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022-11-2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知识点创设中职

孙 茜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与普通初中生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学习数学兴趣不大。即使面对升学压力,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也较为消极,将数学成绩的提升寄希望于高考前的突击学习,导致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顺利。传统灌输式与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数学学习并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数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高效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深入探究氛围之中,以此提高学习兴趣。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一是符合学生能力与需求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能力提升的潜在空间,随后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自身实力水平的问题情境,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选择最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内在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学生持续且积极参与学习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长期保持积极性,并达到持续积极学习的原则。三是教学知识联系生活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生活化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通过生活技能直观地了解教学知识,锻炼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1]。

二、中职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几种类型

(一)生活情境

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数学公式与定理都是直观且静态呈现出来的,突出了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凝练了知识点,是对学习经验的总结。但是教师不能将静态的公式与定理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需要使用一个动态且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路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技能,从而更好地将公式与定理内化于心,摆脱以往死记硬背的负担[2]。

(二)实践情境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实物与实践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使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化,使学生逐渐了解知识点,发挥实践教学情形的应用价值。比如学习“数列的概念与应用”相关知识点时,需要向学生讲解递推公式,可为学生创设以下实践问题情境:“假设A 同学在过生日时买了一个蛋糕,切蛋糕的时候发现一刀最多只能将蛋糕切成2块,两刀最多只能切成4 块,三刀最多只能切成7 块,那么切6 刀的话最多可以切成多少块呢?应当怎样使用数列来解决问题?”

学生B 回答:“从2/4/7 这几个数据可以发现,这三个数字是可以构成等差数列关系的,可记a1=2,a2=4,a3=7,接下来求解a6 的值即可。”

随后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a1、a2 以及a3 之间的关系,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学生 C 又回答:“a2-a1=2,a3-a2=3,可见 an-an-1=n(n ≥ 2)”。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借助这个递推式得到a6的值吗?”

学生D 回答:“可以得到a6 的计算结果,a2-a1=2,a3-a2=3,a4-a3=4,a5-a4=5,那么 a6-a5=6,经过推理得知a6=24。”

教师为学生创设“A 同学过生日切蛋糕”的实践问题情境,为学生讲解来自生活的等差数列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数列递推公式的大致推导过程,不仅达成本阶段的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悬念情境

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会下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不同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有的问题出乎意料,有的问题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验证猜想的欲望,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3]。有必要在预习环节加强问题情境创设,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强调实践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学习“余弦定理”之前,为锻炼学生预习能力,教师可根据课堂导学案提出以下问题:① 回忆“正弦定理与其证明过程”。② 已知:△ABC 当中,如果∠C 为直角,那么c2=a2+b2;如果不是直角,那么c、a、b 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③ 余弦定理是怎样的?表达形式又应当是怎样的?④ 结合教材知识点,尝试着说一说我们可以借助余弦定理去解决哪些三角形问题[4]。

(四)陷阱情境

想要打破思维定式,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各式各样的“陷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跳加速”的感受,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比如教师采用创设“三角形图案一共有多少根钢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层层设置问题,为学生布置多个陷阱,学生在算错的同时也会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

(五)开放性问题情境

教学实践中,教师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解放学生思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比如讲解“图形变换”的问题时,教师设置开放题:“利用两个相等的圆形、三角形、线段设计不同图形,看一看是谁的创意多?”学生自己探索,将单一化的问题变得答案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领思维。

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方式

(一)融合悬念式与类比式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为学生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参与欲望。在教学之前,教师应了解到学生普遍是拥有好奇心的,悬念式问题情形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帮助。比如讲解“直线的方程”时,教师提前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展示“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对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多媒体设备中向我们展示的方程与坐标系图有着某种关联,那么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再提炼学生的观点,向学生深入讲解方程和坐标系的关系,深入教学,课后鼓励每个小组试着出一道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教师先出题,让学生在坐标系内画出直线,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点。学生解题后,再将自己的题目写在黑板中,各个小组相互回答其他小组的题目。

