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的“心”与“物”

2022-11-22徐三强

佛山陶瓷 2022年9期
关键词:白瓷茶具器物

徐三强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 333400)

1 前言

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当中,对待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追求一种“心物合一”的境界,这与将“心”与“物”相分离的西方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异。《说文解字》中的“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物”在古汉语中是指天地万物。《说文解字》:“心,人心。五脏,在身之中。”《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心”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大脑的代称。“心——物”两者在中国哲学与美学亦是重要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理解,心物关系是主体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认识关系;从审美上分析“心——物”关系是审美主体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是心与物的感应。青白瓷源于中国宋代景德镇,是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天。在当代青白瓷中,茶具是主要的种类之一,在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充分地理解与把握“心”与“物”的关系才能使作品达到完美。因此,探索与研究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的“心”与“物”的关系,对于推动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2 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发展及“心”与“物”的关系辨析

2.1 青白瓷茶具设计发展略述

优质的瓷石矿和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成就了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辉煌,原名昌南镇的景德镇也因青白瓷而获得宋代帝王赐“景德”年号为名,可以说,青白瓷奠定了景德镇闻名千年的基础。

在青白瓷中,茶具是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宋代青白瓷中即存在着大量的茶具器型,如斗笠杯、壶、碗、盏及盏托等,与宋代的茶文化紧密相关,如斗笠杯即是适应于宋代“斗茶”习俗的一种特别设计。宋元时期之后,青白瓷逐渐衰微,如今,青白瓷已经成为景德镇众多历史名瓷类型之一,是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过境迁,但在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宋代传统青白瓷茶具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历史名品依然得到延续,而当代设计者为适应现代审美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在器型、装饰上进行革新求变,从而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赋予了青白瓷以新的时代气息与面貌。

2.2 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心”与“物”的关系辨析

陶瓷是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任何一种陶瓷设计都离不开“心”与“物”所构建的紧密关系,青白瓷茶具设计也不例外。从传统宋代青白瓷茶具设计来看,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传统的哲学与美学思想理念,传统“心物观”是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而在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思想中,传统的“心物观”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心”与“物”的关系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美学设计思想中,都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传统“心物观”强调的是主客体一元的关系,是“心”与“物”合一的关系,即所谓物我相融、天人合一,这在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传统“心物观”对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陶瓷器物中也不例外,在设计中强调的是心物一体,在深层次上则体现的是“道”与“器”的合一。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所追求的“心”与“物”的关系在总体上正是这种心物融合、物我两忘的高远境界,在设计中强调青白瓷茶具器物与创作者心灵的交融与和谐。西方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心物观”所强调的心物合一所不同的是,它将“心”与“物”的关系进行割裂与分开,形成“心”与“物”的二元关系。

西方古典艺术设计注重的是以“物”为主导,具有写实主义的特点,而现代西方古典艺术设计则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注重于以“心”为主导,强调的是心理的宣泄,具有强烈的抽象主义特色。无论是以“物”为主导,还是以“心”为主导,显然都与中国传统的心物合一观念差异明显。受西方“心物”美学观的影响,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也出现了少量的以“物”为主导的作品,强调的是器物的工艺性能与实用价值,或以“心”为主导的作品,呈现的是一种无视功能与美感的随心所欲的抽象形态。当然,体现西方“心物观”的设计在当代青白瓷茶具中仍是不多见的,强调心物一体者占据主体。

3 从“物”的角度分析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的“心”与“物”

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在“心”与“物”的关系上以传统的心物观为主导,即心物合一观念。不过,我们在探索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的“心”与“物”时,仍然可以从“物”或者从“心”两种角度进行分析,以使我们能够对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心”与“物”的关系形成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知。青白瓷茶具作为一种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陶瓷器物,显然不可能脱离“物”基础而存在。青白瓷茶具的“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材料之“物”,二是人工之“物”,以下从自然材料和人工之物两方面阐述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的“心”与“物”。

3.1 从自然材料之“物”分析

陶瓷器物系采用自然界中的粘土材料制作而成,青白瓷亦不例外,系由陶瓷粘土制作而成。陶瓷粘土的种类非常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陶瓷粘土因具有不同的物理与化学属性,因而无论是烧成前,还是烧成后,外观和质感都是不相同的,给人们所带来的心灵体验也是不同的。

