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陶艺的嬗变

2022-11-21张晓春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陶艺家陶艺陶瓷

张晓春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说起陶瓷艺术,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中国,英文“China”的原义是瓷器,来自“昌南”一词,即景德镇的古名“昌南镇”。昌南镇从东汉开始就有先民伐木筑窑烧制陶瓷,至唐朝形成规模,逐渐影响到全球,以至于“China”一词也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经了五千多年,形成了广博深厚的传统陶瓷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朝代都有数不胜数的陶瓷艺术精品,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陶瓷艺术史。然而,正是因为中国传统陶瓷的辉煌,使得中国陶瓷的发展难以突破旧制的约束,逐渐走向衰落。一直到改革开放,西方优秀的文化艺术涌入我国,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对我国艺术领域的影响巨大,在陶瓷艺术领域也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崛起,我国的艺术家将西方现代陶艺与我国传统陶艺互相融合,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之路,产生了不追求实用性而以张扬个性、表达情感为宗旨的现代陶艺,完成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嬗变。

一、西方现代陶艺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瓶颈

中国传统陶艺泛指中国古代以器皿和雕塑为主的陶瓷艺术,主要有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的炊餐用具和储存食物的器皿,还有室内陈设的艺术品、祭祀所用的礼器、殡葬用的冥器以及建筑所用的砖瓦瓷板,还包括宗教、礼仪、人文、习俗等各种陶瓷雕像和器物等。经过长期发展,中国传统陶艺形成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不同的窑系划分或技术传承也呈现不同的流派。然而,不管是什么特征或流派,中国传统陶艺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性,所以其造型以及装饰的设计往往首先体现实用功能的要求。在绝大多数传统陶瓷器物中,因为圆形器具容积较大,而且没有棱角,不宜磕碰,在窑中烧制后不易变形,因此圆形器具成为传统陶艺的主要造型,这是其实用性的直接体现。在造型上,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地区的陶瓷,其器物造型大多稳重安定,便于安放,而在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地区,则以便于携带的器物为主,这也体现出传统陶瓷的实用性原则。在传统陶瓷的装饰上,从原始彩陶开始就形成了以规则的器皿形制为主的形态,遵循对称、均衡、庄重、和谐等审美标准,装饰图案也体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性原则,并且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工艺方面追求制作艺术的极致体现,崇尚技艺之美也成为中国传统陶艺的审美要求。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逐渐成为一门融合了绘画、雕塑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的综合艺术,其严谨的造型、先进的制作工艺形成了中国传统陶艺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以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识以及工艺水平成就了中国古典陶瓷之美,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官窑和民窑的不同风格特性,“相对于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惜工本的官窑,民间陶瓷更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趣味”[1]。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还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其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其他美学思想,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美学。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所遵循的就是在满足实用与审美的同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关系,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丰富多元的陶瓷形式语言,如秦汉的浑厚大气、唐朝的华贵富丽、宋朝的素雅清丽、元朝的草原风情、明朝的精致典雅以及清朝的繁复精细,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陶瓷艺术。“从艺术效果上看,汉以前的作品浑厚、质朴、纯真、大方、自然天成;唐以后的作品华贵、飘逸、洒脱;到了明清以后,由于各种釉上彩绘的出现,加上宫廷艺术的介入,从此,造型和彩绘开始分离,有的继续坚持民间艺术特色,有的则走向了异常堆砌、烦琐无生命力的匠气之路,以工代艺,淡化了传统陶艺的原有生命魅力。”[2]中国传统陶瓷发展到了极致,成为难以逾越的天花板。我国的传统陶瓷虽然在全球产生了久远而巨大的影响,在陶瓷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得到国际上的一致认可,但其对陶瓷实用性的追求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陶艺家的心中,再加上不能突破的一些文化局限性,形成了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瓶颈。由于中国陶瓷的发展难以突破实用性等旧制的约束,逐渐走向衰落,致使近现代中国陶艺与西方陶艺的发展拉开了距离。

