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编辑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21王建波
□文│王建波
教材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人类文明成果、民族优秀文化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指导管理教材工作。进入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出版进入了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其中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质量教材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和组成。[2]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教材建设全面加强,教材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系基本完备、质量显著提升,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育人功能显著增强,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3]
教材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材编辑工作,新形势下对教材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找准中小学教材编辑在教材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明确编辑必备的专业素养与发展路径,加强保障提升编辑的专业素养,实现教材编辑的专业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教材编辑的职责与使命
教材编辑在教材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材建设与教材出版队伍中的核心群体。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总体上说,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于各级各类教育,落实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落实于教育的全过程。[4]教材建设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教材内容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材,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年轻一代。因此,通过教材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材编辑的主要职责与使命。在中小学教材的建设过程中,编辑应该努力寻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实施路径。一套有生命力的教材背后需要深厚的研究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学术资源和持续的服务支持作为支撑,只有把教材建设放在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一线教学的架构体系之下,教材建设才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教材编辑还应从服务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角度,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编辑工作的切入点,让基于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教材出版工作中落地生根。中小学教材编辑及出版工作既要有专业上的前瞻性研究和引领,又要有扎实的内容支持和服务保障。因此,教材建设不仅是一项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对教材出版社而言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材建设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抓手,围绕建设教材内容体系、服务教学评价需求、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这条主线推动工作,教材编辑也应聚焦这一主线开展编辑出版业务,构建符合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教材内容体系、配套资源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模式。其中,教材内容体系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是教材品质的核心,也是教材编辑工作的集中体现;编辑围绕教材内容策划开发的配套资源体系,是教材内容的延续与必要补充;专业服务体系则是教材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是编辑工作创新的重要方面。教材编辑工作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服务于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这也是教材编辑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二、教材编辑角色定位与专业素养
中小学教材关系到千百万中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中小学教材既应符合一般图书编辑出版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更有其作为特殊图书产品的特征与属性。因此,基于教材建设的复杂重要性和对教材编辑职责的要求,教材编辑既要有编辑的基本功底,又要有学科的专业背景;既要联系专家学者,又要面对一线教学;既要能策划统筹,又要会组织协调。可以说,优秀的教材编辑应当是个“多面手”,在教材建设的不同环节承担不同角色,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1.教材编写的组织引导者,教材内容的策划者与把关人
中小学教材体现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编写应该建立在对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规律等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大多数教材出版社都是依托教材编写组或相关的专业团队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明确教材的编排结构与编写特点。这是建设高质量教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不能忽视教材编辑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科教材的编辑,首先应该成为教材编写的组织者,与教材主编一起整体统筹规划并引导编写团队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教材编辑要努力成为教材内容的策划者与教材编写的把关人,既要宏观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确立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内容框架;又要深度参与到教材内容的讨论、统稿过程,尤其是作为执笔者参与教材具体内容的编写。这样的角色定位将会极大地促进编辑工作的进展,为教材的系统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对教材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素养、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综合视野,以及教育心理学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教材编辑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出版政策及出版规范、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相关知识,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国内外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及编辑出版业务能力和学科领域的专业水平等。
2.教材使用的实施指导者,教材实践的执行者与推动人
中小学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其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中小学教材出版与一般图书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后者随着正式出版并且到达读者手中,基本标志着图书编辑工作已大体完成;而教材出版并抵达师生手中,往往意味着教材编辑工作才真正开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主要因为教材承载着育人的重要功能,要通过教师教学落实到每一堂课,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因此,教材出版社还应当围绕教材使用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教材编辑作为联接出版社、编写团队和教材使用地区的天然纽带,理应成为教材使用的实施指导者,为一线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作为教材实践的执行者与推动人,教材编辑首先应当具备敏锐的市场意识,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准确把握一线师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其次应当具备选题策划能力,通过开发教材配套资源丰富教材内容资源体系;再次应当具备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等活动解决师生教材使用中的问题;最后还应当具备实践创新能力,能借助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整合多方资源为一线师生使用好教材提供专业支持。
