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有效性的三维向度

2022-11-2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心信念

方 正

(黎明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①《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2021-05-08),据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21-05/08/content_77474427.htm。这为新时代提升“00 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有效性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1]。

一、找准“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理论支撑

要加强思想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就要牢牢把握住一个核心——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首要就是找准“00 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理论支撑,使其在理论中感悟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引领前进方向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00 后”大学生要完成这一时代使命,就需要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把握它的科学价值与实践意义,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探寻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科学地预判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成员,将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且每个人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实现按需分配的状态。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要让“00 后”大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和持续努力。我们的不懈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选择,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夙愿、期盼与理想,包含着无数人的奋斗与牺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原则,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又能够结合国情与时俱进,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涵育信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是我们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一百年来,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攻克难关,创造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基于国情,基于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梦”的实现是必然的。

二、回应“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热点问题

在“00 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与多元化,随着信息化发展,部分“00 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影响,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要增强高校在信仰信念信心教育领域的有效性,就要先研究透其中的热点和难点,然后一一突破。

(一)主动破除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行不行”的信仰危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社会在不断变化,尽管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跟马克思主义所处的时代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其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了时代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在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有持续影响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性,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于,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与其他哲学的不同之处就是其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只是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开放性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故步自封。它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就是因为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去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前三点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原文基础之上,最后一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上。“00 后”青年只有真正理解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才能真正地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才能经受住所有考验。

要引导“00 后”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修正其在“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及结果”上的认知偏差,需要破除三个难点:一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并不意味着满足所有需求。按马克思的说法,人有作为人的需求和非人的需求。通过满足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合理的,也是人的需要。如果贪图享乐,欲望无穷无尽,只停留于低级趣味,这是非人的需要。按照列宁的说法,资产阶级很容易把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比喻为“纯粹的乌托邦”,并理解为统治阶级承诺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无穷无尽的物品,并且公民都不用劳动。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并不认可资产阶级的这一说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绝不是庸人,素质较高的前提下不会无缘无故提出非人需要以及糟蹋社会财富。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不意味着不用工作即可享受一切。旧的分工容易把个体束缚在自己并不乐意但为了谋生不得不做的职业中。共产主义社会则不同,人是生产的目的,而不是生产的工具。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担心失业问题,人的潜能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在自己有天赋、有能力的领域发光发热。三是共产主义理想并不是无法实现的目标。部分“00 后”大学生觉得共产主义离现实太遥远,无法实现。其实割裂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虽然我们距离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还很遥远,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不能因为其遥远而否定、放弃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仅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它也是一种现实运动,是现实运动与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共产主义社会最终一定会实现,但是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像想象中那样“躺平”[2],某个早晨起来自己就会出现,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蓄力,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从这个角度来说,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是给社会的承诺,也不是让个体坐等这一天的到来,而是一个有着连续性运动的过程,是共产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过程[3]。

(二)积极回答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的信念质疑

要给“00”后大学生讲清“为什么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道路”。在近代我们也曾尝试过其他主义但都没有成功,资本主义这条路难以走通。这些主义都没有办法解决中国的前途问题。事实证明,不管是当时还是疫情当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管从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还是从国体政体和领导制度,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三)主动回应中国梦“成不成”的信心疑惑

有的“00 后”大学生并不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也觉得这个梦离他们太过遥远。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讲清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和具体内容,讲清楚“中国梦”和“个人梦”之间存在的关系。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实现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00 后”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00 后”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讲好“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中国故事

高校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要基于信仰信念信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做好新时代宣传工作,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新时代,要关注“00 后”的现实生活,结合新时代新特点,客观分析“00 后”当下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用好内容创新形式去讲好中国故事。

(一)讲好党员初心故事,注入强大人格力量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

讲好共产党人初心故事,阐释好中国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对“00 后”大学生培根铸魂、增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有效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讲好他们的初心使命,讲好他们是如何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直到强起来的,讲好他们坚持真理且坚守理想的顽强信念,讲好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敢于胜利的崇高品格,讲好他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高远情怀,讲好他们为什么“能”、靠什么成功的硬核道理。

在战争时代,我们有无数先驱流血牺牲、为民捐躯的中共党员。在建设时期,我们有无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中共党员。同样在今天,奋斗牺牲也是难免的。2022 年“时代楷模”潘东升始终饱含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严格执法、忠诚担当,守护一方平安。从警37 年,为警察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年仅57 岁,牺牲在防疫与安保的工作岗位上。

(二)讲好“四个自信”故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独特优势

第一,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故事。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指引与科学的理论思维。科学性是理论自信的源头,从建党开始我们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改变中国而中国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是理论自信的根本,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开放性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回首建党百年,理论与时代同频,与实践共振,与时俱进。

第二,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故事,回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难点:“中国道路以何自信?”一个国家最终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状态、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我们的道路自信源于走出了自己的路,源于深厚的历史依据,源于科学的理论根据。近代以来,面对山河破碎与民不聊生的状况,无数人发动了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等救亡图存的运动,但都没有使中国人民摆脱被奴役的境地。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这种情况。这一道路一直坚持人民立场、坚持认识与把握国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方案与中国式的实践。

第三,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故事。这次防疫中的中美制度对比,充分体现了我国制度的极大优越性。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动态清零”政策,因时因势不断调整,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并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向好。这与“美式抗疫”所引发的“人权灾难”有着本质区别。中国是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这是整个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第四,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故事。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也是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文化断层和失传的原因。历史发展决定了中国人重集体利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的文化传统在防疫战中无不体现。2022 年北京举办了冬奥会,从“冰墩墩”和“雪容融”的设计理念,再到开幕式中的“二十四节气”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文化自信。

(三)讲好“00 后”追梦故事,为“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00 后”的“青年梦”,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00 后”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为此,我们需要凝聚价值共识、强化行动自觉,讲清“中国梦”与“00 后”“青年梦”的关系。

为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和担当,2022年4 月21 日国务院发表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一方面,“中国梦”是每个“00 后”的方向引领。“中国梦”凝聚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状态的期许和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实现中国梦,为每个“00 后”的梦想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中国梦”就是当代“00 后”青年在各自成长路上最为崇高、科学与明确的方向引领。新时代“00 后”生逢盛世、共享机遇。他们比以往青年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更多出彩人生的机会、更全面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青年梦”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国家的青年是实现这个国家理想的强大力量,也是国家的希望之星。2022 年北京冬奥会给青年志愿者创造了一个奋勇拼搏、追求卓越的平台,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点燃青春梦想。

四、结语

提升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有效性,是一个历史延续而来的问题,也是一个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新问题,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在多元文化的复杂环境下,“00 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考验。在明确推动“00 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问题,对提高“00 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时效性作用。因此,高校要帮助“00后”大学生提升信仰信念信心,有利于他们坚守信仰、坚定信念,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也为国家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凝聚力,这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信心信念
信心满满
比黄金更重要的,是重拾信心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信心和山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围墙的信念
高高举起共产主义旗帜
——理直气壮地回击抹黑、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