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与高边坡复合支护设计优化
2022-11-21林久卿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
林久卿 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
1 前言
在很多项目的实施中,深基坑与高边坡施工是难点,在这些施工环节中,一旦存在技术应用不当的现象,可能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影响正常的施工作业开展。因此,在各种工程项目建设中,当遇到深基坑与高边坡施工条件时,施工人员要根据对现场情况的调查,进行支护体系的选择和建立,以经由复合支护体系,给现场施工作业创造更为稳定的施工条件,避免因为基坑坍塌、边坡失稳所引发的工程问题。未来的工程建设中,应重视对复合支护体系的设计创新。
2 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
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高边坡变形和破坏问题时有发生,根据其变形破坏的机理,主要是由于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所决定,具体来说,就是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是影响边坡失稳规模、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岩土体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构造运动的出现,都是增大边坡失稳风险的关键性因素,伴随着构造的频繁运动,坡体也将同步运动,在现场开挖作业的进行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支护,构造运动和开挖作业对边坡土体的扰动非常大,使得土体无法维持原状,将会出现边坡土体的坍塌[1]。人工开挖环节,坡体高度与坡角大小,是决定开挖量的主要参数,如果这些参数选择不当,将会形成高陡边坡。
大量的工程经验表明,在高边坡开挖以后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存在多种的变形破坏,如果以边坡滑动的特征作为依据划分,高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楔形滑坡。此类滑坡在碎裂性岩质高边坡中更为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内的岩性脆硬且伴随着风化与节理发育,在频繁的构造运动下,失稳滑动很难避免。
(2)顺层滑动。对于这种高边坡而言,其岩性均一,岩层厚度不超2m,岩层倾角远远小于开挖坡角,在开挖作业的进行中,滑动现象缓缓出现,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控制,必将造成严重的事故。
(3)倾倒。对于山区的很多项目,在现场分布有一些陡倾的薄层状岩层,随着开挖作业的进行或者沟谷下切卸荷,边坡内的应力场无法保持原状,发生了波动,而应力的波动导致此处坡体表现相对松弛的状态,沿着结构面,这些坡体将发生一定的剪切位移,在此位移作用影响下,坡体向临空面存在变形,一旦现场涉及了高边坡的开挖环节,因为卸荷速率快,岩层将失去了原有的支撑,必然伴随着倾倒问题。
(4)错落。这种现象一般集中在陡倾斜坡路段,坡体中存在一组陡倾的结构面,在结构面以下部位,存在软弱破碎带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基层式坡体结构的特点,受到地下水侵蚀,软弱带的抗压强度持续减小,在开挖施工时,软弱带面积减小,存在压缩变形。
3 工程概况
某工业建筑位于城郊区域,北侧为原始山坡,高度大约在7.6m~9.3m之间,坡度为40°~50°,坡顶为一自西向东向下倾斜坡度约7%的市政道路,西侧为城市规划道路,结合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地坪高26m~28m,建筑总面积25 亩。结合此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地上16层,裙房4层,下部连体地下室2层,地下2层为全埋式地下室,深度、周长和面积分别为7.5m、400m、6050m2,地下一层东南侧呈开敞状态,西侧与北侧同样为全埋式地下室。
因为在此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北侧路面要比场地高出7.6m~9.3m,建筑的上部结构相对复杂,为使得施工作业能够高效、有序开展,提高结构安全性,在开展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考虑这一方面的因素,确保北侧高出场地的道路边坡覆土应与建筑物完全脱离开来,严禁直接靠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根据此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地下室二层周边可以覆土,而在地下一层标高以上的位置,采用永久性支护体系,但因为在支护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现场条件的限制,基坑边坡与永久性支护几乎保持垂直布设的状态,在基坑开挖边坡支护的过程中,也需考虑上部填方挡土墙支护。
4 场地地质条件分析
