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强产业 产业扶贫兴乡村
2022-11-21汤燕萍何旖旎
汤燕萍,何旖旎*
(玉溪市红塔区农业农村局,云南玉溪 653100)
一、基本情况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距省会昆明86 km,区内交通便利,213国道和昆玉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玉溪市红塔区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被称为“省会屏藩”。农业生产经过多年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总人口45.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3.75万人,农业户数11.63万户。耕地面积1.29万hm2,其中稳产高产基本农田9027 hm2,人均耕地0.026 hm2。截至202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5万hm2,粮经比达24∶76。预计农业总产值37.7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5.28亿元。粮油稳定发展,烤烟得到巩固,花卉不断做大,果蔬、畜牧、中药材不断做优。已形成坝区菜、花、果产业,山区烟、果、菜、药、油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农业副区长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区财政局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项目课题组、管理组、财务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
2.成立技术指导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合并成立专家组,在农业农村局领导下统一工作,实行技术工作组长负责制,作为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总指挥,带领专家组共同指导各个产业的发展,接受上级专家组的业务指导。
3.成立财务组。成立由财务股股长任组长的财务管理组,坚持“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科学、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资金管理原则,严格按本年度项目实施方案《红塔区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经费使用明细表》执行。
(二)确立主导产业,辐射带动种植业
立足本地实际,结合农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和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经区内专家讨论,确立花卉、蔬菜、生猪3个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为龙头,带动全区种植养殖业科技进步。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遴选由区、乡(镇)两级农业农村推广服务部门推荐申报,组织区内农业科技专家对上报的示范基地(主体)评分投票考核,得票多者确定为本年度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主体。2020年红塔区遴选出10个(花卉4个、蔬菜3个、生猪3个)生产规模较大、服务意愿较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并通过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采用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把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生物安全控制等系列高效技术集成应用于主体,示范带动周边广大种植养殖户,提高红塔区科技应用到位率。
(三)规范管理,创新农技推广机制
规范管理示范基地、主体,签订协议,建立档案,基地统一竖立“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标识牌,示范主体挂“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标识牌,每个试验示范基地至少与市级以上的1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每个试验示范基地(主体)由2~3名指导员负责联系,组织开展试验示范培训等工作,把示范基地打造成农业生产的技术高地,产业发展的技术标杆,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融合发展机制。
(四)建强农技推广体系人才队伍
一是遴选85名区、乡(镇)两级农技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服务工作的业务能力。其中选派51名种植业科技人员参加红河州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中心学习,学习云南水果的现状与展望、云南梨安全生产技术、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云南花卉发展及优劣势分析、蔬菜健康种苗培育技术等课程;选派29名养殖业科技人员参加红河州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中心学习,学习内容有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提高生猪生产性能的策略、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产能恢复背景下的种猪繁育与生猪产业发展趋势等课程;选派5名种植养殖科技骨干参加云南农业大学培训服务,学习内容包括智慧农业现场教学、大数据中心观摩、新媒体与电子商务、畜牧业发展动态、乡村振兴背景下怎样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分析、数字农业与追溯系统应用。二是组织区内农业骨干40余名赴省内观摩培训及考察,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交流花卉、蔬菜、生猪产业等先进典型和经验,拓宽思路促进红塔区农业发展,弥补基层农技人员技能短板和经验盲区,提高全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特“绿色食品牌”,助力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区富民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取得成效
(一)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效
1.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应用以色列领先的设施、借鉴山东寿光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和技术,打造高端、绿色有机蔬菜产品。展示主推品种5个,以精准嫁接、单株双枝、优质高效复合肥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蔬菜废弃物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生产技术,示范面积共计19.07 hm2,实现总产量1475 t、总产值2515万元。开展观摩培训和宣传带动红塔区种植大户、种植能手118人,在基地开展以番茄潜叶蛾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观摩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思想认识,开阔了眼界,对促进红塔区蔬菜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花卉产业。示范基地依托玉溪市农科院高原特色(科研)试验基地开展花卉新品种引进及筛选、品种资源保存及利用、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及示范、主推品种技术示范,组织现场观摩培训,展示红塔区花卉新品种选育杂交水平,以鲜切花月季、非洲菊、盆花月季、八仙花品种更新推广,并采用现代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绿色防控技术在切花盆栽花卉、绿色高效栽培、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和设施管道栽培,集成了7种花卉栽培模式及4项高效栽培技术。
