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技术驱动下的视听破界点与广电突破口

2022-11-22邱子欣孙明慧

视听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消息终端时代

卢 迪 邱子欣 孙明慧

5G商用不断推进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带来了5G时代的原生创新,为包括媒体行业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也为视听产业的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5G技术赋能下,“视听”领域开始出现新的制播流程、新的展现形式以及新的传播平台,并在网络、终端及形态等各个方面突破原有边界,成为一种交互方式融入不同场景中。在这一背景下,广电行业应尽快转变发展思路,依托5G技术优势,看清视听发展趋势,突破界限设定,打造5G时代的广电新生态。

一、5G技术赋能下的视听新表现

(一)从刚需到高质,视频制播超高清化发展

5G时代,随着视频内容不断丰富,终端产业迅速发展,视频平台迭代升级,以及用户获取视频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视听服务首先实现了从对“量”的要求到对“质”的追求的转变,视频内容超高清化就是当前视听服务质量提升最突出的表现。2020年12月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指出要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视频,完善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标准体系,提升超高清内容和频道供给能力。[1]5G网络的超高传输速率能够解决超高清视频传输大流量的问题,其大连接能力和超高移动性特点又能够为超高清视频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提供可能。5G技术提供的优质网络环境与视频制播的4K/8K超高清化发展要求完美契合,使超高清视频迎来了新的爆发式发展。

近年来,在5G技术的应用支撑下,一批优秀的超高清视频作品涌现。央视频联合中国电影资料馆制作的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登陆全国院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全4K标准制作播出的《艺术里的奥林匹克》运用了数字动画等先进技术手段。[2]优秀的超高清视频作品,给用户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刷新了民众对于高品质视听内容的认知,促进了民众对于超高清内容服务的理解,也推动了广电行业视频内容制播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在政策及技术的双重赋能下,广电媒体也开始积极探索视频制播超高清化改造,除了在播出环节实现视听内容的超高清化,在视听内容的制作环节也通过搭建平台等方式实现超高清化的升级。2020年7月2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承担的“5G+4K/8K超高清制播示范平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首次实现基于5G技术的“云管端”全新业务模式,形成年产10000小时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并全面对接总台电视、新媒体、电影平台,实现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在各平台的直播、点播。[3]制播平台建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广电视听业务的深度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广电行业超高清视频制作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广电与新媒体的一体化,推动我国5G时代超高清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从单一到多元,视频展现形式丰富立体

5G技术不仅使视频清晰度实现质的飞跃,也为视频的展现形式赋予了更多可能。5G时代,信息的呈现方式与用户的消费体验被重新定义。5G网络大带宽及低时延的特点彻底解决了VR、AR、全息投影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瓶颈,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载体和更多元的场景,使视频得以通过更加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全景全息的方式进行呈现。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运用AR、VR等技术制作了一批文博类电视节目,使用户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例如,《国家宝藏》运用全息投影、AR虚拟、讯道XR拍摄手段等技术,让文物生动鲜活起来,《中国考古大会》利用AI+VR裸眼3D超高清演播室制作技术,呈现12个考古遗址的内容,用户在观看节目和视频内容时的体验感、沉浸感得到了极大提升。[4]

此外,5G技术在多视角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柔性屏幕、显示器的发展成熟,使用户对于视频内容的观看和消费过程可以从传统的观看“平面性”视频内容模式,升级为使用更具有交互性和空间立体感的“空间性”视频内容。2020年5月,4K花园联合新媒股份、华为公司主办的“别来无恙”线上超高清直播演唱会全程融合5G+4K+VR+多视角等多项技术应用,通过多路独立镜头切换,呈现了多个独立视角。该场线上演唱会直播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5G技术的创新应用将导播权交给观众,观众可以在TV APP或5G手机中自由切换主画面和不同视角的画面,还可以自由缩放4K视频画面。同时,在直播过程中还接入了多路云观众画面,观众可以自主选择与乐队歌手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探索实现了5G时代文艺演出现场的远程交互式体验。[5]通过充分发挥5G网络优势,多路视角的视频画面呈现以及直播过程中的远程互动体验得以成为现实,在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更强互动性的视频服务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视听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拓展了广电视听业务的多元发展空间。

