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背景下AI智慧健身社区的构建与应用对策研究
2022-11-22高东方
高东方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 浙江嘉兴 314036)
人工智能(AI)是目前全球影响较为广泛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智能化升级[1]。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最先较大范围内落地的技术就是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提升社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社区管理过程中更全面的信息捕捉、更高效的分析判断、更智能的辅助决策等,在城市治理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2]。2014 年,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 年)》,明确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是根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探索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健身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为方便市民健身需要,科学布置运动处方,完善体质监测方式,提升体医结合深度,拓展智能体育在AI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
1 构建AI智慧健身社区的价值意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AI智慧健身社区的构建能够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风险,做到将干预线前移。
1.1 创造更加智能和科学的全新生活方式
AI 智慧健身社区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综合信息平台为支撑,整合区域的人、事、物、地和房屋等信息,对居民日常健身进行统筹服务和管理,提升居民参与健身的体验度和更加便利地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4]。社区作为构成现代化城市的“细胞”,是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体育健身是居民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个人的休闲娱乐,还是社会交往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推进AI智慧健身社区建设,是满足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要,是“互联网+”体育的深度融合,是促进全民健康和全面健身的重要举措,更是健康中国和体育服务社会的内在需求。
1.2 提供科学、高效的健身服务指南
AI 智慧健身社区能够无感化记录运动数据,向居民提供健身指导资讯交互展示、个人健身数据查询等服务。依托个性化医学健康信息,帮助居民甄别、遴选适应性健身器材,结合运动量给出具有针对性且科学的健身提示。通过动作捕捉等智能交互技术,实现自助健身教学,提供综合个性化科学健身服务。依托市级合作平台,结合用户基本信息、健康数据的采集以及与医疗单位健康档案服务数据的对接,为居民提供运动处方。
与场地设施相比,教会居民如何健身更为重要,目前各地市各街道几乎没有配备相应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绝大多数居民都是以相对松散和盲目的形式参与健身活动,如果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的反馈和分析,一个健身指导员或者团队可以同时服务多个社区,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和制订科学的健身计划。
1.3 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体育事业有了更高期望值的同时,也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体育事业要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大局,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的胜利贡献体育智慧和体育力量[5]。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健康产业的服务范围逐渐延伸至体育产业领域。以社区AI智能健身场所为平台,智能化健身综合创新为手段,切实提升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打造智敏化和谐共治创新体系。
1.4 完善体质监测方式,加深体医结合深度
各地市体育局每年在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体质监测后续的动态跟踪是国民体质监测中一项难点工作。构建AI 智慧健身社区可以根据先前采集的人员数据进行分类和整合,对市民出具更精确、更科学的运动处方,通过添加智能健身设备,采集市民健身过程中有关数据,结合市民在医疗机构的信息,增加健身过程的安全性与时效性。
体医融合是指把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与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医疗的各个环节中科学地融入体育运动的元素[6]。在健康和健身领域的相关文件中多次强调体医结合的重要性,虽然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但是在体医融合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稳定的体系,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加快,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介入无疑是将体育健身与医疗康养之间联通的渠道进一步扩宽。
2 AI智慧健身社区的必要性分析
2.1 赋能社区,助力创新型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社会治理和社区的管理模式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社区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功能也将赋予新的内容。马克思曾说过,“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7]随着AI 技术的日趋成熟,公共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的改变都将以实现美好生活作为最终目标,充分利用图像识别、语言处理、动作分析方面的优势,实现无感化的管理模式,赋能社区文体等方面服务创新体验,便于不同人群各取所需,就近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弥补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资源缺失等问题,给居民带来更多幸福感。
2.2 聚焦健康,AI智慧健身社区创新适逢其时
考虑统筹协调健身休闲产业与全民健身使用的需要,以及融合发展的趋势,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事关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以及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2021 年,切实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提升作为工作要点,其中在群众健身方面运用“互联网+社会服务”理念推进社区“智慧健身”项目的实施,以达到为社区居民提供科学、便捷的健身服务目的。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对建设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借助此次改造的契机和融合AI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切实提升居民日常健身的效率与质量,加快提升智慧健康服务水平,落实“体育+”,形成全面健身新风尚。
2.3 放眼全国,“人工智能+X”发展势不可挡
随着以重大创新型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来势汹汹,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竞争趋于白热化。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科技创新竞争的有力支撑点,我国也在这次竞争大潮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必然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大力对城市进行智慧化改造,其目的就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人工智能+X”的出现,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领域,实现交通、医疗、教育、体育、文化、养老、环保等方面的智变升级。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发展的缩影,社区的发展更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极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聚力打造现代化AI智慧健身社区,能够有效缓解社区医疗负担重、康养覆盖人群少、缺乏文体交流平台等一系列问题,AI 智慧健身社区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新标杆。
