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视角下优秀体育课的判定方法研究

2022-11-21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小学李燕燕

亚太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内容标准

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小学 李燕燕

新课改之后,对优秀体育课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一节优秀体育课可能意味着学生高兴了,达到了快乐体育的目的;也可能意味着学生学会了,切实掌握了体育技能;也可能意味着教师进行了启发式教学,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对优秀体育课的判定标准存在差异,也给一线体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惑。故此,对出现多种优秀体育课判定标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判定优秀体育课的标准进行统一显得非常必要。

一、对优秀体育课判定标准不同的原因分析

判定优秀体育课的标准越来越多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从理论层面来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还有较大欠缺。仅就体育课教学内容来说,对基础教育各学段应教学生什么体育技能以及该技能教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统一标准。比如排球教学中,对于九年义务教育各学段应教给学生哪些技术、教到什么程度等相关问题研究不足,所以对优秀体育课判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也就不足为奇。

从实践层面来说,也有多方面原因。第一,评课人对一节体育课的评课切入点可能存在差异,假如评课人只关注学生是否“高兴、出汗”,并将其作为评定优秀体育课的标准,那么就会忽视学生有没有切实学到体育技能。假如评课人只关注学生有没有“学会”,那么可能会忽视学生在该节体育课上的运动量或者运动负荷。第二,对基础教育阶段优秀体育课的基本规定性存在不足或者不够准确。第三,评课人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对评定优秀体育课也存在较大影响。由于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课,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所以评课人的评课切入点也应有所不同。故此,评课人应充分认识体育课的类型,掌握优秀体育课的判定条件。另外,评课人应了解基础教学各学段体育课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教学目标的差异。

二、判定优秀体育课的方法研究

(一)清楚所要判定的体育课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体育课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体育课,课程内容存在差异,即使课程内容相同,课程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都会不同。故此,要评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必须清楚所评课的类型是什么。

依据教学任务的不同,体育课可以分为新授课、巩固提高课、考核课等。由于课堂教学任务不同,所以教学目标会有差异,那么对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评定也就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评定新授课是否是一节优秀体育课时,应该多考虑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评定锻炼课时,要多考虑学生的练习密度以及技能是否有进步;评定考试课时,要考虑考试任务是否达成以及考试标准是否合理等。

依据体育课是否是示范课,可以分为常态课和观摩课。对常态课的评价应侧重教学效果,对观摩课的评价应更关注课程设计和结构。观摩课“高大上”,而常态课更“接地气”,判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时不能拿常态课的标准评价观摩课,也不能用观摩课的标准要求常态课。

依据新课标,基础教育分为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不同学段学生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所以不同学段的体育课也有不同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差别。那么评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比如第一学段体育课以游戏为主,应重点考虑学生是否“玩高兴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而第三学段体育课要关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运动习惯以及技能是否掌握等。

根据场地器材配备情况,可分为器材不足的体育课和器材充足的体育课。如果用评判位于城市、器材充足学校的优秀体育课的标准来评判偏远农村场地、器材匮乏学校的体育课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评判器材不足的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时,应关注教师是否自制体育器材或者有没有想办法克服场地器材不足带来的问题;而评定场地器材充足的体育课是否是一节优秀体育课时,应关注教师是否充分利用并发挥了这些场地器材的作用。另外,体育课还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体育理论课、体育实践课等,评定每一种类型的体育课是否是一节优秀体育课都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关注点。所以,要判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明确所评课的类型是前提。

(二)把握课堂学习标准的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步伐也需要不断加快,使得小学体育课堂学习标准随之发生变化。故此,要判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必须把握课堂学习标准的科学性。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必须精心研读新课程标准,以健康教学为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标准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做到胸中有杆秤,才可以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之成为优秀体育课。具体而言,一门优秀体育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课堂学习标准: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是否健康成长作为课堂学习主要标准;第二,必须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以学生是否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作为课堂学习主要标准;第三,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是否是课堂教学主体作为课堂学习主要标准;第四,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以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作为课堂学习主要标准。评定每一种类型的体育课是否是一节优秀体育课,都应坚持以上四个标准。

(三)评价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新课改之前,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甚至各个年级、各个学期体育课应教给学生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不需要考虑一堂体育课该安排什么内容,只需要按照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上课就好,因此评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不需要考虑教师所上课的内容。新课改之后,没有具体规定每个年级或者每个学段具体要教什么,面对数量众多的体育项目,教师需要做出合理选择,因此评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时,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理也应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毛振明认为,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循,比如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能不能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所安排的课堂内容是否具有体育学科的特性等。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涉及两个层面,即课程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就课程教学内容层面来说,新课改之后,由于课程内容缺乏严格规定,越来越多的体育和非体育项目被教师带入体育课堂,比如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舞龙舞狮,还有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进入课堂的乡土运动项目等。就课堂教学内容来说,主要是指一节体育课各部分安排的具体教学内容,比如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内容。评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时,要关注各部分内容是否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衔接度。

(四)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具体以及达成度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体育课也不例外。体育课的目标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课程目标,一个是课堂目标。一节体育课应按照课程目标把握体育课的总体方向,在此前提下还应设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

从课程目标层面来说,课程目标应引领课堂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应依据课程目标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课程必须坚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坚持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重视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具体到优秀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从课堂教学目标层面来说,课堂教学内容是事先确定好的,教师应在课程目标以及课堂内容的大前提下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一节优秀体育课要达成多种目标,比如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情感目标等,但是要分清主次,主要目标应具体。例如,一节游泳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蛙泳腿部技术,教师应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蛙泳腿部技术教学单元中的位置来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岸上熟练模仿蛙泳腿部技术”。在评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时,对于这些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评课人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案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求,又或者是教师在安排练习时的具体要求等进行观察。

(五)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合适

制定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选定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那么就需要合理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法来执行这些内容并顺利达成所制定的目标。教无定法,只要对学生体育学习有帮助的,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转变固有体育课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比如,在体育健美操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健美操接龙比赛,以“坐火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一次表演一个动作,分组同时进行,率先完成的小组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再比如在学习了“金孔雀轻轻跳”等健美操之后,可以考虑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歌曲进行表演,由个别学生作为小评委给每位表演者打分。学生在担任小评委的时候必然会认真观看,指出每一位表演者的优点、不足及其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从而使学生得以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故此,在评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是优秀体育课时,不仅要考量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合理,也应更多地考虑教师是否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实践了新的学习方式。

(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制定了可行的教学目标,安排了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手段,评定优秀体育课还要看实际教学效果。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客观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单从教师层面来看,不仅要看教师有没有做合理的动作示范以及清晰明了的讲解,还应考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了哪些学法指导。从学生层面来看,不但要看学生是否高兴了、出汗了,还要看学生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是否采用了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评价,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之外,更应该加强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生生互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兴趣,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完成健美操的基础步伐教学之后,应及时给予评价,可以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生生互评对学生学习过程、训练效果等进行评价,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体育运动技能。其次,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再加上兴趣爱好、身体情况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分层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获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比如,一些同学自身协调能力、运动能力不高,但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并努力做好各项训练,虽然这些同学总体上的考试成绩跟其他学生有差距,但教师仍然应该给予他们积极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最后,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其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导他们及时改进,从而为接下来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什么样的体育课是优秀体育课,自新课改开始判定标准就越来越多元化,将判定标准统一,有利于一线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有规可循。但是此标准也不具有绝对意义,是相对性的,具体实施时还应灵活变通,实际问题实际对待。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内容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体育课
美还是丑?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