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疫病流行新趋势及防治技术与对策
2022-11-21王淑金
王淑金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农业农村局 353000)
鸡疫病一直是我国养殖业较为头疼的难题,目前大部分鸡疫病都已制定出较为完备的防治技术规范,但在防治技术应用、鸡疫苗接种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疏漏,近年来,鸡疫病流行出现了新的趋势。
1 目前鸡疫病流行新趋势
近年来,鸡疫病流行趋势有所改变。(1)一些简单、常见的鸡疫病逐渐活跃起来,成为制约鸡场养殖发展的主要疾病,如腺肌胃炎、大肠杆菌病等;(2)一些鸡场在为鸡苗接种疫苗后仍发现有鸡苗感染疫病;(3)鸡群感染疫病的种类变得更加复杂,如在被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的鸡群中普遍伴随流感、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等疫病;(4)旧鸡疫病中存在新型变异,如血管瘤、H9变异株;(5)一些新的鸡疫病正逐年增加,如H7N9禽流感、传染性气管炎变异等,为我国鸡疫病相关药物的研发带来一定挑战。此外,鸡疫病的感染范围和感染种类呈增长趋势,大部分病毒致病性有所增强,如H7N9禽流感病毒致病性较以往有大幅提升;相较于以往,鸡疫病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且疫病普遍抗药性强,药物治疗效果变差,一旦鸡群发病很难通过投药方式进行治疗。由此可见,目前鸡疫病呈现易病变、传播迅速、抗药性强、致病性高等流行新趋势[1]。
2 鸡疫病防治技术
我国目前较为普遍的疫病大多都已制定出有效的鸡疫病防治技术,本文针对一些较为常见的鸡疫病防治技术进行举例分析。
鸡黑头病普遍容易发生在养殖的雏鸡阶段,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潜伏期8~20d,该病特征为病鸡头部皮肤发暗蓝紫色,病鸡10d 左右死亡。该疫病预防需要严格管理鸡群养殖卫生,定期用驱虫净驱除异刺线虫,治疗可使用痢特灵、甲硝唑、菌克星等。鸡新城疫(ND)俗称亚洲鸡瘟,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带毒病鸡和死鸡,该病特征为鸡群发病突然且死亡率高,病鸡口鼻中蓄积多量黏液且呼吸困难,该病防治应定期接种疫苗,对病死鸡及时妥善处理。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多见于幼龄鸡,接触传染性极强,该病特征为发病、死亡突然,排白色水样便或软便,该病防治应按期接种疫苗,对发病初期的鸡苗注射高免蛋黄液。马立克氏病(MD)是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带毒鸡或病鸡,该病分神经型、肿瘤型,神经型病鸡往往翅神经或坐骨神经肿大,横纹消失,肿瘤型病鸡内脏器官有肿瘤或皮肤形成结节,该病防治应对初生雏、种蛋及育雏舍进行消毒,注射二价或三价疫苗[2]。传染性支气管炎(IB)多发于雏鸡阶段,主要传染源为病鸡或带毒鸡,该病分为呼吸型和肾型,呼吸型病鸡表现为张口呼吸,肾型病鸡肾苍白、肿大,该病防治:采用灭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采用弱毒疫苗点眼、滴鼻或饮水治疗。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鸡疫病防治重点应以预防为主,养殖场要时刻注重鸡群的生活、生长状态,提高防疫意识,早发现早治疗,适时为鸡群接种疫苗,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并做好消毒工作,针对不同症状对症下药、科学治疗。
3 鸡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
3.1 提升雏鸡质量
雏鸡质量对鸡群养殖的整体状况有很大影响,雏鸡质量是鸡场养殖的基础起点,若雏鸡质量不高会导致鸡苗免疫力低,在饲养过程中易感染疾病,且疾病治疗开展难度大。一般情况下,容易感染疾病的个体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素质差的特点,鸡疫病的爆发也普遍集中在雏鸡阶段,因此,雏鸡质量是鸡疫病防治的重要指标。养殖场应积极引进高质量雏鸡,改善、提高鸡群整体素质,降低鸡疫病发病概率,提高雏鸡成活率。
3.2 加强鸡疫病监控增强防范意识
