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路径选择

2022-11-21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兴旺村民农村

王 婷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541006)

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但城乡经济发展仍有差距,补齐农村短板刻不容缓。“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充实农村的经济基础,积极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为农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被放在首位。着眼当前形势,要想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忽视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而脱贫地区由于自身特殊因素,只有先使本地区产业足够兴旺,才能实现生态宜居、培养乡风文明、完善治理有效、最后达到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必须着重关注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问题,以期顺利实现共同富裕。本文通过选取脱贫地区湘西州中的X村,深入剖析该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产业兴旺的困境,并对该村实现产业兴旺的路径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与之相似农村的产业兴旺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湘西州X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X村基本情况介绍

湖南省保靖县普戎镇是享有“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和“湖南省农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美誉的红色老苏区,东边与本县的龙溪乡交界、南边与本县的昂洞乡为邻,西边与邻县的坡脚乡相交,北边与邻县的对山乡交界。X村隶属该镇,位于城镇北部,村民以土家族为主。村内地区多是丘陵、山谷和群山,地势起伏险峻,属中亚热带山区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据相关负责人介绍,X村是该镇外出务工第一大村,全村每年外出打工人数超过总数的50%。该村共有660户人家,总人口有2 460人,一共有96.67 hm2稻田、93.33 hm2旱土。全村共有1 200名劳动力,其中每年外出务工人数有700人,占总劳动力的58.3%。不难发现,该村产业不够兴旺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和农民将田地的隐性抛荒问题。该村村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发展,现已取得良好成绩,在该镇和该县城的名声不断扩大。X村产业中的农作物种类比较多,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红薯、稻谷、大豆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花生、烟叶、油菜等;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

1.2 农业占据主导,土地利用率不高

该村产业主要集中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涉及不多。农村种粮不仅辛苦、农业的效益偏低、农业投资见效慢,村中不少农民不愿意耕种,只有少部分的农户还在耕种田地。X村中的部分农田不同程度地处于撂荒状态,其中不少村民把自家的农田转交给其他农户,来年收取一定产量的粮食。村民对种田、种地的积极性不高,宁愿花钱去城镇买粮食,也不愿意利用现有农田生产粮食。还有部分村民只耕种少部分田地,满足家庭每年粮食需要,将离家较远的农田、土地抛荒。他们认为单靠在家种田地,家庭经济情况难以改善,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形势,所以不少农民选择外出去大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在这种思想下,经过几代人的演练发展,造成了该村农业占据主导和土地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1.3 特色产业突出,产业带动力不强

近年来,在保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绿野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本村租赁该村休闲稻田12 hm2。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农机局和普戎镇政府等多个部门领导先后率相关技术人员到X村帮助合作社解决技术难题,并对合作社进行实地培训和指导,最终该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相关商标,生产出了多种系列的无公害大米和绿色水产物,并将其发展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该合作社有不少贫困户加入,并参与分红,可村中大部分家庭不愿加入,村中的其他产业也没有在特色产业的引领下得以发展壮大。另外,村内其他“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产业,如农家乐、家庭农场、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在村中得以缓慢起步发展。特色产业和其他产业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两者并未深度交融、联合发展,以至于X村的产业总体上并不兴旺。

1.4 产业主体缺失,兴旺内生力不足

X村劳动力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不少青壮年去大城市谋生;二是由于子女在县城求学,部分家长租房陪读;三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新青年向往城市生活;四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农村人口外迁等。这就造成村里产业发展的主体大多数为中老年人,由于他们在思想、意识、理念等方面相对年轻人较为落后,他们不明确自己处于乡村产业兴旺的主体地位,做不到主动振兴、自我振兴。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来村兴办产业,深入推进产业兴旺。普戎镇政府正在不断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思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保靖县政府还组织了大批想在农村发展产业的农民,去省级单位进行学习和培训,帮助他们储备更丰富的知识和技术。

2 湘西州X村产业兴旺的困境

2.1 产业化经营难度大,缺乏新型领导式人才

X村拥有该县规模最大、配套设施规范的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为该镇乃至该县的农业安全和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因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涨,保靖县农业局高度重视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合作社进行了多方面的支持。县领导多次带领重要技术人员到X村开展相关专业方面的技术培训和实地规划指导,但因传统农业在村民心中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村民的参与度不高,只有部分家庭参与其中,大部分村民处于观望状态。X村发展产业兴旺的氛围不浓郁,村民对引入产业的兴趣不大,农民参与脱贫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该村缺乏新时代的优秀人才,缺少产业经营的核心人物。