在深基坑与高边坡复合支护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为保障支护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需在设计前期,安排专人深入到工程现场进行地质地形等情况的调查。根据对此工业建筑现场情况的分析,该场地内的原始地貌为剥蚀残山原始地貌,现场存在坡残积岩层与花岗岩风化岩层,土层从上到下为:杂填土,呈灰黄色,松散且稍密,黏性土居多,层厚保持在0.5m~2.8m之间;坡积黏性土,为褐红色,多为可塑性土层,分布广且层厚保持在1.1m~9.6m 之间;坡积含碎石黏性土,呈褐红色,可塑为局部分布,层厚0.8m~4.6m;残积黏性土,为灰白色,可塑且普遍分布,层厚0.2m~11.8m;全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
在此项目的建设施工中,现场分布有地下水,水文条件对深基坑与高边坡施工都存在一定的干扰,结合对水文条件的调查,地下水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风化岩中的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通过相关人员在现场的实地调查,发现项目场地中的地下水埋深大,含水层富水性差。
5 深基坑与高边坡支护的难点
结合此工业建筑的建设要求、场地情况分析,基坑与边坡施工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坡组成复杂。在边坡顶部要开展填方作业,以构建永久性边坡,下部为地下室,需通过开挖来形成临时性基坑边坡,在支护体系构建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支护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
(2)按照整体的施工流程,下部基坑作业中,率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开挖作业,当地下室土方回填施工作业结束后,再继续上部填方、边坡支护处理。深基坑与边坡复合支护体系的设计中,下部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临时性边坡结构强度的标准,还需考虑后续的边坡支护方式,可作为永久性边坡支护中的部分。
(3)现场条件复杂,边坡开挖后的高度大,且坡度陡。
6 基坑与边坡支护方案选型
6.1 上部永久性边坡支护方案
根据对此工程项目周边情况的调查,此边坡坡顶为道路,道路设计标高为34.6m~36.3m,坡脚设计标高为28m,填方边坡高6m~8.3m。
根据绝大多数的工程经验,在涉及填方边坡的支护设计时,重力式挡土墙的应用相对较多,但由于在此工程项目中,坡脚恰好为基坑,当对此基坑开挖并回填后,做挡土墙设计的过程中,基底将落在填土层中,很难达到高挡墙承载力、抗倾覆方面的要求[2]。
因此,为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在开展支护体系的设计时,上部永久性边坡挡土墙支护可采用桩基结构,为达到抗滑移标准,可采用锚杆拉拔的方式,但为保障桩基与挡土墙之间能够保持高效连接,应选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
6.2 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
因为此工程项目的周边环节十分复杂,为使得所构建的支护体系可满足要求,在基坑工程中,有以下几种选择:钻孔灌注桩+锚杆支护;人工挖孔灌注桩+锚杆支护;喷锚支护。
此工程场地内,东、西和南侧的场地面积大,具备锚喷支护施工的条件,且在利用这一支护施工方式时,支护结构简单且整体的施工操作便捷。由于北侧的场地面积小,分布有高边坡且周边环境十分复杂,支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坡顶变形现象加以有效的控制,一旦采用喷锚支护的方式,将受到场地狭小的限制,且坡顶控制相对困难,再加上上部的永久性挡土墙需进行桩基的布设,经由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最终选用了桩锚支护。
场地内地下水丰富,分布有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如果排桩采用人工挖孔桩作业,可能会受到桩长的限制,一旦在现场遇到了地下水,施工处理起来相对复杂;桩端持力层遇水软化,使得桩端的承载力很难与实际的施工要求相一致。因此,综合考虑后,选用钻孔灌注桩+锚杆支护的方式更为合适,结合现场条件,设置两道锚杆,其中,第一道锚杆为预应力锚索,将其布设在冠梁标高位置,在整个的施工作业中,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第一道锚杆可提供一定的抗拔力,对基坑变形的抑制十分有效,该锚杆布设还可为挡土墙提供足够的抗滑力,使得挡土墙的各方面结构性能都可满足相应的施工规范与要求[3]。
在下部基坑土方回填结束以后,才可进入上部挡土墙的施工环节,为使得在施工作业进行中基坑坡顶陡坎的局部稳定与安全,排桩桩顶以上的陡坎边坡,可采用喷锚临时支护结构。
7 基坑与边坡支护设计与计算
7.1 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与计算
