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地理假期综合实践作业设计探索

2022-11-21

地理教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白公馆渣滓洞表现性

王 越

(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 重庆 401120)

一、研究背景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中要求学校全面压缩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1]为达这一要求,教师需要提高作业质量,根据学情设计更加个性化的作业,减少机械、无效作业。同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地理实践能力,能够在室内、野外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2]地理学科需要适当减少传统的“纸笔”作业,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发更加个性化的地理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过程和活动后的表现结果进行评价时,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更加合适。表现性评价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表现性评分规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表现性目标是指希望学习者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表现性任务是指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作业等,这些任务都是检验表现性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证据。表现性评分规则的制定通常在表现性任务设计的同时就需要完成。在这三者当中,表现性目标是制定表现性任务的依据,表现性任务指导表现性评分规则的制定,而表现性评分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表现性目标(见图1)。

图1 表现性评价的构成

综上,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地理学科需要抓住机遇,拓展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增强作业趣味性,全面减轻作业负担。本次地理假期综合实践作业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通过地理假期实践活动的形式,利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二、制定表现性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教师首先要清晰地掌握四个维度的内容。第一,本次课程或者作业所需要考查的内容;第二,考查的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第三,重点考查的思维能力;第四,要求学生最终形成的成果。[4]本次地理假期综合实践作业考查的是重庆乡土地理的部分内容——自然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该部分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两个,第一是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第二是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通过这次实践,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了解重庆红岩文化,并制定旅行计划表,实地参观旅游,感受红岩文化,并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红岩景区旅游开发中的不足,形成书面意见,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1.目标制定的常用方法

目标制定的常用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替代法,即根据课堂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采取替换其中的关键词而形成课程目标。[5]例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认识国家部分的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6]就可以将某一些关键词进行替换,修改成“在地图上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第二种是组合法,即课堂内容可能对应数条课程标准,那么就可以将这些课程标准进行组合,提取共同的关键词。第三种是分解法,也就是第二种组合法的逆方法,即将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分解成多个学习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河流”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7]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解和扩充,从而形成多个教学目标。其中“水文特征”就包括了“水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多个要素,而每个要素所对应的“相关水文资料”也有差异。“水位”所对应的“水文资料”是“河流水位变化图”,而“流量”所对应的“水文资料”是“河流流量图”。所以一条课程标准就可以分为多个教学目标:运用河流水位变化图,描述长江一年以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运用河流流量图,描述长江一年以内的流量变化情况。

2.目标制定流程

根据目标制定的三种方法,利用所选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分别用替代法、组合法和分解法制定本次地理假期综合实践作业的教学目标。

第一种方法——替代法。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8]替换掉其中的关键词,将“家乡”替换成“红岩文化景区”,“发展规划”替换成“开发现状和发展规划”,再增加学生任务就形成了教学目标:了解景区的开发现状和发展规划,针对其中问题,形成书面意见。

第二种方法——组合法。在课程标准中,针对本次作业内容有两个要求,即“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9]这两条标准都着重关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根据两条课程标准的共性制定教学目标:查阅歌乐山的地理环境情况,制定参观的旅行计划表。

第三种方法——分解法。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10]首先提取关键词“分析”和“自然资源”,然后分解两个关键词。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11]“分析”可以分解为“辨别”“调查”和“分析”。而“自然资源”可根据所选内容替换成“自然环境要素”,并可以分解为“自然环境要素的类型”“自然环境要素的状况”和“自然环境要素的作用”(见图2)。

图2 目标分解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解结果,将分解过后的关键词进行组合形成教学目标。将“辨别”和“自然环境要素的类型”组合,形成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考察,辨别影响渣滓洞和白公馆选址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类型。将“调查”和“自然环境要素的状况”组合,形成教学目标:查阅相关史料,调查影响选址的自然环境要素在该历史阶段的状况。将“分析”和“自然环境要素的作用”组合,形成教学目标:结合该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要素状况,分析主要自然环境要素对渣滓洞和白公馆选址的影响。

3.表现性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利用三种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已经将课程标准转化为相应的教学目标。

主题一“思索过去,回眸深邃的历史”的初始教学目标为调查、收集影响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选址的地理要素及其历史状况,并分析这些地理要素对选址的影响,结合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制成主题一表现性目标(见表1)。

表1 主题一的表现性目标

主题二“纵享今朝,感悟深厚的积淀”的初始教学目标为查阅歌乐山的地理环境情况,制定参观的旅行计划表,结合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制成主题二的表现性目标(见表2)。

