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荣“阳气论”思想在硬皮病治疗中的应用简析
2022-11-21孙丹卞旭马科党李美红闫小宁
孙丹,卞旭,马科党▲,李美红,闫小宁
(1.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2.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韩世荣,陕西省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为成氏长安皮肤流派第三代传承人,擅长硬皮病等皮肤科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笔者在对韩老门下跟诊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并对其相关著作、文献资料、弟子的跟师笔记等进行考证时,发现韩老特别注重阳气与硬皮病的关系,而临床医家多从“虚滞、痰瘀、从肺脏”等角度论治硬皮病[1-4]。今就韩老“阳气论”思想在硬皮病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阳气与硬皮病的关系
阴阳乃天地之道,万物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5],指出阳气乃生命之根本,是气血运行的动力及本源。硬皮病可归为中医“皮痹”范畴,皮肤的健康需依靠卫阳之气,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的基本病机,“阳气不足”为硬皮病发病根本,“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成为硬皮病发病之标[6-7]。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元阴,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营卫化生之源。脾肾失其调摄则易损伤阳气,导致五脏气化功能失常,使气血营卫温煦布散失常,脾肾阳气失常为痹邪发病的病理基础。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工作烦劳过度,作息非时、心性浮躁,嗜食生冷寒凉,不少人长期伏案压抑督脉;自然环境变迁致使空调使用过度,空气及水质污染;临床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滥用等,凡此种种导致阳气耗损难以温养气血津液,阴寒凝结所致发病。
阳气生化失司时,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无法正常的生成、输布及代谢[8]。阴气滋生有形之邪蓄积体内形成寒、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加重阳气运化负担,阳气不足可见生理功能减退,以“怕冷喜暖”为主要表现。皮痹作为痹症的一种,理应因人禀赋的不同而有寒热之分,但理论源自于实践,韩老经过多年对硬皮病的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本病病性应属阳气耗损导致的寒湿证,而无热证[9]。硬皮病患者常因“阳气少,阴气多”,或后天摄养不慎,阳气受损,临床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表现,如畏恶风寒,肢体清冷,耐夏不耐冬,喜温饮食等,部分硬皮病早期可见皮损紫红斑、红肿或轻微痒痛等表现是由于寒湿瘀阻血脉,邪正交争,欲驱邪外出,并非热证或湿热证,若误用寒凉则势必如同助纣为虐,致病情加重,迁延难愈。
硬皮病通常以皮肤肿胀、萎缩、硬化等为主要表现,多数医家能考虑到寒凝、痰湿、瘀滞等病理因素,韩老认为上述致病因素中,阳虚为发病之根本,阳气亏虚,阳气不能化津为气而成内湿,湿邪蕴积肌肤、腠理,则形成皮肤肿胀;阳虚则寒,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皮肤失养而逐渐萎缩;寒湿相合皮肤如水遇冷成冰而皮肤逐渐硬化,触之石硬冰冷;阳虚日久则脾肾虚衰,如不及时治疗可累及五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阳化气,阴成形”[5],有形之病邪乃为阴成形的产物,阳化气才能维持阴成形的正常运行,气血得阳气鼓动则生化有源,脏腑得阳气温煦则复健有力,肌肤充养有源方能润泽丰满。
2 韩世荣从“温扶阳气”论治硬皮病