(二)西方现代陶艺对我国现代陶艺的影响

所谓现代陶艺,即艺术家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摆脱了传统陶瓷实用性的束缚,而以表现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念意识以及审美价值的陶瓷作品形式。“传统陶瓷艺术大多遵循对称和均衡、器型线条优美的原则,而现代陶艺强调创作者个性和创作思维的自由性,往往会打破常规,追求创作者的艺术感觉。”[3]一般来说,运用陶土、瓷土为主要的材料,以现代艺术的意念、手法来进行创作的各种陶艺形式,包括雕塑、陶瓷绘画、工艺装饰艺术、装置等,均可称为现代陶艺。西方现代陶艺的起源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西方现代艺术与西方传统的古典艺术截然不同,西方传统古典艺术以油画、水彩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为代表,以完美地再现自然界中的形象为追求目标。但西方现代艺术则完全颠覆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定义,解放了艺术材料的使用局限,致使艺术不再仅仅为了追求物象的再现,而是纯粹为了表现艺术家个人的情感。于是,在西方现代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陶艺的发展也顺理成章地向着现代艺术靠拢。彼得·沃克思在1954 年发起了“奥蒂斯陶艺革命”,他在抽象表现主义以及行动画派等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首次提出了“现代陶艺”的概念,现代陶艺突破了陶瓷实用性的限制,将陶瓷材料作为纸、笔、画布或泥土、金属一样的媒介来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他的创作思想是从构思到揉泥,再到成型,从色料的选择再到烧制方式的运用,全程都亲力亲为,像完成一幅绘画一样将陶艺创作出来,整个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心手协调,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塑造技法与烧制设备有效结合,将现代陶艺完美地完成。彼得·沃克思发起的“奥蒂斯陶艺革命”是现代陶艺的起源,从此开始了世界现代陶艺的潮流,很快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地区,欧洲的陶艺家们受到启发,开始了踊跃的创作运动。“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照,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4]其现代陶艺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突破了实用功能的束缚,赋予其现代陶艺作品丰富的形态表现和全新的审美概念。接着,现代陶艺运动也很快传到了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以八木一夫为首的日本现代陶艺家们潜心进行全新的陶艺创作实践,强调现代陶艺创作是陶艺艺术家受到灵感激发而产生创作激情,从而把内心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他们纯粹的前卫风格造型的陶艺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20 世纪80 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界像海绵一样快速地吸收了来自西方的一些文化。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涌入,对我国的艺术领域从绘画到工艺美术、设计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我国现代陶艺也在这次运动中开始了嬗变。做出现代陶艺尝试的反而不是真正的职业陶艺家,而是一些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觉的画家和雕塑家,这与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现代雕塑艺术不源于专业雕塑家,反而出自画家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发展经历如出一辙,这些中国的画家和雕塑家首先尝试着以陶瓷作为媒介,来展示现代艺术的观念,他们大量运用一些中国本土的原始粗犷的素材,特别是汉魏以前的一些艺术元素以及大量的民间艺术元素,将蛮荒、纯朴而粗犷的艺术形式和造型风格融入现代陶艺创作,在中国现代艺术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变革。这些画家和雕塑家把原始主义、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融合在一起,以狂放的造型和独特的色彩混合了陶瓷所特有的肌理和材质效果,实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由于专业陶艺家的缺席,陶艺制作显得粗糙而原始,初期创作的小型雕塑和磁盘艺术反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丰富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实了现代艺术的媒介,提高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表现力,同时,也引领了中国传统陶艺向现代陶艺的转变。“其艺术形式不仅对传统陶艺有相应的重复和延续,更在于其扩大了传统陶艺的艺术属性,显现出了极强的前卫性,使艺术家不再受‘制器’的限制。通过选取不同的媒介、不同的符号,表达对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的理解,从而利于展现出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审美。”[5]许多艺术院校的师生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而后逐渐向社会扩散传播。自此,中国许多职业陶艺师也纷纷加入进来,开辟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新天地。

