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探究
2022-11-21闫伟
闫 伟
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探究
闫伟
(甘州区石岗墩天然植被管护站甘肃张掖734000)
采取容器育苗,能够有效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保障樟子松的产量及质量。文章阐述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要点,对樟子松造林技术中的机械造林法、定植穴造林法及缝隙植树造林法等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樟子松造林技术的发展。
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技术要点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材质优良且耐寒耐旱,但春季时节风力较强且较干旱,很难保障樟子松的成活率,为此,文章阐述了作床、营养土配置、苗木选择与处理、装容器袋、育苗管理、越冬防寒等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对樟子树造林技术及相关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1.1 作床
在樟子松育苗管理的过程中,作床是首要的工作,作苗床宽度为1 m~1.5 m,长度可以根据樟子松苗的数量及种植的实际情况确定[1],一般约为10 m。苗床深度需要高于装满土的苗袋,保障床体平整,无石块杂草,以免对樟子松苗造成影响并和樟子松苗争抢养分,床和床之间的步道宽为35 cm左右,以方便工作人员通行,土方量要满足冬季防寒的需求,尽量避免防寒过程中从其他地方拉土,否则会增加育苗的成本。
1.2 营养土配置
需要将细密松的土壤作为营养土,这样在樟子松种植过程中,可以提升保水、保肥的有效性。配置营养土时,可加入腐熟农家肥培育土壤,以有效调节土壤中的pH值,增加土壤中的铁含量,减少黄化症发生率,使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平方米2颗,用毒土法消灭病虫,有效保障樟子松的生活空间[2]。营养土经过消毒处理之后,需要充分混合及搅拌均匀,以免出现苗木根系被烧伤的问题。若营养土过干,要采用喷施的方式,将其培养成湿润状态,停滞1周后再进行使用。装袋时,需要把握好营养土的干湿度,手握时土可以成团,松开时土即散,是营养土装袋的前提。
1.3 苗木选择与处理
一般来说,樟子松苗木选择二年生的合格苗,要求顶芽饱满且无病虫害,苗木根系完整,对过长的主根,需要予以切除,保留侧根[3]。樟子松根系长度保持在15 cm~20 cm之间,将选择好的苗木放在阴凉处进行培土假植,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确保苗木健康生长。总而言之,不管是在苗圃起苗、分级、假植、运输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选苗、修根的过程中,都需要尽量减少苗木根系的裸露时间,从而保持苗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充足,对于提升容器育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4 装容器袋
一般来说,在4月中下旬可以使用打孔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进行装袋,袋的大小要适中,避免出现苗根外露或者窝根的情况,进而影响樟子松苗木的成活率。如果育苗袋过大会导致容器苗重量增加,运输过程中,容易增加苗木成本,1年~2年樟子松苗营养袋规格一般为18 cm×24 cm,厚度约3 mm,需要打孔4~8个,孔的直径一般在3 mm~4 mm,缺乏通气口会导致苗木根系发展受限,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还可能会引发腐烂问题[4]。首先,在装袋过程中,先将容器袋斜放,装入1/3的营养土,而后放入苗木,等苗木根系舒展之后,再增加1/3的营养土,保持容器袋直立,提苗,以免樟子松苗木窝根,使苗木处在袋中间位置,用手将袋内的土压实。然后,将袋内的营养土装满,双手抱袋轻轻敦实,装好容器袋的樟子松苗需要放入苗床中,依次直立地摆放在床内,确保樟子松苗木的紧密性,同时又要确保排列成行,这样能够避免根部干燥且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苗木摆好之后,容器袋间隙和床周围使用土填满,土要高出容器袋2 cm,从而使灌溉后保持床面平整。苗木装满后,需要立即灌透水,苗床水完全渗透之后,再次向苗床覆土直至恢复原状,防止透风。
1.5 育苗管理
容器苗第一次灌透水之后,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适当进行灌溉,一般前一个月需要保持10 d 1次的灌水频率,以确保苗木缓苗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等苗木生长稳定之后,可以在15 d~20 d左右浇1次水,避免土壤的湿度过高而引发苗木立枯病[5]。苗木追肥除草过程中,无需再次施加肥料,但为培养优质壮苗,就需要保持营养土的肥力,可以根据苗生长的实际情况,适当追加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苗木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及立枯病等,防治方法与播种育苗基本相似,7 d~10 d喷打1次波尔多液或者使用硫酸亚铁、百菌清、敌克松溶液,主要病虫害有蛴螬、地老虎等,可以使用敌百虫以及稀硫酸等方式进行科学防治。
1.6 越冬防寒
