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
2022-11-21岳志春袁英培
岳志春,袁英培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1 引言
“双碳”目标是指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河北省的定位是“国家现代贸易物流重要基地、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创新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保障区”。因此,产业转型提升建设不仅是河北省构筑现代产业新体制、成为现代化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也是河北省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双碳”目标这一战略决策的迫切需要。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双碳”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2.1.2 产业转型升级
行业的变革与升级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范畴。首先,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要针对产业自身进行横向分析;其次,要对转型和升级的纵向产业结构进行剖析。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包括横向和纵向升级,在纵向产业结构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在具体生产价值链中的技术升级或横向转移通常称为“升级”;纵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通常称为“转型”。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可理解为行业结构高级化,即行业向着更加有益于国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方向快速发展。
2.2 理论基础
“双碳”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双碳”目标的实现非一日之功,却是必然走向。我国是人口大国,河北省也是人口大省,节能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最终影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节能减排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而且可以有效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想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节点,就必须缩小空间差距,这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生态效益,而且可以提高碳效率。
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落实减碳规划,可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根据新城市核心及其周围建立城市圈,引导居民或企业从边远地区集中到新城市圈;二是将自然生态集聚区内的居民有序分流至新城市化区域,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态圈的最有效利用;三是通过支持发展,形成有效、安全、紧凑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四是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市空间的统一性。
3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河北省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而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好,但是从产业结构看,河北省仅唐山1 个地级市的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其余地市的第三产业占比均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仅廊坊1 个地级市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同时,所有地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小。
在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下,可以看出新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冲击很大,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增长能力严重不足,在生产端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因此出现了大规模的消费外流。2021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383 元,比上年增长8.3%。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消费”这架驱动经济增长的马车日益重要的当下,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满足消费需求,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
3.2 存在的问题
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方向应该是转变发展动能、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尽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技术创新能力、专业人才和更多的政策保障等,就目前而言,河北省产业转型发展中存在以下难点和问题。
3.2.1 京津冀竞争压力大
自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新的发力点,这也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家重点推进传统能源行业和工业制造业向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转型,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凸显了河北省在与北京、天津的竞争发展中的劣势。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其工业依靠于钢铁和建材等传统产业,新能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不足,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难以跟上北京和天津的步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2.2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就是工业变革与科技创新。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其传统能源产业和基础工业一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产业,特别是唐山、邯郸等重工业城市,其GDP 主要来自工业支撑和传统能源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相对较弱,具有创新技术驱动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占比不高,缺乏长期培育创新技术的沃土,高技术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发展缓慢,形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无法向创新型、多样化发展转变的重大短板。
3.2.3 专业人才支撑不足
一方面,河北省产业结构自身存在问题。河北省以传统能源产业和基础制造业为经济核心,人才集中在这些行业,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相关行业没有就业缺口,相关行业人才无法落地,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另一方面,由于河北省的历史人文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等,人才吸收能力较弱。由于河北紧邻北京和天津,软硬件环境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北京和天津强大的“虹吸效应”下,高端科技人才倾向于选择京津择业居住。此外,河北当前的人才激励政策相对于其他省份吸引力欠缺,所以面临人才长期难以吸引、引进后稳定率也相对偏低的问题。
3.2.4 产业增长方式粗放
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主要靠“两拼一靠”,即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经济呈现粗放式发展。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河北更难在资源与投资上占据优势,无法推动快速转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北省缺少多元化和开放型的招商引资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方面相对落后,在吸引外资及招引人才方面存在方式单一和力度不够等问题。
4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SWOT 分析
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进行分析,在分析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列举了各种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然后根据矩阵排列,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影响因素进行匹配分析(见表1)。
表1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SWOT 分析
5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与战略方案
5.1 总体思路
就河北省而言,“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某些行业实施强制性市场退出,将煤炭、能源等传统行业强行纳入碳市场,以结果为导向,倒逼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第二,出台针对风电、光伏、新能源等企业的激励政策;第三,实施全能型市场战略,即加快并积极发展减碳科技、节水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性科技,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科技井喷式发展,加快研发成果落地。
5.2 战略方案
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除了要推动经济社会开展全方位环保改造、建立环保产业发展模式之外,更要把注意力放到深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提升方面。考虑到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减少碳排放总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关键。想要实现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2.1 强化顶层设计
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综合考虑经济平稳性和减碳成本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碳排放强度高、规模大的产业,按照产业结构、行业门类结构、工业结构及制造业结构,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加大对高层次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5.2.2 优化产业结构
河北省应严格控制企业在传统高耗能、重化工等领域中增加生产能力,推动钢铁、电力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的技术改造。钢铁、电力是河北碳排放规模及强度最大的行业,针对河北碳排放量占京津冀近八成的现状,通过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减少部分钢铁、电力产能,将会大大降低京津冀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
5.2.3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改善了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环境与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河北省传统优势资源型产业(钢铁、电力行业)进行置换,有利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通过测算,如果能够置换河北省钢铁工业一半的产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两亿吨,这超过了北京碳排放总量的两倍,进而京津冀碳排放总量大幅下降。
5.2.4 重视高科技人才培养
河北省应开展针对新能源人才和高新技术创新人才的重点培养,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福利待遇,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使高新技术产业能够真正落地和稳定发展,从而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依托雄安新区等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做到人才足、水平高、留得住,为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科学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发展是实现整个产业升级转型、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