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搞好免疫接种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2-11-21黄建锋三明市三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三明365001
黄建锋 三明市三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1
在养猪生产中, 制约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动物疫病。 为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 免疫接种工作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有效做法。但是,近年来猪场免疫接种的病种越来越多,疫苗毒株、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可能导致各种疫苗免疫产生拮抗作用,降低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的现象。再加上在疫苗选购、运输、储存和使用上缺乏科学全面认识或忽略许多技术细节,导致猪群免疫接种后效果差,甚至导致免疫失败而发生疫情,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 就猪用疫苗科学规范选购、运输、储存以及免疫接种规范化操作进行分析,希望为养殖场户在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影响免疫效果的几个因素
1.1 免疫程序制定不合理 大部分猪场很关心的问题是何时接种何种疫苗, 这就是猪场要如何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养殖场的科学免疫程序的问题。 在制定免疫程序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动物疫病发生情况,饲养的生猪日龄、养殖场饲养管理模式、母猪抗体水平以及疫苗的性质、 类型和免疫途径等因素。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通过不断摸索制定出适合自己养猪场的免疫程序。
1.2 猪用疫苗选择不合理 注射疫苗是生猪获得免疫抗体的物质基础, 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免疫接种的效果。 有些猪场选购的疫苗存在抗原含量及纯度低、稳定性差、应激大等问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猪用疫苗种类繁多, 多个生产厂家被准许生产同一种类的疫苗, 其价格高低不一、 质量良莠不齐,甚至不乏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
1.3 疫苗储运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类物质,属特殊商品,很容易在光或热的作用下发生变性或降解,失去免疫源性,导致免疫无效,造成免疫失败。更有甚者免疫接种后可能引发生猪严重的不良反应。
2 做好猪场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科学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想要接种的疫苗发挥有效的免疫作用, 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是第一步。 目前, 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猪场的通用免疫程序,因此,应根据当地和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及规律,猪场的地理位置、生猪饲养品种及日龄、养殖场设施条件、饲养管理水平,以及疫苗的特性和被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消长情况、 应答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订本场的最适宜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含的内容应涵盖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途径、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在具体制订免疫程序时,一是要明确猪场需要免疫病种及其接种顺序, 对于危害性大且又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病种可优先安排接种,并把种猪接种放在前面; 对非必须免疫的病种要有选择性接种, 可考虑通过改善养殖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 药物预防等措施来控制。 二是按照规定方法搞好抗体效价的跟踪监测, 并依此评估免疫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调整完善免疫程序。 定期监测场内猪群各病种免疫接种前后的抗体水平及抗原情况,通过监测免疫后即时免疫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确定加强免疫时间。 猪场一旦有了成熟的免疫程序,不要随意更改。
2.2 选择合适的疫苗 在选购疫苗时一定要谨慎,首先,要考虑当地及本场的疫病发生情况,确定所选的疫苗与要预防的疫病及其流行血清型或毒株相匹配; 其次, 不能盲目听信疫苗厂家和经销商宣传介绍,要多了解其他猪场的使用效果和评价,综合考虑选择质量可靠、价格适宜的疫苗,不能一味地追求低价疫苗;再次,应建立疫苗产品供应商评估制度,确认供货单位的资质及疫苗的合法性;最后,购买时要认真核查疫苗外观质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名称、产品批号、有效期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凡临近有效期、物理性状发生改变、未按规定条件保存的均不得购买,从源头上把好疫苗质量关。
