达方式,这与印度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密切关系,其绚丽的舞蹈和优美的音乐对印度人民而言是一种精神力量。自印度电影诞生之日起,无论是对音乐的推崇还是对舞蹈肆无忌惮的添加,都说明音乐和舞蹈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已经远远超出电影艺术引力场,成为电影创作的源动力。印度歌舞电影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几乎深深直达世界观众的心灵世界,印度歌舞电影也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人们领略到印度别样的民族风情”[9]。我们今天在此探析印度歌舞电影的美学特征,也以此期望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能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歌舞舞蹈印度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如果可以去印度
舞蹈课
歌舞欢庆“三月三”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最高警察
当下的人性如何张扬——以《云南映象》等民族歌舞秀为例
如何在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
印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