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密度和施肥量控制分析

2022-11-21白亚飞

广东蚕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施肥量密度产量

白亚飞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密度和施肥量控制分析

白亚飞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河南南阳474281)

栽培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着秋玉米种植产量,而其中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明显。文章介绍了秋玉米的生长特性,以及科学控制秋玉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必要性,通过试验将5种种植密度、4种施肥量处理组与标准种植密度、不施肥对照组的秋玉米产量进行对比,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秋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种植密度达到6.25万株/hm2时,秋玉米产量最高;秋玉米产量虽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但从利润情况以及产投比角度分析,每公顷的产投比和利润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的,在秋玉米种植过程中,施肥量不宜过高。因此,合理的控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于提高秋玉米产量有着积极意义。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密度;施肥量;控制;分析

玉米种植产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作为高光效C4作物,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玉米种植过程中,为提高玉米产量,农户通常会加大种植密度以及施肥量,但其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加强对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具体关系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秋玉米的生长特性

秋玉米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东部、广西中南部以及云南南部,其播种时间多为立秋前后,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秋玉米常用的播种方式包括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在实际进行播种时,需要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以及秋玉米的生长习性等合理选择相应的播种方式。与春玉米相比,秋玉米生长期间,气温逐渐下降,自然降水量也有所减少,因此,秋玉米种植期间营养生长时间较短,干物质积累相对较少,秋玉米果穗质量不如春玉米和夏玉米[1]。除此之外,秋玉米种植期间,也是病虫害高发期,经常会由于病虫害侵袭,导致玉米产量下降,而种植密度以及施肥量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保障秋玉米产量。

2 科学控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必要性

2.1 种植密度控制

与春玉米和夏玉米不同,秋玉米的生长成熟期相对较短,而且秋玉米植株的高度较低,相应单株的生产能力较差,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为促使秋玉米的优势得到良好发挥,保障秋玉米产量,应结合秋玉米的生长特点,合理分配营养面积、光照面积等,为秋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生长条件。

首先,根据所选秋玉米品种确定种植密度。优先选择早熟型玉米品种,此类玉米品种不仅抗性较好,耐高温,而且不会出现倒伏情况,有助于提高秋玉米产量。此外,可在满足秋玉米光照、通风以及营养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增大种植密度,以此达到提升秋玉米产量的目的。其次,需要根据种植地土壤条件和土地状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对于土壤肥力较高、土质轻,而且通透性较好、保水保墒能力较强的土壤,比较适合密植;对于土壤肥力较弱,土层较薄,透水透气性较差,而且保水保墒能力不足的土壤,应适当降低秋玉米种植密度。再次,根据种植地自然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若种植地降水充足、灌溉便利,而且排水顺畅,通风、透光等条件良好,则适合密植;若种植区域降水较少,灌溉条件较差,或者透光、通风不良,则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最后,结合播种方式确定种植密度。对于人工播种而言,需要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而机器播种效率较高,因此更加适合密植。通常情况下,密植是在平均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每亩增加400株~600株,稀植则每亩减少400株~600株[2]。

2.2 施肥量控制

科学施肥不仅是保障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病虫害影响的有效方式,在增产、避免减产,以及保障玉米品质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由于施肥量也关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与玉米种植利润和效益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加强对秋玉米施肥量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相较于春玉米和夏玉米,秋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土壤肥力、光照以及降水不足的情况,因此,秋玉米的种植需要更加充足的养分,对肥料需求相对较多。为保障施肥量的合理性,相关种植人员应结合秋玉米在不同生长期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采取施加基肥、趁早追肥的策略。