3.生猪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喜胜养殖有限公司基地实施项目,基地集成应用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程序化免疫优化集成技术、生猪无(减)抗养殖技术、DLY瘦肉型猪的精益化管理技术应用示范4项关键主推技术。组织开展培训活动2期210人次,示范带动300人次,示范带动红塔区健康生猪养殖主推技术推广面达到96%以上,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产业体系)与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融合发展机制。通过项目实施,生猪的发病率比项目实施前降低3%,生猪病死率比项目实施前降低5‰。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覆盖率从年初的90%升至96%。
(二)科技示范主体成效
1.蔬菜产业。由云南雅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玉溪市晨鼎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玉溪市红塔区彝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示范主体开展科技示范。一是通过雅润公司60余个特色蔬菜新品种、高产优质种植新技术,主攻特色蔬菜出口贸易,为红塔区蔬菜产业的发展,贫困山区特色蔬菜种植提供品种和技术带动服务。二是通过晨鼎合作社小香葱水肥一体化和小葱“三诱”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展示红塔区香葱蔬菜产业安全生产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三是通过彝丰合作社山区冷凉花椰菜等蔬菜高产优质绿色主推技术示范,带动贫困农户提高环保意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做到生态、效益双丰收。
2.花卉产业。一是通过岁兰公司大花蕙兰特色花卉种植,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示范公司大花蕙兰主推技术,实现年产量6万盆、产值720万元,带动红塔区高档花卉产业发展,并联动产业扶贫,实现公司与贫困户双增收。二是通过紫玉公司应用钢架连体温室大棚,基质灭菌杀虫,引进无菌健康种苗,水肥一体化栽培,改善公司花卉产业发展条件,示范推广自主研发盆栽月季“紫嫣”“紫玉之妃”新品种,在花卉种植户中示范推广花卉绿色防控技术,带动周边广大花农。三是通过绿伦公司多肉等特色花卉种植展示,示范带动红塔区多肉类品种花卉发展状大。四是通过云晟合作社玫瑰切花卡罗拉、蜜桃、雪山苏醒新品种和无土栽培新技术示范种植展示,示范带动红塔区玫瑰花卉发展状大。
3.生猪产业。一是通过正和养殖场集成示范推广健康福利出口型生猪养殖技术和养殖场生物安全控制关键技术2项,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实训活动带动示范生猪养殖关键主推技术推广面达到96%以上。二是通过瑞丰公司集成推广养殖场生物安全控制关键技术、DLY瘦肉型猪的精益化管理技术及人工授精技术3项主推技术,开展实训活动培训56人次,示范带动100人次,带动示范生猪养殖关键主推技术推广面达到96%以上。三是佳缘种畜场示范点集成示范推广了生物安全防控关键技术、无(减)抗养殖技术,开展实训活动培训85人次,示范带动180人次,带动示范生猪养殖关键主推技术推广面达到96%以上。
(三)农业信息化宣传工作得到提升
2020年红塔区实际种植和畜牧农技推广体系单位22个,农技人员112人,3个基层农技产业团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教材编制出版,发放给种植养殖户参考使用。内容涉及蔬菜、水果、花卉、粮油、测土配方、绿色防控、农机安全、生猪、商品蛋鸡、土杂鸡、中药材等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全区农技人员在中国农技推广app上发布日志和农情共3085条,超考核指标114.5%,向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上传工作动态审核通过65条,其中组织管理动态23条。红塔区6名特聘农技员发布日志等信息动态在中国农技推广app开展在线成效展示151条,示范基地(主体)发布日志(农情)等信息200条。
(四)农技助力产业扶贫成效
1.特聘农技员为产业发展服务。红塔区从农业乡土专家、农业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公开遴选花卉、蔬菜、生猪各2名(共6名)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且在服务区域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服务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工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起到了较好的推广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2.抽调技术骨干服务于花卉、蔬菜、生猪3个主导产业,并联系扶贫工作。花卉产业通过大花蕙兰特色花卉种植,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红塔区高档花卉产业发展,并联动产业扶贫,实现公司与贫困户双增收。蔬菜产业通过基推项目的实施,彝丰合作社与红塔区蔬菜产业组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组织区、乡(镇)两级蔬菜产业组专家5名、特聘农技员1名以及合作社骨干,指导小石桥乡玉苗村开展高海拔山区夏季冷凉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区农技站4名指导员在小石桥玉苗村开展天门冬中药材试验示范,实施贫困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研究”课题。抽调农技人员2名作为扶贫工作队入驻小石桥玉苗村,开展全方位扶贫工作。抽调农技人员5名入驻其他贫困户挂包帮全面脱贫工作。
(五)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2020年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红塔区支持合作社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所,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育优秀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培训场所,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农技推广不仅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红塔区通过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方式、建强农技推广体系人才队伍,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