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022-11-21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小学

亚太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健康家庭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小学 缪 洁

特殊家庭子女一般指父母离异、单亲、留守儿童、重组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他们的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与其他普通家庭子女有明显差异,他们成长过程难免会缺乏父母之爱与正常的普通家庭生活环境及人际沟通等,这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怪异、孤僻、极端等性格特征或心理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学成绩被当成最重要的教育成果,对于学生的成长教育、心理教育、品德教育等均有所忽视。为了让特殊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形成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健全的心理品格,拥有一段快乐的成长与学习经历,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

对特殊家庭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过于自信或过于自卑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而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难以正确认识他人,在与人交往中难免会表现出异常或难以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打击,更是心理压力的不断滋生。学校或教师的及时帮助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使他们认清现实、认清自己,从而正确面对自己,逐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不自卑或压抑自己,才能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有助于与人友好相处

特殊家庭子女在日常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发生分歧、不愉快甚至是矛盾,这不是他们有意为之,而是特殊环境下所形成的特殊性格、脾性、心理等所导致。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与人友好相处、平等沟通与交流,每一次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疏导、心理干预都能够促使他们发生好的转变,都能够让他们逐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学会与人交往,慢慢地交到朋友,体会朋友的重要性和友好相处所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多从“如何相处、如何交往”等方面引导与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形成乐观心态

这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心态也会随之变得消极悲观。这些问题逐渐会演变为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断困扰这些孩子,家长或教师适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有多么困难都尽量想办法,找路径矫正或干预他们的心理问题。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这些孩子消除部分烦恼,解决部分困扰,让他们更轻松或更容易地解决问题、消除困难,最终让其形成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心态。

(四)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

一般情况下,特殊家庭的子女在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不足或缺陷,这也使得他们的性格乃至人格的塑造相应地受到一些影响。教师或家长的及时干预和教育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尤其是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翔实的帮助计划,能够有效防止心理问题严重化和泛滥化,对这些孩子形成健全人格有莫大的帮助。形成心理健康帮扶计划之后,家长和教师要确保后期帮助按计划如期进行,不能随意停止或废止,要秉持对这些孩子负责的态度坚定执行,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二、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问题常被忽略

大部分特殊家庭的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经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窘境,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其实,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很多孩子的各种糟糕表现都跟心理问题有关系,而日常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恰恰是最容易被家长或教师忽略的问题。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心理问题中表现得更为敏感、脆弱和自卑,家长和教师需要非常重视。而现实恰好相反,家长或教师不仅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常常忽视心理健康问题,认为是孩子自作多情或多愁善感,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心理健康问题常被误判

很大一部分家长或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要么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要么直接将孩子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叛逆期、青春期或者性格不好、好动调皮、木讷寡言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这种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误判会导致错误的教育方法出现,造成教育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抵触情绪严重等问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判会让本来就特殊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特殊和不可控,因此家长或教师在对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上,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一对一谈心交流

教师如果发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在情绪或行为上出现异常表现,应该尽快采取应对措施,想办法了解出现异常的具体情况,最简单有效且直接的办法就是与他们真诚地谈心交流,最好是一对一谈心交流,找一个安静不受外界打扰的空间,跟孩子进行耐心的交流谈心。在谈心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表现得太过直白,也不能太直接,应该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在谈话之前应该先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将心事说出来,而不能是步步紧逼式的发问与质问。良好的谈心谈话能够让孩子充分倾诉内心,如果有心理咨询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的各种减压或调节心理的专业器具帮助学生缓解压力,释放自我。

在一对一谈心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谈心交流过程进行记录,不管是采取全程录像的方式,还是通过记录表或者其他相关表格记录的方式,又或者直接在电脑上通过电子表格或文档来记录,总之要记录且记录越是详尽越好。这个记录的过程是教师高效了解这些来自特殊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过程,也是让孩子一边倾诉一边减轻或释放压力的过程。记录时,遇到孩子回避或有意躲避的话题或问题,教师要格外注意或专门做标记,以备后期提醒自己,帮助自己更好地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切入点。遇到孩子刻意要详细表述或十分重视的问题时,教师也要格外注意并标记,要搞清楚这些孩子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真正担忧的事情又是什么。一对一谈心交流是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问题矫正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二)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

有经验的教师或班主任一般会提前关注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而不是到发现他们有心理问题之后才去关注。关注的方式不是口头关注或简单询问几个问题,而是为这些孩子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即使这些孩子的心理很健康,也应该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实处,以防万一。为这些孩子建立好心理健康档案之后,还要根据其日常表现及时跟进了解和相处交流,不断完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教师要如实准确填写,不能虚构,更不能凭空想象。遇到一时难以了解清楚的问题或状况时,教师可以先空着,等了解清楚之后再补充完整。每一次心理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在心理健康档案中,以便后期遇到类似情形时更好地应对和逐步完善相关措施。心理健康档案越完善,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越有取得成功的把握。为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教师要有效利用心理健康档案,家长也要将心理健康档案利用起来。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出现危机的时候或者出现家庭矛盾的时候,家长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档案的某些举措或者原因分析,帮助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化解家庭矛盾,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心理健康档案应该一直伴随孩子的学习生涯或者少年成长期,让孩子的心理问题被细化、量化,进而有效防治。

(三)结对帮扶送温暖

对待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结对帮扶送温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结对互助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来自学校大集体的善意与爱意。结对帮扶可以是一对一结对,也可以是一对多结对,只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允许,都是可以的。结对帮扶之前应该征求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看他们愿不愿意接受结对帮扶,如果不愿意不必勉强。结对成功之后,教师的帮扶措施要及时跟进,可以从物质、精神、心理等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帮扶。帮扶的过程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或自尊心,尽量不大力宣传或宣扬,也不表现得太过刻意,更不要期待回报或感恩。整个帮扶过程应以帮助疏导或干预孩子的心理问题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帮助而帮扶。

(四)善待自己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过程中要尝试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只有学会善待自己才有可能善待他人,而善待自己也是心理逐渐变化和趋于成熟的一个良好开端。引导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尽量让自己的引导落于无形和无痕之中,既让其他学生看不出来,又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必要的时候可以针对全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等,让孩子从中得到感悟与体会,从而调节心理、调整自我状态,善待自己,热爱生活。

当然,引导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堂专题活动、课外互动、体育运动、田园活动、劳动教育、与太阳同行、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自信力和成就感,并且在活动中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善待自己。教师和家长在引导这些特殊家庭子女的时候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强硬干涉,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而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举措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自我提高之路,走上善待自我之路。

(五)不区别对待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要区别对待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一把尺子量到底。无论是在学习和班级管理上,还是在处理学生交往问题上,都不要刻意区别对到他们,或者不要刻意将他们描述为弱势群体等,以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课堂教学中,不管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展示或者课后作业等各环节,教师要忘记特殊家庭孩子的不同之处,忘记他们的特殊家庭背景,单纯地针对他们的学习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不要表现出特殊性或区别对待。班级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如果违反了校纪班规,应该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按照班规或制度进行处理,不能有偏袒或纵容,这既是对这些孩子的尊重,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有效管理和均等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鼓励、暗示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别人可以做到的,他们同样可以做到;别人可以学会的,他们同样可以学会;别人需要遵守的,他们同样也需要去遵守。学校教育与管理中不需要优待任何人,哪怕是特殊家庭的子女,要明确告诉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大家可以关心与爱护他们,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懦弱,可以目无法纪。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家庭的特殊不是不幸,相反,他们要正确面对现实情况,并且通过自己的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在对来自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与信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但只要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只要这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教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