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经济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

2022-11-21秦宇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才改革经济

秦宇杰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新一轮技术和经济变革给人们工作方式和消费习惯带来惊人的变化,也关系到国计民生,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推进科学创新和经济教育改革的观念。在新经济环境下,经济教育改革必须体现出充分的进步,建立新的模式和新的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是速度、质量和效率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批合格人才的职业教育,应该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从多方面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为经济转型提供坚实基础,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1]。

一、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教育改革的要点

在经济改革背景下,经济教育的发展要在 注重提高教育对象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重视对教育对象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经济改革的一场大浪潮,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大众创新创业”,这不仅仅是对此次经济改革的一项政治回应,也是为改革开放指出了一些新方式、新方向。经济教育创新的真正目的应体现在经济改革环境下,运用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途径和手段,培养那些能够积极运用经济知识促进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因此,必须做好教育改革工作,培养具有持续创新及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构建新的经济教育形式,从互联 网元素的特点中不难发现,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网络传媒。对经济教育的改革,要科学定位未来改革教育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改革工作者应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和未来改革的大趋势,拓展和丰富经济教育课程设计的内容,立足未 来现代科技教育实践模拟,将教育对象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未来市场职业预测认知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使每个接受过经济教育的人才都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意义。

二、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教育脱离现实环境

当代中 国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整体的素质水平并不是很高,且空有很多理论知识,缺乏处理实际具体问题的能力,经济教育模式和实际环境的相互分离问题是个人经济意识和工作能力还不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在整个高校经济教育实践中,传统固有的现代教育管理观念有一定不足,现在 仍有一些从事教育行业的人过于重视理论研究教育和测评教育结果,认为考试结果就能代表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和各项学习能力。这种应试教育确实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成果,甚至是取得了超预期的教育成果,但还不能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3]。基于此,经济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些固定形式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应用学科。为了能让受教育对象获得更好更稳定的未来,也为了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更长久的持续发展,更为了能够使他们具有十分强大的个人能力和十分扎实的竞争力去对抗愈发激烈残酷的国内市场竞争,要将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自主能力系统传输给每个受教育对象,教会他们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经济金融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经济问题,深入系统地参与新一轮全国经济改革试验的伟大浪潮。

(二)经济教育缺乏国际视野

在寻求 一体化经济改革和深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对经济教育的改革。从当前教学经验和教育对象的成长结果来看,在经济教育过程中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才缺乏一定的国际视野。外加教材设计的经济教学方式只能够解决学生对普通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对学术的其他需求,在教育期间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也不能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人才。在如何实现国际经济人才教育现代化研究中,部分教师仍将目光局限于按照社会既定运行的一种共同文化规律和道德规则进行经济教育,几乎没有切实考虑当今社会现实对人才发展的巨大需求,也就没有积极融入各国优秀先进学者的教育发展理念,导致现有经济教育严重缺乏国际视野。

(三)经济改革和教育缺乏适应性

经济教育必须求实创新,高校经济教育教师需要依据当 前经济改革的进度,及时开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思维改革。迄今为止,部分高校将经济教育和网络科学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摸索着能够引起经济教育发生创新和变革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从某 个方面来看,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有一定的联系是必然的,互联网与教育领域之间的结合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教育行业发展的需求。然而,从经济改革和教育本质来看,这种对形式和模式改革的方式显然缺乏一定的适应性。也就是说,经济教育模式和观念创新都应做到与新教育思想理念相适,如果只是用一些现代技术教育手段传授过去滞后的专业知识,那就构成了“新瓶装旧酒”的经济教育改革假象。

三、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教育改革的路径

(一)基于经济改革背景创新经济教育模式

在经济改革背景下,由于经济教育与商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教育期间教育工作者应根据经济改革的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创新和优化现有经济教育模式并同时巩固传统模式。创新和优化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教育模式,在创新和优化经济教育模式的过程中经济教育必须深入市场经济环境,寻找和探索一切有利于人才培育和成长的有利条件,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在高校经济教育期间,根据企业既定的传统经济专业特点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尽量结合国内所拥有的丰富的信息网络视听资源,将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好兆头和好成果也带入经济教育模式发展中去,系统了解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形态演变和新型商业经济运营发展模式[4]。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特点和国家当前存在的社会政治模式,科学灵活地尝试将多种政治文化因素和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中有助于经济教育改革的文化因素融入各类经济教育中,并根据中国现行相关制度政策和有关规定,培养经济专业学生具有良好批判性的政治经济思维和具有独立性的分析判断创新思维,在逐步改善 中国经济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同时,要提高并强化教育对象的社会经济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全面开展经济法治教育,才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现代创新理性眼光兼备的经济人才。

