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提升“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韧性的机制分析
2022-11-21赵耀腾
赵耀腾
(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1 引言
全球范围内多重风险交织冲击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要想拥有显著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韧性。企业韧性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扰动的防御能力和受冲击后优化转型持续发展能力的汇总,并构成了区域和国家经济韧性的微观基础。“专精特新”制造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但是其也有着抗风险能力低、平均企业寿命较短和融资能力差等劣势,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提升“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韧性来抵御国外技术封锁等负面因素带来的冲击,进而从根本上夯实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基础。
2 文献回顾
“专精特新”制造企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但是其发展也面临一些障碍,如企业创新机制不完善、应用型基础研究服务欠缺、具有“数字鸿沟”和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间协作水平低等。“专精特新”制造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产业政策支持,刘志彪等认为应制定质量赶超型产业政策从而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如鼓励政府做地方产业链的“链长”、从需求侧支持的角度保障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强化创新企业的支持体系和划分好国有大型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的产业链角色等[1]。数字技术是提升企业韧性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抓手,陆岷峰和徐阳洋提出企业需要把握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浪潮,提高数字化经营程度,以数字技术作为核心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提升政策和市场杠杆扶持的精准度[2]。李金华认为我国“小巨人”企业目前的劣势有面临外部冲击时产业链容易断裂、技术和产品容易被淘汰等,可以通过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企业智能化水平、管理精细化程度和创新基地个性化服务能力等措施推动“小巨人”企业的发展[3]。
在20世纪50年代,103 名德国科技工作者自发成立了“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该协会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业和新产品等,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问题[4]。通过60 多年的发展,该协会在德国已经设立了75 个研究机构,已有近3 万名员工,每年的研究预算高达28 亿欧元,其中60%以上的研究经费来自于工业合同与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在美国和“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具有类似概念的是利基企业,利基(Niche)是在更窄的消费市场中将某些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客户,通过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获得收益。美国发展利基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有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帮扶作用和制定专项发展计划等。日本同样使用了利基企业的概念,并且根据企业实力的不同,日本将利基企业划分为潜力型NT(Niche Top)企业、NT 型企业和GNT(Global Niche Top)企业。日本通过强化利基企业认定和宣传,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同时配合特定支持计划,降低企业创新风险[5]。韩国则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称为“中坚企业”,采取了建立系统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原创技术、实施人才培育政策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企业创新[6]。
3 企业韧性的概念与提升机制分析
本文将企业韧性定义为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扰动的防御能力和受冲击后优化转型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以上定义可知企业韧性概念特征:一是企业韧性的分析和量化需要考察两个方面,分别是受冲击时的抵抗能力和受冲击后调整发展能力;二是企业受负面因素冲击后经过优化转型所达到的新状态通常会产生进化效果,具备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专精特新”概念在我国首次在2011年提出,2018年开始加速培育。截至2022年1月底,全国已公布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共4 922 家企业,其中A 股上市公司总计351 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前两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和北京、广东等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集中在中高端产业领域,机械设备行业公司数量远超其他行业。根据企业韧性的理论分析可知,制造业企业的韧性需要从应对外部冲击扰动的防御能力和受冲击后优化转型持续发展的能力两方面进行测度。如受冲击当年扣非净利润增长率变动量是衡量企业防御能力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该指标衡量的是企业在受冲击当年成长能力的变动程度,计算方法是企业受冲击当年扣非净利润增长率减去前一年的差,该值与企业受冲击时的抵抗能力成正比。受冲击两年后扣非净利润增长率变动量是受冲击两年后企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增长率减去受冲击当年该数值的差,该指标是企业恢复能力的综合体现,应与企业优化转型能力成正比。
复杂自适应系统的核心理念是适应性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主体),该主体具有感知能力、主动性和活力性。适应性主体能够与其他主体及环境产生信息交互,同时主动通过优化自身属性特征以提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另外还有可能与其他主体产生竞合关系,增加自身收益,但是主体也有可能因为自身的误判和外部环境的负面冲击而发生消亡。“专精特新”制造企业是典型的复杂系统适应性主体,企业处于各种风险因素交织经营环境中,通过自适应学习和动态调整实现优化升级。企业生产经营学习能力的适应性常常体现为主体的智能性,同时内部结构更加科学高效和行为特征更为复杂。
对于“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韧性来说,企业内部系统形成后,适应性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产生适应性学习行为,从而具有产生韧性提升因素的可能性。伴随着经营资源和时间的投入,若干项韧性提升因素将会涌现。韧性提升因素有不同的涌现层次,包括团队层、部门层、微观企业层、产业链层、中观区域层和宏观国家层等,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微观企业层。企业自适应学习的结果是产生回声反馈,而企业韧性增加的涌现现象正是源于具有正向反馈性质的学习结果,当结果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系统要素及其交互影响在反馈机制作用下产生质变,推动韧性提升因素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进行涌现,具体形成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韧性的层次涌现机制模型