在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从各大艺术院校逐渐辐射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潮流,轰轰烈烈的现代陶艺突破了我国传统陶瓷的审美标准以及制作工艺的束缚,而倾向于抒发现代陶艺家自己的情感和个性的表达,他们以自由的创作手法,通过对陶土捏、压、刻、拍、摔、揉、印、晃等多种制作手段,创作出变化无穷的艺术形态和千变万化的肌理美感。“现代陶艺再也不是以功能性、工艺性的特征,而是以精神性纯艺术的崭新面貌出现在艺坛上。陶艺一旦脱离功能的束缚,任凭艺术家的气质、才华、情感、意念创作,从而导致现代陶艺热潮迭起的历史现象。”[6]再加上现代陶艺设备的发展,气窑、电窑的逐渐普及,数字烧制工艺的进步,以及新式釉料的运用,古法柴烧、坑烧、苏打烧等技术的复兴优化,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为现代陶艺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基础。从现代陶艺的本质来说,其属于现代艺术范畴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相分离的基础上,从艺术形式、材料特性以及工艺方面都表现得更开放、包容而多样,崇尚纯粹的艺术表达。现代陶艺家们更追求自己的情感表现,更注重对形态、材料、工艺和制作的驾驭能力,在去实用性的基础上达到了艺术形态和情感意念的平衡。

二、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与成熟

现代陶艺从西方传入我国之后,以艺术院校的师生为主的一些艺术思维比较敏感又开放的画家和雕塑家受其影响而采取了试探性的行动,现代陶艺所特有的视觉特征和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使艺术家借助陶瓷媒介实现对个体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语境的介入,而且能够突破陶瓷的实用性束缚形成多元化的陶瓷创作生态,形成了与传统陶艺迥然相异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陶艺,他们的成功也吸引了一些专业从事陶艺创作的艺术家加入进来,开始尝试以当代艺术和前卫艺术意识为追求的新型陶瓷创作。这是一种基于反叛、消解、背离传统陶瓷的价值确立方式,在陶瓷的泥土特性实验和艺术形式的探索中,逐渐找到一种良性的多维艺术观念互动生态。这种艺术创作将陶土的揉捏成形、湿度控制以及烧制温度之间的微妙关系精密融合,在成功与失败的临界点上达到陶瓷皱、透、空、漏或粗犷、厚重、原始等艺术语言的表达,最大限度地挖掘陶瓷材质本体语言的表现力。传统的陶艺一般都用柴窑烧制,为了做到釉色纯正,必须保证烧制过程中不吸烟,所以往往施以匣钵烧制工艺。现代陶艺则追求更自由的创作,认为火苗和烟雾在器物上留下的痕迹本身就是自然的形式语言,生动有趣,富于变化,显得真实而直接。现代陶艺对形式语言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烟熏火燎、膨胀变形、挤压断裂、釉面开裂、烧结程度、吸烟变色等造成的肌理效果,在陶艺作品中都变成了艺术元素,使作品具备更加丰富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力。“黏土在各种工具、手法的作用下具有微妙、细腻、无穷的形态变化。这些千变万化的形态会使人产生丰富的心理和情绪上的感受,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非常重视这种细腻微妙的感受。当这些细腻微妙的形态变化与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情绪上的细腻、微妙的感知特征相吻合时,作品的审美意义就产生了。”[7]陶艺艺术家可以借此进行个人情感的宣泄,表达人文情怀,反思社会问题,探究人类本源,探寻事物本质,比起传统陶瓷艺术所追求的所谓精美,现代陶艺拥有更自由的艺术表现天地。

