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内河物流规范和绿色运输研究
2022-11-21刘原奇
刘原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物资装备部,北京市朝阳区,100728)
当前,随着沿江及内河周边大型企业的发展,水路运输因具备成本低、批量大、资源集中等特点而逐渐成为沿江、内河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物流企业及运输船舶越来越多,煤炭等大宗货运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而目前沿江、内河煤炭运输的规范性较差,煤炭水路运输还存在沿江、沿河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探讨内河煤炭规范运输和绿色运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内河煤炭物流概况
当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比达56%左右,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环保的需要,煤炭安全、及时、经济、绿色运输越来越重要。绿色运输是在水运物流过程标准化、过程控制精细化、流程节点信息化以及安全、环保基础上的提高和升华。内河运输作为海路运输的补充,将来自山西、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六省及海进江(河)的煤炭由铁路、公路运至长江或运河的煤炭中转港或主要支流港中转后,用轮驳船运往华东和沿江(河)用户。目前,我国内河煤炭运输通道主要包括长江干线、京杭大运河、珠江流域等,输送面积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部商贸交通的主通道,素有“黄金水道”之称。2021年,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超35亿t,同比增长6%[1]。其中,长江煤炭运输主要将北方地区的煤炭自东部沿海港口运至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长江煤炭通过量约占货物通过量的20%[1]。
珠江是我国第五大河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和江西等省。2021年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9.04亿t,同比增长4.6%,云南、贵州两省的煤炭、外贸货物及北方港口的煤炭由珠江水系调往珠三角地区,据珠江航务管理局统计,2021年珠江水系港口煤炭及其他货品吞吐量达2.386 3亿t。
京杭大运河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4省及天津、北京两市,京杭运河主要连接鲁西南煤炭基地,其中京杭运河山东段沿线的储煤量占山东省80%以上,煤炭主要调往华东地区。同时,长度404 km的京杭运河苏北段作为“北煤南运”的主通道,江苏省电煤用量的1/3通过苏北运河运输,2021年京杭运河苏北段煤炭通过量已达9 510万t。
2 煤炭内河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内河绿色运输在物流设备设施及物流服务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缺乏标准化体系,模式传统。内河运输物流因为标准规范的缺失,导致物流服务质量不高,船货双方争议不断,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物流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质量标准。受传统运输模式的影响,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对当今物流新观念的接受度仍然很低,不承担货物数质量风险,只单纯负责运输。而在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中,从承运人接受顾客订单到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全过程所发生的服务活动,承运人都必须对货物有保管、保护的义务,在要求的时间内保质、保量送达,并及时向货主提供诸如物流信息、货物状态等服务内容。
(2)物流服务验收标准不一,易生纠纷。由于缺乏统一服务验收标准和方法,承运方与收货方在数质量交接、水尺计量、运输损耗等主要交货过程中一直争议较大,有的甚至违背客观规律,纠纷不断。
(3)物流服务商综合服务能力弱,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现象。当前,煤炭物流市场主体 “小、散、弱”,或大多从事运输、仓储、装卸等分段单一业务;特别是小型物流公司单打独斗,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综合服务能力较弱,没有形成物流统一组织、统一调度和协同运转。同时存在现代物流意识、供应链管理意识、社会化综合服务意识等不到位的问题,往往重生产、轻管理。
(4)物流服务商之间无序竞争,服务弱化。由于内河船舶运力相对饱和,加之长江流域保护性开采砂石,船东之间往往以低价竞争求生存,而在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从而弱化了物流服务标准及服务质量。由于重利益、轻服务的意识比较严重,物流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全方位需求。
(5)绿色运输理念淡薄。绿色运输就是物流服务商要做好运输方式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形成高效、安全的运输体系;能高效合理地调度船舶,科学合理地组织运力,充分提高船舶的作业效率;物流作业各环节按相关标准规范操作,物流信息能高效准确传输;承运工具(船舶)安全防污染设施设备符合标准,按要求做到零排放,优先使用绿色能源和能耗较低的船舶参与运输,船舶在停泊码头按要求使用岸电,减少碳排放,生活垃圾及油污水及时排入接收设施;承运货物时防止污染环境。运输煤炭时,要对所载煤炭进行封舱,防止污染大气和水域,甲板装卸的残留货物要归舱,禁止冲洗废水流入水域等。由于部分物流从业者对绿色运输缺少必要认识,习惯了过去故有做法,违反作业程序,不按要求规范操作,存在有悖于绿色运输的做法,如物流低效率、低质量运转,船员直接冲洗甲板余煤,造成污染水体,不封舱或封舱不严实,造成粉尘污染等。