第二,为学生创设类比式的数学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依据知识点的原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比如讲解勾股定理“平面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和”之后,提出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同学们还能看出什么定理?”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关联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勾股定理展开分析,解答问题,拓展自身知识范围。再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相关问题时,先在黑板中写下幂函数,引导学生画出幂函数的图像,要求学生观察图像,了解关于指数函数的表达式,掌握知识点的关联。接着,教师再按照指数函数深入教学,提出“你是如何进入本节课教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锻炼个人思维能力[5]。

(二)依据生活化直观问题,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点存在抽象性特点,且中职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为其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经过直观问题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学习“平面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知识点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导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再提出问题:“从各位同学的家里走到学校一共需要多少路程?”“每天上学大家最常走的是哪条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看来大家都喜欢抄近路,那么什么是近路呢?怎样才能算是近路?”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中为学生展示AB 两个点,让学生分析从A 点来到B 点一共有多少条路,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多媒体中操作。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在黑板上画出AB两点,让学生试着写出距离公式,教师也写出公式,随后让学生画出平面内的AB两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加深学习印象。

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创设问题情境。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等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这让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深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但数学概念一般是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拉近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试着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经过思考与推理,提炼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点的大致创设过程。比如讲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采用生活实际案例创设情境,在多媒体设备中向同学展示一杯咖啡,提出以下问题:“向咖啡中加入砂糖,咖啡的甜味会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计算出咖啡啡内含糖量增加,依据推理,学生得出本节课的不等式性质。该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启发思考,加深思考,并意识到数学知识点并不是抽象且乏味的。

(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第一,课堂导入环节。高质量的课堂导入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环境中展开思考与推理。因此,课堂导入环节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教师需要进行课程导入,比如使用数学历史、视频影像、生活故事等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初步印象,再结合情境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积极进行数学探索。例如,教师讲解“等比数列”知识点的时候,引用“国际象棋”的故事向学生阐述“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的知识点。卡克在发明了国际象棋之后,国王想要奖赏他,他就回答想要用“米”为奖励,于是就对国王说:“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中,第一格放下1 粒米,第二格放下2粒米,以此类推,要求每格米粒的数量都是前一格的2倍。”随后,国王派人装米,最终发现米粒的数量已经超过粮仓。教师向学生引入该知识点,知识点中包含了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以故事为切入点,导入课程知识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问题修正环节。在该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认知能力提升。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即将成年的年龄,学生自尊心很强,他们即将步入社会,走进工作岗位。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适时而变,教师按照学生的反馈对问题情境的主题作出调整,围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展开教学。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展开教学后,使学生将以往的错误认知转为正确认知,教师再利用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学到的知识点最终内化于心,降低学习难度,让抽象化的概念变得具体化。比如,讲解“等比数列”的时候,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先创设出“学校在实习阶段联合企业与同学签订聘用合同,合同的期限主要有3 年与5 年两种,相对应的薪资报酬同样有两种,每个月的薪酬都是2 000 元,第一种合同当中,每年会涨工资2 160 元;第二种合同中,每半年的合同会涨600 元,大家一起讨论下,究竟是哪一种合同更加合适,如果是你的话,你打算与企业签订哪一份合同?”这样的问题情境就是以学生就业问题作为背景,其中涵盖了等比数列的知识点,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并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

第三,课堂练习环节。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且在生活当中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充分考虑,科学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上理解且内化知识点。该环节,教师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阐明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多角度引导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比如讲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点后,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学校打算为同学们铺设一条新的自来水管道,再从中心管道向学校宿舍楼、教学楼、体育馆、食堂等部分延伸自来水管道,请问学校应当如何铺设管道,才能让材料费用花费达到最低?”教师设置的这个问题情境中包含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再次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点回顾,同时延伸出下一节课的知识点,方便学生提前预习“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将会趋于体系化,且学生可以按照生活实例进行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加深学习印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深奥的课程。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习状态的研究,为学生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实践情境、悬念情境、故事情境、陷阱情境等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联系教学实际,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才能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猜你喜欢

知识点创设中职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创设未来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