韩老认为从“温扶阳气”论治是硬皮病的基本治则,且需贯穿到治疗的各个阶段。硬皮病主要以脾肾阳气虚损为主,出现生命的活力降低,经络、脏腑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迟缓,机能衰退、反应低下、代谢热量不足。治疗应以“温扶阳气”为主要大法。韩老临证喜用通脉四逆汤加减治疗硬皮病。在“附子辛温、无姜不热、无麻黄不通”的理论指导下[9],韩老宣痹通阳喜用麻黄、干姜辅佐君药附子;同时又善加桂枝、羌活、路路通等引经药,辅以熟地、当归、白芍等固护津液之品共为佐药;同时注重外治法的温阳通脉之功。
2.1 妙用附子
附子辛温性热,性走不守,通行十二经,上下内外无处不到,既能温脾肾之阳,又能扶命门之火,兼有通阳、潜阳、回阳、固阳之效,散寒除湿止痛之功[10]。韩老认为,应用附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神行具备方可用附:以“舌脉神色口气便”为纲,归纳为“舌质淡或淡红、黯淡、青黯或者淡白,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白滑润腻、灰腻等舌无热象;脉息无神,沉细微无力或者浮空;其人四肢不温或手脚冰凉,行多安静,目瞑倦卧,声低息短;面色唇口淡白无华,口不渴或者渴喜热饮;二便自利或者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只有具备这些症状才能使用附子,万万不可非其证而用之。(2)使用炮制附子从小剂量开始:具体根据虚寒轻重严格掌握附子的用量,即一份寒一份量。第一次宜10 g起始,根据病情逐渐加量至有效剂量,病退十之七、八就要更方。附子有毒,正如祝味菊先生所言:“附子是心脏之毒药,又是心脏之圣药。变更附子的毒性,发挥附子的特长,医之能事毕矣。”炮制过的附子方可入药,根据病证分别选择盐附子、黄附子、黑附子。临床应用最多为黑附子,其温热作用强。盐附子有咸味,力宏毒大,然其温补肾阳、镇痛作用极佳;黄色附子适宜寒邪重者或者兼有脾胃功能虚寒者,药力较大,初次剂量需在20 g以下。(3)鲜姜长煮以祛毒:鲜姜同煮后可以增强附子辛热之效,可引药入中焦,小剂量制附子需与鲜姜同煮半小时,40~80 g用量者至少煮1 h以上。若需要长期使用宜加薏苡仁、生姜、泽泻、通草等,以甘淡渗泄其毒,防其逐渐蓄积为害。
2.2 不废养血益阴
硬皮病虽然由阳气不足,邪气痹阻脉络而成,但纯以温阳为治,则恐有烁阴耗血之变,故在鼓舞阳气同时,需配伍滋阴养血之剂,既可制辛温劫阴,又可益阴化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常用药有熟地黄、白芍、石斛、麦冬、怀山药等,益阴而不滋腻。又由于寒湿入络,经脉久闭,气血不得灌流经脉,故皮损麻木不仁、不觉痛痒,“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荣,故为不仁《素问·痹论》”[5],所以韩老在补阳同时,常伍以当归、熟地黄、黄精、丹参等以充养营血。
2.3 详审细辨,重视通络引经
韩老认为,硬皮病每在阳虚阴盛基础上,兼有其他病理因素,进而影响经络畅通,变证百出。故在温阳益气同时,特别重视详审病机及通络引经药的使用。临证用药不可固守一端,需详审细辨,随证加减。如兼见脾阳虚弱,水湿不运者,则兼温补脾胃以去湿,使湿浊去而络自通,并绝生痰之源,药用党参、白术、干姜、半夏、茯苓之属;兼心阳不足,瘀血阻络者,必以温心阳通络,使阳气复,络脉得温以通,药选红参、桂枝、薤白之类。血虚者,养血荣脉以通之,如黄芪、当归、阿胶之类;津液有伤者,润养滑利以通之,如山药、生地黄、沙参之属。尽管所用之药不尽属温阳活血通络之品,然而用之得当,则何药无温阳活血通络之功?正如高士宗《医学真言》所言:“通络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着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无非通通之法也。”
韩老还特别重视引经药在温阳通痹中的协同作用,凡是能让药物直达病所者均可作为引经药,加入引经药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韩老喜用浮萍、桂枝、生姜皮、艾叶以引药达皮;加入葛根、白芷、羌活引药上达头面;加入桑枝、姜黄、乌梢蛇引药于上肢;加入瓜蒌壳、薤白、丝瓜络引药上胸廓;加入川楝子、延胡索、小茴香、乌药引药入腹;加入向日葵、路路通、天龙等药入食管;加入白芥子、浙贝母、杏仁等药入肺;合并全身症状者加入王不留行、蜈蚣、马龙头等引药温通全身;皮损泛发或表里同病者,辄用附子、王不留行、蜈蚣、马笼头等以通行十二经。具体应用时,常根据辨证,灵活选用。另外,引经药可引导气血,同时引导病邪使邪有所出。例如韩老师常以附子、王不留行、蜈蚣、威灵仙等通行十二经的中药,祛除寒痰瘀滞,开通经络,以使气血布散荣通,逐邪外达。
