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方唐代墓志所补唐肃宗灵武登基史实考述

2022-11-21保宏彪

西夏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墓志太子

□保宏彪

结合开元、天宝时期政局来看,唐玄宗通过控制宗室、防范太子两大措施实现巩固权力的目的①。在经历开元二十五年三月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被同日冤杀的震恐后,太子李亨一直处于玄宗的打压与威胁之中。“安史之乱”和“马嵬事变”的爆发,为太子李亨摆脱玄宗控制、自立称帝创造了可能。《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唐肃宗灵武登基的相关史实,展现了其在“马嵬事变”后分兵北上、茫然无措、定计灵武②、群臣劝进的基本过程。《唐代墓志汇编》收录的《大唐法律禅师墓志》《唐故鸿胪少卿贬明州司马北平阳府君墓志铭并序》《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寿春郡开国公黎公墓志铭并序》三方墓志,分别记述了平凉高僧为太子李亨提供军备、唐肃宗通过控制江淮漕运枢纽粉碎永王李璘割据图谋的相关史实,有助于丰富唐肃宗灵武登基前后的历史细节。

一、平凉高僧为太子李亨提供军备

《唐代墓志汇编》所收编号“大历〇二二”的《大唐法律禅师墓志》,记述了墓主姚常一为率军北上途经平凉郡(治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太子李亨提供军备的相关史实。现将墓志移录如下(录文中无法辨识的字用□表示)。

大唐法律禅师墓志

大唐荷恩寺故大德敕谥号法律禅师墓志铭并序

从孙前太常博士骥撰并书

大德讳常一,俗姓姚氏,其先冯翊莲勺人也。大舜之后,源流且长,冠冕相承,事传谱牒,枝叶浸远,因宦东周,今为河清人也。曾祖绰,隋中散大夫忻州刺史;祖奔信,□任秦州成纪令;父恭,皇任成州刺史。大德受□独灵,禀性或异,聚沙之岁,性□出家,父兄相训,外书大德,□□□异,香象之□,壮而不羁,贞松之枝,色不可□,□弃俗依襄阳真律师,又于江陵受具戒,旋至长安花严寺听经,后隐灵鹫山修诸佛事。七岁诵经,廿持律,道迹高蹈,宴居山林,日就月将,多历年祀,能修妙果,□献诸天,□□法乘,积而能散。天宝中,玉真公□因访古□山,仰其业艺,屈膝邀请,闻于玄宗,乘传□□□荣俞其德,一从入侍,纲纪于兹,居安虑危,幸无他故。及肃宗抚军北巡,大德平凉扈跸,累进衣马,襄助王师,虽非手执干戈,岂异躬卫社稷。又奉诏所修功德,皆应祯祥,屡降彩绘,图诸史册。不然,岂寝疾之时,御医□门,谢世之日,呜呼撤膳。六根断灭,三朝一心,终始不渝,生死无替,大渐之日,陈表告终,累足枕肱,归全于牗,知去来之非我,岂生憾之在心。大历五年八月十七日般涅槃于本寺院,享年七十二,僧腊四十五。临终辞表,批云:师久修八政,历事三朝,至行淳深,精勤不替。比闻疹疾,寻冀痊除。何期电露不留,忽随逝水,奄从迁化,轸悼良深,锡其束帛,兼致斋祭。表其故也。又降紫泥之书,复施黄金之地,用崇身塔,以旌德也。以其年九月廿六日葬于滋川乡横霸原,从释教也。弟子思仙等,若丧所天,因心而泣,无违孝敬,有慕师资,凡曰缁流,莫不哀恸。常住丰屋,大师力焉。粤有将军段公、内给事刘公,皆御庖近臣,弥敦久要,凡所举措,靡不演成,神理昭彰,岂无报应。骥忝宗族诸孙,敢纪事而述德。遂为铭曰:噫欤大德,七岁从师。法传要妙,道契希夷。慈云所覆,谁不咏思。帝念精诚,威仪匪忒。出入皇家,纪纲净域。逝水不留,象罔何得!好才不遗,秉志尚贤。清证果,菩提应缘,宝塔沙界,松门署烟。[1]1173-1174

