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羊肝片吸虫的诊治

2022-11-21张寿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羊肝病羊胆管

张寿文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肃南 734031)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肝片吸虫的生活史非常广泛,广泛存在于茭白、菱角、荸荠等植物和椎实螺类、牛、羊及其他哺乳类肝胆管内,人类也具有感染性,该病又称“羊肝蛭”,可在宿主体内肝、胆、肠、腹腔内移动,并引起慢性炎症。造成肝片吸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在于中间宿主,而中间宿主主要存在于水生植物或水体中。肝片吸虫主要存在于水体环境或水体宿主体内,通过水生植物传播扩散。牛羊在放牧采食及饮水的过程中,很容以感染肝片吸虫病,因此牛羊的易感性更高。在牛羊群中,羔羊和犊牛感染后的致死率相对较高。据统计,我国已有31个省市流行过肝片吸虫病,其中以羊肝片吸虫病较为常见,对羊养殖业危害及其严重。部分地区发生地方性流行时甚至出现大批量幼羊死亡。研究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对提高该病治疗效果和降低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病原学

羊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其成虫及卵的大小、形状、颜色与布氏姜片吸虫相似。成虫大小约为(2~4)cm×(0.8~1.3)cm,呈扁平状叶形红色透明体,前端有头锥。肠支树状,睾丸高度分支,分布于虫体中部前后。虫卵大小约(130~150)μm×(63~90)μm,呈长椭圆形、黄褐色,有小盖,卵内有乱黄细胞。羊采食中间宿主后囊蚴顺肠道进入羊体肠道,钻破肠壁移动到腹腔、肝脏,再钻破肝被膜进入肝胆管。羊感染囊蚴到排除带虫卵粪便约需要11周,成虫可在羊体内存活大约12年。肝片吸虫后尾蚴、幼虫、成虫均具有致病性,可导致羊十二指肠、腹腔、肝、胆管等发生慢性炎症及出血性病灶[1]。

2 流行病学

羊肝片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终末宿主为羊,在我国广泛分布,主要呈现地方流行趋势。椎实螺大多分布在地势低洼地或沼泽地,幼虫多流行于夏秋,成虫多流行与冬春,其中以夏秋季节感染率最高,地方性流行最为严重。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期

急性期指幼虫移行期间引起的急性内出血症状,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临床多见腹膜炎和创伤性肝炎。病羊表现出精神沉郁、体温骤升、食欲不振,伴有偶尔性腹泻等症。羔羊严重时会发生突然倒地性死亡。

3.2 慢性期

慢性期多由成虫寄生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慢性期成虫大多集中于胆管内,以胆管感染最为严重。病羊临床表现出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贫血、背毛粗乱无光、眼睑水肿、颌下水肿、胸下水肿、便秘与下泻交替发生等症状,病程为1~2月。按压水肿部位,有明显的波动感,呈团装,无热无痛[2]。

3.3 潜隐期

潜隐期多发生在肝片吸虫寄生初期和急性症状减弱或消失期,以未形成感染症状或感染症状消失及无明显不适为标志。由于病羊带虫,依然具有传染性。潜隐期的病症具有变化性,可发展为慢性期或急性期病症。

4 诊断

4.1 病原诊断

采集病羊粪便或引取十二指肠流液进行病原检查。发生病死羊时可对病死羊进行剖面,取肝片、胆管、腹腔、肠病灶部位的样本进行病原检查。检查虫卵或成虫与姜片肝虫相似,且临床症状符合肝片吸虫病时即可确诊。一般剖检肝脏时可见表层有白色絮状隆起现象,可预诊为胆管变粗,胆管内有肝片吸虫寄生。可取胆管样本在显微镜下检查。

4.2 免疫诊断

急性期病例可采用ELISA、IHA、IFA 等免疫学检查方法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敏感性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临床症状符合羊肝片吸虫病急性期发病症状,即可确诊。

4.3 检查性诊断

对病羊采取B 型超声波造影检查、白细胞数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检查,造影显示肝部发生实质性肿胀且不均匀,胆管扩张、胆壁肥厚等症,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时,即可确诊。

5 治疗方法

羊肝片吸虫病可用硫酸双二六酚、吡喹酮、丙硫咪唑、阿苯唑、三氯苯唑注射液、硝氯酚片、氯氰碘柳胺钠、芬苯达唑等进行预防性驱虫治疗。一般预防性驱虫每3 d 一次,连续用药驱虫3~4 次即可。同时采用中药对症用药的方式,对肝片吸虫造成的肠壁、腹腔、肝脏、胆管等部位的出血症、炎性症状等进行有效防治,预防炎症症状,改善羊组织器官功能,促进羊机体恢复[3]。