(6)物流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难成体系。目前,多数企业对内河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且运输信息单一化、信息传导链断档,整个物流链系统的信息化没有形成,造成信息对接、数据交换和共享等都存在困难,没有做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3 煤炭内河运输规范和绿色运输的现实意义及具体实施路径
3.1 现实意义
针对目前煤炭内河运输的现状,政府及行业亟待制订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来规范内河煤炭水运物流服务,加强物流过程管理、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以期早日达到煤炭内河标准化运输和绿色运输的目的。研究煤炭内河运输业务的标准化和绿色运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是落实国家战略和行业相关政策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曾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煤炭物流发展规划》中也提出:研究制订煤炭物流技术、设备、产品、交易等相关标准,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计量、物流装备设施、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煤炭物流标准化水平[3];长江航务管理局在“十四五”长江航运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提高航运绿色发展水平,强化船舶污染治理,提升污染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促进船舶绿色发展。同时,强化航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数字赋能航运发展。因此,从国家战略、行业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内河水运物流绿色运输非常必要。
(2)是倡导绿色航运理念、打造数字长江的需要。提高船舶防污染管理水平,做好能源清洁化运输,可以通过一定的管控手段对安全、环保工作实施有效监管,以满足国家倡导绿色航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长江航运领域,可通过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流程优化、协同配合和辅助决策;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等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提升航运安全、减少运输污染、提高运输效率。
(3)是解决内河运输主要矛盾的需要。当前内河运输存在的困难比较复杂,其主要矛盾表现在物流过程管控标准的规范性、数质量交接的可靠性、环保措施执行力、运输工具的标准化等方面。研究内河煤炭运输业务的规范性,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就是为解决这些现实矛盾而赋能。
3.2 具体实施思路
经过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认为以下实施对策会对煤炭内河规范运输和绿色运输发挥重要作用。
(1)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升级改造,大力推动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依据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传统行业创新发展,激发传统行业持续发展新动能。
(2)物流企业应根据客户需求,加强对绿色物流过程标准化的流程优化,规范物流环节的操作,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物流数字化发展。
(3)用煤企业应配合物流企业加强物流环节和操作过程的监管,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加强与物流企业沟通和协调,提高船舶装卸效率,提升物流运转效率。
(4)物流相关方应积极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数字化转型发展,通过可追溯化、可视化、透明化、流程化、数字化等科技手段,提高物流信息全程跟踪、记录、存储、分析能力,实现交易、运输、结算等各环节全过程透明化动态管理。通过对物流节点数据和运输原始表单进行记录,采用电子运单网上传递,可对运输全程实时监控并历史回放,并对实际承运船舶运输轨迹实时展示,记录含有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的实时运输轨迹数据。
4 落实煤炭内河绿色运输的思路和措施
要实现长江内河绿色运输,必须树立起现代内河绿色运输的意识,打造内河物流服务行业标准,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共享。
4.1 建立煤炭内河物流服务通用规范行业标准
4.1.1 必要性分析
(1)建立内河物流服务通用规范和行业标准可提升煤炭水运物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意识,强调物流服务商对客户托运货物具有保管保护义务,特别是在数质量管理方面,避免服务对象因缺失管理而带来的损失。
