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①

2022-11-21杨孟杰孙莉莉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思政

杨孟杰,孙莉莉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亦是推动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奠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领域、高等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发展领域均围绕“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开展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等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积极付诸实践,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但从目前来看,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多集中于本科生的教学,对研究生层面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少,尤其对经管类各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更少,甚至出现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空白”、简单套用本科生课程思政模式等现象。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新战略举措,是一项恢宏庞大的历史任务,其科学真理性亟须在理论阐释及实践过程过程中进一步把握,但在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范围内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厘清其意义是首要前提。[1]

一、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坚定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理想信念

经管类各专业一直是研究生报考的热门专业,每年大批的经管类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投入经济管理领域的相关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职业操守的要求较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每一位经管类专业研究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端正方向,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以创新的视野思维开拓道路。通过教师有效地将爱党、爱国等思政元素融入基础课、专业课等教学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针对某一经济学事件所反映的思政知识进行的思维碰撞,可以有效地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

(二)提高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科研素质

随着教育部对研究生的学制进行规范调整,学术论文成为高校进行学术评定的主要依据,因此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科研量也随之增加,使不少学生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甚至出现学术不端的现象,与学术研究厚积薄发的特点大相径庭。比如,某些研究生在创造科研成果过程中虽具备充沛的理论知识,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但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人文情怀与思政素养,难以撰写出一篇贴合学术要求的论文。而课程思政的开展便是扭转这一窘况的不二选择,在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日常学习教育中,教师时时将人文情怀和科研精神渗透到课堂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帮助他们提升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培养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德才兼备

课程思政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一种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习得的思政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进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一部分,令学生在具备夯实的专业基础上加之思政元素的不断涵养,提高其组织能力、预测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整合、深度融合,在促进经管类专业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向社会输送了德才兼备的经管类人才。

二、对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途径和实施方法,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课教学中,并在课堂主体中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中的“课程”和“思政”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相辅相成,二者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渗入彼此后的化学反应。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也有别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政”,后者的重心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指导思想,而前者应理解为以“育人”为中心,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以德树人,向社会培养才高行洁的经管类人才奠定基础,所谓“课程思政当如盐在水”。[2]

(一)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要求

结合当今社会对经管类就业者“多元化、多视角、多层次”的考查方向,进一步找准研究生在就业中的“切入点”,着力提升综合素质,要求他们在校期间内拥有一套完整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在经管类专业研究生专业课堂授课中,教师在讲清知识体系的同时,探索一条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有效融合的路径,注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实践的结合,不能止步于讲解松散的知识点。此外,也要把握好“课堂”这一实施载体,不仅局限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实践课,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特点,引导他们对经济学事件有正确的思考,并时常与之围绕某一专题切磋琢磨,杜绝滋生“浅尝辄止”的惰性。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传统的封闭视角转向现代的开放视角,由“公式化”“范本化”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并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寻求经管类方向新的发展点,发挥研究生阶段自主科研强、育德能力优的功能,体现人文关怀,促进课程“有效性”向学生“自我提升”的转变。[3]

(二)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存在的困境

目前,在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中,各单位、部门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人或组织对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有偏差。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站位不高、力度不够,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完整的监督评价机制,导致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粗”,还没有建构起完整、坚实的协同育人体系。又由于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经费分配不均,大多投入学术性研究中,而降低了对经管类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支持力度,对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推进造成了诸多壁垒。

(三)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实践形式

让知识“活”起来,是课程思政中“思政”真正达成“育人”的关键,在本科阶段,课程思政的实践可能仅要求学生陈述某一经济学事件,或分享经济学家的贡献等表层研究,而步入研究生阶段,课程思政的推进可以结合当今国家最新政策、结合地方供给现状,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等环节,加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考的培养力度,从而让学生“活”起来。以长江大学为例,在“发展经济学”一课中,教师在学生具备宏观经济的储备基础上,以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切身感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心怀国家的经济学者利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调控经济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背后对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三、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管类各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实践中仍然存在“表面化”“硬融入”的问题,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够,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些问题与本科阶段课程思政比较类似,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目标没能凸显研究生阶段的“高阶性”

截至2018 年底,我国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为189.3 万,其中财经大类专科、经管类本科毕业生数为179 万人;经管类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0.4 万人,占比不足10%。目前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规模远小于本科生这一客观现状,导致一些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的落脚点主要放在了本科生,而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缺少深入研究,对于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未投入更多精力,没有根据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和符合研究生的培养层次来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思政体系,仅是简单套用本科生课程思政方案,无形中矮化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4]