(三)从短到长,视频直播和慢直播常态化

4G时代,移动社交的兴起使短视频这一更具移动性的信息传播形式获得了蓬勃发展。2015年开始,各类直播平台相继出现,视频内容服务的时间维度获得了拓展,短视频开始向长视频转移。但受限于移动网络和数据流量,4G时代的直播仍然依赖于固定场景,移动性较差;与此同时,内容同质化、过度娱乐化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直播并未发展成为4G时代的主流内容表现形态。

凭借5G网络所具备的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等关键能力,全面的视频化、传播的无线化、流程的简便化,将成为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6]5G时代的视频态直播业务必将获得较大发展。同时,依托5G稳定的网络传输环境,“慢直播”这一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形态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2020年初,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最真实的抗疫一线情况,央视、人民网、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开通5G慢直播,对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两所医院施工建设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况直播。

5G时代,视频直播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表达方式,具体表现为各行各业、随时随地、各种形式都能够进行“直播”。一方面,5G时代医疗、教育、安保等各个行业的视频直播需求被挖掘出来,B端产业将会成为信息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和视频传播的主要参与者,如农业领域的山西农谷5G覆盖直播基地,以及医疗领域的山西省眼科医院手术5G直播实现“不出县区享受专家会诊”等。[7]同时,优质的5G网络也使视频直播的应用场景获得了极大扩展,如2020年5G慢直播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过程,让万千网友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珠穆朗玛峰的壮美与险峻;2021年中秋,湖南卫视通过5G慢直播跨越七地,让千万网友一起在线“追月”。此外,5G网络条件下,直播还将突破传统的单向视频流媒体形态,与VR、AR等技术融合应用,形成更加多元的内容表现形态,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就通过5G+VR慢直播,使用户实现了360度全景VR“云撸熊猫”。

(四)从做节目到用平台,新视听服务平台兴起

我国5G商用后,视听行业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视频质量、表现形态、制播流程等环节逐步实现升级,并由此产生了一批高质量视听节目。在内容之外,打破传统视听模式,将新的思维方式融入视听产业发展,满足用户在5G时代的视听多样化需求,新的视听服务及平台正在出现。5G智慧电台便是广电视听适应新媒体环境变化的前沿技术产品。5G智慧电台可一键式生成新闻、天气、路况、音乐串接等播出内容,自动完成节目编排,仅需5分钟即可生成一套24小时播出的在地电台节目。[8]5G智慧电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广播制播体系进行智能化的流程再造,打造了具有在地化创建、个性化节目编排、多渠道推流、全场景交互等特征的人工智能广播体系,其全新的广播生产模式,尤其在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精品广播节目可以高效地服务千家万户。

当前,湖南、河北、云南、甘肃等地的5G智慧电台已开始逐步“落地发声”。其中,湖南5G智慧电台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为超过1亿群众提供了应急广播服务,仅一年之内,已服务了中国27个省、400家广播电台频率,签约超过700家,降低了广播内容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了广播节目生产质量和效率。[9]5G智慧电台是5G时代广电视听由节目创新到体系化拓展的成功尝试,实现了内容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广电视听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视听破界,交互为核

(一)5G技术特性与5G时代特征是视听破界的“硬核”动因

5G技术为视听行业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于5G技术本身,更是5G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果。当前,“视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内容形态,而新技术的加入可以为视听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并朝着云化、物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5G时代数据的爆炸式发展以及联网设备的激增,“上云”成为大势所趋,进而还将会改变视听行业的制播流程和服务形态。5G的技术特性和网络能力能够使视听内容的制播、传播链条实现云化发展,云端的超大存储能力及超强算力能够使视听内容的制作及传播更加高效,为用户带来更优质体验的云端内容消费。在5G技术的推动下,一切可以联网的设备都将会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视听内容的题材将会更多地来源于物,物成为传播内容本身,万事万物都将会成为用户的视听对象;同时,未来视听内容的物理载体也会向物联网领域延伸,使视听场景得到极大扩展。5G技术也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大规模落地提供支撑,通过智能剪辑、AI主播等的运用,减少了视听内容生产的人力,降低了视听行业的运行成本和操作门槛,使视听内容的生产体系从纯人工向机器智能发展,实现视听制播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5G技术特性不仅助力媒体领域实现飞速发展,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使数字社会的整体运转具有独特的时代性特点。首先,5G时代的传播将会融入百业,信息传播不再是媒体的专属,而会成为新技术赋能社会各行各业的公共资源,从而实现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其次,5G技术将激发出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的巨大潜力,信息传播的核心资源从内容、渠道转变为数据,各个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转型步伐将会加快。最后,5G技术还将进一步打破时空界限,消除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的屏障,实现所有人、所有物、所有信息、所有时空节点的连接互动,为时代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影响。5G时代广电新视听的发展逻辑必须契合5G时代特征,摆脱单纯“技术嫁接”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突破原有传统广电“视听”业务的范畴,以5G技术为引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依托,从而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实现真正的“破界”。