“大德讳常一,俗姓姚氏,其先冯翊莲勺人也……七岁诵经,廿持律,道迹高蹈,宴居山林,日就月将,多历年祀,能修妙果,□献诸天,□□法乘,积而能散。”[1]1174墓主姚常一天资聪慧,二十岁时已在佛教界声名鹊起。“天宝中,玉真公□因访古□山,仰其业艺,屈膝邀请,闻于玄宗,乘传□□□荣俞其德,一从入侍,纲纪于兹,居安虑危,幸无他故。”[1]1174天宝年间,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前往古□山礼佛,因仰慕姚常一高超的佛学造诣积极引荐。玄宗命人迎接姚常一入宫讲经说法,时常陪侍左右。姚常一可能在这一时期与太子李亨相识,从而为后来平凉郡资助唐军埋下伏笔。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率领麾下番、汉十余万兵马发动叛乱,揭开“安史之乱”序幕。次年六月,哥舒翰率兵八万与叛将崔乾祐激战于灵宝西原,唐军大败。十一月玄宗仓皇出逃,“扈从惟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及太子、亲王,妃主、皇孙以下多从之不及”[2]232。次日抵达马嵬驿,扈从将士诛杀杨国忠后逼迫玄宗赐死杨玉环,史称“马嵬之变”。事变之后,玄宗与扈从将士商议出逃方向,“军士或言河、陇,或言灵武、太原,或言还京为便”[2]232。韦见素之子、新任置顿使韦谔提议玄宗先往扶风郡(治今陕西省宝鸡市),到时根据情况再做决定,“及行,百姓遮路乞留皇太子,愿勠力破贼,收复京师,因留太子”[2]232。“马嵬事变”打乱了玄宗裹挟太子一同出逃的原定计划,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做出希望太子领导平叛的政治表态,“令(高)力士口宣曰:‘汝好去!百姓属望,慎勿违之。莫以吾为意。且西戎北狄,吾尝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汝其勉之!’”[2]240

太子李亨率军渡过渭河后一路北上,“时从上惟广平、建宁二王及四军将士,才二千人”[2]241。在新平郡(治今陕西省彬州市),“时昼夜奔驰三百余里,士众器械亡失过半,所存之众,不过一旅”[2]241。太子李亨率军抵达乌氏驿,“彭原太守李遵谒见,率兵士奉迎,仍进衣服粮糗。上至彭原,又募得甲士四百,率私马以助军”[2]241。到达平凉郡(治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后,因为当地长期为唐代西北马牧的繁盛之地,所以太子李亨命人“搜阅监牧公私马,得数万匹,官军益振”[2]241。太子李亨在平凉郡所获数万匹战马,除“搜阅监牧公私马”这一途径外,还有高僧姚常一的功劳,“及肃宗抚军北巡,大德平凉扈跸,累进衣马,襄助王师,虽非手执干戈,岂异躬卫社稷”[1]1174。从墓志记述来看,姚常一在平凉郡与太子李亨交往密切,多次进献衣服、马匹资助唐军,为太子扩充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姚常一之祖父姚(奔)信拥有私人马场、父亲姚恭曾任陇右南使飞驎马监有关[3]。结合“搜阅监牧公私马”这一信息来看,太子李亨通过姚常一个人与家族的影响获得监牧马匹的可能性较大,其中的私人马匹应该就出自姚常一的贡献。因此,这方墓志揭示了唐代高僧姚常一与太子李亨之间紧密的政治联系,其利用个人与家族影响在短期之内筹措大量衣服和马匹的行为壮大了太子李亨的实力,为后来的灵武登基奠定了物质基础。