2.3 疫苗储运符合要求 正确地运输和储存疫苗,是保证疫苗效价不降低、减少免疫失败的有效途径。运输及携带疫苗一定要用保温设施设备, 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特别在炎热季节更应关注。按要求对购回的疫苗做到冷冻保存和冷藏保存分开, 并按不同品种、购买日期、有效期等分类摆放整齐,且留有缝隙,以利冷气流动,并应尽快使用。 在冰箱(柜)中间位置放置精确的温度计, 管理人员每天至少观察记录一次温度,查看温度是否在要求的范围内,一旦发现温度异常,立即进行检查和调整。
2.4 做好免疫注射前各项准备
2.4.1 疫苗用前应进行查验并规范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疫苗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出现不相符情况的疫苗应禁止使用。按照规定冻干苗要现用现配,稀释液一般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 如疫苗本身配备专用稀释液,则用该稀释液,稀释倍数应严格按要求配比,不可随意增大或减少,否则有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稀释好的疫苗应放置于阴凉处,应该在2 h 内用完。天气温度比较低时,使用灭活苗前建议进行回温处理,可以从冷藏箱中取出后先放在阴凉处3~4 h, 或进行预温处理后再免疫。 疫苗启封使用后建议在6 h内用完。使用消毒过的固定针头进行疫苗吸取,以防止污染。每次吸苗前都要振摇充分,让瓶内疫苗能够混合均匀。 没有及时用完的疫苗应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2.4.2 做好器械选择和消毒工作 在免疫注射过程应严格消毒, 注射器、 针头应洗净煮沸一定时间备用,每注射一栏猪更换一次针头,防止交叉传染。 合适的注射针头规格为:哺乳仔猪7~9 号,12~18 mm;保育仔猪9~12 号,18~25 mm; 中猪12~14 号,25~30 mm;100 kg 以 上 肥 猪 及 成 年 种 猪16 号,38~44 mm。 接种前应该对接种部位用3%碘酊消毒,以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接种完成后,需要把接触过疫苗的注射器或其他器皿进行消毒。
2.4.3 免疫接种途径应合适 原则上疫苗接种途径与自然感染途径有着正相关的影响, 途径越相近其免疫效果也就越理想。 生产中决定采用何种接种途径和方法应考虑疫苗的性质、 种类以及接种猪群类别及日龄等, 选择哪一种接种途径一般需要对照疫苗使用说明,并按要求操作。目前肌肉或皮下注射法是猪用疫苗主要采用的接种途径。 免疫操作时要确保疫苗注入规定部位, 耳后颈部肌肉是猪肌肉注射首选部位。
2.4.4 查看猪群健康状况 在免疫接种前一定要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只对健康猪实施免疫接种,对患病或精神不佳、体弱、体温升高、处于疫病潜伏期的猪群, 以及临近分娩至哺乳期间的母猪则不予或暂缓免疫接种,待其恢复健康、母猪产仔断乳后再行补免;病毒性活疫苗尽可能不要给妊娠期母猪接种,避免可能经胎盘传播,造成仔猪带毒风险;怀孕后期的母猪应慎用或不用反应较强的疫苗,避免引发流产。
2.4.5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 免疫接种的时候要记清楚免疫时间、免疫操作步骤,否则有可能造成免疫失败,所以,免疫接种工作应由兽医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适时开展。 参与免疫接种人员应穿戴工作服、胶鞋和口罩,工作服的颜色最好与饲养人员工作服相似,免疫接种前后均应洗手消毒,并保持手指清洁; 接种时适当降低舍内的光线, 保持环境安静、自然、和谐,妥善保定猪只,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如接种部位皮肤不洁,先进行清洗,注射时要做到部位准,进针角度和注射方法正确,动作轻快、用力均匀,针头与地面平行且垂直刺入皮肤或肌肉,缓缓推注疫苗,注射后进行标记,以免重注和漏注。 免疫接种剂量一定要按使用说明规定要求, 做到足量或适当稍加注射剂量,切不可少注,但也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免疫麻痹或加大副反应,且造成浪费, 增加开支。 接种两种不同疫苗宜间隔1 周以上,尤其是活疫苗,以免产生相互干扰,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可以同时免疫接种, 但需合理安排并分边注射;滴鼻免疫前后3 d 禁止带猪消毒,口服免疫前后3 d 饮水中不得含有消毒剂,以免影响免疫效果;在实行紧急免疫接种时, 其接种顺序应先从假定健康猪开始接种,然后再接种可疑感染猪。免疫接种完成后应填写有关免疫记录表,记录免疫时间、病种等有关信息。猪场启用新疫苗时,应小部分试验后未发现异常情况,再大面积推广使用。
2.5 加强生猪免疫接种前后的饲养管理 免疫接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应激。猪只管理不善甚至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断乳、转群、阉割、运输等强制性管理措施最好与免疫接种错开进行,避免应激因子重叠而加剧反应;在免疫接种前后3~5 d,适当提高营养水平,添加抗应激药物,可以缓解和降低应激反应,增强免疫效果。不要认为打了免疫针就可以百毒不侵,猪只免疫后需加强管理,包括饲喂、生物防控、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方面仍不可松懈。
3 结 语
在生猪养殖中,对生猪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是一道重要的程序。养殖户做好“六个合理”,即免疫程序合理、疫苗选择合理、疫苗储运合理、免疫注射途径合理、免疫技术规范合理、免疫后饲养管理合理,基本上能有效做好生猪养殖场内免疫工作, 能够达到预期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