一般来说,11月上中旬需要为樟子松木苗越冬防寒灌溉冬水,冬水灌水后的2 d~3 d内,需要盖土防寒,防寒过程中需要将苗木压倒,使用间床步道土,将土块打碎之后盖实苗木,盖土厚度需要以不露苗为标准,避免第二年早春时对苗木造成损伤,防止引发苗木生理干旱出现死亡情况[6]。工作人员需掌握第二年春季的撤土时间,若撤土时间过早,则会造成生理干旱,若撤土时间过晚,则会对苗木造成损害,甚至发生苗木腐烂的情况。此外,还需根据气候变化,在清明过后谷雨之前进行撤土工作,撤土时需要用手扒,将土存放在床上,均匀踩实,床面要达到防寒前的状态,撤土之后,需要及时灌溉水,保证樟子松苗木的正常生长。
2 造林技术要点
2.1 选地
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速度快及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对土壤的要求不高。然而,樟子松无法在湿地及排水性能较差的黏土中生长,也不宜选在含盐量较多的地区。樟子松可以种植在山地沙砾中质土壤,粗骨土、丘陵区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多种土壤中。土壤贫瘠的地区可进行樟子松造林,排水性能较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中,樟子松的长势更好[7]。
2.2 整地
山地地区需要采用局部整地方式进行整地,造林地区则不需要进行整地,樟子松种植过程中,选择新采伐林地、退耕还林土地进行种植,整地的最佳时节为春季,对于干旱及风沙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可在雨季进行。首先,全面整地工作是对造林地进行全面翻垦,造林地坡面较长,在山顶及山腰部分造林过程中,需要适当保留,植被呈线带状分布。对于坡度较大的造林地,更需要展开全面整地,利用水平台阶提升整地效果。其次,局部整地可以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适用于无风地区或者障碍物较少的采伐地区。坡度较小的山林地区,可以利用带状整地的方式进行整地,山地坡度较大和平原地区主要利用块状整地的方式进行整地,块状整地包括穴状整地和临床整地[8]。整地方式需要充分考虑樟子松定植穴排列情况,对于山地和土壤较为贫瘠的地区,使用品字形的块状整地方式,平原地区一般使用南北纵横的整地方式。
3 造林技术方法与应用
3.1 机械造林法和定植穴造林法
机械造林法多应用于地势平缓的造林地区和造林面积较大的地区中,以保障苗木的成活率,保持定植规格的一致性,造林效率较高。定植穴造林法一般应用于山地或者地势存在一定坡度、机械操作不便利的造林地区中,需要事先开挖具有一定深度及宽度的定植穴,待苗木运到造林地中之后,再将苗木定植到定植穴中,然后覆盖土壤进行灌溉,从而大幅提升苗木成活率,是植树造林中常应用的造林技术之一。
3.2 缝隙植树造林法
缝隙植树造林法是指使用专业化的工具,在地面挖开50 cm~60 cm的深缝隙,保持深缝隙的上口有一条口径宽度为10 cm的缝隙,然后将苗根放入缝中,待苗木根系舒展后,在靠近苗木缝隙的一侧距离第一个缝隙10 cm处,再挖相同深度缝隙,先拉后推,确保苗木根系向深处挤压,增加苗木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将第二个缝隙填平,将苗木压实,该造林方式操作便捷,有效提升了造林工作的效率,推动造林工作的开展。
3.3 樟子松容器育苗抗旱造林技术
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抗旱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樟子松育苗的特性,更新种植方式,是现阶段较为重要的工程。樟子松树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及适应性强等特点,樟子松容器育苗抗旱造林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推动造林工程发展进程。
首先,需要加强对集中育大苗的科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从一次成林的方向出发,转变传统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等多季节造林形式,将小苗造林改为容器大苗造林,将浅耕转变为深耕造林,将密集造林改为移栽造林。造林之前无需全面进行整地,可以利用挖深穴的造林方式,促进幼树正常生长,非极端干旱情况下,移栽时可以不浇水,也能保障造林的成活率,不需要实行培土防护。根据实践研究发现,大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越冬后不会出现生理性干旱死亡,幼林地不需要进行除草,苗木与杂草并存的情况下,樟子松依然能够良好生长。移植过程中,间隔抚育工作能够改善成林的有效性,减少了育林过程中的成本,避免在培土防护及抚育过程中幼树受损的问题,对幼树保存率及成林率提升有着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的造林方式,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有利于樟子松成活率的提升,通常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保存率为30%~40%,减少了移植成本,保持林地完整并提高了生长率。根据樟子松人工林生产进程分析调研可知,7年—8年后,樟子松进入高生长旺盛期,使用樟子松容器大苗造林技术,已在大苗培育时期完成了多项步骤,促进了成活率与成林率的提升,如果保护得当,有效避免人畜危害,将有更大概率实现一次成林。
在樟子松培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田间大苗培育和移植造林,使用二年生裸根苗,集中于大田间使用大垄作业,株距为1 m,樟子松苗呈三角形配置,每公顷可以栽至15 000株左右,根据相关保守率计算,最终能保留9 000株,造林时需要根据一次成林的原则,保持4 m×5 m或5 m×5 m的密度,每公顷需苗400~500株,即每公顷土地中的大苗可以供给18 m2~23 m2的面积。造林容器大苗培育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育林地、育苗地,选择具有良好通风性及光照充足且无积水的育林地,加强对樟子松育苗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需要作宽度为1 m的苗床,根据育苗地的形状和育苗作业,进行作床,装满土之后进行管理,两床中间需要设置50 cm以上的步道,以方便行走。使用的塑料薄膜袋厚度约0.3 mm,高35 cm,直径18 cm~20 cm,每平方米可以育苗25株左右。
