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探析*
2022-11-21崔晓谢红纪
崔晓,谢红纪
(吉林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 何为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应用研究型大学产生并发展于欧洲,属于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型大学”概念首次被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提出,根据2015年版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研究型大学对应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即研究Ⅰ型(R1)、研究Ⅱ型(R2)、研究Ⅲ型(R3)和研究Ⅳ型(R4)。这四者在研究活动的发展上有着不同的表现,R1为最多研究活动,R2为较多研究活动,R3为一般研究活动,R4为较少研究活动。由此,根据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研究活动的层级,我们可以将研究Ⅰ型视为研究型大学,将研究Ⅱ型大学视为研究应用型大学,将研究Ⅲ型大学视为应用研究型大学,将研究Ⅳ型大学视为应用型大学[1]。作为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一种过渡类型,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关键要求和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的重要标志在于“应用研究型”,即在强调立足地方特色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重视科学研究并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特色”和“高水平”则被认为是除了“应用研究型”之外的两个核心概念。“特色”是与其他事物有显著区别的独特特征。“办学特色”是指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中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学观念以及校园文化等。“高水平”是指高层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高层次的办学质量是我国地方高校在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一步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必然选择[2]。
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即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也离不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能力,高水平科研能力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如何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提高其工作水平、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等,是众多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之“难”
当前,我国“应用研究型大学”这一名称是一个融合了实践和理论的“初步发展品”,是“应用型”与“研究型”的结合体,总体上是各地方高校在政策的驱动下,随着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应用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一种过渡类型,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也是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了二者共同的问题作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所要应对的挑战。
2.1 办学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往往以研究型大学作为主导,应用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子类,其办学定位深受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应用研究类高校在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相似,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强烈的趋同性[3]。因此,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定位是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首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2 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
学科专业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部分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优势学科集中于特定领域,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趋势较弱;二是基础学科发展缓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三是新兴交叉学科数量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协同性差,适应时代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能力有待加强。
2.3 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的发展动力,也是生存之本。但由于受到历史培养方式的影响,目前很多应用研究型大学还没能从思想上转变,从行动上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型人才培养严重分离。面对未来发展,国家现在需求量最大的是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传统化和不平衡的双重挑战。
2.4 治理体系不健全
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治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大学制度不相适应,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精神状态有所欠缺;二是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准确界定院校两级的责权;三是应充分发挥教授治学和以学生为主导的作用,办学以学生为核心,治学以教授为核心,充分尊重教授的治学权利和学生的求学权利[4]。
2.5 对外开放水平不够高
开放性是当今我国高校发展的新趋势和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也是我国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院校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国际互动合作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至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5]。然而,在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对外开放办学理念弱、校企合作进程慢、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窄等成为重要阻碍。
3 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之“路”
3.1 扎根历史,精准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6]。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强调的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产业、文化教育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应立足于学校历史积累和功能定位上,考虑实践和理论双重目标,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主要任务,结合特色发展,高水平发展,同时更加突出所面向的“应用研究性”。
3.2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交叉融合
学科专业是大学发展特色和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7]。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要立足社会未来发展,依托自身基础学科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整合和发展新的科研领域,加强促进多种创新和应用,引领社会快速发展。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
从近几年的人才培养实际来看,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服务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作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转变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观念,按照各层次、类型的人才培养规律合理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坚持把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3.4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水平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障。一是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建贡献和服务双向要求的人事制度,惩戒消极懈怠的人,奖励积极进取的人;二是深入改革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实施差异化管理,加强学院在办学中的主要作用;三是深化管理布局改革,优化职能部门设置,充分发挥教授治学作用。
3.5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资源利用合理化
要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国际互动合作等在提升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在更高水平上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能力[8]。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时代发展的新兴产物,应进一步加强开放办学理念,加强引领不同领域的资源互用以及校企协同、跨境交流的育人机制。
4 结语
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热潮,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9]。应用研究型大学需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位,紧密围绕“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发展、战略与规划,为高校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效促进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高效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