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022-11-21马小鹏
马小鹏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马小鹏
(甘肃省广河县农产品服务中心甘肃临夏731300)
在玉米的栽培管理过程中,田间管理属于重点管理内容,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田间管理要求结合玉米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和发育需求做好人工干预,调整生长条件,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田间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应当注意落实各项管理技术要点,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文章分析了前期、中期、后期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以期可以为田间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玉米;田间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技术要点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开始重视使用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在应用栽培技术的过程中,田间管理技术极其重要。在完成玉米播种之后需要观察玉米在苗期、穗期、花粒期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此保证玉米可以吸收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若田间管理不恰当,则会导致玉米出现减产的现象,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工作不到位,会使玉米出现品质下降的现象,严重时会使玉米植株死亡,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推广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形成完善的田间管理技术体系,转变种植农户的管理理念,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 前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1 查苗补苗
缺苗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种子品质差、种田墒情不佳、播种方式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缺苗问题的出现。对此,应当做好补苗工作。在补苗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玉米植株进行移栽,否则很有可能会使移栽后的秧苗和大苗之间出现生长差异问题,雌穗抽出难度增加,容易出现空杆的问题。如果选择带土移栽,需要等待小苗叶片数量为4叶时进行移栽,在缺苗的位置挖穴坑,直径22 cm,深27 cm即可,就近挑选幼苗进行移栽,对其根系部位的土进行适当的湿润处理,在回填的时候进行压实处理,并在上方盖上一层表土。在阴雨天气进行移栽,能够有效提升幼苗成活率。如果不带土进行移栽,在干旱期幼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会有所下降,在降雨后幼苗则会以较快的速度生长。在下雨后的第2 d到第4 d进行移栽,如果始终不下雨,则需要利用浇水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
1.2 间苗定苗
为了确保让大苗、壮苗吸收到营养元素和水分,需要定期进行间苗处理。进入3叶期后可以开始进行间苗,5叶期后则可以进行定苗,为了确保玉米的健康发育,应当保证按时开展间苗定苗工作。
1.3 施肥
在前期阶段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在原有基肥和种肥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一定量的偏肥,促使生长态势较弱的小苗可以吸收到充足的营养。每公顷可以使用80 kg~110 kg尿素作为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玉米苗的生长发育,根据后期拔节情况可以使用氮肥[1]。
1.4 适当蹲苗
在苗期阶段玉米对于水分的需求较少,不能出现灌溉量过多、灌溉过于频繁的现象。如果某块区域的玉米生长速度较快,在拔节前后这一时期不可以对其浇水,利用蹲苗的方式对地上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为后期根系发育提供有效帮助,使得玉米植株变矮,茎基结节变粗,强化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2 中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1 坚持促叶壮秆的中心思想
在进入拔节期后,玉米的茎秆处于较粗的状态,茎节生长速度加快,叶片厚大,根须生长更为健壮,开始进入到雄穗和雌穗的分化阶段,生长模式改变。在此之前是以营养生长为主,进入该阶段之后同步开始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在这一阶段需要促进叶片的不断发育,使其变得更加厚大,同时需要关注中上区域的叶片发育情况。促叶壮秆是玉米中期进行田间管理时的首要任务,能够为后期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重要帮助。
2.2 追肥
在中期阶段应当施加穗肥,攻穗肥属于玉米生长阶段对于肥料需求较大的重要阶段,施用的肥料量占全生命周期施肥量的63%左右。在种植春玉米时,孕穗期降水量较少,因此应当在追肥时进行适当的灌溉,同时做好培土工作。在抽穗期到灌浆期,需要让田间土壤内的水分保持较高的含量,使土壤能够处于潮湿情况,在灌浆期进行浇水可以确保玉米籽粒变得更加饱满。
2.3 间穗去蘖