鸡疫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鸡场养殖人员要时刻关注鸡群生长状态,及时发现鸡苗异常,加强疫病监督管理,树立坚定的防疫意识,从根本上预防疫病感染,发现鸡群感染及时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立刻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清理鸡舍卫生,有效控制疫病蔓延,避免疫病爆发,造成鸡群大量死亡。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增强防范意识,对鸡场养殖进行严格、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及时为养殖场提供帮助,及时指出养殖问题,加强对养鸡场的监察与管理。
3.3 保证疫苗供应充足和应用到位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鸡疫病的有效手段,养殖场应针对自己养殖的鸡种合理规划疫苗接种,尤其是在雏鸡阶段,一定要保证疫苗接种及时、有效,选择兽医站或正规厂家供应的疫苗进行疫苗接种,避免因疫苗质量问题或接种操作问题出现疫苗失效或因疫苗接种导致的意外情况[3]。相关管理部门、兽医站工作人员也应加大监管、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疫苗推广工作,保障管辖范围内鸡场能全面落实疫苗接种,及时检查疫苗库存,保证疫苗供应充足。
3.4 时刻关注鸡疫病走向,深入研制治疗药物
针对目前多样性的疫病流行趋势,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强鸡疫病相关方面的科研建设,深入研究疫病感染病源的特性及传播方式,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工作,根据当下ND、IBD、MD、IB 等主要流行疫病进行特效治疗药物的研发与普及,增强疫苗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疫病传播速度。针对疫病种类、特性,研发预防性药物或营养补充药剂,结合鸡群日常饵料与药剂混合喂养,有效提升鸡群整体素质,预防疫病感染。兽医站也应发挥其重要职责,为养殖场普及疫病相关知识、为养殖人员提供答疑解惑咨询服务等。养殖场应时刻注重鸡群的养殖状况,鸡群养殖中出现状况第一时间向兽医站讲明情况,严格遵从兽医的治疗建议,积极配合药物治疗,避免疫病扩散或变异。
3.5 加强疫病相关知识的科普、学习
疫病防治与养殖场的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应加强鸡疫病防治知识的科普与宣传,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养殖场防疫普及工作至关重要。养殖户应通过各平台积极学习养殖知识,提升养殖技术,丰富养殖经验,在鸡场日常检查中对养殖场设施的不同情况制定有实际意义的疫病预防治疗方案或养殖改进措施,改正养殖中的错误认知和不规范行为。利用先进、发达、便利的网络信息频道,对相关养殖知识、防疫措施进行学习与运用,丰富自身养殖、防疫知识,提升养殖场的整体养殖水平,加强鸡疫病防治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鸡疫病的防治问题。
3.6 完善养殖鸡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养殖场疫病防治效率、效果与养殖场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有莫大联系,完善具体的管理制度能有效控制鸡场养殖环境,保障鸡群生长健康,减少鸡群染病概率。在养殖场管理制度中,首先应对鸡场养殖环境提出明确要求,如鸡场规模、养殖鸡品种、鸡场容纳的鸡群数量等。其次,应对鸡场养殖管理制定具体的制度,如鸡场生产运营模式、鸡场管理办法、鸡场清理频率及清理手段、鸡场消毒频率及消毒标准等。此外,还应制定相关疫病防控治疗应急预案,标明常见的鸡疫病类型、症状及防控治疗措施,完善疫情爆发后的处理处置办法,相当一部分疫病传播、感染源来自于病死鸡,因此,对病死鸡的妥善处理至关重要。
4 结论
综上所述,疫病流行趋势与疫病防治意识、防治措施、防治技术联系密切,为有效防治疫病、减少经济损失、维护人们的健康安全,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大疫病监管力度,加强防范,让养殖户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及时防控避免疫病爆发,营造健康良好的鸡场养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