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绥阳县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2022-11-21薛艳艳

农技服务 2022年1期
关键词:绥阳县卷叶螟稻瘟病

薛艳艳

(绥阳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 绥阳 563399)

绥阳县位于遵义市东北部,总面积2 566 km2。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同季。春季多阴雨低温,盛夏多伏旱和洪涝,秋季多连阴雨天气,冬季以阴天为主,多冬干,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280 d以上,终年无雪凝。全县平均海拔866 m,年平均气温15.1℃,气温年较差在21~23℃。当地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 250 mm;日照年平均为1 114.2 h,日照百分率为23.5%。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绥阳县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种植面积约占全县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年产量约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二,使水稻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绥阳县也因而成为黔北粮仓。绥阳县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整体趋势良好,但也受许多病虫害危害。其中,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稻秆蝇以及稻水象甲,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以及立枯病。为当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对2019—2021年绥阳县水稻种植中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和稻瘟病的危害症状、发生情况和主要防治措施进行介绍,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的补充建议。

1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又被称作稻纵卷叶虫和刮青虫,主要危害水稻,也可取食大麦、小麦、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芦苇等杂草。

1.1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一生有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在田间的主要识别阶段是幼虫和成虫。幼虫长14~19 mm,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幼虫经历化蛹后发育为成虫,长7~9 mm,淡黄褐色,前翅有2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

1.2 生活习性及危害症状

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喜荫蔽和潮湿,能长距离迁飞,喜吸食花蜜。在适温高湿(22~28℃、相对湿度80%以上)的情况下产卵量可达80%~90%以上。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危害,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若水稻苗期受害,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则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受害,则会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1.3 发生情况

绥阳县6月份是强气流天气,稻纵卷叶螟随风迁入,尤其是低海拔地区虫量较高。2019年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0.77万hm2,卷叶率一般5%,最高11%,百丛虫量一般15头,最高85头;2020年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2.07万hm2,卷叶率一般10%,最高35%,百丛虫量一般30头,最高150头;2021年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0.29万hm2,卷叶率一般8%,最高15%,百丛虫量一般20头,最高98头。

1.4 主要防治措施及补充建议

1.4.1 主要防治措施 针对虫情,每667 m2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粉剂200 g,或40%毒死蜱乳油100 mL,或15%茚虫威悬浮剂15 mL,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5 mL,或40%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75 g兑水喷雾防治。

1.4.2 补充建议 针对药剂防治:1)采用“稻之道”方法[1];2)苗期和破口期各喷1次阿维苏云菌或白僵菌或生绿[2]、拔节初期每667 m2施用30%氰虫·甲虫肼悬浮剂 25 mL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 20 mL[3]、孕穗后期施用8%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30.0 g/hm2[4];在水稻的全生育期施用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 mL[5]。针对生物防治:保护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或适期释放天敌蜘蛛或鸭子等[6]。针对农业和物理防治:杂糯稻间栽、性诱剂诱捕以及频振式杀虫灯[7]。

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别称稻水象、稻根象,原产北美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1988年我国首次在唐山市唐海县发现,现已在全国11个省市相继发生。其可严重危害南方水稻,成虫危害叶片,幼虫危害根部,一般可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绝收,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2.1 形态特征

稻水象甲田间识别以幼虫和成虫为主,老熟幼虫体长约10 mm,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气门。成虫体长约3 mm,体表被覆浅绿色至灰褐色鳞片,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有一大口瓶状暗斑由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3/4处具有一黑斑,触角赤褐色,节6节,棒基处无毛,棒端密生细毛,前胸腹板上无沟,中足胫节生有白长毛。

2.2 危害症状

稻水象甲是半水生昆虫,成虫在地面枯草上越冬,多将卵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虫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成虫平均寿命76 d,雌虫寿命可达156 d,危害时虫口密度可达200头/m2以上。具有迁飞、趋光、群居、潜流、钻土、趋嫩、假死等习性。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在叶表面留下一纵条斑痕。幼虫密集水稻根部,幼虫食根,在根内或根上取食, 1龄~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咬食根系。根系被蛀食后变黑或腐烂,引起断根,被害植株易倒伏,矮小,吸收能力弱,黄瘦,分蘖数明显减少,易造成僵苗[8]。