(二)终端、内容、平台——传统视听的三个破界点

十九大以来,国家广电总局针对当前视听行业发展现状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发布多项管理规定,推动我国网络视听业务节目规范及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秩序更加规范。2021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标准化管理办法》提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标准体系的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需求,充分考虑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服务、管理需要。[10]

技术的迭代升级为视听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视听”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拓展,其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最早我们对于视听的界定是以终端为着眼点的,“视”就是电视机,“听”就是收音机。在这一阶段,用户通过单一终端所获取的视听服务类型较为固定,且只能在特定的场景下被动地接收视听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新媒体视听的界定开始通过内容形态来定义。“视”就是网络视频、短视频、直播等,“听”就是移动互联网电台、音乐、听书等。在这一阶段,用户接收视听内容的移动性、丰富性提高,且逐渐参与到视听内容的创作与互动中。之后,随着视听节目内容的不断成熟和细化,平台成为划分网络视听业务的关键依据,如各类短视频APP、网络直播平台,以及IPTV、OTT等平台上的视听节目等。平台化发展使视听内容深入各个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多样的视听服务。

当前,5G技术为视听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时给视听的“破界”带来三个新的方向。5G时代的视听“破界”是指视听将不再局限于传统认知里的“视”与“听”,视听将会突破传统终端设备的边界,突破传统内容展现形式的边界,突破传统技术平台的边界。从网络来看,5G的网络能力和传输效率能够使视听拥有更多发展、变化的可能,将会使视听传播的覆盖场景、传播设备、传播形式及内容形态发生颠覆性变化。从终端来看,5G时代用户接收视听的终端不再是电视机+手机的二元相对独立的“双寡头”状态。5G条件下,联网成为所有物的基本属性,任何能够联网的设备都有可能成为接收视听内容的终端,视听传播的设备种类及形态将实现极大拓展,用户将进入多屏共生的时代。从内容形态上看,5G技术使立体化、多维化的视听内容呈现成为可能,视听内容将从平面转向立体;同时,用户接收视听内容的体验也将从单纯的平面观看转向沉浸式感受,并进一步提高与视听内容的互动热情。

(三)交互——5G视听的新场景与新内核

在5G技术的赋能下,视听将会摆脱终端设备、内容形态、技术平台等方面的限制被重新定义,作为一种交互方式而不断更新其边界和内涵。从人类的自然交互角度来看,眼睛、耳朵和嘴是我们从事视听交互的感知器官。那么,一切以眼睛、耳朵、嘴作为信息“输入”和“输出”接口的,以听、说、看作为感知系统的组成部分的交互形式,都可谓属于5G新视听的范畴。同时,5G技术还将带我们进入“万物皆媒”的时代,万物通过智能化具备了人所拥有的感知和传播能力,并参与到信息交互的各个环节中,同“人”一样被纳入新视听的范畴内。因此,从这两个角度而言,5G时代的新视听就是人与内容、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个主要的视听新场景。

首先是人与内容的交互。在这一场景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看视频、听音频等单向的信息接收行为。5G时代,语音识别的智能化以及VR、AR等技术的深入应用,用户将能够实现通过语音交互、虚拟触控等更加丰富的手段选择内容,并与内容进行各种互动。

其次是人与人的交互。5G环境下的视听内容呈现多维化特征,用户接收信息的在场感体验得到提升。沉浸式体验就是人与自身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的交互和传播过程。借助于可穿戴设备,用户在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体位改变、动作变化等方式与虚拟内容交互的同时,也是一个与自身进行交互的过程。与此同时,视听交互也是5G时代人际传播和人与人交流的新方式。视听交互可以突破地域、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即使不在同一时空的用户也能够通过合拍、配音等视听传播的形式与他人进行互动,并可以在人际交互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新的视听内容。

再次是人与物的交互。5G技术使“物”成为信息交互和信息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用户获取视听内容的终端形态和种类被极大扩展,用户与媒介终端的交互方式也愈发丰富,人与物的视听交互更为密切。同时,终端在与人的交互过程中,更加细致和深入地感知“人”的信息,例如用户的喜好和需求等,并以此为参考和判断的依据,进而为用户提供所需的视听内容。

