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路径探索
2022-11-21德青泽吉
德青泽吉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0)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和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之上,与此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推动。要让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切实达成上述目标,关键是高校思政教师及辅导员要遵循学校领导的组织安排,对课程计划予以适当调整。此外,教师之间也应相互协作并共同参与管理规划,这样有利于形成符合高校学生管理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继而确保思政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水平
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学生管理活动相互融合。在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全面提升广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还要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还要本着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了解学生的实际诉求,了解其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以学生的基本诉求作为支撑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设计和规划。
(二)建立和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已然与此前产生了较大区别,因此,为维护学生管理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的融入必不可少。还要积极进行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除此之外,大学生主体正处于心智不断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也容易出现。为此应该本着刚柔并济的基本原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模式的优化。
(三)疫情防控背景之下,辅导员工作需要面对新的挑战
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学生出现问题都是综合性的,并不是单一的学业、心理问题,与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有关,所以辅导员有必要研究一个能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工作方式和基本原则,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引导,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成长成才工作。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建立规范化的协同发展机制
虽然在如今的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协同教育理念已然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普及和应用,但是教育管理工作协同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备。这就导致高校学生的管理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协同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危机。其原因主要在于顶层设计不足,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备。从整体上来进行分析,高校组织管理部门仍旧全面肩负着管理高校学生的主体责任,导致教育工作者依旧很难拥有话语权,更遑论对高校组织管理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二)育人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呈现“孤岛”“碎片化”现象
从本质上来进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优化之间尚有冲突未能解决。如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均是以阶段性的教育为主线,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授与之阶段相对应的知识[1],以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和内化吸收。但是在学生管理活动综合推动的过程当中,仍旧应当以实际问题作为基本导向,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为管理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发展搭建起坚实的平台支撑。但是在实际活动当中,学生管理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协同融合难度比较大,学生的被动地位仍旧十分明显,这也是制约二者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效发挥对学生管理活动的支撑性作用和引导性作用。学生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高校内部的所有学生。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也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个人思想也不同,故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势必会导致个性化学生管理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和危机。因此,要想切实彰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力,并真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活动的协同发展,必须致力于相关标准的制定。要让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得到满足,要让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这样才能够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当中。但是目前高校管理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仍旧没有得到本质性变革。
(四)管理人员能力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需求
一直以来,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都是不容忽视的重点话题。这也应该成为高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内容,来循序渐进地推动和发展。目前针对学生管理活动,部分高校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有专门人员来进行管理。基于管理维度上来进行分析,学生管理活动也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也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为促进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度协同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操作能力。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化理论支撑,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然就会影响最终的发展效果。
三、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的重要论述。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
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作为辅导员应当利用重要节点和活动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架构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国情的教育活动以及中国历史的教育活动都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在具体教育活动推动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之上。而且教师也要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和渗透,为学生呈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动态化视频资源;通过实时案例的引入和分析,让网络思政平台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好帮手。优化思政育人方式方法,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为丰富,让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更为扎实,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思政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班级党员、学生干部选拔工作
学生干部不仅是学生优秀群体之代表,也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学生干部的选拔,不是一个个体性行为,而是一个群体性行为,因此在选拔过程当中,我们要以点带面,建立严格标准。首先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考查学生思想品德,让他们树立以服务学生为第一标准,考察干部的责任心、韧性、毅力,也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他在班级或者在学生团体当中要有能够让人信服的、接纳的一种综合素质。我们可以选择优秀学生干部树立典型,通过班长沙龙分享会这样的方式,让想要竞选学生干部的同学,或者已经是学生干部的同学,在“朋辈帮扶”的过程当中收获到经验和方法以及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要改进工作方式。过去对学生干部可能更多的时候是把工作任务派发给他们,然后等待他们来反馈,而现在要进行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不仅要安排他们去做什么,而且要教会他们怎样去做,并且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及归纳。最后让学生干部真正在处理事务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综合素质,使其眼界得到开拓。
(三)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
在学生教育活动当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还要积极发挥理论课程的主渠道、支撑性作用。通过学科整合理念的引入,让不同教育学科形成合力,共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事实上无论是哲学学科还是法学学科,无论是经济学学科还是社会学学科,都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这些学科的学习活动本身就会引发对政治制度体系的相关探索和分析,同时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念来作为支撑和引导[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样也需要哲学等学科的高度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充盈,变得更丰富。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学科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也是高度一致的,根本目标都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不同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举例来说,思想政治理论是以一种显性模式来呈现的,但是哲学社会学科则是以一种隐性方式来呈现的。只有实现协同并进,才能够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重点网络内容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信息摸排和风险管控
网络虽给教育带来了不少便利,但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故为营造好的网络氛围,高校需对网络监管给予高度重视。要切实做到有效监管,关键是建立一支完善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来协助教师一起开展网络工作。重视网络内容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信息摸排和风险管控,要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线下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要做好引导,运用信息技术、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还有微信、微课、微电影等)与思想政治教育,5G 与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发展的基本诉求作为引领方向进行教育内容的优化和完善。
(五)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协同多方力量推进学生管理
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每名教师都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发挥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应该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每名教师都应该了解自身的职责,都应该明晰自己所应该履行的责任。要引入更科学的管理方式,更优化的管理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关注高质量管理方法的落地实施。而且高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主体的培训,构建优质的师资队伍。一是要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原则,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采取因材施教以及差异化教育方法。二是高校应该给予教师更多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通过专门化课程的设计,在尊重教师兴趣、喜好的基础之上,让培训内容变得丰富、完备。同时,对学生管理工作者,高校同样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唯有确保教师管理队伍本身的优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对此,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座谈会,教师可在会议中谈及自身工作中遭遇的难题,以此集思广益解决,促进教师管理效力的提升。二是开展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使其掌握管理学生的先进方法,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深化辅导员与思政教师之间的关联,加大辅导员、思政课专任教师、学工处“三个部门”“三支队伍”整合力度,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全方位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3]。
(六)用思想政治教育赋能调整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
疫情的常态化要求,辅导员工作需要面对一个新的挑战,从宏观来说,教育者先受教育,那么作为辅导员,首先就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行为状态,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深入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思想上、认知上、价值观缺失而引发的问题[4]。
从微观程度上来说,要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传统的思政工作和新媒体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工作活起来,也要让思政教育工作来赋能。要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当中举办起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作用的发挥,为整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入更多活力。为思想政治的教育来进行赋能,开展学生活动过程中,调整思路,比如可以征集学生线上优秀文化作品,鼓励学生创作一些优秀网络作品,挖掘学生创作源泉,从活动成果来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开辟、建设更多优质、高层次的实践锻炼平台。“贴近学科和专业特点、贴近学生需求、贴近社会需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结合新媒体的语言特点和传播规律,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多元的互动交流,契合线上线下宣传报道活动。通过青春活泼的主题教育,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进而迅速赢得学生认可,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得到成长。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兴趣点有机结合,以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社会中增加阅历,提升能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推动,还应该实现内化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高度整合,积极发挥创新的优势。
四、结语
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摆在重要位置上,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和效率。目前学生管理活动正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因此高校也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性作用,帮助广大学生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成为先进的思想政治的传播者和弘扬者。与此同时,各个高校还应该将学生管理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协同整合,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诉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要求,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推动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