2.3 发生情况

绥阳县2019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113.33 hm2,平均虫口密度0.3头/m2,最高密度2头/m2;2020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112.67 hm2,平均虫口密度一般密度0.3头/m2,最高密度2头/m2。2021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130 hm2,平均虫口密度一般密度0.4头/m2,最高密度1.8头/m2。

2.4 主要防治措施及补充建议

2.4.1 主要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改变田间种植结构,水田改旱田;进行无纺布旱地育秧、防虫网覆盖秧田、移栽前浸秧处理。2)化学防治,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60%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3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种子处理干粉剂进行拌种;浸秧处理用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针对幼虫,每667 m2用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颗粒剂2~3 kg、0.5%噻虫胺颗粒剂2~3 kg、22%吡虫·毒死蜱乳油250 mL;针对秧田成虫,每667 m2选用10%醚菊酯悬浮剂80~100 g、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67~13.3 mL,或40%哒螨灵悬浮剂25~30 mL均匀喷雾防治;针对大田成虫,每667 m2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 g、24%氰氟虫腙悬浮剂40~60 mL、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 mL均匀喷雾防治,可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水稻害虫具有兼防作用。3)其他防治,密切监测发生动态,做好疫情普查;加大植物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疫情扩散。

2.4.2 补充建议 加强水肥管理,适当浅水护苗,注意晒田,秋耕灭茬、清除杂草,收后及时翻耕土地[9-10];通过“稻田养鸭”、“稻田养鱼”以及“稻田养蛙”模式并保护蜘蛛和蚂蚁等稻水象甲的天敌对其进行防治;使用频振式黑光灯或其他照明工具对成虫进行诱捕。

3 稻瘟病

稻瘟病属真菌界、半知菌亚门、灰梨孢属,别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和吊颈瘟,主要分布在各水稻产区。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3.1 发病症状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水稻苗瘟发生于水稻苗期(三叶期以前),发生危害时稻芽及芽鞘呈水渍状斑,继而变褐枯死。叶瘟发生于三叶期至抽穗期,且在分蘖期到拔节期发病较为严重,根据叶片病斑不同可分为四类: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和褐点型。节瘟常发生于穗部以下第一或第二节位,典型症状为穗节部位呈现褐点,然后环节扩展,最后导致穗秆失水干缩,此时穗节易折断,后抽穗为白穗。穗颈瘟往往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典型症状为水渍状斑点(褐色或墨绿色),然后环节扩展,最后导致穗秆失水干缩,此时穗节易折断,后抽穗为白穗。谷粒瘟发生部位为谷壳,灰白色,常伴有灰色霉层,病斑呈椭圆形,谷粒瘟发病后会使种子带菌,若次年种子未进行灭菌处理,易造成次年苗瘟。

3.2 侵染循环和发病因素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

田间管理和气候是造成稻瘟病的两大因素。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未及时烤田或烤田不好、栽培过密以及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等容易造成稻瘟病的爆发。此外,若长期阴雨、气候温暖、日照不足、多雾重露、时晴时雨以及土壤温度低等也有利于稻瘟病的感染。

3.3 发生情况

绥阳县2019年稻瘟病累计发生面积0.33万hm2,发生密度一般16%,最高47%;2020年稻瘟病累计发生面积0.4万hm2,发生密度一般2.4%,最高14%;2021年稻瘟病累计发生面积0.31万hm2,发生密度一般6%,最高23%。

3.4 主要防治措施及补充建议

3.4.1 主要防治措施 晒种后使用25%咪鲜胺或强氯精浸种;种子包衣处理;选用大而饱满的种子;加强苗床温湿度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收割后及时清除稻草等残留物;稻田发病后,每667 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 g或40%稻瘟灵乳油83.3~100 g,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60~90 mL,对水50~60 kg喷雾防治。

3.4.2 补充建议 在种植时,采用杂糯稻间栽的方式或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并做到多品种的合理搭配;合理科学灌水,在水稻返青后,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复水后保持湿润浅灌;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成700倍液浸秧[11];及时销毁、集中销毁田间出现的患病植株等[12]。总之,稻瘟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配以化学防治。

猜你喜欢

绥阳县卷叶螟稻瘟病
绥阳县老年大学临时党委正式挂牌成立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绥阳县召开2016年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
农药会影响稻纵卷叶螟产卵及生理生化指标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