虽然经管类专业研究生人数较少且大多数已经形成了稳固的“三观”,但是他们将来所从事的岗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若不对他们进行完备的课程思政的投入,不能引导其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就很容易对我国的下一批经济领域的高精尖人才的培育工作造成掣肘,甚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课程思政形式没能凸显研究生阶段的“创新性”

当前部分教师仅仅采用了以传统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较为单一的教育手段,不仅会减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作用,而且与研究生课程教学“高深学问”传授交流不匹配,不利于研究生政治观教育的培养,致使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流于浅表化,达不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三)课程思政内容没能凸显研究生阶段的“挑战度”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不够深入细致,思政教学案例列举倾向于“新闻化”,相当一部分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停留在望文生义层面,只是简单地提及某些思政元素与政治事件,并未运用思想政治的理论向学生分析政治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经济学问题,何谈培养经管类专业研究生敏锐的政治辨别能力。

(四)研究生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较低

由于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具有涉及的模型复杂、抽象性较大、科研任务繁多等显著特点,再加之经济学经常将经济问题进行高度拟合形成经济规律,抑或将经济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的学科属性,导致部分研究生为尽快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专业层次的研究和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储备中,而忽视了在课程思政上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他们通常认为思政浮于浅表,不需要探究,或者并不知道如何在思政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不具备深入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此外,经管类专业硕士生导师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考核的改革中普遍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经管专业能力方面,而弱化了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的探索,忽视了将思想政治观点、精神价值元素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带领研究生一起思考、探索,使得课程思政存在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制度不够完善健全等问题。这些因素均制约研究生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四、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措施

(一)加强经管类专业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建设

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身为“大先生”的教师,首先,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思想建设是基本前提。要打破思政教育只是思政理论课的“责任田”的刻板观念,把教书育人理念真正印入脑中,只有对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地传递给研究生。其次,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能力建设是核心任务。要把握思政教育的严肃性和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并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和实践活动中灵活地展现,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的双重教育成效。最后,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学术作风建设是根本保障。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上,研究生导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明白只有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才能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学术人。

(二)构建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管理体系

课程思政能否在经管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如约建成,关键在于构建实施客体——完善的考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需围绕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顶层设计,结合经管类专业自身“发力点”,摒弃偏见,打破壁垒,致力于课程思政的建设,始终牢记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具体实践,切实摆脱“水课”的称号;校、院可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的总抓手,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总布局,出台相关政策,将课程思政落实落地,包括建立健全制度、优化考评管理、强化支撑保障等各个环节,建立全方位、系统性、规范化的课程思政组织管理体系,切实做好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基础性工作。

(三)明确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改革方向

首先,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要有别于本科生,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重复,从思政理论知识方面来看,前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与“识记”,后者是对其“运用”与“创新”,在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中,要针对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对经济学问题思考的全面性来挖深、讲精、摸透,注意思考和提升。这样既能保证教育的连续、深入,又能避免出现炒冷饭或者把本科生的课程思政内容生搬硬套地刻盘到研究生教育中。

其次,注重德才并育,坚守职业操守。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改革仅是确保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指导思想吗?答案是否定的!课程思政的设立主要是摸索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讲诚信、精学术、高素质的卓越创新经管人才奠基。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了解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内涵,找准前沿方向、新颖思路,同时教育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中切勿出现道德缺失等不可逆转的错误。

(四)丰富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应立足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打造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实施渠道。在课堂教学方面,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校内第一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参与主修课程以外的其他项目组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比赛等,也要与校外实训场所、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等第二课堂形成联动,各方协同才能将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成效发挥到最大;在课程设计方面,结合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自主探究性强、思维模式活跃的特点,引入一些当今热门的经济学案例作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组织学生各抒己见,进行“头脑风暴”,让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走上讲台,分享他们领会的专业思政和思政内涵,打破原有“灌输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研究生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手段上,应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积极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提升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解决困扰已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新兴技术真正融入新时代思政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的便捷性,有助于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打造多个课堂的课程思政协同发挥作用

发挥全员思政的协同效应,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导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研究生辅导员应形成合力,打造多个课堂的课程思政协同发挥作用,包括经管类各专业课和通识课在内的所有课堂,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出亮点、出特色,共同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真正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

猜你喜欢

经管类研究生思政
月度荐书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医药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