不论在基坑与边坡结构中采用的是哪一种支护体系,为保障支护体系的有效性,相关人员需做好支护设计与计算,以保障各个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此工程中的基坑支护采用的是桩锚支护,支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桩径为800mm,桩端进入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布设两道锚杆。具体的支护结构设计中,引入m值法进行支护桩内力与变形等的计算与分析,根据计算,支护桩最大弯矩标准值、最大剪力标准值分别为420.18kN·m、172.91kN[4]。如果在计算的过程中采用瑞典条分法,利用这一方法所得到的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673,而此数值超过了1.300,抗倾覆安全系数1.783 也大于1.250,都满足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7.2 上部挡土墙设计与计算
此工程中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其中,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前排桩可直接利用已经建立的基坑支护桩,桩承载力与挡土墙基础承载力要求相一致,后排钻孔灌注桩桩径、桩中心距分别为800mm、2.0m,桩尖持力层选择的是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300kN,与挡土墙的设计竖向承载力标准相一致。
扶壁式挡土墙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面超载、侧向土压力的作用,在双重作用下,滑移力为230kN/m,而挡土墙底部排桩、锚索设计的抗滑力为350kN/m,滑动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520,这些数据与标准情况下的设计要求加以对比,各项参数均达到了标准。
7.3 基坑与边坡支护施工与监测
施工企业在此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总体上遵循以下流程:地下室基坑支护、地下室结构施工、土方回填、上部挡土墙施工。
7.4 上部临时边坡喷锚防护
此工程项目中,基坑坡顶以上的自然陡坎基本保持在稳定状态下,但在施工作业的进行中,坡脚存在着开挖施工,后续扶壁式挡土墙基础开挖都会对这一稳定状态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为保障结构稳定性,施工人员要根据开挖施工对稳定状态的影响过程和程度,适当开展一定的修坡处理,形成宽3.0m~4.0m的平台,为后续扶壁式挡土墙基础施工作业的进行创造一定的条件[5]。
在修坡完成以后,现场也就形成了临时边坡,该边坡的支护体系设计上,选择喷锚支护的方式,在具体的支护施工作业进行中,为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利开展施工作业。
7.5 下部桩锚支护施工
此工程现场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为使得施工作业可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安排专人在工程现场开展了预应力锚索试验,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发现锚索抗拔力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在完成了试验分析后,安排有关人员根据施工要求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为提高施工质量,遵循间隔跳打的施工要求,在排桩按照有关的施工规定结束后,进入桩顶圈梁和预应力锚索的施工环节,只有当圈梁与锚索锚固体的强度达到了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才可锁定锚索,进入下一层土方的开挖环节,与此同时进入下一道锚杆的施工流程,直到到达了设计坑底标高后,这一步骤结束,进入基坑封底与地下室底板作业,最后进入地下室周边的土方回填,施工结束。
结合对本工程项目的分析,从2016 年5 月开始支护桩施工作业,到地下室土方回填,前后经历了8个多月的时间,为保障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施工企业在此施工时间段内,总共开展了100多次的施工监测,结合对每次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对比,发现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保持在18.94m~21.75m 之间,临近道路、地下管线各监测点水平累计位移最大值为3.5mm,竖向位移的最大值为0.93mm,根据将这些数据与标准设计值的对比,发现变形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本工程项目中所选择的复合支护体系是科学、有效且安全的。
8 结束语
很多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深基坑与高边坡是施工的难点,在这些环节的施工作业中,支护体系的设计十分重要,为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施工人员需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全面调查,采取正确的支护设计方法,构建科学且安全的复合支护体系,给施工作业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支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