太子李亨离开平凉郡后率军北上,在灵武郡(灵州,治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与武威郡(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之间犹豫不决。“上(指后来的唐肃宗)在平凉,数日之间未知所适,会朔方留后杜鸿渐、魏少游、崔漪等遣判官李涵奉版迎上;备陈兵马招集之势,仓储库甲之数,上大悦。鸿渐又发朔方步骑数千人于百草顿奉迎。时河西行军司马裴冕新授御史中丞赴阙,遇上于平凉,亦劝上治兵于灵武以图进取,上然之。上初发平凉,有彩云浮空,白鹤前引,出军之后,有黄龙自上所憩屋腾空而去。上行至丰宁南,见黄河天堑之固,欲整军北渡,以保丰宁,忽大风飞沙,跬步之间,不辨人物,及回军趋灵武,风沙顿止,天地廓清。”[2]241太子李亨自平凉郡前往灵武郡期间的种种异象,其实是其忐忑不安、茫然无措心理的曲折反映。虽然墓主姚常一“又奉诏所修功德,皆应祯祥,屡降彩绘,图诸史册”[1]1174之事出于事后补记,却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太子李亨定计灵武郡的决心。

二、控制江淮漕运枢纽粉碎永王李璘割据图谋

“马嵬事变”后,玄宗在扈从将士护卫下前往蜀地,在抵达普安郡(治今四川省剑阁县普安镇)时颁布《幸普安郡制》,对流亡期间的平叛工作做出人事安排。

太子亨宜充天下兵马元帅,仍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采访都大使,与诸路及诸副大使等计会,南收长安、洛阳;以御史中丞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试守右庶子。永王璘宜充山南东路及黔中、江南西路等节度支度采访都大使,江陵大都督如故;以少府监窦绍为之傅,以长沙郡太守李岘为副都大使,仍授江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中丞。盛王琦宜充广陵郡大都督,仍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采访都大使;依前江陵郡都督府长史刘汇为之傅,以广陵郡长史李成式为副都大使,兼御史中丞。丰王珙宜充武威郡大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支度采访都大使;以陇西郡太守邓景山为之傅,兼武威郡都督府长史御史中丞充副都大使。[4]3719-3720

《幸普安郡制》是唐玄宗为弥补未能与太子同行而做出的补救措施,虽然赋予太子“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采访都大使”之权,担负“与诸路及诸副大使等计会南收长安、洛阳”之责,却通过同时分封永王璘、盛王琦的方式控制江陵和广陵这两个江南财富之地和漕运枢纽,内含制衡太子、维护个人权威的意图。高适认为玄宗的分镇之举限制了太子的平叛活动,“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2]3329。此外,房琯也“以枝庶悉领大藩,皇储反居边鄙”[2]3322为由,认为玄宗这一政治决定不利于开展平叛战争。太子李亨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在裴冕、杜鸿渐等大臣拥立下于灵武郡登基,改元至德。

《唐代墓志汇编》所收编号“贞元〇七〇”的《唐故鸿胪少卿贬明州司马北平阳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述了唐肃宗通过控制江淮漕运枢纽粉碎永王李璘割据图谋的相关史实。

