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2-11-21方文彬

关键词:育人特色专业

方文彬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文化育人”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本土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教育概念。随着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的发布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的出台,“文化育人”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文化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深远而持久的教育力量。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从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为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引。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程度和特质内涵,特别是与特色行业背景相对应的学科专业文化,深刻影响着行业特色高校专业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水平,从长远来看关系着行业的未来发展[3],因此,必须把握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的基本类型,始终坚持“文化育人”的建设方略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实践,从而持续探索、挖掘和发挥专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和现实价值,从精神根源推动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行业特色高校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通常是指那些曾经隶属于国务院某行业部委的高校,这类学校涉及的专业包括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等,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行各业的需求,长期稳定依托特定的行业办学,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专业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并从文化育人的视角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这不仅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立足“两个大局”的客观实际。

(一)立足“两个大局”的客观实际

行业特色高校所面向的行业领域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甚至具有相关优势学科的顶尖实力,代表着国家先进乃至世界一流水平。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地位之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的客观实际,如何高效传播专业文化,促进行业特色高校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潮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科技发展维度看,实质上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的地位争夺之战,是对诸多核心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突围之战。而行业特色高端创新人才培养、行业资源配置高效机制创新以及行业特色前沿成果充分转化等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立足“两个大局”的客观实际,加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适应的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激发关键领域核心行业技术的自主创新活力。将“两个大局”作为谋划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将学生的专业认知与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国情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报国热情,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时代新人,最终通过战略人才的供给切实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行业特色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行各业培育时代新人,既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诉求,更是契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使命。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青年大学生对接受更加公平而充分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对来自专业认知和行业文化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也有着更高的期待[4]。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具体要落实到相应学科专业建设,高校文化建设的中心也在于学科专业文化建设。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作为新时代我国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种校园文化类型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将始终贯穿在行业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专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有利于促进学科理论成果的转化,助推产学研用深度发展,通过专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必将不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且通过专业实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劳动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为此,必须保证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走向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相匹配的发展路线,为新时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可靠的软实力保障。

(三)对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

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个领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且被广泛认同和传承的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例如,建国初期,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中形成的“石油精神”,在国防科工领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在水利行业发展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至今,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中形成的“高铁精神”“南海精神”“港珠澳大桥精神”,医护领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过程中形成的“战疫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在各行各业中的集中体现和丰富发展。为此,在行业特色高校中开展专业文化建设,从思想观念、理想抱负、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实践品格等层面塑造学生,为相关行业领域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及复合型应用人才。同时,让毕业生在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专业文化影响下,能够安心、稳定地扎根在行业中,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个人发展和职业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人才战略的总体布局紧密结合,在行业一线基层建功立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理想。

二、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类型

专业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特定的学科专业建设中,创造整个学科专业师生高度认同且接受的所有独特文化类型与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在该学科专业发展历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且持久深远地反映学科特点,并与学校文化底蕴深度融合的各类机构建制、制度规范、校园硬件以及治校理念、价值取向、团队意识等的统称。专业文化建设是行业特色高校明确办学定位、打造具有独特属性的校园主体文化建设工程,也是强化广大师生的学校归属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和学生勤奋学习热情,影响和推动学科发展的精神力量,更是创建一流专业学科群、凝练办学特色、增强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中心环节。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专业科学文化

在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中,专业文化首先表征着一种专业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这是由高等教育担负的重大任务所决定的,包括行业特色型高校都承担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5]。特定行业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具体落实到学科专业建设上,具有两大显著特征:即在办学效果上具有显著行业特色,在科研教学中形成突出的学科群优势,而专业文化建设的重心也在于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精神应当是以求知为最高价值,追求确定性知识,以“新工具”为方法论纲领的品性价值[6]。因此,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专业科学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专业科学文化是培养高校学生专业态度和专业情感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专业认知和持久稳定的专业认同感,继而转化为积极高效的专业行动的价值遵循。因而,专业科学文化必然包含求真务实、理性实证、批判探索、严谨精确、开放包容等精神内涵。

