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弘扬路径

2022-11-21夏一璞

工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模弘扬劳动

文_夏一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劳动模范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体制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标杆与行为楷模。“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对劳动模范高尚行为的提炼与概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水平。

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来实现,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解放与发展,而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是通过劳动来完成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新时代,劳模精神被赋予了更加神圣的使命、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关键的地位。

(一)新时代劳模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劳模精神随着社会物质条件与时代变迁发生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实践的、具有生命力的存在。从“埋头苦干”到“实干加巧干”再到知识创新型、技术发明型,透过近90年来的劳模精神的发展嬗变,可以看出劳模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时代精神的进化演变史。既保有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劳动光荣的稳定内核,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以改革创新为指征,与时俱进,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发展导向,以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相结合,以生产者与创业者相结合的劳动形式。

劳模精神激发新的时代精神。劳模精神并不一味被动地受时代的影响,反过来也对时代和时代精神起到积极的反作用力。劳动模范身上体现出来的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劳动姿态与劳动能力有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社会化的发展。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的主动探索、创造性的发明,凝聚成了劳模精神中自信、自主、首创与先进的精神品格,体现了劳动者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与促进,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最新方向,反映了时代的尖端科技与先进思维。劳模精神与生俱来的变革性的力量是新的时代精神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与生机。

(二)新时代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深入人心的理念转变为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需要人在社会中进行基本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凝结而成精神情操。什么是人在社会中的基本实践?马克思的回答,是劳动,“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劳动基础之上凝结而成的精神情操即为劳动精神,而劳动精神中最精髓、最先进的部分则为劳模精神。劳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形式与驱动力量,而劳模精神也集中诠释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课题是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主流观念,而劳模精神则从实践的角度回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主流观念。劳模精神以具体化、直观化、人格化与实践化的方式来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使之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接受、理解与掌握。

(三)“工匠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劳模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地位、作用、意义与指导方向,即要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这里,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并列提出,意为突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地位。从学理上看,工匠精神具有独立的、独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全新内涵,从分类上看,从属于广义的劳动精神范畴,也与劳模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内涵上的交叉。在新时代,我们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的时代化表征,丰富发展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将工匠精神简练地概括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匠精神可以看作在劳动技艺上追求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在劳动态度上周密严谨、认真仔细,在劳动灵感上勇于创新、善于发明,在劳动过程中专注耐心、精心打磨。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劳模精神比较综合地强调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而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振兴现代制造业等顶层设计的深入推进,知识性、科学性、技能型与创造性成为了劳动更为突出的特点与劳模精神更为突出的内涵。劳模精神更具主体性、个性化与创新性。

劳模精神的弘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在这个催人奋进的时代开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劳动与劳动者。因此,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优化弘扬劳模精神保障的顶层设计

劳模精神是依托于劳动模范而存在,因此,在保障劳模权宜、加大对劳模保障的体系建设与政策扶持是弘扬劳模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等“要高度重视劳模、关心爱护劳模,支持劳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帮助劳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生产活动的科技性、知识性、信息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职工成才培养机制也应得到相应的提升。企业工厂等在激励劳动者爱岗敬业的同时,要给予劳动者争创一流的培育环境。在国内有很多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成才与培养,涌现出了很多依托企业工厂良好培育机制而成长为优秀劳动模范的劳动者,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不少企业工厂囿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重安全轻技术、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值轻创新,难以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此外,我们国家在劳模的素质提高、表彰奖励、荣誉宣传与困难帮扶等方面需要加大建设力度。现在社会上仍然流行着“劳动无用论”“金钱万能论”的陈腐思潮。因此,国家需要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从政治上保障劳模在社会中光荣的地位,从制度上落实劳模的权益,从管理上科学选拔、表彰与爱护劳模,从舆论引导上宣传劳模事迹与劳模精神,“做好劳模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环境和条件,更好发挥劳模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在日常劳动与生活中,国家“要热情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为他们的健康和幸福、为他们更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二)强化弘扬劳模精神的价值认同

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深深地内嵌入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全社会要营造尊重劳模、赞美劳模、爱护劳模、向劳模学习的积极氛围,要构建全面丰富有效的舆论宣传体系,一方面加大宣传的力度、扩展宣传范围,一方面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渠道与载体,真正将新时代劳模故事讲好,将新时代劳模宣传好,“为劳动模范更好施展才华、展现精神品格提供全方位支持,使他们的劳动技能、创新方法、管理经验能广泛传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新时代人人爱劳模,人人学劳模。真正做到在全社会“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让劳模精神融入广大劳动者的思想与工作中。

一是努力提升劳模精神宣传效果。重中之重是锻造一支政治性、专业性、创新性过硬的宣传干部队伍。这支队伍要保持足够的政治建设与舆论引导的敏感度,能够随时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又能获取各方相关资讯,做出准确的舆情判断和应对策略。这支队伍必须熟悉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实时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宣传人员作为身处其中的宣传者,必须充分了解劳模事迹,体会劳模发展进步的心路历程,与劳模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深入领会劳模事迹背后的精神力量,以对劳动的尊重之心、对劳模的敬畏之心进行报道,才能做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宣传成果。

二是加强建设劳模精神宣传教育基地。劳模精神的宣传教育必须具有持续性与长期性,因此在日常媒体舆论的宣传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对劳模精神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比如:北京劳模精神教育基地、沈阳的劳模纪念馆、大庆的铁人学院、抚顺的王海班组、青岛的郝建秀小组等,都是依托劳模精神而建立的带有生产、教育、宣传等多功能的宣传教育基地,承载着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涵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

三是积极开展劳模精神的实践推广活动。多方位、流动的、灵活的宣传活动是劳模精神大众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创造群众与劳模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使普通劳动者与模范发生心与心的碰撞,从而将言传与身教、宣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劳模精神宣传主题、劳模精神进社区、劳模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彰显劳动模范的积极风采、传播劳动模范的不朽精神。

(三)构筑弘扬劳模精神实践培育体系

劳模精神从产生之初就带有个体化的特色,每个劳动模范都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因此,相应的,劳模精神的涵育融入也需要个性化,针对不同的弘扬对象,如:党员干部、工人群众、知识分子以及学生等群体,要做出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宣传培育。

对于劳模群体本身,要多在劳动模范榜样提升功能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勤奋劳动的模范、增进团结的模范”。劳模群体要“把取得的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努力在新的征途上再创新业、再立新功”。劳动模范不能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天下,要将自己的奋斗化为千万人的奋斗,将自己的精神化为千万人的精神,成为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创造者、传播者与示范者。

就党员干部而言,弘扬劳动精神是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劳模精神天然地要求与群众打成一片,要忠于职守,在岗位上勤奋踏实地工作与劳动。劳模精神包含着纯洁的劳动精神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因此,弘扬劳动精神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修养上保持初心本色,在政治机体的修炼上保持健康向上,在理想信念上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对广大的工人阶级、劳动群众、知识分子等群体而言,要鼓励他们在学习劳模精神的过程中立足时代需求,回应时代呼唤,争做新时代的劳动者与奋斗者。每一个劳动者都“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每一个劳动者要自觉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优秀者学习,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动技艺与增强劳动的创新意识,进而“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

猜你喜欢

劳模弘扬劳动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一座城与它的劳模记忆
热爱劳动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