唐故鸿胪少卿贬明州司马北平阳府君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刘长儒撰

少卿讳济,字利涉。在晋处父进贤能,居宋给事彰忠烈,人伦冠冕,无代无之。祖琎,武陟令;父杲,颍王府骑曹参军;道高位薄,故传庆厥后。公禀岳渎之至精,钟天地之醇粹,宏略迈古,气高盖世。道不合不苟与,时未会不辱身。故御史大夫尚衡,仰公硕量,辟佑其幕焉。筹画必中,谋无遗策。后思条奏而难其人,紧公审于事宜而善于专对,请以入觐,一拜肃宗。起家除监察御史,霜威凛然,断山孤立。时方艰阻,天子思将帅之臣,乃转殿中侍御史兼密州司马,参典军事。公以徐方许蔡当天下之咽喉,控江淮之转输,表请名将匪忠勿居,由是元帅李公光弼领河南,御史大夫王仲昇镇许蔡,咸请佐幕,以公力焉。后太尉表公为密州刺史,加朝散大夫,摄侍御史。未几丁内难,毁瘠过制。后拜大理少卿。西戎叛换,又加御史中丞,持节和蕃。宣王猷于绝汉,俾狂虏而来庭,干戈用寝,公之力也。噫!独正者危,孤高失守,出为潭州刺史,转衡州刺史。遇观察使被害,公以贼臣逆子,罪之大者,遂率部兵,遽临叛境。俄辛京杲至,靖谗害能,贬抚州司马。皇上登极,追念旧勋,拜鸿胪卿兼威远营使。建中末,巨猾构衅,天子狩于梁祥,公久婴疾瘵,事出不虞,与李昌夔等阙扞牧圉,为贼胁从,履觇动静,间道表闻,有诏嘉焉。旋京邑收复,公素无党援,为执政者弃善录瑕,降明州司马。呜呼!叔武捉发尚不免其谋,屈原忠谠终不免于逐,虽怀亮直,其如命何!公精明居内,礼乐饰外,不畏强御,无附权势,神朗气秀,为时所惮,故迁回于世,坎坷于时。自陷贼城,郁愤成疾,以贞元元年八月廿九日薨于均州旅次,享年七十二。夫人彭城郡郡君刘氏,国子祭酒瑗之孙,扶风郡司马为辅之女。孝睦承家,阃仪闻族,不幸以建中二年十月廿二日先公而终。有女四人:长适湖州司户陇西李翙,次适前乡贡明经范阳卢平仲,次适城都府司录陇西李幼清,幼适偃师主簿兰陵萧俨。公无子,后事付卢氏之女焉,故寝食不遑,以谋返葬,哀嚎千里,来欢裳帷,归于洛阳。以贞元十二年七月十三日窆于平阴乡北邙山之原,与夫人合祔焉,礼也。呜呼!公孝于家,睦于友,故左仆射徐州伯张公,不渝平生之情,特加赗赠之礼,由此知公之遗芳也。敢扬盛烈,以昭景行。其铭曰:于嗟阳公,神朗气雄,识度弘远,如海之容。历卿典郡,载振清风,万里和戎,九夷来同。命有屯塞,孤高者仆,谪彼遐荒,遘此沦没。乃卜乃筮,迁归洛阳,于以宅兆,北邙之冈。松柏萧萧,漕水汤汤,王既埋兮永幽隔,痛无嗣兮承余芳。万古临兮有明月,魂兮魂兮留此乡![1]1887

由墓志可知,墓主阳济“公禀岳渎之至精,钟天地之醇粹,宏略迈古,气高盖世。道不合不苟与,时未会不辱身。故御史大夫尚衡,仰公硕量,辟佑其幕焉。筹画必中,谋无遗策。后思条奏而难其人,紧公审于事宜而善于专对,请以入觐,一拜肃宗。起家除监察御史,霜威凛然,断山孤立。时方艰阻,天子思将帅之臣,乃转殿中侍御史兼密州司马,参典军事”[1]1887。在御史大夫尚衡引荐下,阳济前往灵武郡觐见唐肃宗后获任监察御史之职,不久转任殿中侍御史兼密州司马,执掌军事。密州的治所位于今山东省诸城市,为山东半岛战略要地,对阻挡叛军经略山东、南下江淮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公以徐方许蔡当天下之咽喉,控江淮之转输,表请名将匪忠勿居,由是元帅李公光弼领河南,御史大夫王仲昇镇许蔡,咸请佐幕,以公力焉。”[1]1887阳济对玄宗以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及黔中、江南西路等节度支度采访都大使,江陵大都督”一事保持高度警惕,认为这是控制江淮漕运枢纽以掌财权的政治布局,建议肃宗安排亲信占据徐(治今安徽省徐州市)、许(治今河南省许昌市)、蔡(治今河南省汝南县)三州。唐肃宗采纳阳济建议,以李光弼领河南道大使,御史大夫王仲昇镇守许、蔡二州,防范永王李璘利用江陵财富割据东南。

无独有偶,《唐代墓志汇编》所收编号“贞元〇三四”的《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寿春郡开国公黎公墓志铭并序》的墓主黎幹也对永王李璘控制江陵这一漕运枢纽的危害性有充分认识。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