青白瓷所采用的是景德镇本地出产的瓷石矿制作而成,这种瓷石矿由于包含着一定的铁的成分,在烧成后形成一种白中泛青的色泽,罩上透明釉以后即形成青白色的胎釉效果,因而称之为青白瓷。青白瓷色彩白中泛青,质地细腻光滑,光泽温润柔和,产生出一种如青白玉般的感觉。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对玉都非常喜爱,文人士大夫更是将玉作为高洁人品的象征,并以玉自喻。直至今天,国人仍然视玉为圣洁之物,因而,青白瓷材质带给人们的是纯洁如玉的情感。宋代青白瓷即是在青白玉可遇而不可求之状况下由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制作而成,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者在创作中也力求使器物呈现出如玉般的材料质感,传达国人的恋玉情结,并借此进一步传达传统的朴素淡雅的美学理念。

青白瓷茶具一直以来都呈现的是清新素雅的材质美感,它并不采取彩饰来增添色彩感,装饰手法主要限于胎质本体上的刻画,而这种刻划纹饰的深处因积釉而呈现出更浓的青色,浅处而呈淡青色,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青白瓷茶具在材质上的青白相间效果。素雅淡泊的外在质感符合于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禅宗美学,都以朴素淡雅为审美追求。当代青白瓷茶具在设计中也极少添加彩饰,仍以刻画为主要装饰手法,传达着创作者朴素淡雅的审美思想,并以鲜明的民族审美趣味而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3.2 从人工之“物”分析

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物”的另一面是人工之“物”,是当代陶瓷设计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将自然材料之“物”塑造成可供人们使用、欣赏之物。自然材料本身当然具有“物”的属性与美感,但它并不能天然地成为茶具,而是需要设计者的精心思考与设计。而这一过程中,设计者的“心”融入器物当中,从而使当代青白瓷茶具成为“心”的物质载体,承载着设计者的思想与精神追求,而这也就使得当代青白瓷茶具变得亲切感人,成为散发着人文情感的器物。

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的人工之“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工艺技术生发而出的“物”,二是由艺术构思而生发出的“物”。工艺技术是青白瓷茶具设计实现的基础,当代青白瓷茶具制作技艺具有工业化和手工化两种方式,在工业化条件下,青白瓷茶具所呈现的几乎仅仅是“物”的一面,而“心”的一面则无从体会,只有在手工技术下,青白瓷茶具才是包含有人情的“物”,每一处手工痕迹都能让人们体会到设计制作者的“心”。艺术构思是青白瓷茶具成为人工之“物”的核心要求,茶具的器型、装饰及整体布局无不需要设计者巧妙的艺术构思,而主题立意也由此生发而出,使器物产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4 从“心”的角度分析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的“心”与“物”

从“心”的角度去探寻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中的“心”与“物”,也即意识或精神与器物的关系,“心”的本质可以理解为设计心理,包括设计思想、精神、理念等。不同的设计者由于教育程度、艺术素养、审美趣味以及个人阅历的差异,在“心”的方面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也正是这种差异产生了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不同的工艺与艺术特点,或者说直接产生了“物”的差异。设计师的设计思想、精神、理念等“心”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在心绪情感上也会发生波动,从而也决定了即使是同一个设计师,所设计的青白瓷茶具亦存在差异性。

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师的“心”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形成受到了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因素,二是个人因素。从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来说,设计师所受到的社会因素影响可谓空前复杂,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同时也受到生活方式、审美趋势的影响,并受到来自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域外文化的深刻影响。设计师并非被动地接受这些社会影响,而是存在着体验、观察、感受的过程,不过总体上属于共性影响。个人因素方面,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师在心理、性格等特质上迥然有异,并融入后天的学习与思考,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化设计精神。

尽管所受到的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影响差异显著,但相同年龄层的设计师在设计心理上往往具有共性特征,不同年龄层的设计师则有明显区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代沟”。通常来说,老一辈青白瓷茶具设计师更注重于传统的继承与传达,他们并不排斥创新,但在创新中尽力使作品透射出传统的高雅素洁的宋瓷气韵。年轻一辈青白瓷茶具设计师则往往在设计中更具有创新性,更积极主动地吸收西方艺术思想与理念以使作品更具有现代性。

灵感是设计心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师往往需要借助于灵感来设计富有新意的茶具作品。而灵感的获得也并非凭空想象,与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密切相关。唐代张璪曾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的是自然万物,因此,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创作心理以及灵感仍然来源于“物”,是源自于对自然与生活中万物的观察与感受,同时又高于自然、高于生活。

5 结论

当代青白瓷茶具固然是实实在在的器物,但同时也包含着设计者的心理因素,是“物”与“心”的融合与统一,设计心理与精神来源于“物”,又反作用于“物”,因而我们看到的当代青白瓷茶具器物,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表面的物态,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的传达。因此,当代青白瓷茶具设计者在设计中应当遵循心物合一的理念,不将“心”与“物”相分离或仅偏重于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于器物美学同时又符合于心理美学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白瓷茶具器物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作品四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