中国现代陶艺逐渐开始向外辐射其影响力,1991年,北京首次成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国际陶艺研讨会暨中国现代陶艺展”,而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许多院校纷纷跟进,也开始进行现代陶艺课程的专业教学活动,规模宏大的现代陶艺展、陶艺毕业作品展、现代陶艺研讨会等专业活动、学术活动此起彼伏,给社会带来了新奇而热烈的视觉冲击,充分显示了中国现代陶艺风风火火的流行现状和蓬勃生动的发展趋势。而真正迎来中国现代陶艺的大爆发,是中国在2000 年前后开始的大学扩招这股东风,使很多艺术院校得以搬迁到更宽阔、更现代的校园,也有条件置备比较完善的陶瓷加工设备和相应的工作环境,陶艺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并逐渐影响而扩散到社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陶艺的发展。比如,广州美术学院于2003 年迁入广州大学城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学院上下的一致扶持,除了建立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还投建了一流的陶瓷制作设备,成立了现代陶艺实验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丰富的教学成果。广东作为陶瓷生产大省,本来就有深厚的基础,由于广州美术学院在现代陶艺上取得的成功,加上社会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综合型大学纷纷被吸引到陶艺教学中,都设立了陶瓷艺术设计和创作的专业课程,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创设了全新的现代陶艺教育。广州大学更是建立了“广东当代陶瓷艺术研究中心”,设立了陶艺创作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点,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现代陶艺的高端教育上,致使现代陶艺发展迅猛,其现代陶艺作品的风格形式更加多元化,显得愈加丰富多彩,于是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了现代陶艺的创作队伍,现代陶艺在中国遍地开花,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中国现代陶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的现代陶艺学术活动,全国各地的现代陶艺展览会、研讨会纷纷召开,其中比较权威的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由国家艺术基金所支持的“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于2018 年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展览还召开了由中外学者、陶艺家和艺术批评家共同参与的“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陶艺”学术研讨会,确立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方向。其余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还有“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从2001 年起至今已经先后举办了8 届,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 位陶艺家参加,对推动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贡献巨大。除此之外,在广州举办的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新物志——中国当代陶瓷作品展”也获得好评,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 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的项目之一,这个陶瓷艺术展令人瞩目,影响广泛。一系列重量级的现代陶艺展览会、研讨会精彩纷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然而在这股巨大而热烈的洪流下也潜伏着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社会陶艺市场,近几年的陶艺作品明显能看出当今中国的陶艺作品一味地崇拜和盲目地模仿西方的现代陶艺,过多地以西方现代陶艺为模板,忽视了我们传统陶艺的精华,我国很多现代陶艺作品直接成为西方现代陶艺的翻版,生搬硬套西方现代陶瓷的制作方法和艺术形式,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釉色、烧制等都完全摒弃了中国传统的陶艺元素,舍弃了中国传统陶瓷的艺术语言,走上了一条歧路。缺少了中国文化内涵的陶艺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从现今的陶艺商业市场来看,我国现代陶艺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后已经显现出衰落的迹象,不论是景德镇还是北京、广州,现代陶艺市场鱼龙混杂,逐渐萧条,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现代陶艺的爆发性发展之后,许多现代陶艺从业者急功近利,盲目跟进,背离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之路。因此,要使中国现代陶艺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千年的传统陶艺的工艺精神,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和艺术思想融进现代陶艺的设计与创作中,追求艺术情感化的精神体验和情感关切,注重与人的现实情感的对话,体现真切的人文性社会关怀,才能创作出既有文化传承又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作品,从而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具有时代性的现代陶艺。

三、结语

中国陶艺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引入西方现代艺术和现代陶艺之后,完美地完成了从传统陶艺到现代陶艺的嬗变。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后,而今中国现代陶艺又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刻,该去往何处?怎么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从目前中国陶艺界的许多作品来看,很多现代陶艺家只是片面地模仿国外现代陶艺的一些制作形式和制作技巧,并没有多少新鲜的创意,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缺乏灵魂,缺少中国特色,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以至于中国现代陶艺蓬勃的发展活力有逐渐平息之势。中国传统陶艺在几千年中取得了独步天下的成就,也为我们现代陶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很多现代陶艺家为了标榜自己陶艺的现代风格,而完全摒弃了中国传统陶艺许多优秀的元素,这其实是不可取的,正所谓“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我们的现代陶艺也必须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特别是中国美术广博的艺术土壤以及中华文化丰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民族风格,都为我们现代陶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从而使我们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得更好,具有中国特色,走出一条辉煌的现代陶艺之路。

猜你喜欢

陶艺家陶艺陶瓷
钞子伟、钞子艺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陈烈汉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