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哪个国家是一座文明的孤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东南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培训班侧记

2022-11-21杨凯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文化遗产

杨凯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北京 100012)

东南亚各国普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20年来,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改进管理制度、增强人才培养、开拓文化产业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在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柬埔寨在2002年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万美元资金支持,用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①陈飞龙.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面观[EB/OL].(2007-06-08)[2022-02-18].http://www.mzb.eom.crdzgmzb/html/2007-06/08/content_1903.htm.。越南在2009年通过了《文化遗产法》补充法案,其中增加了“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规定②阮志斌.越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情况及问题[EB/OL].(2006-05-09)[2022-03-01].https://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8550.。在菲律宾,多个机构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进行资料收集、名录完善、数据统计与建档入库等。其中包括菲律宾国家活珍宝委员会、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是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协议,于2012年2月2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成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机构。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crihap.cn.(以下简称“亚太中心”)展开多次合作的菲律宾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等④王红.东南亚各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J].东南亚纵横,2015,36(6):48-53.。印度尼西亚的哇扬皮影偶戏(2008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行动计划纳入了正规教育参与,如印尼苏拉卡尔塔艺术学会、日惹艺术学会、万隆艺术学会等学会及职业高中等机构组织该领域专家编写教材,开展研讨会,培养理论人才,同时还有艺术工作室通过非正式教育手段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泰国大力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市场,纯手工泰丝、手工油纸伞、木雕等备受当地居民和外国游客的喜爱。东南亚地区各国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开展合作。亚太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各国机构、政府进行合作,在该地区共举办了13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覆盖了该地区的全部国家。

2021年7月26 —29日,亚太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加达办事处、曼谷办事处、金边办事处以及河内办事处为东南亚地区全部11个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东帝汶、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联合举办了主题为联合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邀请了参与过清单制订、保护计划制订、项目申报等非遗保护工作的各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成员、文化部门官员和非遗领域专家参训。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期4天的培训采用线上授课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培训师、专家和学员共计40余人聚集在一起。

1 从评审角度和项目内容看联合申报

1.1 从评审角度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03年问世以来,该地区11个国家均已完成缔约,意味着该地区全面进入履约阶段,建立更加完备的非遗保护体系,多层次开展非遗保护成为工作的重点内容。2008—2021年共有60项联合申报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但在该地区内的申报项目中仅有班顿诗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作为联合申报项目成功列入《公约》人类代表作名录,数量是有限的。申报文件是最能直接体现申报项目发展情况的文件,作为申报者,除了严格按照申报文件标准填写外,在准备申报文件时还应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本次培训邀请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委员会委员阮氏贤从评审的角度谈联合申报。她谈道:教科文组织鼓励联合申报的目的之一是在保护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促进国际间对话,加强合作。从已提交的联合申报文件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国在准备申报过程中参与程度不均衡;国家间、社区间没能紧密合作,从而未能达到联合申报加强对话与相互了解的目的;文件中的资料只是各国申报文件信息的简单罗列,而非经过共同讨论与深度合作的结果。依循《公约》精神,联合申报的“主角”仍是社区、传承人、相关群体和个人。一份优秀的联合申报文件应该充分体现社区的积极性,社区在制订保护计划中的高度参与,才是真正“自下而上”的申报。

1.2 从项目内容

本次培训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以及马来西亚旅游和文化部国家遗产司世界遗产处处长莫哈末·西亚林·阿卜杜拉。2位专家都曾深入参与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中国+马来西亚)项目的申报工作。莫哈末·西亚林·阿卜杜拉还曾参与班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项目的联合申报。

从巴莫曲布嫫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送王船仪式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是一种禳灾祈安的仪式。该项目植根于滨海社区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爷”的民间信俗。该遗产项目体现了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被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遗产,长期以来发挥着巩固社区联系、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间对话,体现了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造力。

莫哈末·西亚林·阿卜杜拉表示:班顿诗歌是东南亚沿海地区最广为流传的一种口头文化形式,至少已有500年的历史。班顿通过隐喻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用轻柔得体的语言表达向往和情感的诗歌形式。许多诗句主要抒发对情侣、家庭、社区和自然世界的爱。班顿提供了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间接的沟通方式。由于诗句中包含了宗教和文化价值,所以它也是道德教育的载体。在婚庆、仪式和正式典礼上,人们会把班顿融入歌唱和书写当中。班顿的成功申报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了两国人民在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共通性。

2 社区高度参与推动申报

送王船项目由相关社区的民众集体传承,覆盖了9个中方及3个马方代表性社区,11个中方代表性群体及16个马方代表性群体。中国闽南地区的汉族(包括民,即水上人家)和畲族,以及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华人、娘惹人、印裔马来人等,都是该项目积极的实践者。