2.4 注重外治
韩老临床也喜用外治法以温经通络、蠲痹散结。常用的有中药热敷法、灸法及火针法[11]。韩老用“血竭、艾叶、桂枝、麻黄、落得打”等18味草药研发的软皮热敷散是我院院内制剂,临床应用效果较好[12],使用时将散剂用布包好,淋黄酒后蒸透,趁热煨敷患处以温通血脉,黄酒辛温散寒通络可以增加药物温散寒凝、温阳通脉之功。灸则多选阿是穴及督脉灸以温阳通脉,督脉灸宜在三伏天进行以取“春夏养阳”之义。从硬皮病的病机来看,阳气不足,邪气锢结肌肤络脉,气血凝滞,药力难达,而局部施灸后,热力直达病所与硬皮病阳虚寒凝之病机最为相合。另外,火针治疗通过借助火热温壮阳气,也有开门祛邪、以热引热之用。
3 验案举隅
某女,37岁,2011-06-05一诊。以“皮肤变硬2 a,加重2月”为主诉,发现胸前皮肤变硬2 a,未重视,未用药治疗,近2月无意中发现右侧腰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变硬发白,有蜡样光泽,无自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病理检查确诊为“硬皮病”,治疗给予中药汤剂(桃红四物汤),效果欠佳,来我院求诊。四诊:神志清、精神差,形神倦怠,面色淡白无华,四肢偏凉,口唇色淡暗,胸腹及四肢内侧皮肤变硬、色白伴有蜡样光泽。舌质淡红舌边有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口不渴,畏寒喜暖;纳寐可,小便调,五更泻。肝功能:总蛋白82.7 g/L,蛋白36.3 g/L(偏高),白球比下降。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RO-52(+),SS-B(+++),SCL-70(++)。血沉:40 mm/h。心电图:2、3、avF导联ST段下移。血尿粪常规、肾功能、胸部CT等其他检查未见特殊异常。中医诊断:皮痹(脾肾阳虚证)。西医诊断:硬皮病。治法:温补脾肾,活血通络。方药:通脉四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黑附片10 g,干姜10 g,炙甘草6 g,桃仁15 g,红花 8 g,当归12 g,熟地15 g,川芎10 g,白芍15 g,黄芪20 g,王不留行10 g,蜈蚣1条,肉豆蔻10 g,牛膝10 g,共14剂,水煎服,1剂/d,首次用附子,嘱其将10 g黑附片与10 g鲜姜同煮30 min后混合其他药同煮30 min,分早晚口服。外治:软皮热敷散,黄酒拌湿后蒸热,局部热敷,30 min/次,2次/d。同时配合艾灸悬起灸,20 min/次,1次/d。
2011-06-19二诊:四肢不温症状较前改善,胸部皮肤仍硬,四肢皮肤较前变软,纳寐可,大便成形,小便调。上方将制附子调为20 g,加麻黄10 g,丝瓜络10 g引药上达胸表,共14剂,水煎,1剂/d,分早晚口服,煎煮法同首诊。继续进行软皮热敷散及艾灸治疗。2011-07-03三诊:治疗皮肤症状好转,无其他不适,上方中附片加至30 g,共14剂,水煎,嘱其将30 g黑附片与30 g鲜姜同煮1 h后混合其他药同煮30 min,1剂/d,分早晚口服。其他治疗方法不变。2011-08-05随访诸症改善。
按语:“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本例患者发病日久,虽未有出现系统症状,但病程日久伤及脾肾阳气。阳气不足则四肢不温、畏寒喜暖;阳虚阴盛,虚寒中生,与风寒之邪同气相求,凝结肌肤腠理,阴血水津凝结不布致使皮肤肿胀硬化;阳气长期受阻,寒湿瘀阻血脉,则可伴有口唇淡暗,舌有瘀斑,可伴有口渴不喜饮或口不渴等瘀症;其初诊医师见有瘀证给予桃红四物汤未获效,其虽有瘀,但为何无效?实乃阳虚瘀阻,营血疏布失常,气机受阻,同时有脾气运化失常等证。只需在桃红四物汤基础上合通脉四逆汤温通经脉即可使瘀得温而行,合黄芪益气助阳,蜈蚣善行通络,王不留行引药通络,肉豆蔻温中健脾,牛膝少许苦寒药以求阴中求阳。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后随症加减,药证相应,故得获效。
4 小结
韩世荣老中医在治疗硬皮病中有“温阳法、通络法、化瘀法、和营法”等治疗大法,“温扶阳气”为韩世荣老中医在治疗硬皮病中的主要思想之一。在“温阳法”中韩老喜用通脉四逆汤治疗硬皮病,重视辨证论治、主张内外合治硬皮病。临床强调附子在硬皮病中的使用方法,善用引经药,重视滋阴养血药在补阳法中的配伍作用。韩老“阳气论”思想在硬皮病的临床诊疗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指导意义,值得学者学习继承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