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2-11-22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实验中学李丽坤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实验中学 李丽坤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为了跟紧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新课改提出的种种教学要求,就应该不断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问题导学法的含义与意义,以此更加有效地应用该教学模式。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来应用问题导学法呢?
一、对问题导学法的理解
1.问题导学法的含义。
所谓“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们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找寻知识的真谛,发现知识的规律。并且,问题导学法强调课堂教育工作以问题为开始,以引导为核心,最后以问题为结束,从而打造一定自主探索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展示自身的学习优势。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呈现有着自身独特的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总结生成”,以此全方位地研究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2.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一所学校、一个学科或一个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考虑不同学科的具体特点,进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能力。问题导学法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所重视,并纷纷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带来较为显著的成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由于该课程的内容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还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全盘托出地讲给学生,使得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不足,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满足其学习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
其次,问题导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教学与学习氛围。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正是其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一个良好的氛围或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是相对重要的。以往的初中数学教育模式导致课堂环境和氛围过于低沉和枯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自主地学习知识,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已。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而大大地增加学生的探讨热情,以此拉近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问题
在现代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仍然有大部分教师习惯性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对自身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其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首先,初中数学涉及较多需要深度理解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以此正确地应用数学知识。其次,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将问题贯穿到整个教育工作中,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相关知识。其一,教师要借助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程。其二,教师要组织学生展示问题讨论或思考的结果。其三,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提出难度不断提升的问题。最后,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讨为手段,以引导为桥梁,从而促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自主地参与进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问题。
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事先了解教学目标,为初中生设计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进而保障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目的性,例如可以掌握某些知识或者锻炼某些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保障问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教师必须结合课本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倘若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实际,将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过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目的。其次,教师应该保障问题具有实际性。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最后,教师还应该保障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为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制定难度与趣味不同的问题。
以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课为例,教师应该先借助上一节课程中讲解的习题,以问题2为例,如果将旧校舍要拆除的部分设为xm2,新校舍的面积为ym2,那么就可以得出方程组随后教师提问学生:“应该怎样求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这样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问题,再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并结合以往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探讨如何计算出方程组的答案,以此保障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2.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有理数、整式、图形的认知等等,都可以指导他们的实践生活,确保他们更加有效地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将生活因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过于表面,其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对此,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联系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从而确保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形结构,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关系或结构,或者引导他们发现这些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以此借助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后续的教学环节,并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意识。
以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为例,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大,其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所以他们对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建筑物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和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建筑师是怎样设计房屋的呢?其中蕴含着哪些图形呢?”借此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生活中的石头、植物会组成不规则的图形,但是蒙古包、金字塔以及易拉罐等物品却呈现出规则的立体图形,随后教师可以引出“锥体”“柱体”“球体”等概念,引导初中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寻典型的立体图形。或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问:“从太空看我们生活的地球,请问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削好的铅笔,一部分是什么图形?另一部分呢?由此可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区别在于什么?”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其找到并发现圆柱与圆锥之前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缩小寻找范围,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3.结合实践活动,有效导入问题。
实践是获取真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学生将所学知识展开实践探究,能够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思维的良好发展。其中,问题作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展开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同时,一直以来,数学教育工作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学会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实践对学生展开有效地引导教学。并且,还要学会利用问题教学法,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驱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其充分认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强化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教师设计的实践问题中获得思想的启发,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以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表示》一课为例,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上海《解放日报》中对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两个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按照日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或利用网络,对上海《解放日报》中的数据进行查找,从而借助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展示某个月上海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变化情况,并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记录形式呢?”通过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所学数学知识,以此有效保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统计图的选择与制作方法。
4.利用生本理念,营造探索氛围。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都更加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为其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地应用问题导学法,就应该注重以学生作为主体展开教学,重视其学习需求和学习感受,能够在详细了解同学们的实际学情的基础上,为其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使其在具有开放性的、自由的课堂氛围下,快乐地学习和讨论,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分组合作学习这一授课模式对其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互相表达和分享意见,启发自己的思维,并提高其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通过借助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自行解决数学难题,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
以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为例,教师应该打造一个平等、互助、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初中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说出自己生活中常见的随机事件,例如抛掷硬币或筛子等等。或者,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如:“思考下列事件,究其发生与否有什么共同特点。(1)在没有水分的真空中种子发芽;(2)在常温常压下钢铁融化;(3)吃一种药物,能够让人变得永远年轻。以上这三个事件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很快得出,以上三个事件是不可能事件。之后,教师继续提问:“请思考下列事件的共同特点。(1)向上抛出的粉笔会下落;(2)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3)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三件事件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当同学们在组内讨论得出必然事件的结果之后,老师则继续引导:“那么走进电梯之后声控灯亮了;明天会下雨;或者在你过马路的时候恰好遇到的是绿灯,这些事件是什么事件呢?”通过创设提问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分清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随机事件之间的不同之处,对其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在坚持“生本原则”的前提下展开引导,让同学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大胆地展开探索,有效提高其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是大有裨益的,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还可以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和应用原则,制定有效的应用策略,例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践活动,有效导入问题等等,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