送王船项目在申报中高度尊重社区、群体及个人的意愿,并经其事先知情同意。中方收集到36份知情同意书,覆盖自社区、群体和个人,从宫庙主祭、宗祠头家、传统手工艺及表演艺术等代表性传承人与实践者到学者,从传承家庭到青少年联署,在此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女性与儿童的意见。马方收集到30份知情同意书,覆盖了从宫庙理事会到代表不同社区和实践者的个人联署⑤整理汇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在“东南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培训班”中的讲座。。两国社区经过大量努力收集、整理、准备的资料,充分证明了社区在该项目的申报中参与程度。

同时,社区也是申报的积极推动者。民间组织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与马来西亚侨生(娘惹)公会总会长颜泳和最早提出了联合申报的意向。双方迅速形成定期联络的工作机制,并在各方社区中开展工作。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厦门市华藏庵等宫庙和宗祠理事会是推动申报的强大驱动力,与马方民间组织马来西亚侨生(娘惹)公会、勇全殿、清华宫等宫庙和宗祠理事会始终开展深入交流、密切合作,从而实现了让联合申报成为促进国际合作的机遇,不同国家的人民相互学习、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

最终评审委员会也认可送王船项目的申报高度符合《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入标准R.4(该遗产项目的申报得到相关社区、群体或有关个人尽可能广泛的参与,尊重其意愿,且经其事先知情并同意)的要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班顿项目在两国的情况良好,两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社区实践该项目,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巴厘和苏门答腊岛等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的吉打州和吉兰丹州等地区。双方共涉及19个社区和群体,其中还包括葡萄牙人社区与土生华人社区⑥整理汇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在“东南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培训班”中的讲座。。

班顿项目中,两国社区分别有各自的保护计划,该项目在两国的清单中也有所不同,双方社区通过不断沟通协调,在原有的保护计划基础上加强合作,既适应当地社区的现实条件,也能够让双方社区开展合作、分享经验。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在班顿诗歌项目上选择联合申报,正顺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的不同文化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

3 政府高度关注引导申报

项目申报离不开社区参与的同时也不能缺少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中马两国政府在送王船项目的申报过程中积极帮助社区形成沟通机制,鼓励社区相互交流,并为申报提供智力支持。

在送王船项目中,为让社区成员认真领会《公约》精神,中国政府部门先后2次为相关社区代表及实践者举办《公约》培训活动,培训人员超过200人。

在马来西亚,国家遗产局局长主持召开会议,决定申报该遗产项目,并由国家遗产局立即启动调研工作,收集信息,采访当地专家。申报期间,国家遗产局通过包括讨论、会议、田野调查、采访和工作坊在内的多种形式,以确保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参与申报过程⑦整理汇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在“东南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培训班”中的讲座。。

中马双方相关部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信工作群和多次面对面工作会等方式,就申报材料的编制和保护措施的制订反复征询了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及专家学者的意见,最终形成定稿。

在班顿项目中,印度尼西亚教育与文化部下属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局办公室、廖内群岛文化局、马来西亚国家文物遗产局、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等约30名相关单位代表紧密合作,于2019年2月准备两国联合申报该项目,并帮助两国社区准备申报文件,协调双方在项目名称、翻译、清单上所遇到的问题。

4 申报成功后的努力

申报成功后,送王船项目的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马双方的合作在联合申报成功后进一步深化。2019年1月9日,在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侨生(娘惹)公会的共同倡议下,成立“中马送王船协同保护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两国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工作组牵头制订《送王船联合保护行动计划(2021—2026年)》⑧整理汇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在“东南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培训班”中的讲座。,以协同两国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开展该遗产项目的联合保护工作。在申遗成功以后,中马双方一直保持着电话、微信、邮箱的联系,双方交流和相互推动各自建设送王船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工作。该项目充分体现了培训师苏珊·奥格在培训班上多次强调的内容:联合申报并非最终目的,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联合申报提高人们对存在于不同国家的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鼓励与之相关的国际对话与合作,促进相互理解、和平发展。

班顿项目在联合申报成功后,两国政府通过发展正式教育和举行班顿艺术活动,推动该项目实践与传承,并不断探索班顿与不同领域相结合的可能性,努力扩大班顿的使用范围、丰富班顿使用形式,让班顿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其精神指导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包容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

5 联合申报的前景与意义

申报《公约》名录名册能够增强申报项目的可见度,展现文化多样性。根据教科文组织的现行规则,缔约国每2年才能提交1个申报项目,但联合申报项目不占申报名额且能够享受优先受理权。《公约》业务指南第一章第五条也指出:“如果遗产项目存在于1个以上缔约国领土之上,鼓励相关缔约国联合提交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多国申报材料。”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本文件(2020年版本)[M].巴黎:教科文组织,2020:28.所以,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申报项目的方式,进一步增加在《公约》名录名册上的项目数量。