3.教材出版的统筹主导者,教材运营的发动机与负责人
在教材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中,教材编辑的工作从选题立项到教材使用贯穿始终,承担了教材编写、教材送审、教材出版、教材配套资源建设、市场推广和教材使用地区专业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在“教材内容体系、配套资源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教材建设过程中,教材编辑是教材出版的统筹主导者,要统筹规划教材的长远发展,整体推进教材质量管理与品牌提升,发起并推动教材建设的重点项目及主要工作。
作为教材运营的发动机与负责人,教材编辑应当具备项目运作能力,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教材审查机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科学会之间的联系,掌握教材相关政策,整合教材建设的优质资源,调动各方优势力量推动教材项目良性运转;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围绕教材一体化建设探索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研究教材建设规律、把握教材建设方向,为教材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建设做好布局;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好与教材编写团队成员、教材出版及营销人员、一线教研人员和师生等的日常沟通,既要确保教材的内容质量,又要协调教材的出版进度,还要策划开发多种资源、设计组织各项活动,保证教材编写、出版、推广和使用等重要环节工作顺利实施。
三、教材编辑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路径思考
教材编辑角色定位的多样性,对编辑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决定了其能力提升应探索多元路径以实现教材编辑的专业发展。
1.加强政策学习,落实出版规范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强化教材建设的战略地位,这就要求教材编辑不断加强政策学习,把握教材建设的大政方针。2019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为教材建设搭建了系统完整的教材管理制度体系,全面规范、明确了教材编写、审查、研究、选用、使用、监测等的各项制度,有利于我们了解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把握教材发展的规律。2021年8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教材进行了系统安排和整体设计,各教材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不同学科独特优势和资源,积极探索具体工作思路与实施路径,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国家对教材出版还有严格的编辑出版规定,如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规定了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教科书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的卫生要求,严格规范儿童青少年的教材等出版物的字体、字号、行距等,在教材出版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
2.注重教材研究,深度参与教材编写
深度参与教材研究与教材编写,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内容特色,是做好教材编辑工作的基础。编辑的研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参与教材建设的程度。教材编辑作为教材编写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为教材编写和出版提出建设性意见,具备与教材编写团队和学科专家进行学术对话的能力。
教材研究是教材编辑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除教材本体内容的研究,如教材整体理念与特色、教材编写体系体例、教材内容比较研究之外,还可以研究教材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教材如何影响一线教学与评价。此外,优秀的教材编辑首先应该是合格的教材编写者,使自己融入教材、研究教材,与作者平等地对话、共同探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为整套教材的编写把好关,确保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只有主动参与教材研究、深度参与教材编写,从研究层面把握教材建设的规律,教材编辑才能不断提升编辑学术能力,增强学科业务水平,逐步成长为专家型编辑,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3.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教材使用
教材编辑应深入一线与师生进行交流,加深对教学实际和教材使用情况的了解,通过策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等方式,为一线教师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提供服务与支持。目前大部分教材出版社都已将教材培训、回访和学科研讨会议作为常规服务。但随着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开展针对性更强、用户体验更佳的活动,提供更精准的支持,是体现教材专业性、适宜性的重要方面,是对教材编辑专业素养的重大考验,同时也是发展编辑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服务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课程改革和学科教育的热点研究向实践转化,通过教材使用将课程理念在课堂落地。教材编辑需要统筹推动教材的选题出版、资源建设、课题研究、教研培训、教学改进等,促进教材出版与教材使用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使用地区对教材的黏性。比如,通过选题策划将研究层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以课程资源或教学案例的方式向一线推广;又如,以课题为切入点,由课程专家、教材专家和一线人员组建专业共同体,探索研训一体模式,以改进课堂教学为导向开展持续的跟踪服务。在创新教材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教材编辑要密切关注学术前沿,不断提高策划组织能力,将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出版推广;学会协调专家等各方资源,不断提高统筹沟通能力,持续推动活动开展。通过核心能力的提升促进教材编辑的专业发展。
四、教材编辑专业发展的机制保障
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版业转型升级逐步加速,行业细分越来越深入,出版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复合型出版人才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5]这种趋势对教材出版更是如此。在教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教材的品牌和质量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而教材编辑的专业发展程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不断深入,各教材出版社都在持续探索、总结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规律,形成各自教材建设的机制与特色。目前教材出版社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国家对教材出版的高标准、严要求与教材队伍专业能力不足、教材建设机制保障不够的矛盾。出版社应加强教材建设的制度保障,特别要加大对编辑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教材编辑创造相应的条件与环境。
教材出版企业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战略引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补齐短板、继承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6]首先,教材出版社应优化组织架构,满足“教材内容体系、配套资源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资源配置与运营需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发挥教材编辑的专业性,并加强各个业务板块对教材的支持,整体协同助力编辑专业发展;其次,强化科研管理,为教材编辑提供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出版社应引导编辑积极开展教材及出版研究,结合教材建设工作的需要和编辑专业发展的需求,鼓励编辑申报各个级别的出版科研课题,以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项为驱动,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7]最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评价制度,创新管理方式,结合教材编辑的学科、专业等不同背景实施差异化考核,鼓励支持编辑进行业务学习与学术交流,激发教材编辑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导他们向专家型学者型方向发展。
五、结语
新时代教材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出版社应不断探索教材编辑专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引导编辑提升专业能力,步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教材编辑必须认清教材建设趋势,更新教材发展理念,勇于创新拥抱变化,敢于实践追求卓越,善于把教材编辑“故事”讲得更加专业,为建设高质量教材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