4 数字化转型提升“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韧性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
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是“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韧性提升的环境基础。工业互联网能够为连接产品、使用者、开发者、工程师和供应商等提供技术基础,能够消除空间和地域的沟通隔阂,增强信息透明程度,明确和真正实现了产品使用者的主导地位。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全面互通互联的基础上形成企业经营大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优化产品的设计、生产、设备运行、运营与物流环节,实现智能化工业生产,并增加激发经营新模式和新商业业态的概率。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物联网,“专精特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将生产制造现场的各类设备进行连接,在制造过程中实时观测和收集设备数据,同时需要进行数据整理、转化组合和储存,为ERP 等业务系统的使用提供数据基础,从而使得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环节能够获取及时有效的生产信息。数字化链接的主要场景在于智能工厂里面,使用到的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5G 通讯、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装备生产、能源、交通工具和食品等领域会更早实现数字化制造转型,然后再进一步延伸连接至用户、产业链和开发者等。
4.2 重点打造数字化智能车间
生产制造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经营环节,数字化智能车间能够使制造企业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集成管理,将设备运行、原材料配送、商品生产和订单需求进行实时信息交互,使得产品设计、原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和集成组装等制造过程变得精准协同,进而提升企业抵抗外部负面冲击和产品力恢复反弹的能力。具体到设备端来说,数字化智能车间里面的生产机床、物流机器人和电子秤等设备已建立好连接,为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策略和物流管理等环节提供产品资源支撑和数据服务保障,进而帮助“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完成从设计端和生产端到客户端的对接管理。数字化智能车间能够进行多种排产方式,从而应对订单增减或取消等意外情况。例如,在订单未执行阶段允许订单的变更、分割或合并,在订单执行但未完工阶段允许修改订单数量、定制化产品型号、生产物料清单和计划完成日期等,修改后适用于后续产品的工艺路线。数字化智能车间同时匹配软件系统,通过数据传输数据库和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协议等方式自动采集和汇总制造环节数据,实时掌控数字化车间的生产情况,制造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在车间外的办公室可以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作出生产决策。
4.3 构建数字化智能决策系统
“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孪生,形成数字化决策中枢,通过数据融合、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治理完成全生产链数字化管理[7]。数字化智能决策中枢(简称“决策中枢”)是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决策系统,如果把企业比作是一个人的话,则决策中枢相当于人类的大脑。
决策中枢的三大功能是制定决策标准、分析各级数据和择优作出决策,决策标准是后期作出决策的前提,标准的制定其实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早期的标准主要根据企业历史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制定。对于经营经验较为丰富的企业来说,历史数据积累较为丰富,能够较为有效地制定应对常见经营情况的决策标准,使得在后期优化和调整标准时不要再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需根据意外和新遇到的情况进行修正。而对于经营时间不长的“专精特新”制造企业来说,初期的决策标准更多地基于理论分析推导和同行经验,从制定标准的工作量来说,会持续几年进行大精力的投入。在制定好决策标准之后,收集整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经营绩效等环节数据,需要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与决策标准进行结合,从而为制定决策提供依据。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数字化智能决策中枢系统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突破性的决策依据,但是最终的决策者仍是专业管理人员,并且由管理人员担负决策责任。
4.4 优化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数字化供应链基于“大智移云物区”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式,以创造企业价值为目标,以供应链大数据为驱动,以整体统筹与科学规划为理念。数字化供应链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大数据供应链平台,在该平台上将企业供应链上的物资、产品、人员和信息进行全面链接,从而构成一个能够柔性管理、迅速响应和动态智能的生态管理系统。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可以在集团企业里面支持集团集中采购和兼顾子公司单独采购,也能够实现成立虚拟组织进行采购等,在结算方面能够同时支持集中结算和分散结算。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和价格体系,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基础上科学限价和控制成本。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一个学术观点是企业韧性作为构成区域和国家经济韧性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夯实,才能保障区域和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韧性。而“专精特新”制造企业的一个显著劣势就是抗风险能力低,再加上资产规模普遍较小和融资能力较差等因素,当面临外部负面风险冲击时,“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发生破产的概率会显著高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甚至要高于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传统企业。所以只有将保障“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具有较高韧性作为前提,才能发挥出其市场创新排头兵的优势,否则难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基础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专精特新”制造企业韧性的对策建议包括构建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环境、建设数字化智能车间、成立数字化智能决策中枢系统和优化数字化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