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声的功勋》看党史微纪录片传播特色

2022-11-22

视听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功勋液态个体

杨 梅

作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庆祝建党百年系列精品宣传项目“五个一百”之一,《无声的功勋》是在国家安全部、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国安影视中心、江苏省国家安全厅和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城市频道承制。该片聚焦隐蔽战线的英雄人物,系统化展现了隐蔽战场的伟大斗争,将观众带进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世界。

一、 “液态化”:从典型人物到特殊群体

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中指出,现代社会逐渐从一种沉重的、规则界限分明的固态样态转变为一种轻灵的、边界消弭的、社会生活重构的液态样态。“液态”意味着流动、多变、不确定,稳定的规范、准则、模式开始不断变化。长久以来,我国党史纪录片呈现出明显的“固态样态”,叙事框架、表现手法、讲述视角、情感表达等较为传统和固定。

受网络生态的深刻影响,党史纪录片逐渐开始在叙事主题和视角上“变‘固态’的碰撞为‘液态’的融合”[1],呈现出边界消弭的“液态化”倾向。这种倾向包括主题的多元化、平民化的视角、人性化的色彩、情感化的表达和类型化的策略等,创作者通过不断调整叙事视角、结构以及策略,开始呈现党史的不同侧面、多元视角,融合复杂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如聚焦某个重要革命事件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刀锋》《断刀》,专注领袖人物留法时期形成革命信仰的阶段性解读的《留法岁月》等。

《无声的功勋》首先打破了从典型人物出发的创作视角,将镜头对准了以往不为人知的地下党工作者,是创作视角“液态化”的重要体现。观众对地下党工作者的了解来源于近年来影视圈谍战片的火热,而对真实人物和事件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永不消失的电波》的原型中共上海秘密电台发报员李白等少量人物,纪录片领域鲜少关注到这个群体。《无声的功勋》第一次系统化推出隐蔽战线的英雄人物,第一次大规模展现隐蔽战场的伟大斗争,其中包括保卫党中央机关的“龙潭三杰”;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并成功获取国民党“闪击延安”情报的陈忠经等,许多人物史料是首次披露,满足了观众对神秘群体的好奇。

其次,在叙述过程中,利用悬疑、矛盾冲突、人文化的故事视角和叙事技巧讲述传递情报的情节,展现了戏剧冲突,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淡化了“说教”“询唤”和悲情感染的固有特点,以更为自然和柔性的方式激发了观众对于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的认知、思考与认同,使得国家意识和大众情感自然结合。

二、 以小见大:从个体出发构建意义共同体

微纪录片的一大特征为短小的形式(每集通常在10分钟以内)、精练的体量以及快节奏叙事,在传播形式上充分迎合了网络短、平、快的特点,是纪录片适应受众年轻化的一大创新。受限于单集有限的篇幅,党史微纪录片在内容上也呈现出“微”化,或是片段化,每集通常由少量的人物或事件组成,选择的是微小的切面和关注点,不求大而全,只求将人物或事件最大的特质和亮点表达出来。为了弥补篇幅的短小,大主题的微纪录片通常采用系列化播放,以大体量的集数来共同表达主旨、建构整体。虽然每集的创作都抓取了人物或事件的核心特点,叙事也从个体的具体情感出发,但短篇幅和长集数的结合往往使得微纪录片中的个体形象被弱化,或是被“虚化”,由每个个体构成的集体形象反而被强化,上升为共同的意义指向,使受众产生对集体的想象共同体。

《无声的功勋》讲述的是100位地下党工作者,每集只有8分钟左右,单集文本都从共产党员个体的情感与担当出发,对每个人都只取一个突出的侧面,而非全面展现,如李强就只选取了他打造我党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这件事,钱壮飞只选取了他传递员顾顺章叛变投敌情报的重要情节,对人物的性格、从小的经历、如何形成信仰等方面都不作介绍。这种片段式呈现,也展现了每个人物睿智、担当、勇敢、对革命忠诚等精神风貌,但始终不如人物纪录片那样全面和饱满。但是,将这种个体形象的片段化截取、碎片化呈现置于整个隐秘战线共产党员的整体背景下,反而强化了隐秘战线的共产党员足智多谋、为党的事业隐姓埋名、行走在刀尖的集体形象,使最终形成的整体能够超越个体的具体情感与担当,上升到全体“共产党员”这一整体概念。恰恰是这种微纪录的结构完成了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的想象性融合,让观众看到由无数个微小的党员生命个体共同构成的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和小人物背后的大格局、大背景、大情怀、大哲理,在观众心中形成对共产党员的集体想象和意义共同体的建构。

三、IP化:从渠道叠加到圈层融合

在市场和网络影响下,传统主旋律纪录片开始呈现结合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新主流”现象。在传播业态上,部分纪录片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播放渠道的叠加,开始走向内容、渠道和传播综合化建设的圈层融合以及融合下的商业新模式。这种圈层融合包括联合出品、版权购买等商业模式的变迁,也包括以续集的方式、幕后花絮片等方式进行的纪录片IP化尝试,典型如《早餐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三季传播等。

《无声的功勋》已经实现了渠道的破圈,第一季30集在学习强国、荔枝新闻、腾讯视频、B 站、西瓜视频等共计 47 家平台总播放量达 7.6亿;在圈层融合上,该纪录片100集以季播化形式推出,目前已经推出第二季,利用第一季积累的人气与口碑,持续深耕品牌,在话题或商业上取得一定反响。其幕后纪录片《突破》《极致化》《微缩》等将制作过程拍摄出来,实现了依托主体 IP 品牌的“傍焦传播”[2],同时以衍生形态传播反向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向主产品的回流,成为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释放的重要抓手。此外,《无声的功勋》还以微纪录片为核心,延伸开发出了诸如《方寸之间见伟大》《隐蔽战线那些事儿》《一起学党史,致敬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等配套网络 H5 产品以及音频产品,整个产品线构筑成形式多样、形态各异的产品矩阵。

IP化还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下,制作团队为纪录片制作了微缩景观,包括原国民党特务机关正元实业社、民国时期的南京民居巷弄等,高保真度地还原革命战争时期南京知名老建筑、老地标,这批微缩模型将作为党史教育的载体,走进全省乃至全国各个红色基地进行巡展,同时还将制作生产音频、图书等衍生产品,形成新的传播和商业模式。这是党史微纪录片在主流市场催生下呈现出的新业态特征。

注释:

[1]张步中,王攀.新时代我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发展流变、理念突破与现实抉择[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3):120-123.

[2]韩飞,胡淼.新主流、新业态:2020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透视[J].视听界,2021(3):66-69.

猜你喜欢

功勋液态个体
储存条件对气态和液态样品15N丰度的影响*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液态Ga 在石英玻璃表面的声致铺展行为
车用液态金属材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液态金属走进百姓生活
故事思维的魔力:精神在叙事和细节中彰显
公共关系功勋奖
航空工业首个功勋飞机园落成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共和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