寿春郡开国公黎公墓志铭并序

故吏守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宇文邈撰

公讳幹,字贞固,寿春人也。其先出自颛顼,厥后弥大。大夫于齐,食侯于汉,翼相安平于晋。七代祖魏东平将军寿春侯;高王父瑠王解,隋戎州刺史;曾王父大夫以道腴德华,与商皓蜀严为徒,时莫得而禄也。烈考道弘,皇越嶲县令赠华州刺史;先太夫人宇文氏,以眉寿享封薛国。盖寿春公忠孝令德,耿光于前人矣。公涵毓淳粹,发焉英华,材膺闲气,略不代出。天宝中,隐于岷山,垂廿年,笥书万卷,靡不习复。酌□三之统制,穷六经之微旨,究极天人,贯穿古今;咸摭菁华,尤覆理术,尝所著书,殆千余卷,皆百王洪本,九流雅奥。河朔初梗,天下征兵,诏求非常之才,召公乘驿诣行在,肃宗师焉。初拜左骁卫兵曹参军,旋拜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学士,陈天人之事,建置南都,遂诏授殿中侍御史、荆南等十八州节度行军司马、江陵少尹,迁京兆少尹,寻拜谏议大夫。有替,南渡江汉,愿终养不仕,累诏征至,复拜京兆少尹。宝应之后,岁恶人流,道殣相属,市无赤米,冈发滞积,利归强家,授公检校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公承命蒞止,科防不设,威严秋霜,仁扇和风,以易简便人,以忠信逮下,不浃辰而蓄敛者舆辇毂击于道,趋之恐不及,由是郊野无馁殍,闾里无蕴年,遂臻和平,俗用丕变。上嘉休绩,真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加秩银青光禄大夫,爵位寿春县开国男。以奸臣居权,遂改刑部侍郎,寻除桂州刺史、桂管观察等使兼御史大夫。道中丁太夫人丧,哀过乎毁。外除,复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疲氓再安,政化尤异。尚以四渠九堰,堙废积年,兴未及旬,功乃大集,国减半赋,人受永利。久之,改兵部侍郎。公践履四朝,有简沃匡赞之功,开物易俗之政,著在国史。至于郊丘大事,军国急政,必别殿延问,依经条对,仅千余篇。惜乎既削藁矣,事多中秘,少下史官,经纪典章,没而无述,可叹息也!大历十四祀,诏徙端州,以素疾而终,享年六十四。寻沐鸿恩昭雪,以本官归葬。先夫人扶风郡夫人万氏,先公而逝。至贞元庚午岁十一月廿八日庚寅,迁宅于洛阳翟县清风乡之原礼也。子九人:前监察御史姚、河南府士曹燧、成都尉炬、阳翟尉煟、陆浑尉煖、炼、烛、焕、炤等,皆肆业承学,克荷令名。以邈尝忝趋府,获同揖客,授简为志,粗纪侍闻。铭曰:岷峨苍苍,含灵发祥,降生寿春,凤彩龙章。谋猷允迪,神用无方,化流京师,德重严廊。云生何归,星允无光,寒风萧萧,隐嶙高□。[1]1861

“河朔初梗,天下征兵,诏求非常之才,召公乘驿诣行在,肃宗师焉。初拜左骁卫兵曹参军,旋拜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学士,陈天人之事……”[1]1861墓主黎幹在唐肃宗下诏求贤之时前往灵武郡,受到礼遇后担任左骁卫兵曹参军,不久改迁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学士等职。结合下文所述“建置南都,遂诏授殿中侍御史、荆南等十八州节度行军司马、江陵少尹,迁京兆少尹,寻拜谏议大夫”[1]1861,应该是黎幹向肃宗指出永王李璘有以江陵控制漕运、割据江淮的企图后所做出的人事安排。从后来所任“京兆少尹”一职来看,黎幹深得肃宗信任,这或许与其成功谋划平定永王之乱有关。