(2)建立内河物流服务通用规范和行业标准,可逐步解决行业不正当竞争,规范行业行为、解决托运方与物流服务商的纠纷,并做到有据可依、有标准可参照。
(3)建立内河物流服务通用规范和行业标准,可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而物流信息化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标准的实施会进一步推动物流数字化的发展。
(4)建立内河物流服务通用规范和行业标准是运输业安全与环保的要求,可确保物流运输安全,进一步推动煤炭绿色运输,促进物流服务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环保政策,促进水运物流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4]。
4.1.2 中石化规范内河煤炭运输的具体实践及《煤炭内河水运物流通用服务规范》的提出背景
中石化在煤炭采购及内河运输业务模式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寻求新途径,在规范内河煤炭运输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
中石化生产企业沿江布点较多,煤炭等大宗货物以水路运输为主。针对下属生产企业沿江布局点多面广、运输线较长等特点,先后在芜湖、南京、扬州沿江港口建立了3个物流配送基地,采取了集中采购、统筹计划、明确标准、优化配送、引进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等手段强化了过程控制,加大了事中监督及事后考核,大大促进了物流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促使专业团队更加专业,在内河物流服务领域绿色运输方面逐步建立了行业标准,取得很好成绩。
在物流运输具体操作过程中,中石化引导和要求物流企业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走现代化科技物流路线,做到物流过程透明化、流程控制智能化、物流数字信息化和历史结果可追溯化。
中石化首先要求物流服务企业制定煤炭水运物流服务企业标准,规范物流服务各个环节的具体服务要求和标准;其次,在煤炭水路运输中,率先要求煤炭运输加盖环保雨布,并封签防伪,超前树立煤炭绿色运输的理念;第三,建立了煤炭物流信息系统,安装了船舶视频录像监控设备,并携带硬盘报港,可查阅船舶即时及历史状态;第四,率先规范了船舶水尺计量工作,确保煤炭物流运输过程中数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为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绿色运输的服务,中石化提出建立《煤炭内河水运物流通用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制定行业标准的思路。经过深入到企业、港口、内河、科研机构等单位调研和多次专家论证,2020年3月《规范》通过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立项评审,并正式启动了《规范》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
4.1.3 《规范》组织实施情况
《规范》的起点高、立意远。《规范》的起草工作由物流企业牵头,组织了由高校、煤炭、电力、化工、港口、航运公司近20家单位为成员的起草小组,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征集全国内河航运企业、货主企业、港口企业30余家企业和10余位行业资深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调研了长江及支流、京杭运河、珠江等水系煤炭水运物流现状,以使制定的标准更加科学,更具实操性,适用范围更广。
经过相关部门最终审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规范》于2022年7月1日实施。
4.1.4 《规范》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基本要求方面(服务提供方、从业人员、设施设备、信息服务),规定了物流服务商应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物流设施设备及信息服务要求;在服务提供要求方面(服务准备、装载准备、装载作业、航行作业、卸载作业、货物交接、单证保存),规范了物流各环节作业流程和操作要求及其标准;在安全管理方面,对涉及煤炭运输安全进行了重点规定;在环境保护方面,对煤炭物流运输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规定;在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方面,制定了相关服务的质量评价等内容。
《规范》的实施可为规范煤炭内河运输、实施绿色运输发挥积极作用。
(1)填补了煤炭水运物流服务规范的缺失。长期以来,内河煤炭水运服务标准缺失,要求各异,且有的要求缺乏科学依据,《规范》结合全国内河航运现状,制定了比较科学的而且操作性较强的通用服务规范,形成了业内共识和统一的服务要求,填补了物流行业空白。
(2)符合国家提出能源(煤炭)清洁化运输及绿色长江、海事监管、环保政策的要求。《规范》规定了装卸载及运输过程中防止煤炭污染大气和水域的要求和相应措施,强化船舶采取防止污染的正确行为,确保环境保护政策在煤炭水运物流方面有效贯彻。
(3)《规范》对在物流过程中可能影响煤炭数质量变化的物流各节点进行了规范,明确物流作业相关流程和要求,明确了数质量交接要求,避免了煤炭数质量因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严重偏差。
(4)《规范》对物流信息化进行了规范[5],制定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求,标准化与数字化结合,更加有利于提升煤炭水运物流的服务质量,也促进了数字长江、数字水运的发展。
(5)《规范》对船舶运输安全和货物安全进行了规定,强化了物流服务商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物流服务的安全性、优质性、高效性、准时性。
