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成因及防范策略

2022-11-21戴哲逸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诈骗公众

戴哲逸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侦查学院,北京 100038)

一、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1]。通过实证研究深度了解公众受骗过程和真实心理行为,分析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成因,进而提出防范对策,以助推平安城市建设。

二、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受害人心理行为分析

以江苏省、甘肃省16市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公众为实证研究对象,以主要被骗类型为依据,共选取200个样本作为访谈对象和调查对象,与40%的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与60%的对象进行电话访谈,均在其知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所获取的信息都是第一手资料。每名对象的访谈时间为30—45分钟,访谈结束后对文字记录进行整理,并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心理行为进行总结。

(一)需求满足的选择主动性

访谈发现,很多受骗事件是受害者自投罗网[2]。例如,“在XX社交平台上注册后就有女孩来搭讪和我视频,结束后要一笔封口费,否则就把裸聊视频发给我通信录里所有的好友”;“网友推荐博彩平台可以稳赚不赔,于是我就在借贷平台上借钱,希望赢一把清空购物车”。正是基于对需求的满足和价值的期待,个体的决策和判断更倾向于冒险,从而对诈骗者产生信任[3]。

(二)利益诱惑的无法抗拒性

访谈中,有的受骗者说:“在看直播时主播讲免费送皮肤,加了客服后又说充值188元即可送1000Q币”;还有的受骗者说:“要着急找高薪工作,又不想吃苦,介绍人说找他报名可以安排高薪和轻松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诈骗者往往许以实惠来诱导受骗者,以激发他们对获取“利益”的乐观情绪。情绪可以使人的注意、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变得有选择性,即当人处于诈骗者设计好的话术影响下,并在情绪上出现了愉悦的状态,就会做出符合诈骗者企图的“乐观”判断。

(三)权威依从的行为避险性

访谈了解到,有受骗者听平台“工作人员”说,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如果不注销借贷平台账户会影响个人信用,因此在注销账户操作上“跳入”了诈骗者设置的陷阱。心理学研究显示,高焦虑者在进行决策与判断时,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包括他人意见和权威信息)的影响,表现出从众行为和权威依从行为[3]。上述案例就是被骗者受对方“权威身份”影响,出于避险驱害的本能而选择服从诈骗者的指引和操作。

三、公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成因

日本学者提出一个概念:被害易感性,它是指被害人对被害状态无意识的顺从性[4]。访谈案例印证了这一概念。诈骗者都是利用被害人心理缺陷和行为弱点,精心设计骗术实施诈骗。

(一)个人方面的成因

1.贪心想占便宜

有受骗者在交友网站上遇到陌生男子主动暧昧聊天,久而久之产生了“恋爱”的错觉,随后该男子向其推荐赌博网站,声称自己熟悉后台漏洞可以轻松赚钱,面对突如其来的“馅饼”,受骗者失去理性判断而身陷其中。诈骗者正是利用了受骗者的贪占心理让诈骗目的得逞。

2.攀比爱慕虚荣

有的受骗者喜欢时髦打扮,由于透支消费而产生增收补缺心理,以致陷入圈套引发被骗事端。眼下社会攀比之风助长了大众物质消费情绪,一旦自身经济实力不济,就会在诱惑面前“掉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3.网络游戏成瘾

有些受骗者沉溺于网络游戏,为了游戏角色(装备)升级,每当看到网络上有人低价出售游戏币、高等级游戏账号时,就会主动联系因而被骗。当受骗者依赖于在游戏世界里获得快感和满足感时,极易形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由此对网上发布的相关信息产生浓厚兴趣而忽视信息的真伪以致落入骗局。

4.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因受沉没成本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现象,并具体表现为决策者因顾及沉没成本而继续投入更多成本或做出某一行为[5]。多数访谈中受害人表示“投入的本金没了,收手肯定亏”“再试试或许能回本”。因此,在沉没成本效应影响下,受骗者往往深陷骗局无法自拔。

(二)家庭、社会方面的成因

1.家庭过度保护

部分受骗者是在家庭溺爱和父母呵护的环境下成长,网络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独立性不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极易上当受骗。

2.个人信息泄露

多数案例中,诈骗者正是通过手机APP获取了受骗者手机中的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受访者在平台上有过购物、借贷记录,诈骗者在联系中提到的信息与本人情况完全符合,因而使得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中取得了主动权。

3.多元思想文化影响

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现已出现一些“反映出人性的倒退特别是堕落的现象”[6]。一些不法之徒把罪恶的“魔爪”伸向公众,同时受社会多元思想文化影响,公众追求所谓的时尚和快乐,极易铤而走险。这两种情形的交织与叠加,使得电信网络诈骗愈演愈烈、频频事发。

四、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策略与建议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打防并举。除了要严厉遏制和打击犯罪,还要改变受骗者和潜在受骗者的行为心理,加大防范,降低社会成本。

(一)增强公众个体自我防范能力

作为公众个体,要加强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学习,树立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理念,扎紧自身抵御各种诱惑的“篱笆”。要主动增强环境的适应性,了解电信网络诈骗作案的手段、方式,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明白人。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面对各种引诱,坚决不轻信;如因疏于防范陷入电信网络诈骗圈套时,要走出沉没成本心理;一旦被骗要主动报告,必要时寻求公安部门介入,使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制裁。

(二)筑牢家庭安全防范根基

家庭是自觉抵御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屏障和有力支撑。要培养新时代优良家风,重视家教,提高家庭成员的观察分析、明辨是非、去莠存良的能力,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大家的自觉习惯,从而降低各种不良现象的“被害易感性”,即便面对电信网络诈骗,仍能积极有效处置。

(三)织密社会综合防范网络

要让《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落实,给公民个人信息装上“安全阀”。要大力开展全民防诈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和防范能力。要加快构建“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协同、警企共建、全民参与”的反诈工作格局,形成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强大工作合力。电信运营商要加大电信网络安全投入,探索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技术反制水平。银行系统要健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加强实名制账户管理、转账管理、特约商户和受理终端管理,强化支付结算管理,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猜你喜欢

诈骗公众
袁方:让公众更早地用得起好药
公众号3月热榜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公众号6月热榜
诈骗
警惕电信诈骗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