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短视频创作的“广阔天地”
2022-11-22解秀晴
解秀晴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短视频阅读快、信息量大、画面可感、互动性强等优势更多地被网友认同,各类短视频平台不断上线,也为短视频的海量创作可供了无限可能。相比报纸等传统的平面媒体,对于电视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短视频的创作,无论是选材、内容、主题,还是拍摄、剪辑、制作,在技巧、技法方面都应该有更多的先天优势,因此,短视频的创作更应领先一步,技高一筹,在创作理念、创新手法、内容出彩等方面抢占更多的制高点。
一、传统广电可以做什么样的短视频
从各大短视频平台来看,短视频的形式很多,但无外乎这四大类:一是资讯类短视频,常见的如梨视频、我们、新华社出品的现场云等;二是个人IP网红主播短视频如李子柒、Papi酱等;三是以抖音、快手等平台为主发布的草根自创、自拍视频;四是精品微纪录片的形式,例如“一条”视频一直在关注的《青年女性艺术家》系列,“二更”视频的微纪录《最后一班地铁》系列等。对于以生产内容为主的电视新闻来说,短视频的创作几乎不受形式的限制,每位记者采访的内容、拍摄的画面、获取的第一手信息、收到的第一个爆料,都是短视频创作的“宝藏”。
(一)资讯类短视频
对于以生产内容为主的电视新闻机构来说,资讯类短视频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操作的短视频类型,它的素材来源非常广泛。
1.来源于民生新闻
比如一条弘扬正能量的救援报道,以紧张激烈的救援现场来制作一条短视频,一场交通事故发生时的瞬间,两三个镜头甚至一个镜头加上文字或音效,就可以完成一条短视频的创作。有时,一条完整的电视报道,从短视频的角度,甚至可以创作出多条短视频进行传播,比如央视新闻关于“三星堆遗址” 考古现场的报道,从发现黄金面具,到拆开象牙“盲盒”,到发现公元前的水稻种子,到青铜器、考古发掘现场等,短短两三天的时间,仅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就有近10条。有时,民生新闻中的一幅图片、一句充满正能量的录音或同期,都可以制作出一条短视频进行发布,比如宿迁台《楚风夜话》栏目2020年7月的一篇报道“宿迁一小区居民家中惊现并蒂莲”,就是以报道中的图片加音乐、文字的形式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短十多秒,就有几百万的点击量。所以说,民生新闻是短视频创作的“富矿”,只要愿意挖,“边角料”里都可能挖出“宝贝”。
2.来源于时政新闻
比起民生新闻,时政新闻获得的“料”往往更具有“爆炸”性。比如关于一些重大工程、民生项目的建设、实施,哪条高铁要立项了,哪个地方要再建一所学校等,一些法规、政策的出台,一些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各级领导的调研、开会中的讲话等,都可以以短视频的形式优先发布。比如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在抖音平台发布的习总书记谈反腐问题、如何看待孩子考试分数的论述,李克强总理谈看病费用异地报销的问题、叮嘱青年学生的论述等,每条短视频的点赞量都在两三百万,而全国政协委员陶凯元的“缺觉成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的发言短视频,点赞量在830多万,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来源于市民爆料和网友拍客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巧妙地组织好一批民间有爆料意识的拍客,或者“潜入”一些“出货”的团体组织,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宿迁广电2021年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罕见!宿迁骆马湖首次发现成群东方白鹳”就是一位热爱摄影的网友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最艰难的生死救援:他用脚勾住落水者累到虚脱!”这条视频的原始画面,则是一位从事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提供的。一些交通事故、案件现场、消防救援等,在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赶到、无法近距离拍摄的现场,这些“在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都为媒体提供了短视频创作的无限可能。但要注意的是,这类素材的使用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一定要做好信息源的甄别,确保素材的真实性,对于信源不准的素材,即使会有过亿的流量,也不能盲目采用。
