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蜂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性建议

2022-11-21赵芝俊

蜜蜂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蜂产品养蜂种质

刘 剑,赵芝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1 发展现状

油菜蜜生产期间,主产区湖北、四川、江苏等省花期较2019 年提前10 天左右。其中,湖北省油菜流蜜量和单产有所提高,对定地蜂场受疫情影响饲料储备不足的情况有所缓解;四川省和江苏省受天气和疫情影响,油菜蜜产量同比有所下降。洋槐蜜生产期间,收购价较与2019 年持平,主产省,山西、甘肃、陕西、河南中,山西、陕西和甘肃均因气候原因洋槐流蜜不佳,洋槐蜜歉收;河南部分地区洋槐蜜丰收,为近年来最好。荆条蜜生产期间,山东、河北等地流蜜不佳,产量较往年有所下降。椴树蜜生产期间,吉林省、辽宁省椴树蜜生产状况优于黑龙江,大部分地区获得丰收,单群产量在40~50 kg,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收购价格未达到蜂农的预期。

2020 年蜂群的交易价格低于2019 年,下降了约20%~30%,这与前几年各地的“养蜂热”存在一定反差,加之2020 年上半年疫情影响蜂农对预期不看好,导致蜂群的交易价格回落到2015 年同期水平。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国际保健食品需求急增,全球市场对蜂蜜、蜂王浆等蜂产品的需求明显提升,中国、巴西等蜂产品主产国出口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国内蜂产品收购价格依然低迷,蜂农没有获得因出口增长带来的收购价格上涨。

2 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防控

一是蜜蜂病虫害总体形势复杂、严峻。狄斯瓦螨、病毒、细菌等病原压力持续造成影响,同时蜜蜂健康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蜜蜂中毒事件多发,慢性中毒表现隐蔽,与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叠加,使得蜜蜂病虫害总体形势复杂而严峻,防控压力大。

二是蜂巢小甲虫疫病形势得到控制,继2018 年确认我国传入蜂巢小甲虫后,蜂巢小甲虫尚未在除海南、广东和广西外的其它省份发生新的疫情,说明目前蜂巢小甲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2020 年在海南省疫情首发地区附近仍有零星发生,说明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不能懈怠。

三是越冬期蜜蜂死亡仍然频发。2020 年西方蜜蜂越冬期死亡的情况仍有发生,部分地区如吉林省有的蜂场损失严重。蜂螨抗药性增强、药物毒性持续存在、蜂群抗病性降低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西方蜜蜂越冬期死亡的现象更加频繁。

2.2 中蜂产业发展

二是较好掌握技术的蜂农仍然缺乏。大部分新入行的养蜂人缺乏基本的养蜂技术知识,难以保证养蜂生产的正常发展。

三是有些地方已经出现载蜂量过大的问题,导致蜜源资源不足,中蜂养殖难以盈利。

四是盲目引种导致蜂病的扩散。大量异地中蜂被无序引种或销售。带来蜜蜂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引种已经导致部分地区的中囊病、欧幼病的爆发。

五是中蜂蜂蜜的营销问题。中蜂蜂蜜单群产量较低,蜂场总产量少且分散,单价较意蜂蜂蜜贵,加之中蜂养殖地区多交通不便,对中间商没有吸引力。

2.3 蜜蜂授粉产业方面

一是授粉对农作物的贡献还未被充分认识,甚至有些种植者对蜜蜂授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持怀疑态度,认为远不如农药、化肥重要。

二是蜜蜂授粉产品的优质优价问题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急需制定相关的标准以体现蜜蜂授粉所带来的优质农产品价值。

三是蜜蜂授粉产业还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在政府资金推动下产业有所发展,市场行为对产业的推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授粉收入还未成为蜂农的真正可靠经济来源。

3 发展趋势

3.1 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将会受到重视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21 年中央1 号文件和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都突出强调了种业和种源的极端重要性。我国幅员辽阔,饲养和野生蜂种众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国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丧失风险加大、保护责任主体不清、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加强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将成为未来蜂业发展的新方向。

(3)与草地面积相关性最为显著的因素是人口密度(X2)、第二产业总产值(X8),呈负相关。说明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其他产业的收益高于农业直接影响草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3.2 养蜂生产内外部多元化发展

