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11-21明,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校史红色育人

杨 明,杜 凯

(贵州医科大学 医学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它凝聚了党的奋斗历程、凝结了党的建设经验、蕴含了党的优良作风,其特殊的育人价值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素材和资源。国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与强国梦、强军梦息息相关。高校国防教育质量和成效的提高,应充分利用好党在革命年代生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说,红色文化是高校国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不仅可以以其资源禀赋和育人功能实现对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引领,还能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红色文化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感召力,还能焕发并赋予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繁荣发展。因此,如何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就成为高校努力提升青年骄子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命题与担当。

一、红色文化融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建立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育人体系

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是丰富的,如塑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感、锻造甘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等。在高校军事课中适时适量地融入红色文化,既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可以将众多优秀的思想道德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继而作用于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因此,对高校而言,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

(二)有利于丰富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过程的哲学化研究,有利于丰富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红色文化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重叠加的综合体,犹如鸟之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充实国防教育内容,使国防教育素材更具生活性和生动性,还可以拓展国防教育场所,为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奠定实践基础。总之,红色文化内容广博,是高校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先辈的爱国精神、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矢志全心全意报国的文化密码。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国防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致力于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有利于提升高校国防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将中国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将无数鲜活生动的先烈志士的故事以新的形式、新的途径讲给新时代大学生听,使大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因何能取得一系列重大的军事成就、为何萌生“工农武装割据”的军事思想,引导大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有方向地引导大学生在思考中领会到国防建设对人民生活、国家安康、民族振兴的巨大保障作用,进而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更好地参与到国防教育之中,提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匹夫有责的民族情怀[1]。

(四)有利于构建多学科交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新思路

红色文化的功能转换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构建多学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思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以多学科思维为视角对新时代我国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自觉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自内心地憧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结合多学科的普遍原则对高校国防教育开展方式、教育内容进行具有时代特点的更新,亦能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号召力和感染力,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国防教育育人载体的缺失导致红色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偏离

红色文化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紧贴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非常容易触发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情感共鸣,带动他们体悟和自省,但一些高校存在对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定位不清、思想自觉性不高、主题滞后、不够重视等诸多问题。有些人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只是对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政治宣传,脱离时代发展的主题,教育意义不大;有些人则认为思政教育的课程已经包括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不必单独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利用;甚至有人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科技信息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已经过时了,没有必要重视。

(二)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信仰危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时有出现,不仅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而且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以诽谤、贬低等招数诋毁中国红色文化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以夸张、美化等手法抬高西方所谓的民主、平等口号,旨在使正处于人生理想信念关键塑造期的中国大学生陷入信仰的迷雾之中,摧毁大学生心中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营养基盘,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融合,大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这些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红色文化教育浅薄导致大学生爱国热情未被充分激活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00 后”,生活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幸福年代,没有现实条件去体验革命先烈所处的恶劣环境和艰苦战斗。而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是主要的、实践是次要的甚至没有,这种缺乏实践的认识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刻,对国防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只知其所以然、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对真实的历史缺乏同感和真情,难以在互联网时代浩渺的思潮中始终坚定自己的正确历史观,难以坚守正确三观。一些高校只是简单地将红色知识加到课堂教学中,以刻板的、灌输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有些高校利用红色文化的形式和路径较为陈旧和单薄。

(四)国防实践活动的不足致使大学生的国防热情无法持久

调查数据显示,许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实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出现“两张皮”的问题,进而导致国防教育效果式微[2]。另外,基础设施欠缺和人才队伍匮乏。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人的保障工作是否良性开展。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经费和物质投入明显不足,也没有建立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对策和实践

(一)构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新环境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建设相融合。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现有活动类型。高校要积极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品牌,利用品牌思维和榜样力量,贴近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向革命先烈和优秀榜样看齐。红色文化只有具象化才能发挥其浸润和感染的作用,高校结合院校历史、专业特点、地方特色,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一批红色书籍、红色影视剧、红色历史故事、红色精神,以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竞赛等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推荐,使大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从内心上产生兴趣。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建立红色文化“沉浸机制”,将已有的校园活动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如红色书籍阅读交流会、红色校园文化墙、红色寝室文化节、红色趣味运动会等[3],从校园到寝室、从教室到操场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发收集、了解、整理红色文化知识。二是拓展红色国防教育的实践载体。高校的国防教育主体教学仍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认知,而弱化了红色文化传承更多需要感同身受的践行,红色研学旅行就是对国防教育理论认知的践行,是更深入、更长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体验式和探究式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厚植爱国情怀、沐浴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强化军事课教师队伍和内涵建设。高校应找到目标点,不断创新军事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拉伸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涯当中的延长线。牢牢抓住“军事理论课”这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牛鼻子”,实现教学与教研并重,用精准的理念锻造精品的课堂,实现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守正创新。

(二)讲好红色故事,重温校史红色记忆

一是厚植育人沃土,深入挖掘并利用学校的红色校史资源。2019 年1 月18 日,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4],“传承红色基因”首次被列入军事课课程目标中,成为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新任务。高校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史和属地中具有红色军事历史的素材,纳入课程内容体系当中,让沉寂在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在国防教育中焕发新生。高校应秉承光荣传统,探索国防教育与校史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加强校史学生解说团队伍建设,把校史校训、时事政策和重大纪念活动纳入军事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在革命年代诞生的高校红色校史在军事理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军事理论课堂“搬到”校史馆、博物馆,构建学、讲、研、行一体化的红色校史育人体系。在学校的校史馆、文化展览馆开辟红色教育专栏,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多媒体等育人载体,从多角度、全方位还原高校建校史上的优秀人物,助力大学生深入感知校友事迹、学习校友精神,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比如与当地的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场馆建立合作机制,定期邀请场馆讲解员、红色文化研究专家等进高校开展讲座等活动,并参加学生的团日、党日活动,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二是以文化人,大力营造红色校史浓厚的舆论氛围。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相依托,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具体而言,高校应该主动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化感性认识,拓宽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渠道。首先,创新方式与载体,加强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环境的培育建设。高校应与时俱进,转变传播观念让红色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的教师队伍在传播红色文化的战线上应以身作则、首当其冲,要展现讲述红色文化的自信和底气,使红色文化浸入大学生心扉、流进大学生血液、深入大学生内心,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拓展线上阵地,构建红色网络矩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传播内容和路径。

(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大课堂

一是以红色文化为教育赋能,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辐射面。红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播种机。红色历史需要铭记更需要传承,讲好红色历史故事,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结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依托军事理论课程的内容特点与教育目的[3],将红色故事作为经典案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切实增强学习实效,突出学用结合。各高校所在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文化育人功能,那些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遗迹、革命精神是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二是开设红色课堂,重建并体验“红色现场”。提高思想认识,把握课程主旨,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嵌入红色文化,体现国防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影响变大,着重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改革中解决问题,教学教改相互促进的思路中切入,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谋划“高招”。三是以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许多高校在栉风沐雨中与党共同成长。近期,诸如《觉醒时代》《1921》《长津湖》《金刚川》等红色影视剧成为青年大学生中追捧的热播剧,红色研学活动也成为许多高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首选,这充分说明红色文化更加能感染青年。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与国防教育之间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高校也积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开展国防教育教学实践,使得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率和认知率不断提高,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红色文化传播度不断扩展,掀起了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的巧妙融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高校普遍缺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不深刻等因素已成为红色文化与国防教育之间融合的障碍。要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关键在如何转化与衔接。最有效的路径是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特征加强红色文化在高校国防教学实践中的推广运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拓宽红色文化传播媒介等。将信念之心变成爱国之行,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高校国防育人的最终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校史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