在玉米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分蘖的现象,具体指的是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出现两个玉米穗,且大小不同,出现该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田地内所施用的肥料过量,导致玉米田间出现肥力过剩的现象。如果在种植时播种密度较小,也会出现该问题。在发现这一现象后,需要观察玉米植株的茎秆粗壮程度,如果茎秆发育情况较好,可以将果穗保留,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会将小的果穗去除,避免出现营养消耗过多的问题,控制养分消耗总量。如果在授粉的时候出现了授粉不良的现象,很有可能会出现不结棒的问题,面对空秆植株,应当将弱小的植株拔除,防止出现后期争夺营养的问题[2]。去除分蘖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不给穗部位置的叶片造成损伤。间穗去蘖能够让健康玉米植株拥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光照资源。
2.4 中耕除草
在种植玉米时,田间经常会出现各种杂草,这些杂草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肥料和水分的供应也为杂草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帮助。因此,在中耕阶段必须要做好除草工作,避免由于杂草过多而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对土壤进行疏松,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在完成中耕之后,需要在拔节期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深度为12 cm~16 cm。在进行除草时应当确保能够将杂草清理干净,不能出现漏耕和伤苗的现象,有利于玉米根系的迅速发育。在进入大喇叭口期后,应当在施用穗肥时进行中耕培土,此次中耕的深度为8 cm即可,土培高度保持在14 cm~16 cm,可以为排水及灌溉提供便利条件,降低玉米出现倒伏的概率。
2.5 病虫害防治
2.5.1 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病凸脐蠕孢引起的病害问题,玉米大斑病会对叶片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叶片上方会出现灰色斑点。当玉米大斑病发病严重时,也会危害叶鞘部位和苞叶部位,一般情况下病害症状会先在底部叶片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开始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玉米全株均有可能出现病害症状,但是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现象[3]。在预防玉米大斑病时,应当结合当地的大斑病流行情况选择相应的玉米品种,通过选择优质抗病品种来降低大斑病的发生率。在进行病害防治时可以选择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选择50%克温散乳油600倍液,在玉米大斑病发病之前利用喷雾的方式进行给药,每间隔5 d~10 d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4次即可。
2.5.2 玉米螟
玉米螟也被称作玉米钻心虫,会给各种农作物造成危害。玉米螟的发生和周围环境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气温较高、湿度较高,就会增加玉米螟出现的概率。另外,玉米品种抵抗虫害的能力较弱、栽培管理模式不合理,都会增加玉米螟的出现概率。玉米螟会对玉米植株茎叶造成危害,导致玉米出现折茎的现象,同时还会对果穗造成影响,导致果穗霉烂问题的出现。在防治玉米螟的过程中,可以选择Bt乳剂(苏云金杆菌)作为防治药物,药物用量为1 kg,和3 kg水进行混合形成悬浮液,将悬浮液和细沙混合,细沙用量50 kg即可,将混合后的细沙撒在心叶上方。除Bt乳剂以外,还可以将2%辛硫磷颗粒剂和细沙进行混合,用量分别为0.35 kg和10 kg,在使用时按照每株1.4 g~1.6 g的用量进行使用。在防治虫害时,生物防治也是较为常见的防治手段,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在田间释放赤眼蜂,利用天敌克制的关系,对玉米螟的数量进行控制,每亩可以释放20 000头赤眼蜂。在本阶段也有可能出现蚜虫,可以选择40%乐果乳油进行治理,将药物和水进行混合,用量分别为1 kg和100 kg,在混合之后利用涂抹的方式将其涂在茎中下部位置[4]。
2.5.3 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会对玉米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如果发病后没有进行有效防治可能减产10%,病情严重减产会高达30%~40%。导致玉米纹枯病出现的原因在于温度、湿度的变化,当温度在25 ℃~30 ℃,湿度在90%左右最容易出现玉米纹枯病,通常情况下,夏季发病概率最高。在进行治理时,应当优先选择种植抗病害的玉米品种,将农业防治作为主要手段,同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理。如果玉米田间发病玉米植株的数量在3%~5%,则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进行防治,每亩用量为100 mL~150 mL。在进行给药时应当重点将其喷洒在植株中下部位置。
3 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3.1 人工去雄
人工去雄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可以加快玉米的成熟速度,提升玉米的产量,为玉米早熟提供重要保障。人工去雄操作较为简单,掌握去雄要求即可完成去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去雄时间。当玉米雄穗吐露,但是还未进入散粉阶段时可以对其进行人工去雄处理,如果提前去雄或者延迟去雄时间则无法达到最终的目标。雄穗抽出长度为1/3,长度在6 cm左右时,人工去雄最为适宜的时间,挑选在上午进行。在进行去雄处理时,应当确保在田间的地边位置留出一定量的玉米进行不去雄处理,2行到4行玉米即可。后续还需要进行授粉,在完成人工授粉之后等待花丝干枯可以减除其他的雄穗。为了确保花粉的充足性,可以间隔1行进行去雄处理,或者隔株实施人工去雄处理,需要保证去雄植株数量在总植株数量的50%以下[5]。如果在进行人工去雄处理时出现持续高温或持续阴雨的情况,应当暂停工作,否则会影响到后续人工授粉的效果,使玉米的产量无法达到预期。在进行人工去雄处理时应当避免对叶片造成损伤,也不能损伤玉米茎秆,否则很有可能会造成其他的损失。
3.2 人工授粉
