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
2022-11-21林景兰涂文明
林景兰,涂文明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自国家教育部门提出“阳光体育”运动至今,各大高校都在体育教学中展开了创新与拓展,探索打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要想充分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位,需要认真执行关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政策的指导,因此,高校体育在“健康第一”的核心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指导下开始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尝试[1]。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背景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迅速的发展让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贫困逐步走向了全面小康,实现了质的跨越,我国社会发展在短时间内有了历史性的飞跃。在生活有所保障后,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精神、娱乐、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人们的需求也开始了大幅度的转型,从衣食住行到身体健康与精神饱满,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体育事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新世纪中获得了瞩目的成就,无论是高等人才培养,还是文化教育水平都受到了世界的认同。然而与高校教育水平不相匹配的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并且已经逐步成为各大高校最严重的短板之一,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国家与教育部门提出的有效解决措施之一,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基本成为我国促进学校体育质量提高的基本手段,并且从最初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延伸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全方位目的[2]。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中面临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尚未结合实际工作创建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影响教学工作开展。同时,学校在实际教学期间也缺少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未能发挥教学目标引导作用,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不强烈,最终无法培养出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在社会的发展中无法有效适应教育发展新要求,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比较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培养,或者全方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未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尚未发挥兴趣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作用,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激情。现如今教学目标不明确已经成为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严重阻碍,也在体育教学具体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3]。
(二)教学目标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工作开展中,针对基础能力较强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而言,体育参与学习的兴趣也会更高,在发展中获得的进步更快,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对那些能力和素质比较弱的学生而言就无法在课堂时间内有效完成学习任务,造成学生沮丧、失落等心理的出现,还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出现逃避等心理。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没有引起对学生差异性的重视,就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秩序的维护、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4]。
(三)考核机制落后
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发展的时间比较久,学校和学生都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传统教育方法更是沿用了几代人。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其考核机制就是由“考勤分+运动成绩考核分”构成,这就导致考核与评价机制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学生的基础差异、个体差异有来自先天的,也有来自后天的,片面的考核机制没有将所有学生放在统一的位置上看待,在现代教育中,这是极为落后的考核机制。在落后的考核机制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发挥,并且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是简单地、机械式地完成相关任务,这种模仿的学习方式存在局限性[5],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在日常学习当中渗透阳光体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整体情况,从而造成教育效果不理想,体育教学在创新发展中,必须要对此引起重视,思考如何利用好阳光体育活动的融入,对高校体育教学考核机制进行改善,完善体育教学改革的每一个布局。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阳光体育活动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目标
明确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成效,也是推动阳光体育活动有效落实的关键,所以,加强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目标的改革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短期目标设计中,学校和教师可以设计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然后将该目标应用在体育课堂中,对体育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协调,从而将学生体育潜能更好地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教学目标制定中,学校应该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并且从学生社会意识、体育观念等综合方面进行考虑,加强个性化、具体化核心观念的落实,进而让教学和课程目标符合阳光体育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改革目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具体化设置是让体育教学与阳光体育活动能够深度、有效融合的实现途径,是直接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校和教师可以为体育教学设计个性化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群体身心特征和体育价值理念,确定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群体认知特征的个性化教育目标。同时,教师应确定具体化的体育教改目标,即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渗透阳光体育运动观念过程中,要设置走进操作、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及走到阳光下等可操作性强且具体化的教育改革目标,以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养成积极、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6]。
(二)优化体育课程设置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为将阳光体育运动运用在体育教学发展中,学校需要加强体育课程的有效设置,让教学改革满足阳光体育运动需求,学校可以选用适宜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学校应该对现有体育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拓展活动的比例进行有效调整,加强体育教材资源的优化,适当增加和阳光体育运动有关的内容,打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教学环境。比如,教师在组织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群体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加强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正确锻炼和运动习惯。另一方面,将“多样化”“健身性”“兴趣化”三大特点融入体育课程中。在该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方面可以基于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要求,加强课外拓展性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的结合,也可以让丰富的体育实践项目和阳光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为学生群体构建符合其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的教育模式,进而激发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逐渐激发学生走进操场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群体在以往实践中的被动锻炼转变成积极锻炼,逐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建设,搭好高校体育发展框架,为后期的多元化发展打好基础[7]。
(三)革新体育教育实践手段
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过程当中,趣味性与创新性的体育教育实践手段,是将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加强体育教育实践手段的优化。一方面,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等新兴教育观念融入体育教学设计当中,着重突出高校体育教育过程的教育性以及趣味性,让学生群体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意识。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定阳光体育活动理念,遵循依法治教以及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等教育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可以在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中不断提高。而在革新体育教学手段过程中,高校要根据阳光体育活动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性,构建分层次教育模式。首先,根据高校各专业和各年级课程教育特点,分专业与分阶段设置教育内容,面向学生进行针对性体育训练、课堂内外体育锻炼,进而满足不同学生对个体体育素质的发展要求。其次,以高校体育教学特征为基准,学校方面要构建课堂、课外和兴趣班充分结合的教育方法,加强科学的方案设计,并且形成能够监督和考核的阳光体育教学体系。例如,为将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高校可以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将大学生每天参与运动锻炼一小时制定为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校园运动会、特色体育项目以及田径运动会等各项活动,使学生群体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项目,通过创新手段与活动形式,建设广阔的体育园地。此种教育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注意力,实现阳光体育活动的展开,全方位推动改革[8]。
(四)改善考核与评价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要想更好落实阳光体育理念,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求,创建综合性评价考核体系。事实上,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普遍存在为了评价而评价的问题,教师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运动和技能掌握情况,但对相关学生体育实践和运动技能的发展性缺乏全面认知。诚然,体育运动作为长期性活动,按照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更是要生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开展课程教育成效的考核及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科学化评价手段,将考核标准逐渐细化,建立科学的体育考核与评价体系,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占比。在不否认大学生群体现阶段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充分关注其发展性,尤其是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运动发展素质以及体育品质。并且,结合在阳光体育影响后学生课堂剩余时间体育锻炼实际状况来构建学生的评价指标,为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的实践[5]。除此之外,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为了规避考核评价产生不合理及不公平等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融合的评价模式,融合多元化定量及定向评价标准,借助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融合的评价方法,保证体育教育考核及评价的合理性及公平性[9]。
(五)提高体育教改成本投入
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如果经费投入不足,则有可能出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还会呈现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不到位等问题。所以,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中,学校应该在体育教学改革层面,提高成本投入力度,增加体育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方面的经费数额,加强要求体育教学实践所需的教学设备、锻炼设施建设,严格相关教育工作者结合阳光体育活动需求,为学生创建项目多样化的运动场地。同时,提高高校体育教改成本投入,也有利于教师借助学校内部资源,延伸教育范围,切实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阳光体育活动贯彻落实。比如,部分高校以阳光体育运动观念为指导,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创建具有本校文化特色和办学特征的体育俱乐部,加强设施设备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锻炼场所,呼吁学生利用课后与空余时间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群体参与俱乐部活动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调节体育教学内容,切实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将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除此之外,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过程当中,不仅要适当提高成本投入,同时还要完善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对阳光体育活动精神具有深刻理解的专业化人才,使其与高校在职体育教师共同参与体育教改工作,给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服务。如此一来,学生群体也可以在体育运动和教育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技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理念的高要求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需要对此有着良好的理解与积极的应对,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高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与困境都需要在科学、合理的指导下进行解决,各大高校需要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对教学改革的价值,全方位改革体育教学工作布局与众多细节,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以此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为我国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