5.1 三氯苯唑注射液

根据羊的体质量,用量为10~15 mL/kg·bw,肌肉注射,间歇性给药2次,间隔时间为30~35 d。

5.2 硝氯酚片

根据羊的体质量,用量为4~5 mg/kg,空腹内服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3 d。

5.3 氯氰碘柳胺钠

根据羊的体质量,用量为0.1~0.2 mL/kg,肌肉给药,间歇性给药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2 d。

5.4 阿苯达唑

根据羊的体质量,用量为15 mL/kg,空腹内服给药,间歇性给药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2 d。一般阿苯达唑可与氯氰碘柳胺钠联合用药,可提高羊肝片吸虫病的驱虫预防效果。

5.5 芬苯达唑

根据羊的体质量,用量为20 mL/kg,空腹内服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4~5 d。

5.6 中药治疗

龙胆草30 g、槟榔30 g、赤芍25 g、贯众20 g、木通20 g、豆蔻15 g、厚朴15 g、泽泻10 g、甘草9 g,加水煎汤空腹灌服,每日2 次,连续给药3~5 d。羔羊用量减半。该处方具有杀虫、清热、解毒、止血、凉血、健脾养胃、温中化湿的作用,可对症羊肝片吸虫病出血及炎性症状。

6 治疗案例

6.1 发病情况

某养殖场原饲养波尔山羊233 头,2019年8月中旬从外地购进羔羊20 头。2019年9月9 日有2 头羔羊先后突发倒地,检查有体温升高症状。患病羊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且伴有腹泻症状。对其他羔羊检查,有11 头羔羊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背毛杂乱的现象。购进羔羊到9月中旬共发生死亡5 头,以幼羊为主。从9月中下旬开始,羊群中精神沉郁、乏力、背毛粗乱、食欲减退、便秘与腹泻交替性等症状出现的羊数量增多,患病羊中羔羊所占比例较大。部分病羊出现眼睑水肿、颌下水肿、腹中水肿等症,患病羊呈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和身形消瘦问题。对病羊先后间歇性的采用抗生素治疗5~7 d,治疗无效。

6.2 诊断及剖检

9月25 日工作站兽医人员前去诊疗,初诊为羊肝片吸虫病。对病死羊剖检,见腹腔有大量积液,十二指肠肠壁增厚且有出血点,肝脏肿大,胆管肿胀增厚,肝叶面可见明显的出血点及血凝快,胆囊内胆汁充盈,有虫体分布。取肝脏及胆管样本进行镜检,可见与姜片吸虫形态相似的虫体。此外,取8~10只病羊的新鲜粪便,每只羊取粪便3 g,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采用40~60目的纱网过滤,将残渣再放入烧杯内静置约30 min,滤出上层液。重复此沉淀操作多次,直至上层液体清晰透亮,最后用吸管取沉渣放置在载片上进行镜检,在9 份样本中检出了形似姜片吸虫的虫体。虫体有明显的卵盖。结合临床症状和镜检结果,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4]。

6.3 治疗

采用三氯苯唑注射液+牲血素肌肉注射+中药治疗的方式。三氯苯唑注射液羔羊用量为10 mL/kg·bw,成羊用量为10 mL/kg·bw,群羊全部注射2 次,间隔时间为30 d。牲血素羔羊用量为3~4 mL/只,成羊用量为5 mL/只,群羊全部注射2 次,间隔时间为3 d。同时用龙胆草15 g、槟榔15 g、赤芍12 g、贯众10 g、木通10 g、豆蔻9 g、厚朴9 g、泽泻5 g、甘草3 g,煎汤空腹灌服。前3 d 给药2 次/d,之后1 次/d,连续给药7~14 d。成羊中草药用量各加1 倍。对病羊调整日粮,增加蛋白性精料,减少粗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添加益生菌,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盐+葡萄糖,补充营养,增强羊的体质,促进羊机体健康的恢复[5]。

除治疗外,还指导养殖户在水池中或放牧区域的水体中投放10~20 g/m2五氯酚钠,对养殖场内外采用硫酸铜溶液5 000 倍液,按照5 mL/m2的量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杀处理,每日1 次,直至羊群全部恢复健康。对病死羊统一采取先消杀再无害化深埋处理的方式,预防寄生虫传播扩散。

