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构建

2022-11-21余书珍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9期
关键词:过氧化氢分子化学

余书珍

(宿松县城关初级中学 安徽安庆 246000)

初中是学生发展各项化学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学时要立足学生实际,构建化学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还能引导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各种物质,充分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同一物质或元素,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新的化学物质。以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我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构成,接着让4名学生分别扮演两个氢原子、两个氯原子,模拟两个氢原子构成氢分子、两个氯原子构成氯分子的过程。模拟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过程中,氢分子和氯分子都破裂,成了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氯原子,而氯原子和氢原子又可以自由组合成氯化氢分子。

模拟结束后,我打趣道:“同学们,你们的同学可是毫发无损地回去了啊!”学生们哄然大笑。学生在参与化学情境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观察、探索、实践、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掌握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促使学生对物质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

初中化学教材绪言部分介绍到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初中化学中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常见的溶液、金属和金属材料、盐和化学肥料等都是学生身边的物质,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化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比如在教学有关“水”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自行准备不同的水,学生准备了河水、池塘水、自来水、矿泉水及蒸馏水。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河水、池塘水、自来水、矿泉水都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如何将这些自然界的水净化成纯净水呢?学生已经知道了要除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以及细菌和病毒,学生借助茶漏、渔网、筛子等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除去了河水中的泥沙、杂草等难溶性杂质。把过滤好的滤液进一步通过吸附、蒸馏的操作得到纯净水,有助于学生明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掌握净化水的一般方法,增强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再如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学生认识到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氧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推理出灭火实际上只要破坏燃烧的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即可。而将此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知道了炒菜油锅起火时只要盖上锅盖就行;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扑灭森林火灾,可以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这样在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中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设数字化情境,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实验在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多,给化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原理,还要掌握科学的分析和推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通过问题引导、任务探究、数字化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和分析,逐步掌握科学的分析推理方法。

四、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科学创新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类型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学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很慢,虽然分解能产生少量气泡但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接着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1 g二氧化锰,发现能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等不再产生气泡时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仍能产生气体,带火星的木条仍能复燃;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还是1 g。继续将烘干的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还是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过对这一系列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讨论交流,学生知道了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过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是否只有二氧化锰呢?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红砖粉、土豆片等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将红砖粉、土豆片等代替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一样的实验现象。通过小组交流,学生知道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止一种,同一个反应的催化剂有多种,同一催化剂可以催化不同的反应,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在实验中学生掌握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与实验探究、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诞生和发展的土壤,也是教师开展化学教学的能量源泉。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过氧化氢分子化学
索尔维授予三宁化工过氧化氢技术许可
《分子催化》征稿启事
过氧化氢体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