最后是人与内容、人与人、人与物的叠加融合交互。5G时代,视听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存在并同时作用于人、内容和物的全媒体连接中。例如,用户在使用和体验VR、全息投影等内容时,就会形成与自身、与内容、与终端设备,甚至和同时在线的其他用户之间的多维度视听交互。随着媒介终端的智能化发展,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物的视听交互几乎都在同时发生。

三、5G新业务,视听新入口

(一)商用新方向——5G时代的原生创新业务

5G网络和技术环境的变化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基础能力和增值业务基础上,衍生出更多适应各行各业和垂直领域发展需要的智能化产品与信息服务,即5G时代的原生创新业务。其中,5G消息作为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共同推进的富媒体消息业务,或将成为5G时代最有可能率先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原生创新业务。5G消息是基于全球统一标准的 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富媒体消息业务,以智能手机的原生短信为入口,以C端用户的手机号码为ID。5G消息继承了短消息免注册登录、免安装的特性,在终端原生的消息入口即可接收。[11]同时,5G消息还可以支持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多媒体融合信息形态,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以满足更高品质、更丰富的信息传播需求,也将承载和衍生出更多样的5G应用服务。

早在2020年4月8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就携手11家合作伙伴共同发布《5G消息白皮书》,提出了对5G消息生态建设的若干构想。[12]近年来,三大运营商开启了一系列5G消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通过搭建5G消息业务云平台、推出5G消息服务号等,不断丰富5G消息的功能,推动5G消息业务在各个行业的融合应用。与此同时,5G消息的产业链也逐渐完善,终端厂商、IMS网络支撑方、MaaP平台支撑方等纷纷布局5G消息,为5G消息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统一的开放接口以及更广泛的终端覆盖。作为5G原生应用的5G消息引起业界各方的高度关注,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积极探索5G消息的行业应用实践,共同推动5G消息的产品优化和业态创新。随着5G消息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5G消息生态建设不断提速,深入应用到各个场景中,打开了C端用户和B端企业对于5G时代原生应用的想象,将在5G技术的“土壤”上催生出更多的原生创新。

(二)视听新入口——5G消息的传播平台价值

从信息技术产品形态的角度而言,5G消息有可能意味着5G时代用户入口的回归。4G时代,APP成为移动互联网争夺流量的入口;而5G时代,5G消息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有望成为新的入口。相比于APP这种技术产品形态,用户无须下载、安装就可使用5G消息。5G消息以原生的手机短信为入口,提供更为简洁的原生界面,用户体验更好。5G消息通过用户的手机号就可进行实名认证,信息安全性也更高。并且,5G消息所有的操作均可以在短信界面中进行并完成,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获取更加便捷。同时,5G消息应用内置于手机等智能终端中,并可兼容不同的网络制式及多种终端设备,具有最大规模的终端用户市场基础。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行业用户,都可以基于5G消息平台进行传播,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将获得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机会。

5G消息是典型的平台级业务,其所具有的独特传播平台价值,使不同形式的内容、终端及交互方式在这一入口中得以汇聚。若从媒体融合传播的角度来看,5G消息就是一个典型的全媒体业务形态。它能够承载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位置、卡片等多媒体内容形态,还可以支持搜索、菜单选项、在线支付,以及拥有人机对话、网页跳转等交互能力。它更是能够集成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前沿技术产品。5G消息涵盖的终端体系除手机外,更面向包括电视机、户外电子屏、车载电子屏等物联网多元终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丰富和拓展传统视听传播的终端体系。同时,5G消息是真正的5G+AI潜力业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5G消息业务中的深入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在与5G消息的人机对话中完成智能交互。

未来,5G消息将会成为视听交互的新入口,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视听交互,使广电视听业务有机会突破电视机、手机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约束和限制,同样也使用户能够以更加多样的形式、更加丰富的渠道以及更加便捷的方式参与视听互动。