3.4 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要求
第一,樟子松容器育苗和阳陡坡造林技术对于容器育苗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首先,选择塑料薄膜制成12 cm×5 cm的无底形圆桶,壁开约20个直径0.5 cm的小孔,便于樟子松进行排水透气。
第二,需要培育营养土,选择针叶林下较肥沃的腐殖土,按照8∶1∶1的比例混合过筛消毒处理之后使用。
第三,育苗地和作床要选择距离造林地较近、地势环境较好、排水性能较强的背风向阳地区,同时还需要在育苗地作宽1 m,长20 m的平床,将配置好的营养土灌入营养杯中,将容器规则地排列在苗床中。
第四,科学实施种子的处理和播种,12月末需要将种子和雪根据1∶3的比例均匀混合放入窑中,于次年5月旬开始播种,从而实现适时早播,有效减少苗木的病虫害问题,促进苗木生长期延长,最终实现壮苗目的。装填好营养土的容器中可以插入5~7粒种子,然后将0.4 cm左右的土覆盖其上,浇灌适量水。
第五,苗期管理时,需要覆盖草料适时进行灌水,以有效保障土壤的湿润度,还需进行及时除草,以免病虫害对苗木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真苗前期6月上旬左右需要进行定苗,容器中保留两株生长较为良好的苗木,10月中旬左右进行预土防寒,并于次年春季苗木生长前两天浇适量的基底水,从而有效保障苗木的正常生长。
4 结语
在樟子松容器育苗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作床、营养土配制、苗木选择和处理、装容器带、容器育苗管理和越冬防寒等工作,并利用先进造林技术,使用机械造林法、定植穴造林法和缝隙植树造林法,进一步提升樟子松容器育苗的成活率,推动樟子松种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丰富我国造林树种。
[1]曹东英.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30):122-124.
[2]李侃竑,李欣育.甘肃宕昌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21,23(7):75-77.
[3]索涛.樟子松育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21(5):86-87.
[4]闫树英.樟子松容器育苗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0,23(12):47,52.
[5]魏兴臣.沙地樟子松直播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20(7):81,83.
[6]贾艳才.樟子松容器苗播种繁育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20(4):52-53.
[7]杜海峰.浅析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及实施效果[J].南方农业,2019,13(8):42,46.
[8]李永峰.山西中部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9,48(1):55-57.
Research on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and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Yan wei
(Ganzhou District Shigangdun Natural Vegetatio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tation, Zhangye,Gansu, 734000)
Taking container seedl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and ensure the yield and qualit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key points of pine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and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s the mechanical afforestation method, planting hole afforestation method and gap afforestation method, hoping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 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Container Seedling;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Technical Points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20
S791.253
A
2095-1205(2022)07-60-03
闫伟(1986-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绿化、造林施工、山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