4.2 建立煤炭内河水运物流网络服务平台,有效把控物流全过程质量
在规范煤炭内河运输的同时,加快运输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也非常重要。中石化建立了煤炭内河水运物流网络服务平台,形成物流全程操作标准化、节点信息化、过程透明化、结算数字化、历史可追溯化的现代物流管控模式,推动了煤炭内河水运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该平台的重点环节均可通过互联网手段展现出来,如装载作业过程、航行轨迹过程、卸载作业过程、数质量交接控制措施、港口船舶设施设备状况、物流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等。这些环节基于内河物流服务通用规范行业标准开发,可通过该平台实时显示,同时平台还可发挥以下管控功能。
(1)引入实名注册机制,便于把控船舶质量及船队管理。该平台首先对入驻船舶按行业标准提出具体指标,对初次入驻平台的船舶进行静态量化打分,按A、B、C 3级层次对船舶进行定性分级,从而保证入驻平台船舶的质量,从起点把握绿色船舶入驻平台。
(2)对物流过程及关键环节按行业标准实施监管。平台通过对重点物流过程的优化设计,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引导物流作业人员标准化操作,并通过图片、视频、轨迹、表格等不同方式展现出来。如在数量交接方面,重点保证空重船六面水尺记录操作标准,压舱水位记录真实可靠;在安全方面,执行积载方案不偏离,落实干舷控制不超载;在质量控制方面,确保采制化过程透明化,化验单据准确及时送达;在船舶运行轨迹方面,对船舶运行路线即时定位,对在途异动船舶信息及时提醒;在装载卸载方面,从装载到封船启航,从卸载到扫煤清仓均通过图片展现。这样,通过对物流过程的全面展示,能够形象地还原物流过程,基本实现了物流全过程关键信息的及时提醒、重大信息的备案追踪、日常信息的原始准确及第三方信息的真实可靠。
(3)协助业主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利用平台的管理手段管理船队及物流过程,规范物流各环节操作与记录,可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从而可以做到:实名认证确保船期货盘真实更放心,信息共享在执行操作标准流程中减人工,过程透明保证物流节点翔实利监管,动态把控能科学调度物流生产更灵活。
(4)具备生成电子单据功能,方便线上结算业务。该平台根据业主需要,可实现运单、交接单的电子化,可实现电子运单线上传递,可实现线上对账、线上结算功能。
(5)引入评价机制,为业主选择优质合作单位提供支持。船货物流交易完成后,船货双方可以互相评价。货主可以就船方服务质量满意度、船舶抵港及时性、数质量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船主可以就货主方装卸速度满意度、货盘组织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船舶在平台内进行运行后,平台结合航次动态中船员作业情况,自动对每个航次进行评分并反馈到后台,后台根据现场监管情况进行航次动态评分,实现船舶的动态评级。最后结合动、静态评级结果来客观反映船舶整体物流服务水平。
5 煤炭内河规范化运输和绿色运输的实际效果
中石化在内河煤炭配送工作中,一直推行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并通过第三方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船舶AIS定位、视频系统、实时物流作业全过程可视化管理等高标准手段,为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特别是在稳定煤炭供应、提升资源调配能力、绿色运输及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石化已成为内河煤炭物流运输配送行业的标杆典范。
据内部统计,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中石化内河煤炭运输损耗标准由0.8%降至0.4%,年均节约成本1 100万元;沿江企业预警库存量由85万t降低到50万t,年均节省采购成本1.5亿元,年均节省资金成本1 350万元;海轮进港平均单船次滞期时间减小约30 h,每年降低滞期费约600万元;港口配煤增加效益5 200万元;减少了煤炭管理人员配置,每年降低人工成本近500万元。
在行业监管中,中石化物流企业多次受到海事部门安全与防污染工作的褒奖,参运船舶在防污染方面实现监管部门零处罚,物流从业者自觉养成了保护环境防止内河污染的良好工作习惯。物流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船舶周转效率有效提升。物流标准化网络服务平台降低了物流成本,强化了物流过程的动态监管,保证了物流可追溯,提高了船货信息共享水平,提升了物流信息化水平,并已逐步向物流数字化转型发展。
6 结语
从中石化煤炭内河运输规范化、绿色运输的实际运行效果可得到如下启示:行业标准以及基于此而打造的内河物流服务平台,必将为沿江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效管理效益,也为内河煤炭运输积累了实施经验。
建立内河物流标准,深入进行绿色运输的研究,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承运方、托运方、港口、航运公司以及配套的设备设施规范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范》的制定,使物流企业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而物流网络服务平台的应用,将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提高安全管控水平、落实绿色运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长效的信息化管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