(二)从宏观角度构建国际经济教育体系

与传统经济环境相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多样化、全球化。经济教育改革要抱有多样化和全球化的宏观视野,积极尝试构建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国际化的经济管理教育模式,全面提取世界经济和教育领域知识系统的内在文化精髓,逐步扩展和延伸其原有理论知识体系,实现经济教育的多样化。这当中高校既要注意保持其基础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又要善于整合学科理 论要点,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挖掘和培养目光深远、视野广阔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更应努力将自主创新和创业知识教育体系融入我国经济领域教育改革中。从某个方 面来说,经济类学科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这类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因此经济类人才必须能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不仅仅限于解决书本上理论性的学术问题,限于学术和理论研究,不但要掌握金融类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自主创新和创业思想。经济改革带来了新的经济形式,并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地各部门的创新,其中就包括了经济教育的创新,这实际上对 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一系列新的教育要求,不仅要其掌握扎实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管理技能,还要具有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经济教育理念必须体现国际化内涵和管理现代化,力争在先进知识、技术、观念应用和科学管理上走在国内前沿,紧跟世界经济教育理念的脚步,同时还可以体现我们得天独厚的强大文化实力。发达国家 具有的先进的经济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教育改革有着莫大的好处,可以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成熟的经验。在借鉴这些先进理念和模式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持良好稳定的社会文化和国家信心,引进西方最新且最适合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各领域发展的经济理论,鼓励教育对 象运用自己所学的经济金融知识的见解以及所掌握的经济思维系统去摸清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在保证经济知识教学内容和财政金融经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丰富教育对象知识框架内涵的客观条件下,充分提高学生对现状和商机的理解和预测能力。此外,经济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端人才,还要有一定的传播性,要让广大民众知道经济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向公众普及经济和金融类学科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大众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并在互联网上建立对创业创新的基本认识,同时扩大这些内容的传播力度,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促使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经济改革,都能尝到经济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诸多甜头。

(三)有效掌控经济教育改革尺度

经济改革背景下,教育科研领域要创造条件充分扩大经济类教育招生规模,根据政府和高校既定规划的专业人才结构变化和现有人才缺口,设置专业课程,以应对专业人才结构的变化和填补现有经济金融类人才的缺口,扩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教育工作者也应考虑在完善高校经济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创建一套现代经济教育创新模式,使得现代经济教育创新模式多样化的同时,能够保证经济教育体系紧跟时代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并深入了解为培养经济专业人才而建立部门的需求,建设有组织、有战略优势的综合性现代工业科技园区、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园,为当代经济金融类人才以及其他领域人才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服务提供优质和成熟的平台,以应对和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创造更多岗位从而减少失业人员的数量。经济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国际化以及国内学校企业与国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国内学校与国外企业或国内企业与国外学校这种形式的教育国际化,不仅要把经济教育与市场环境联系起来,还要突出其内在逻辑,帮助教育对象打好“基础”,获得更多更新更准确的来自各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学类的知识。例如,可以与国内一些知名 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将所有知名高校的优质资源整合成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平台,并利用网络大数据系统和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去解决我国经济教育领域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产生的大量信息传输不对称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所接受的经济金融类教育知识内容并不是实时于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在完善网络平台架构 的基础上,监控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分析经济教育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源[5]。为了迎合未来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和规律,可以对网络领域的金融、经济、红色经济以及电子商务经济等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建立新的业务类型和专业,培养更多金融经济方面的人才。在更新和改革的过程中,要更加彻底地关注传输给经济教育对象的内容是最基本且核心的,充分拓展知识体系和完善实践课程内容,并逐步发展成具备前瞻性理念的创新教育内容体系和新课程类型,使经济教育能真正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 教育领域的知识理论内容或多或少的脱离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经济教育视野依然局限于国内,缺乏现代化国际视野,经济教育改革创新缺乏时代适应性。这不仅是中国经济教育改革的驱动力,也是探索构建一个新经济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起点。在找到经济教育问 题产生的原因后,要深入探寻解决问题的应对方法。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国家经济改革大潮背景下所衍生的经济金融产业和各种新经济商业的运营模式,从现代国际经济思维 的方向去寻找能够深度融入现代经济教育改革的核心信息,而后通过整合有利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信息,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融入经济教育模式中,推进经济教育模式的改革。经济教育变革过程是学生不断接受反思和逐步适应变化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认真反思和主动适应,才能无限接近教育目标,通过经济教育改革可以不断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培养高素质与高能力的经济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才云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改革之路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创新(二)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