玉米的雄花盛开之后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授粉,当雌穗开始进入花丝展露阶段后可以开始进行人工授粉。在授粉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天气,等待上午露水干之后实施授粉处理,一直持续到11点。人工授粉次数在4次以下,每次进行授粉时需要间隔一定时间,一般情况下间隔2 d~4 d。在人工授粉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竹竿敲打去雄植株,加快花粉的散发速度,满足授粉需求。
3.3 水肥管理
进入玉米生长后期阶段后,也应当重视对其实施水肥管理,通过补充肥料和水分能够提升玉米的产量[6]。观察玉米田间是否存在脱肥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一问题,应当对其进行肥料补充,能够确保提高叶片功能,强化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物质积累量,避免玉米出现早衰的问题,提升玉米籽粒数量和总重量。如果玉米田属于高产田,则应当做好追肥工作。在抽穗期到开花期,应当使用花粒肥,每亩使用20 kg~25 kg的尿素即可,或者可以利用喷洒的方式施加叶面肥。进入灌浆阶段可以将尿素和水进行融合,配比成尿素溶液,浓度控制在1.5%~2%,按照叶面施肥的方式进行使用。从抽雄期到吐丝期,玉米水分需求量较大,不能出现断水的问题,应当对玉米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及时为其补充水分。灌浆期、乳熟期的玉米需水量也较高,应当做到及时补水,确保玉米的产量不会受到影响。
3.4 病虫害防治
3.4.1 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导致的减产问题较为严重,在发病之后减产量高达35%~45%,会导致玉米果穗出现腐烂的现象,影响玉米品质。如果所销售的玉米曾经得过穗腐病,其还会带有一定的毒素成分,进而威胁人们的健康。在防治玉米穗腐病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玉米螟的防治,主要原因在于玉米螟很有可能会引发玉米穗腐病的出现。在收获前两周可以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雌穗花丝上进行喷雾给药[7]。
3.4.2 蚜虫
玉米蚜虫是主要的虫害问题之一,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应当在抽雄期到开花期进行特殊防治,可以选择30%乐果乳油2 300倍液~2 500倍液作为防治药物。或者也可以选择4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500倍液~3 700倍液作为防治药物。
3.5 防灾减灾
玉米在后期容易因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出现倒伏的问题。因此,应当做好防灾减灾技术管理,如果有倒下的玉米植株,需要观察其根部是否存在断离的现象,如果没有断离,则将玉米扶正,将相邻的3株~5株玉米进行捆绑,使其能够形成相互支撑的状态,提升抗倒伏效果。
3.6 收获
玉米收获也是田间管理的一个环节,应当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这样可以保证玉米具备最佳的品质。当玉米苞颜色呈现为黄色,茎秆变得松散,玉米籽粒硬度增加,则可以收获玉米,为了确保籽粒已近成熟,可以适当延长收获的时间。不同地区玉米的收获时间有所差异,在完成玉米收获后需要对其进行晾晒,控制玉米内部的水分,含水量在13%~15%时可以进行脱粒[8]。及时收集秸秆并对其进行合理贮存,可以将秸秆作为饲料或肥料进行使用。这种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不会因焚烧秸秆而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在收获之后应当对田地间的残留地膜进行清理,避免降低土壤肥力,造成二次污染。
4 结语
近年来,国内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且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不断提升,满足了市场对于优质玉米的需求。玉米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管理需求不同,在前期要做好查苗补苗、间苗定苗、施肥、蹲苗工作,在中期要重视落实促叶壮秆、追肥技术、间穗去蘖、中耕除草技术要点,重点针对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玉米纹枯病采取防治措施。进入后期,需要做好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灌溉和施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治穗腐病、蚜虫,适时收获玉米。
[1]吴刚,郭海红,庞兴珍.榆林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与应用推广[J].农家参谋,2022(9):28-30.
[2]徐晓侠.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93-195.
[3]刘红霞.有机玉米的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66-168.
[4]曹立娜,高君慧,陈明月,等.花青素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2(3):16-17.
[5]马访贤,葛紫珍,时广帅,等.塔额垦区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2022(2):29-31.
[6]郑秀梅.玉米高效种植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55-56.
[7]徐婷,樊景胜,连永利,等.丰产多抗玉米新品种齐禾401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2(3):111-112.
[8]李井秋,侯世慧.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2):153-15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13
S513
A
2095-1205(2022)07-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