养蜂生产不光生产蜂产品,还可以通过为农作物授粉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蜂业生产在提高蜜蜂授粉的普及率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随着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等专项的进一步实施,通过蜜蜂授粉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充分发挥蜜蜂授粉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以及与蜂产品多元化协同发展之目的,进而实现蜂农多渠道稳定增收,达到蜂业内外部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3.3 蜜蜂授粉技术将更好的服务于作物生产

蜜蜂授粉研究应朝着完善不同作物授粉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农作物生产,同时,加快授粉公司发育与建设,尽早架起种植者和养蜂者之间的桥梁。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继续提高种植者和养蜂者对蜜蜂授粉思想认识,促进蜜蜂授粉的应用;加快蜜蜂授粉基础研究,解决授粉蜂群繁育和作物蜜蜂授粉的技术瓶颈;推进蜜蜂授粉的市场化运营,有效保障种植者和养蜂者的利益;促使蜜蜂授粉产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4 生产天然优质蜂蜜依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国际蜂联于2019 年1 月发布了《针对伪劣蜂蜜的声明》,将浓缩蜜归为伪劣产品,不得称作蜂蜜或混合蜂蜜,加以限制。在此背景下,中国蜂蜜市场中占较大比例的浓缩蜜,将面临不能出口的风险。因此生产天然的优质蜂蜜产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由之路。

3.5 蜂产品质量安全将更受重视

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将更受重视,农兽药残留等危害因子的精准识别、可视化分析以及全程管控和精准溯源将更受重视,兽药使用替代方案的研究和提出将有利于蜜蜂健康和蜂产品质量安全。

3.6 强调科技支撑,创新科技服务方式

我国养蜂业由于前期规模与数量大幅提升,未来在科技服务需求方面具有较大空间。在平衡产量与产值、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评估养蜂效益的成效方面,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尤为突现。大力培育基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生产销售人员将成为解决产业发展和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关键。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与各种信息资源,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技术需求与文化习俗,灵活、系统、连续地推广人工育王、病虫害防治、优质蜂产品生产等具体技术将是科技服务的重点。

4 政策建议

4.1 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和融合发展。尽快完成对植被蜜源、产业家底等情况的调查,结合养蜂业发展现状,加强顶层设计,尽快编制出台域内养蜂业发展规划,明确养蜂业融入并带动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使蜜蜂与其他相关产业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整合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明确与蜂业规划相匹配的工作管理机构,选配精兵强将,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饲养模式向现代化饲养转变;完善配套支持养蜂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从直接投入到税收费用减免、以奖代补等各种方式对蜂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养蜂积极性,助力养蜂业提质增效和促进蜂农持续增收。

三是制定产业和产品规范,并加强有效监管。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全域蜜蜂养殖和蜂产品加工规范,对产品安全、产品质量进行统一严格监管,保证品牌、品质。

4.2 优质育种

过去蜜蜂育种主要以高产为主,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育种的需求也从数量向着质量转变,因此,提高良种推广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织化程度扩大蜂王的推广应用范围,使良种覆盖率得到有效提高。依托国家级重点种蜂场建立全国蜜蜂繁育推广网络,通过线上线下讲座,建立示范蜂场等具体措施,提高蜂农良种意识。系统协调蜜蜂良种普及推广具体事务,实施蜜蜂良种补贴政策,提升蜂群质量,提高蜂农的收入水平。

4.3 蜜蜂种质资源保护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应出台相关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增设新保护区和加强对现有蜜蜂保护区的管理,建立蜜蜂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并将蜜源植物保护和蜜蜂资源保护相结合,为蜜蜂资源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4.4 绿色发展

目前,蜂业中病虫害防治依然以化学防治为主,对蜂产品有一定程度污染,因此蜂业绿色发展是未来蜂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未来要加大对发展绿色蜂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指导蜂农生产绿色蜂产品,并出台有关政策,严格规范用药,控制用药种类和用药量,积极研发蜂病绿色防控技术,制定高质量绿色产品专用标准,使蜂业逐步由传统发展向着绿色发展转变。

4.5 增强蜜蜂授粉公众意识

鉴于公众蜜蜂授粉的认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应借助于新媒体,大力宣传蜜蜂授粉知识,提高公众意识。虽然,我国蜜蜂授粉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且很多技术不成熟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蜂产品养蜂种质
养蜂振兴待后生—拜读张莉代表建议有感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伊春市青山林场蜂产品营销策略浅析
世界蜂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
“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养蜂专用车实现养蜂一站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