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采取皇子分镇措施,尽管出发点是希望通过血缘关系纽带拉拢宗室拱卫皇帝,但最大弊端就是易产生尾大不掉之势。按照唐玄宗规划,永王李璘前往江陵的主要任务是防守江淮漕运枢纽、确保中央财政稳定,根本目的为保障平叛战争后勤工作。在父皇仓促出逃、政局混乱、战火不断的局面之下,掌控江陵这一漕运枢纽的永王李璘决定铤而走险。“(天宝十五载),(永王)璘七月至襄阳,九月至广陵。……(十二月)甲辰,永王璘擅引舟师东巡,沿江而下。”[5]7009“甲士五千趋广陵。”[6]3611唐肃宗控制江淮漕运枢纽后,唐玄宗被迫发布《停颍王等节度诰》[4]409,并在《降永王璘为庶人诏》中将永王李璘的率军东巡行为定性为“凶孽乱常”[4]409,认为其“擅越淮海,公行暴乱。违君父之命,既自贻殃;走蛮貊之邦,欲何逃罪?据其凶悖,理合诛夷”[4]409。在《国子司业严公墓志铭》中,墓主也认为“永王璘阴有吴濞东南之乱”[4]8205。永王李璘出现率军东巡意图后,“上(唐肃宗)召高适与之谋。适陈江东利害,且言璘必败之状。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适为之;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瞋为之”[5]7007-7008。以江陵为中心的荆襄地区为唐代江南重镇,不但事关南方贡赋能否通过运河漕运长安,而且关乎皇帝诏令能否成功送达南方,既是政治中心长安与东南财富之地的经济纽带,也是北方和南方之间政治联系的关键。唐人对此已有充分认识,“逆贼安禄山称兵犯顺,窃据二京,王师四临,久未扑灭。自河淮右转,关陇东驰,诏命所传,贡赋所集,必由之径,实在荆襄。朝廷以大王镇之,重矣。自麾旌至止,政令所覃,岭峤华夷,吴楚城邑,公私远迩,罔有不宁。贼庭震慑,莫敢南望”[4]4190。在北方陷入叛军之手、唐玄宗避难蜀地的背景下,三国以来所形成的“欲保巴蜀必争荆襄”战略思维已成军事常识,控遏荆襄通过关中咽喉要道的广陵成为唐军与叛军相互博弈的集矢之处[7]。这样一来,唐肃宗在江陵的人事安排就有了防止永王李璘割据东南和阻挡叛军南下江淮的双重意义。

三、结 论

《大唐法律禅师墓志》《唐故鸿胪少卿贬明州司马北平阳府君墓志铭并序》《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寿春郡开国公黎公墓志铭并序》三方墓志,分别记述了平凉高僧为太子李亨提供军备、唐肃宗通过控制江淮漕运枢纽粉碎永王李璘割据图谋的相关史实。虽然史书记述了唐肃宗挫败永王李璘之乱的相关过程,现代学者对此也多有论述③,但大多出于后人视角。阳济、黎幹两位亲历者的墓志所反映的肃宗通过控制漕运枢纽挫败永王璘割据阴谋的史实,更为真实可信。三方弥足珍贵的唐代墓志不但丰富了唐肃宗灵武登基前后的相关历史细节,而且反映了其为巩固权力而作出的政治努力。

注释:

①黄永年《唐肃宗即位前的政治地位和肃代两朝中枢政局》,《唐史研究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黄永年《盛世英主唐玄宗》,《文史知识》1992年第6期。

②此处的“灵武”指灵武郡,唐玄宗天宝元年对全国州级政区“改州为郡”,灵州更名“灵武郡”。

③代表性成果有:贾二强《唐永王李璘起兵事发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张振《唐永王璘事件考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李志刚《唐永王李璘起兵失败原因探赜》,《武陵学刊》2015年第1期;武秀成《唐玄宗〈停颍王等节度诰〉真伪祛疑及其史料价值》,《古典文献研究》2015年第2期;秦中亮《“永王李璘事件”发微——关于“玄肃之争”学说的再检视》,《学术月刊》2017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墓志太子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太子湾居室设计
太子湾居室设计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