(二)微纪录片式短视频
这类短视频以原创为主,大多以人物为表现主体,以真实的场景和故事化的讲述,唤起观众情感上的某种共鸣。目前,值得学习的如“一条”视频,宣称以“每天推送一条原创视频,生活、潮流、文艺,为生活美学家而特制”;“二更”视频也拍摄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微纪录片,2014年创立至今已拍摄了四五千位生活在天南海北、承载形形色色命运故事的人物,如《天梯上的孩子》《洗车行的喜憨儿》《最后一班地铁》等,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的温暖、平凡和正能量。这类视频的长度大多在4到6分钟,虽然小众,却有一种感人和令人思考的力量。在传统的电视媒体行业,这类短视频必不可少,素材来源也非常广泛,如各栏目采访的各类人物故事、人物访谈,社教部门拍摄的纪录片等,都可以以短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或进行二次创作,以满足不同平台或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当然,纪录片以真实为主,除了题材本身吸引人,拍摄和制作都要精良,要有精品意识。
(三)调查报道、调解帮忙、新闻评论类短视频
调查报道《被堵死的消防通道》开篇有小区道路、居民楼下出入通道被堵死的画面描述,还有居民同期声讲到消防通道被堵的情况如何严重,给他们带来的影响等,这些素材可以剪出第一条短视频。随后,记者调查这个地方为什么会被堵上,是谁堵上的问题,堵了消防通道的人,肯定有自己的说辞,要么是没有停车位,要么是图方便,要么是没意识到严重后果,依据这些内容,可以剪出第二条短视频。那么,对于这种消防通道屡屡被堵的情况,相关部门会如何治理,会给予什么样的处罚?依据这些内容,可以剪出第三条短视频。当然,也可以把这一整条报道剪成一条短视频,只要简洁、精炼、有看点,就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调解帮忙类的报道同样如此,可以细分剪成很多条,也可以剪成整条。河南公共频道《百姓调解》栏目,把所有的报道都分成一、二、三集上传短视频平台,虽然有点长,但播放效果很好,拥有近600万粉丝。而新闻评论只要主持人讲得好,有个人风格,且评论犀利,切中要害,也可以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
二、短视频创作的注意点
(一)内容真实
真实自有千钧力,尤其是对于以传播新闻资讯和弘扬公平正义为导向的主流媒体,失去了真实,一切都是零,要杜绝摆拍和修饰, 杜绝导演,切不可一味地追求流量、博眼球而夸大、捏造、渲染事实。
(二)标题简短有吸引力
题好文一半,对于以手机为阅读工具的新媒体产品来说,标题首先要突出“快”,比如曾经成为融媒体产品范例的“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刚刚体”突出的就是时效性;其次要直陈事实,开门见山地说事情,如“高速出口实线变道 事故瞬间来临”“4只!今年这里第一窝朱鹮宝宝提前破壳啦”等,直述事实;再次,善于设置悬念,短标题容易带有悬念性,比如 “赢了!”“拆!盲!盒!”“重大发现!”“2021,第一招!”等等,吸引受众观看。
(三)核心事实和重点前置
开头3到5秒一定要抓人,画面要有现场声,用现场视频,不要用空镜头,要有自然动作镜头,视频剪辑节奏不能拖沓,不需要娓娓道来,而是要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最关键的信息说清楚,多讲故事,少讲抽象的概念,少用或不用同期声,即使用了,起到的作用一定是补充画面无法展示的东西和介绍背景性的内容,出同期的时候也主要以现场画面为主,尽量不出人像。当然,纪录片或人物故事为主的短视频另当别论。
(四)适当运用音乐、音效
恰当地使用音乐和音效,可以增强一条短视频的代入感和生动性,比如,“杭州:七彩花海 40万株郁金香齐绽放”这条40秒的短视频,没果没有抒情浪漫的音乐来铺垫,恐怕再美的花朵也会黯然无色;再比如大街上监控拍到的视频,没有底声,如果根据表达的主题不同,配上或紧张或幽默的音效、音乐,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观看体验上也是完全不同的。但并非所有的短视频都要加音乐、音效,如果视频自身就带有特别强的现场音,或者要突出现场的对话、争吵,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如“我们”视频的报道“台风‘天鸽’来袭:海浪排山倒海风力迅猛吹断塔吊”,1分52秒的视频中,全是风声、浪声、坍塌声、折断声、群众的惊呼声,让人看了身临其境,现场音效十足,不需要额外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