2.2 产品销售渠道匮乏,农特产品市场较狭隘

X村的一个合作社经过近几年传统耕作方式的不断探求摸索,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精心培育打造无公害、优质稻品牌,最终通过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检验,证实该品牌符合国家对于无公害食品的全部要求,并成功取得了“普戎绿野耕夫”的商标。合作社生产的普戎稻香鱼米、胚芽粥米、米砖等系列有机大米和稻花鱼、稻花泥鳅等绿色水产物及绿野耕夫酒系列主要依靠合作社的运营模式,销往湘西及周边省市,销售范围有待扩张。其他非合作社成员的产品,主要靠村民自己去县城租赁摊位售卖,其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价格波动较大。该村的农特产品,如稻香鱼米、胚芽粥米等,在县内受关注率较高,但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农特产品的品牌形象有待提升,产品市场有待扩张。

2.3 传统模式效率低下,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X村大多数产业发展依靠传统农业模式,需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但村中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该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县城或者大城市打工谋生,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在县城租房给下一代照顾孩子,常年留在村里的只有极少部分的留守儿童、老年人和无所事事的青壮年。该村有659户人家,但一年四季待在家里的不超过100户。以该村1组为例,年总在家人数不超过10人。因地理位置的先天环境因素导致该村的农业一般一年只能收成一次,且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加之传统模式自身劣势,致使该村产业兴旺难度较大。村中老人比例偏重,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农业、畜牧业等产业主要用于满足自家需求量。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未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平台优势,招引优秀人才留村任务较艰巨。

2.4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投资成本高且风险大

X村与周边村落仅以一条狭窄的公路相通,甚至要穿梭于林间小路、田间小路。该村通往城镇的公路,弯路居多且多急弯,但凸面广角镜的安装较少,有一定危险系数。该村的本身地形比较复杂,加之交通的不便利使村民接受信息滞后,外面的投资拉不进来。村民用水主要通过几家人合作埋水管去水源充足的地方迁入自来水,只有极少部分利用自家的地理优势建造水库。电网在该村没有普及,只有极少数家庭安装了无线网宽带,大多数家庭因平时很少有人在家和牵网线代价大等原因选择不安装。招商引资区域优势的缺失,造成该村产业引不进、产业发展难的现象;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使企业投资的风险增大,企业家在衡量收益和成本之后望而却步。

3 促进X村产业兴旺的路径选择

3.1 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逐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X村的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尤其是农业,第二、第三产业涉及不广,应及时调整优化其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适当给予相关人员以技术和资金等支持,必要时采取兜底政策,帮助来村发展产业遇到问题的人员渡过难关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提高村民实际收入,最好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和组建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推进X村的产业兴旺。在积极促进X村产业兴旺发展过程中,应发挥好合作社近几年的产业发展经验,号召更多村民加入其中,并重点帮助新社员掌握相关技术。X村应该以发展农业为根本任务,通过联合产业、技术更新、创新模式等方式,积极推动本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达到产业兴旺。

3.2 鼓励流失劳动力回村,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X村年轻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留在村内收入不高,难以满足高质量生活水平。政府应积极鼓励人才回流,采取相应优惠政策,引导优秀人才回村创业,让其成为该村推动产业兴旺的主要力量。同时,必须倾注心力建设好发展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使互联网能够随时发挥作用,让村民们充分感受到本世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成果。给广大投资者增强在本村投资的信心,吸引流失劳动力回村、鼓励产业人才留村、引导技术型人才来村指导并传授相关经验。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整顿本村的干部作风和生活氛围,让流失劳动力愿意回村,并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乡村面貌,使劳动力心甘情愿的留村创产业、谋发展。

3.3 重区域特色品牌优势,积极推动乡村全域旅游

充分发挥本X村“优质稻—鱼”立体生态种养的产品优势和本村风景如画、淳朴自然的地域优势,吸引终日忙碌奔波的城市人进村体验乡村生活的怡然自得。利用好本区域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特色品牌,着力推进产业协调发展。县政府有必要开辟出一条特色旅游观光路线,极力发挥出村落的特色优势,将产品的品牌效力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吸引出庞大的消费群体。依托县城的城市效应,重点打造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发展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利用本村的特色品牌优势,提升该行政村的知名度,扩大区域宣传效应,同时带动整个县城的整体发展。

3.4 优化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引导农村电子商务运作

要想实现X村产业兴旺,就必须使农业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体系,充分发挥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优势,将农村产业发展与电子商务运作结合起来,依托互联网平台将产业做大做强。认真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积极培育更多的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和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平台。该村应该以家庭、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新型产业发展体系为整体,以在外求学求知的现代化人才为辅助,以培育出的新型技术人才为主导,在村、镇乃至县如火如荼的发展电子商务,将优质农产品和农特产品推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4 结语

产业兴旺在解决脱贫地区的“三农”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兴旺有利于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经济发展现状,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完善。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必要环节和重点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刻不容缓地重点推进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兴旺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肉丁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