联合申报既需要国家层面的积极组织协调,也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大力支持。目前中国在《公约》名录名册上的联合申报项目有“蒙古族长调民歌和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2个项目。在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申报过程中,曾出现蒙方暂停与中方的沟通并以单独申报的形式递交教科文组织的情况,后经国家层面的沟通、斡旋,双方才恢复继续合作⑩张劲盛.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经验与启示[J].文化遗产,2021,15(3):94-101.。在送王船项目中,中马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组建的工作组深度参与了申报过程的每一阶段。由此可见,联合申报需要政府部门起到牵头合作、牵线搭桥的作用,要具备在各个重要节点上统筹规划、协调各方的能力。促进联合申报也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持,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形成了“一带一路”倡议,众多国家纷纷响应。这一倡议促进了亚欧非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互联互通。2020年《“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遗产申报等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以及“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保护、研究、人员培训、项目交流和联合申报。”⑪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12-28)[2022-03-01].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hjh/202012/t20201204_906371.html.中国从国家战略层面鼓励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努力探讨联合申报项目的可能,并致力于通过该过程,为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强对话、交流互鉴搭建平台。在“一带一路”国家联合申报的项目中,很多在中国境内都有传承,如“猎鹰训练术”“诺鲁孜节”“史诗《玛纳斯》”“木卡姆艺术”等。相信在国家的引领下将来会看到更多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申报的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申报根植于共享的文化土壤。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国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响,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精彩的戏曲表演等文化习俗,随着人口迁移、商贸传播到各个地方。我们能够看到,由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而来的泰国的民族歌舞剧《拉玛坚》,其中还吸收了中国《封神榜》和《西游记》的元素。《拉玛坚》在泰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到泰国的民间艺人通过皮影戏来讲述这一史诗故事。印度尼西亚申报的哇扬皮影偶戏项目在马来西亚也有社区在实践,传说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印度南部的皮制玩偶,随印度教传入爪哇地区。其剧本大多取材于《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这两大印度史诗,后逐步本土化,与印度尼西亚爪哇古典文学班基故事等融合发展。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大家所共享的文化。本次联合申报培训班正是希望以此为基础,探索共有的文化、历史,促进东南亚国家发现更多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在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国家都有土生华人存在,如马来西亚的娘惹人、越南的明乡人、缅甸的桂家人、泰国的洛真人,以及新加坡的华人社区。这些国家的华人大多是中国移民的后代,他们沿袭了其先辈的众多传统,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中国与不同国家的土生华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对该群体的关注与研究,一定能够发现更多国家共享的文化遗产。送王船项目由政府引导、社区驱动的成功申报经验也能够推广到今后的联合申报项目中。

联合申报项目本身蕴含的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在展示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与韩国信托基金合作开发的关于东南亚共有历史的教材,该教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内容涵盖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水稻农耕农业、香料贸易、传统烹饪技法、医药、文化间交流方式,并且以东盟、文化遗产等主题探讨了该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再如,UNESCO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和网络中心(ICHCAP)于2021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项目“拔河仪式和比赛”(韩国+柬埔寨+菲律宾+越南)为例,制作了“ICHCAP 的文化盒子”。该盒子将用于这4国的博物馆、保护协会和社区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通过看、听、写、画来了解文化多样性,并通过拔河仪式和比赛表达出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传承传统的意义。中国厦门送王船传承基地的“小讲解员”项目鼓励青少年讲出祖辈的故事。这些尝试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联合申报不是目的而是桥梁、平台,把拥有共享文化的人们聚在一起;联合申报也不是一个单独的命题,需要与其他人们关注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期望今后中国以联合申报为新窗口,通过合作、创新为保护联合申报项目注入新动能。

此次联合申报培训班增强了学员对共有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培训师和学员感谢亚太中心提供的平台,相信对促进该地区非遗保护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此次联合申报培训班也促进我们不断思考联合申报面临的问题。与一国申报一样,多国联合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塑造国家形象、展示文化多样性很重要,但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优秀实践名册的实际意义也不能忽视。目前仅有3个项目分别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还有很多亟待保护的共有遗产尚未受到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未对联合申报工作形成指导方针。此外,如何辨别在形式上千差万别的共有遗产,也需要从业者和不同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联合申报根植于社区,如何提高社区间的沟通效率,建立联合保护机制?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思考。积极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让文化成为交流的平台,联合申报是绝佳的窗口,对于增强不同民族、社区间的联系与身份认同感有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投入更多关注。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Task 3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Tough Nut to Crac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