3 AI智慧健身社区的构建思路与目标
无感化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数据,向居民提供健身指导资讯交互展示、个人健身数据查询等服务。依托个性化医学健康信息,帮助居民甄别、遴选适应性健身器材,结合运动量给出具有针对性且科学的健身提示。通过人脸识别、动作捕捉、数据分析等智能交互技术,实现自助健身教学,提供综合个性化科学健身服务。
3.1 构建框架和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面向人(居民)的全面服务的核心线索,聚焦切实提升居民应用感受与基层智能健身综合创新,积极把握5G创新应用契机,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理念模式,主动借力AI赋能,开拓智能化健身服务新局面和打造智敏化社区,构筑AI技术转化健身场景新生态。集聚规模化AI+健身场景应用,助力区域优秀AI企业技术转化与产品落地,建立行之有效的市级层面与街道层面充分互动的工作保障机制,形成相关标准规范,力争为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提供重要参考。
激光自动刻型(见图1b)作为替代手工刻型的重要工艺方法,具备加工快速、走线精准等特点,在满足胶层刻型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化铣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2]。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公共治理与服务资源,围绕面向个人(居民)服务的核心线索,建设优化、汇聚、高效的AI 智慧健身社区。通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相关应用建设提供统一后台数据服务支撑与前台集中展示,以先期改造完成的智慧社区为主要载体,集聚相关领域服务与场景应用,扩展至更大的范围。
3.2 实施步骤和计划
3.2.1 启动准备阶段
先期完成居民在体质和健康领域的数据一次采集并进行多部门的资源共享。对已完成改造的智慧社区居民人员信息进行采集,对场地结构及社区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对后期配置智能健身和体质检测设备提供参考。
3.2.2 增点扩面阶段
正式启动相关建设工作,由体育局和卫健委对健身场地完成评估。相关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完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主体功能开发并及时投入试运行,完成对重点社区的全面部署。运用器材设备与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关联技术,出具运动处方。对已经开具运动处方的人群,进行定期跟踪,通过微信或者短信提醒的方式,督促其执行运动方案,并能对运动处方的效果进行定期分析,检验运动处方的效果。
3.2.3 样板推广阶段
对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AI应用场景运行测试,确定样板社区并进行改造,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化的居民健身服务AI应用集聚,制订一套成熟的AI智能健身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推广辐射整个主城区。形成标准化的、体系化的、成熟的AI智能健身社区应用模式,向城市周边县市街道复制推广,探索向其他生活服务领域移植拓展。
3.3 AI智慧健身社区构建类型
3.3.1 改造更新类
3.3.2 规划新建类
我国城镇化发展有目共睹,近年来,一座座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一片片高档住宅小区竣工入住,快速发展的城市和急速增长的人口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新建的住宅和社区中充分考虑智慧健身设备和场地,在智能化配套中添加体育健身元素,创造生活、健身、康养、慢性病干预于一体的健身社区。通过先期设计预留的场地和设施,对居民的健身服务供给过程中,能够基于空间、社区与群体差异统筹布局AI智慧健身社区,优化健身资源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精准、科学地指导居民参与健身活动,使居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3.3.3 乡村振兴类
示范村镇应是构建AI智慧健身社区的“排头兵”,优先考虑特色风貌明显、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的区块开展试点,鼓励将生态环境好、土地集约利用率高、产业经济发展好的基层村镇作为试点,解决村民健身的痛点。推动“人工智能+美丽乡村”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的乡村智慧康养社区。
3.3.4 机制保障建设
(1)领导组织机制建设
成立市级AI智慧健身社区工作小组,建议由分管卫生健康、体育工作副市长任组长,由市科委、卫健委、体育局牵头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着重加强与市级层面重点工作的对接,加强与市经济信息化委等主管部门的工作互动,在“AI+社区”建设领域探索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主动对接相关电信运营商,积极争取在城市智慧社区场景应用中率先落地5G 通信技术示范试点。汇聚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建立长效的专家咨询顾问机制。
(2)良性的互动市场机制建设
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充分依靠优秀的AI企业与互联网服务企业集聚优势资源,建立企业、社区管理者、社区居民之间良性交互的人工智能应用、展示与感受的生态体系,打造可持续的“AI+健身社区”自我造血机制,摆脱政府高强度投入的弊端。另一方面,通过推动相关AI产品加速落地、相关技术与模式有效转化,进一步提升对相关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支撑服务能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吸引优秀AI企业落地发展。
(3)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相关系统、平台、数据等资源共享标准与办法,力争为形成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最新引导标准与规范提供重要参考支撑。新型事务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充分考虑安全法规保障制度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匹配在医学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管理范畴,需要探讨防范风险,确保运动处方的科学合理性。
4 结语
自智慧社区被提出以来,全国对智慧社区和推动“互联网+”与城乡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前期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部分社区进行智慧化升级和改造。然而,以目前机械性管理为主的模式受囿于场地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完全发挥智慧社区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以AI智慧健身社区为场所,解决市民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健身资源不均衡、无法进行效果评价等痛点。目前,全民健身资源的供给主要依赖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投入相对较少。此外,缺乏其他部门(城建局、卫健委、社保局等)之间的渗透和协调也是一个重点问题。AI智慧健身社区的构建能够通过统一的平台,集合医疗卫生、体育健康、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职能部门和专家力量,并在保障服务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生活资源。诚然,距离构建出一套完美的AI智慧健身社区体系为时尚早,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智慧城市构建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智能的、健康发展的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