四、5G新视听,广电突破口

(一)搭建新平台,打造用户为中心的广电视听服务

5G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广电视听的智能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G时代,广电媒体应突破传统的视听节目制播逻辑,发展全新的广电视听新思路,以优质内容为依托,推动制播平台的云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资源的云端存储、云上编辑、统一调度,提升内容制播效率,最终实现从频道向平台的转变。通过搭建基于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广电视听新平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随需而变”的视听传播模式,生产高质量的视听内容,根据用户特点、需求以及所处地域、时间和场景的不同,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视听服务,构建差异化的传播模式,使视听内容的全媒体传播成为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于视听内容的多元化需要,提高5G时代广电媒体在视听传播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运用新技术,提升用户积极参与的交互服务能力

5G时代,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以及进行交互的意愿愈发强烈,随着信息捕捉方式以及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视听成为交互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广电也应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业务体系的交互能力和交互水平。探索将节目内容、观看视角、呈现形式、终端界面等选择权,在更大程度上移交到用户手中,使用户能够通过语音、触控、动作等简单的方式与内容产生交互,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同时,充分利用5G网络能力,灵活运用VR、AR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内容表达,使用户获取信息的在场感和沉浸式互动体验升级。同时,还要充分尊重用户在视听交互中的传播自主性,在广电视听服务中重视为用户提供自我表达和参与社会交往的空间与渠道,鼓励用户参与创造和贡献优质的视听内容,才能为广电视听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三)抢占新入口,实现全场景融入、多终端覆盖

5G网络的原生创新应用将带来视听新入口,为视听传播融入千行百业和社会生活场景提供可能。广电应抓住5G原生创新业务带来的机遇,布局业务领域,探索应用实践,从而逐步实现广电视听的多终端、多场景覆盖。5G时代,物联网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5G模组+电子屏显”成为智能终端的标配。在此背景下,广电行业也要积极探索和研究视听在车联网体系、户外媒体领域等场景中的定位和价值,根据不同场景中的时间、空间、用户多维特征提供相应的视听内容和交互渠道,培育5G时代的“广电+”智慧生态。5G网络推动超高清视频迅猛发展,必将迎来大屏回归趋势。广电视听在布局手机等个人移动终端体系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听交互在大屏体系中的发展和创新,以及不同屏显、终端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联动机制。

当前,传播现象和传播行为渗透融入各行各业,传播社会化的特征已经愈发突出和明显。5G无疑是广电转型升级的新机会,助力广电视听实现高清晰呈现、多媒体展现、多元信息服务与多终端覆盖的全面更新。广电视听也应积极探索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与行业协同能力,从而打造广电视听传播的发展新态势,推动5G时代智慧广电的新发展。

注释:

[1]科技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EB/OL].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2020-12-07).http://www.nrta.gov.cn/art/2020/12/7/art_113_54117.html.

[2]王东.《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今日亮相央视[EB/OL].光明网,(2021-11-19).https://m.gmw.cn/baijia/2021-11/19/35322208.html.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8K超高清制播示范平台”项目启动[EB/OL].百度网,(2020-07-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914636726687619&wfr=spider&for=pc.

[4]关注度拉满!这个论坛上,总台“黑科技”集中亮相[EB/OL].凤凰网,(2021-11-24).http://news.ifeng.com/c/8BRANOdc4B5.

[5]融合5G+4K+VR+多视角多项技术…4K花园加速文娱直播内容高品质升维[EB/OL].百度网,(2020-05-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355639297659361&wfr=spider&for=pc.

[6]卢迪,邱子欣.新闻“移动化”与直播“常态化”:5G技术推动新闻与直播深度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4):6-10.

[7]5G应用赋能山西!智慧矿山建设又有新突破[EB/OL].…澎湃新闻,(2021-08-02).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55167.

[8]牛嵩峰,黎捷,肖柳,邓骁特,徐顺暖.5G智慧电台:融媒传播时代广播媒体突围的新载体[A].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暨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CCNS)论文集(2020年特辑)[C].2020:132-138.

[9]湖南5G智慧电台获“2021年亚广联绿色广播工程奖”[EB/OL].百度网,(2021-11-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106102334783573&wfr=spider&for=pc.

[10]科技司.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标准化管理办法[EB/OL].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2021-04-06).http://www.nrta.gov.cn/art/2021/4/6/art_3714_55676.html.

[11][12]凌纪伟.三大运营商发布白皮书:5G消息是什么消息?[EB/OL].新华网,(2020-04-08).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4/08/c_1125828491.htm.

猜你喜欢

消息终端时代
从电话到自媒体终端——信息的力量
一张图看5G消息
晚步见道旁花开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酒业传统终端向资本血拼迈进
如何防范终端销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