(二)饮水思源、赓续血脉的系史系风文化

在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中,系史系风文化是专业文化当中最为直接可感且具有良好传承移植能力的文化类型,它对该学科专业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是专业文化形成过程的高度总结和集中反映,既包括具有学科特色的传统系风、学风等抽象意识形态与精神价值,也包括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具体形式。系史系风文化的核心要义是引领学生饮水思源,珍惜前人创造的学科专业基础,努力发扬学科特色,赓续血脉。系史系风文化建设,是以学科专业文化作为基础,从历时态事物发展的时间逻辑和同时态学科专业的传统文化的系统逻辑出发进行梳理。系史系风文化具有继承传统、激励人心、凝聚力量、增进认同、树牢使命等教育功能[7]。

(三)守正创新、笃行实干的科技活动文化

在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中,学科专业建设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科技活动文化是指在相关学科专业助推社会发展过程中,师生开展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以创新政策制度为保障,以实验室、工作室等科研场所为平台,以厚植专业文化的科技创新观念为核心的文化形态[8]。守正创新、笃行实干是科技活动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以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传承为主[9]。学科专业所特有的学术文化与创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将会形成一种追求知识的实用、追求科学研究的理性、敢于尝试与求真的科学精神文化。通过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能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等[10]。

(四)勇于实践、知行合一的职业企业文化

在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中,高校毕业生供应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错位和矛盾的根源是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疏远,而建设职业实践文化是缓解疏远现象、促进校企交融对接的有效途径。在专业文化指导下建设职业实践文化,旨在促进学科专业与对应行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形成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在行业特色高校中传承职业企业文化,关键在于对勇于实践、知行合一等理念的践行,其基本内涵包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以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等重要内容[11]。职业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对于学科专业而言,可增进大学生对专业与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对于企业而言,优化企业文化,可提高管理质量;提高企业人才的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作用,可提高经济效益;合作项目又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并有效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品牌,获得培训等智力支持,享受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等。

(五)聚焦行业、服务社会的区域建设文化

我国的绝大多数行业特色高校都集中在地方城市,丰富多元的地方城市文化为高校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也正因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城市,“地方性”成为了高校文化的显著特征。专业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本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深耕本土,广学博取,汲取精华,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行业背景,充分论证确定该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发展优势和远景目标。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诸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校通常与相应的行业企业部署在相同或相近区域,这就为校企对接奠定了天然的地理优势。与此同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散布在不同区域中也呈现出区域特色,在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中更应广泛吸收所在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元素。聚焦行业、服务社会是区域建设文化的集中体现。专业文化是一种服务社会的高校精神文化,立足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从特定行业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去挖掘相应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维系校企文化融通的精神支柱。

三、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行业特色高校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遵循专业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从专业文化的基本类型出发,引领学生在专业认知和行业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投身到行业领域的建设之中。

(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专业科学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增进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整体认知,激发学生对相应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活力。首先,要系统开展专业认知与学科前沿教育。在新生入学这一专业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提高专业认知起点,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对就业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兴趣、增强信心,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专业认知教育环节,适当前置专业导论课,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设计循序渐进的专题讲座,切实提升新生对该专业的热情。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拓宽专业认知途径,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12]。其次,落实“三全育人”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聘请院内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学生导师,切实建立并落实专业导师制。聘任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年轻博士担任行政班班主任,走近学生,成为课程专业教育导师、就业导师,并围绕一定主题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聘任各专业年轻博士兼职或挂职院团委副书记及其他行政职务,围绕一流人才的培养、针对青年学生的专业认知需求,承担学生科技活动咨询和组织指导工作[13]。最后,要优化学科专业育人环境。将专业认知教育与行业文化宣传融入宿舍园区建设,让学生在日常起居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专业文化的熏陶,并且以优化学院行政区域及教学科研用房环境为基础,融合专业行业元素,不断加强人文设施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二)培养和发展校友资源,注重学科专业历史文化建设