表2 主题二的表现性目标

主题三“放眼未来,绘制壮丽的蓝图”的初始教学目标为了解景区的开发现状和发展规划,针对其中问题,形成书面意见,结合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制成主题三的表现性目标(见表3)。

表3 主题三的表现性目标

根据以上表现性目标,选择适当的材料,制成初始的表现性任务。

三、制定表现性任务

1.材料选择

在传承红色文化、感受红色经典的时代背景下,本次地理假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遗址。针对这个红色景区,学生首先需要了解该遗址的历史作用,然后查询资料,分析国民党选择在这里建立集中营的地理原因,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艰苦和毅力。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背景参观红色景区,感受红岩文化。在参观的时候,注意从旅游地理的角度分析红色景区的开发现状并总结开发问题。

2.任务制定

根据表现性目标和参观旅行的过程,制定了三个主题的表现性任务。

第一个主题“思索过去,回眸深邃的历史”,主要是查询了解渣滓洞、白公馆的历史背景,了解史实。然后辨别影响渣滓洞、白公馆选址的自然环境要素类型,收集历史时期中的自然环境要素状况,并分析主要自然环境要素对选址的影响。具体任务如下。

渣滓洞、白公馆是我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遗址,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巨变。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犯下的历史罪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辨别影响渣滓洞、白公馆选址的自然环境要素类型,收集历史时期中的这些自然环境要素现状,分析这些自然环境要素如何影响渣滓洞和白公馆选址,形成书面报告。

第二个主题“纵享今朝,感悟深厚的积淀”,主要是学生前往渣滓洞、白公馆遗址参观。为了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需要根据歌乐山的地理情况,制定旅行计划表,如根据天气信息携带适当的衣服、根据地形条件穿适合的鞋等。具体任务如下。

假期的时候,你和好朋友准备去探索渣滓洞和白公馆,为了获得更好的游玩体验,你们需要提前做好攻略。请通过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从地理的角度制定详细计划(见表4),包括但不限于服装(衣服、鞋等)、食品、辅助工具、路线制定等方面。

表4 旅行计划表

第三个主题“放眼未来,绘制壮丽的蓝图”,主要是学生在参观旅行的过程中,基于旅游地理学的视角,分析红色景区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总结问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过后,集体讨论对策,并形成书面意见提交给景区相关部门。具体任务如下。

渣滓洞和白公馆都积累了沉甸甸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品质。为了更好地展现旅游景点的特点,更好地发扬红色文化,请你从旅游地理的角度分析,渣滓洞和白公馆红色景点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景区管理人员(推荐分析方面: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客源市场、交通、服务设施、环境承载力)。

四、制定表现性评分规则

课程标准只是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最终的结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做出具体评价的内容较少。表现性评分规则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过程中具体学习行为的评分标准来引领学生探索,并对其行为进行评价。表现性评分规则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表现示例、具体表现和评分。表现示例是为学生示范表现行为,具体表现是学生在该项目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评分是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行为与表现任务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表现性评分规则的原理和上述表现性任务,针对三个主题制定了三个表现性评价规则表。

主题一从三个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行为进行评价(见表5)。历史回顾是评价学生调查收集的歌乐山渣滓洞遗址史实是否完整、清晰;要素评价是评价学生对于影响选址的自然环境要素考虑是否齐全、分析是否完整;结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的顺序是否正确、逻辑是否合理。最后根据所得分的总和划分相应的等级。

表5 主题一的表现性评分规则

主题二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见表6)。前期调查是评价学生制定旅行计划前的信息收集是否完整、考虑的地理要素是否齐全;具体计划是评价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是否制定了相对应的详细计划;结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前期调查信息和具体计划关联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晰。最后根据所得分的总和划分相应的等级。

表6 主题二表现性评分规则

主题三从两个维度进行评价(见表7)。要素评价是评价学生是否从旅游地理各个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结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分析评价时是否合理,逻辑是否清晰,以及在形成书面意见的时候,是否有理有据,逻辑是否清晰完整。最后根据所得分的总和划分相应的等级。

表7 主题三表现性评分规则

猜你喜欢

白公馆渣滓洞表现性
渣滓洞集中营游记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建党百年,悼白公馆渣子洞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们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参观重庆渣滓洞缅怀先烈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儿童音乐剧《小萝卜头》导演阐述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