首先,在施加基肥的过程中,由于秋玉米在生长前期长势较快,因此对营养物质需求较多,需要施足基肥。此阶段施肥应以磷肥为主,配合清粪水。其次,由于秋玉米生长期短,因此其追肥时间应适当提前,此阶段秋玉米主要需要的肥料为磷肥、锌肥和碳铵,应结合土壤实际情况,适当控制追肥量。最后,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需要追加尿素或者碳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秋玉米营养体较小,光合作用面积不如春玉米和夏玉米,因此,应加强对粒肥施加的重视,并在抽雄后,根据玉米长势,对早衰玉米施加尿素,以此增加粒重,保障玉米质量和产量,此外,也应避免施肥过量,导致玉米贪青不熟[3]。

3 试验设计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秋玉米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秋玉米种植试验,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玉米产量对比分析。

3.1 试验材料

试验选择秋玉米品种为桂单22,其属于半紧凑型玉米品种。

3.2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土地为砂壤土,经检测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23%,全氮0.082%,全磷0.051%,全钾0.223%,速效磷含量为23.4 mg/kg,速效钾含量为56 mg/kg。

3.3 试验方法

试验的设计因子为玉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

在种植密度试验中,设置4.8万株/hm2、5.7万株/hm2、6.0万株/hm2、6.3万株/hm2、6.6万株/hm2共5个不同密度组别进行对比分析。种植密度试验区域处理面积为10 m2,重复15次。

在施肥量试验中,供试肥料包括含氮量为46%的尿素,磷肥为12%的过磷酸钙,有效钾为45%的氯化钾,氮磷钾比为3∶1∶3;设置不施肥区作为对照组(CK),以及施肥315 kg/hm2、420 kg/hm2、525 kg/hm2和630 kg/hm2共4个处理组。肥料试验区域处理面积为70 m2,重复3次。

所有组别行距均为70 cm,株距以满足种植密度要求为主进行播种。各组田间分布情况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此外,为避免其他因素对秋玉米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导致试验结果失真,在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各组均采用同种管理方式,无论是施肥方法、种植时间,还是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处理措施等均保持一致。最终在进行产量统计时,采用脱粒晒干的方式,并开展田间调查,统计株高、穗位高以及双穗率等,同时,随机取样10个果穗,对其穗部形状进行分析测定[4]。

3.4 数据统计分析

此次试验实际的统计分析方式采用的是方差分析法,以探究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秋玉米产量的影响。统计不同试验当中各处理组的秋玉米产量,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分别计算得到种植密度、施肥量与秋玉米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再通过求导的方式,明确理论最佳种植密度值和施肥量。

4 结果与讨论

基于试验统计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秋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种植密度以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较为显著。除此之外,重复试验之间的玉米产量也存在一定差异,说明田间管理、土壤性质等存在一定影响,但由于管理模式等经过严格控制,因此,此类影响并不显著,试验结果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4.1 种植密度对秋玉米产量的影响

经过试验,得到不同种植密度下秋玉米产量以及作物性状表现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试验土地上,在一定范围内,秋玉米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但是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值时,秋玉米产量则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其中,当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时,秋玉米产量最高,平均单产高达6 533 kg/hm2,其次产量较高的种植密度为6.3万株/hm2以及6.6万株/hm2,其平均单产分别为6 442 kg/hm2和6 182 kg/hm2,这3种种植密度下,秋玉米产量差异不明显。产量最低的种植密度为4.8万株/hm2,其平均单产为5 678 kg/hm2。经过对种植密度与秋玉米产量的回归分析和求解计算,得到秋玉米产量最高时,种植密度理论值应为6.25万株/hm2,此时的最高产量为6 348 kg/hm2,当种植密度超过6.25万株/hm2时,秋玉米产量将会逐渐下降。此外,由表1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对秋玉米的性状表现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也说明,秋玉米的株高、穗位、穗粗等性状并不会随着种植密度的调整而发生较大变化。但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以及双穗率等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植密度的增加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性都有所下降,而且单株植物对营养、水分的吸收情况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单株长势、性状等有所下降。