系史系风文化的内涵需要从梳理校园文化活动、历史传统、校友名人事迹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基本内容入手。首先,要开展寻访院史院风文化专项活动。以辅导员牵头,联合专业教师及学院档案管理人员等,成立学科专业发展历史沿革研究的课题组,以校史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本学院相关专业发展沿革进行系统梳理。按照基本的时间和模块汇编成册形成基础史料,后续定期开展专业学科年鉴编史文化工作,对基础史料进行不断更新和补充。同时,结合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开展“寻访校友”“系史系风调研”等活动,在学生当中全面铺开,使得该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切身参与历史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感悟到学科专业发展历史所形成的丰富文化底蕴、独特的内容风格,充分发挥其以史鉴人、以史育人的作用,使系风等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其次,要加强系史系风文化实物建设。在充分挖掘高校现有景观、雕塑等物质文化基础上,将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物品和学院外围景观设计,在优化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配备的基础上,嵌入校企文化,实现美观与实用的统一。整合校园历史传统、校友名人事迹、行业发展前沿、学院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受学生追捧的“网络直播”等形式实时转发,同时可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最后,要开展系史系风文化凝练品牌活动。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历史和专业特色凝练主题,作为学校开展各类团学活动的核心指导思想,同时体现学校对学科专业传统文化进行精耕细作的文化自信。在开展学校各类文体活动中,始终以专业文化为核心,将文化品牌建设作为一个战略管理目标,突出学校的专业特征文化、学科人才行为文化、学科育人物质环境文化[14]。

(三)搭建多元科技活动平台,打造专业文化精品活动

在行业特色高校大力开展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是行业特色高校适应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首先,要积极举办专业性学科竞赛。各专业、系部要根据自身特色,组织教育性强、学术氛围浓厚的主题活动,将专业认知教育融合在“挑战杯”竞赛、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学科专业技能大赛、暑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之中。同时,邀请专业教师保驾护航,选拔具有相关指导竞赛经验、高学历以及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为参赛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其次,要创办专业型、企业型社团。依托专业系部教师与相关行业企业资源,建立专业型、企业型学生社团组织,并明确定位为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结合有关课题、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深入社会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性大学生组织。再次,要打造专业实验室文化。以实验室管理和运营为中心,由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塑造所形成的以理想追求、敬业精神、价值取向、群体意识、团结协作、融洽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氛围,采取积极建设实验室环境文化、细化优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四大举措,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带来有效治理[15]。最后,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在校园管理范围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搭建多元科技活动平台,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体系,同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的场地,设立专项创业课题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的岗前培育,深化专业实践育人阵地建设

与行业特色高校长期合作的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的职业企业文化实践资源,对于提高行业特色高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要开展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指导人员上岗培训、认证培训、实践研修、学术访问、继续教育等途径,提升辅导员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的信息网络建设,让职业规划教育形成体系。其次,要创造性开展校企合作岗前教育。主动对接专业相关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工作,在联合培养班的班级管理上,引入企业式制度文化和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核。在实践教育上,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生产实习等方式定期走进企业,开展现场教学和专题研讨,深化“实践育人”的企业实习教育模式,从而增进学生对行业发展前景和所在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16]。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建立“二元导师制”,邀请企业导师定期来校指导并召开学生专业认知和行业前沿沙龙、技能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17]。最后,深度开展行业校友会与企业家联盟建设。借助专业行业校友会搭建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或者由相应学院建立行业校友企业联盟,设立奖助学金和行业发展基金,凝聚校友企业和母校资源,为校友及校友企业投入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机会,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多赢格局。

(五)挖掘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主动对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行业特色高校所在城市和区域既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输出去向,同时也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以及专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土壤。首先,要构建所在区域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机制。主动研究、开发和利用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立足地方特点,将地域文化融入专业办学实践中,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等关键环节形成新机制,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倾向,实现特色化发展[18]。其次,要充分开发区域红色资源与革命传统文化。在区域内红色景区和党性教育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拓展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积极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建立区域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扩大区域红色文化的受众面,增强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性、新颖性和互动性。再次,要合作推进区域内大学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加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把智力资源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高校新技术与新思想能够及时移植到企业,从而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19]。最后,各学科专业要主动对接本地区重大社会治理问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将本地区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治理问题作为学科专业研究的重点内容,揭示行业特色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构建助推行业特色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双赢发展的系统工程,从人才、资源、制度等核心内容中寻找交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口径的战略合作机遇,有效破解所在区域人力资源市场“用工荒”与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双重困境[20]。

猜你喜欢

育人特色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