6.4 治疗效果分析

6.4.1 治疗效果

用药20 d 后羊群整体状态趋于稳定,病羊症状显著好转,且再无病死羔羊。该养殖场本次羊肝片吸虫病发生在秋季,为急性期和慢性期高发的时段。前期羔羊突发倒地死亡,主要原因是购进羔羊体内带虫,7月—8月为肝片吸虫活动的高峰期。在虫体移行的过程中,对羔羊十二指肠、腹腔、肝脏、胆管等造成严重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羊肠、腹腔、肝脏及胆管发生严重的出血症及炎症,造成贫血及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是因为虫体移行至肝脏、胆管内后进行持续性的活动,炎性症状在不断的发生、加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兽医采用多种驱虫杀虫方法联合治疗,同时配合养殖场消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有效消灭的病原,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有效的控制了肝片吸虫在羊体内的活动。中药治疗根据虫体对羊机体造成的出血损伤、炎性症状、脾胃虚弱等症对症用药,有效提高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效果[6]。

6.4.2 提高治疗效果的措施

(1)及时确诊。及时确诊是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的前提条件。在进行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时,应该先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诊,然后取羊群粪便样本反复过滤后做镜检。发现病死羊后做好防护,进行剖检,对羊的十二指肠、腹腔、肝脏、胆管等部位进行检查。检查发现肿胀、出血、充血、腹腔积液、胆管积液及胆管内有虫体,结合临床症状一般即可确诊。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安排镜检,以尽快确认诊断结果。

(2)准确用药。羊肝片吸虫病治疗的原理在于“驱虫+控制感染+促进恢复”。羊肝片吸虫驱虫病方法较多,可选择的药品也较多。在治疗时,应该准确选择药品,并科学、合理地控制药量。由于羔羊肠胃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用药时应在成羊基础上减半。此外,还应该根据病羊病症程度、体质控制药量,预防用药过量的问题。驱虫治疗时,还要控制好驱虫频次和用药的间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驱虫预防。在采用中药治疗时,建议根据不同羊病症表现、体质差异配伍处方,调整中药材的入药剂量,以达到对症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7]。

(3)重视隔离与消杀管理。羊肝片吸虫可通过中间宿主、羊的粪便等渠道传播扩散。为有效的防治羊肝片吸虫病,养殖户应该在驱虫后及时清除羊舍的粪污及垫料,并采取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羊舍内外采用硫酸铜溶液5 000 倍液等进行全面有效消杀处理,对饮用水采用五氯酚钠消杀,消灭病原。对病死羊及时采取消杀,统一安排无害化处理。此外,养殖场还应采取隔离管理的方式,要尽可能的采取多样化的预防方式,最大化控制病原及其传播途径,以达到巩固羊肝片吸虫病治疗效果的目的。

(4)加强营养管理。羊肝片吸虫病对羊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包括脾胃系统、肝胆及腹腔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病羊机体虚弱,营养吸收能力差。治疗期间,应该加强对羊群的锻炼和营养补充,特别是加强体质较弱的羊的特殊性营养饲养,通过增强营养提高羊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一方面促进羊机体尽快恢复,另一方面通过增强体质提高羊的抗病能力,预防其他疾病及其影响。对体质较弱的羊,应该根据身体状态及其营养需求选择易吸收的饲料搭配日粮,并做好微量元素、益生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8]。

(5)加强预后预防和干预。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养殖户应该将定期驱虫作为一项预后计划,每年在3月—4月、7月—8月、11月—12月安排多次驱虫,确保对羊肝片吸虫病做到长期有效预防。在预后羊群状态达到稳定的前提下,养殖户还是要加强对放牧场、圈舍及羊群体质的饲养管理,做好消杀和营养管理。

7 结语

在进行羊肝片吸虫病诊断时,应根据羊肝片吸虫病不同时期的体温升高的共性症状及羊群病羊的不同临床症状,结合剖检、镜检诊断方式进行有效的确诊。确诊后采取有效的杀虫驱虫方式,配合消杀管理、饲养管理,控制感染,促进病羊机体恢复。治疗方法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利用西药驱虫杀虫见效快和中药治本的特点,双管齐下,提高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羊肝病羊胆管
推羊肝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再治疗有哪些
白内障老人试试“一茶二粥”
山东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分析
治咳嗽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
羊快疫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