表1不同种植密度下秋玉米产量以及作物性状表现

种植密度/万株/hm2产量/kg/hm2株高/cm穗位高/cm穗长/cm穗粗/cm穗行数/行行粒数/粒双穗率/% 4.85 678176.285.219.84.513.235.912.1 5.75 986172.386.919.94.513.336.29.4 6.06 533170.288.519.44.513.235.86.8 6.36 442173.688.219.44.513.135.16.6 6.66 182173.684.119.14.313.034.95.9

4.2 施肥量对秋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情况下秋玉米产量以及作物性状表现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不施肥对照组秋玉米产量为5 096 kg/hm2,秋玉米产量最高的为施肥量630 kg/hm2的处理组平均产量高达6 556 kg/hm2。结合其他施肥量处理组秋玉米产量情况,秋玉米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说明施肥量是影响秋玉米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但从利润情况以及产投比角度分析,每公顷的产投比和利润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的,每公顷产投比和利润最高的是施肥量为315 kg/hm2的组别,因此在秋玉米种植过程中,施肥量不宜过高。此外,从秋玉米性状表现来看,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作物性状影响并不明显,但相较于不施肥区,施加肥料的组别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以及穗长等均有所增长[5]。

表2同施肥量情况下玉米产量以及作物性状表现

施肥量/kg/hm2产量/kg/hm2利润/元/hm2每公顷产投比株高/cm穗位高/cm穗长/cm穗粗/cm穗行数/行行粒数/粒 0(CK)5 096——163.211.218.64.3513.0933.72 3156 3885 782.43.9176.290.519.964.4313.2235.90 4256 3974 239.52.3173.888.420.014.4813.2336.61 5256 4253 506.11.8171.989.319.504.4613.3135.62 6306 5562 673.61.52172.190.219.624.4613.2136.20

4.3 结果讨论

经过上述试验可知,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影响秋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地增大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有利于提高秋玉米产量。但是若种植密度过大,则会由于光照、通风等各种条件受到影响,导致秋玉米单产下降;而过高的施肥量也会由于施肥成本的增加,导致单位面积的利润及产投比有所下降。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于提升秋玉米产量,保障秋玉米种植效益是十分重要的。从种植密度角度进行分析,种植密度对秋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一定范围内,秋玉米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达到6.25万株/hm2时,秋玉米产量最高,当种植密度超过6.25万株/hm2后,秋玉米产量会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合理密植是保障秋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能够为秋玉米种植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施肥量方面,施肥量较高时,供试秋玉米产量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说明该品种具备一定的耐肥性,并且随着施肥量的不断增加,产量也有一定的提升,虽然提升并不明显,但是相较于不施肥区而言,均有着显著增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秋玉米种植成本也有所提升,导致每公顷利润有所下降。因此,在实际秋玉米种植过程中,经济效益最佳的施肥量应为315 kg/hm2~425 kg/hm2。综上所述,为保障秋玉米产量以及种植效益,最佳种植密度应为6.25万株/hm2,并配合使用315 kg/hm2~425 kg/hm2的肥料。

5 结语

秋玉米生长期短、矮秆,而且光合作用面积小,其适宜种植密度以及对肥料的需求与春玉米、夏玉米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为保障秋玉米高产,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土壤条件以及种植地气候情况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并加强对秋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施肥量的控制,以最经济的方式,提升秋玉米产量,保障秋玉米种植利润。

[1]李建唐.基于农业信息化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6):71-72.

[2]莫色里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农家参谋,2021(35):28-29.

[3]刘锋.简析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0):49-50.

[4]朱武斌,卞晓波,吕学高,等.“‘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21(3):140-142.

[5]韦健.东兰县秋玉米低产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建议[J].南方农业,2020,14(28):61-6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12

S513

A

2095-1205(2022)07-36-03

白亚飞(1980- ),女,汉族,河南杨营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

猜你喜欢

施肥量密度产量
2022年全球虾产量将突破500万吨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紫泥田早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