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百年奋斗主题与最高理想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

2022-11-21祝大勇袁美娟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中华民族

祝大勇,袁美娟

(河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样一个总揽全局的主题论断,为总结和评价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意义重大而深远。需要突出强调的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性任务与共产主义这一最高奋斗目标的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孜孜以求,毫不懈怠。只有全面准确把握两者辩证统一关系,才能更好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努力。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终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救民族于危亡之际,扶大厦于将倾之时,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1842年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议约条约所在的南京静海寺本意却是祈愿“四海平静、天下太平”,这是何等讽刺和耻辱。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谭嗣同写下与万民同悲的七绝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联军统帅瓦德西笔记中记录说,京津之间,“沿途房屋未经被毁者极为罕见。大都早已变成瓦砾之场…从大沽经过天津直到北京之路线上,至少当有五十万人,变成无屋可居”[2]。国家遭受屈辱,人民生灵涂炭,而文化上也变得极不自信,以至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钱玄同曾激进地提出废除汉字,改用罗马字母替代汉字,以绝国运衰微之根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如何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正是诞生于中华民族最危难的生死关头,虚弱中国犹如风雨飘摇里一座“将倾”的大厦,逐渐倾覆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需要指明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唯一、也不是最早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奔走呼号、鼎力奋斗的政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一大批仁人志士怀抱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与阻碍民族复兴的两大障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历史事实表明,其他政治力量无力从根本上扫除民族复兴两大障碍,无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在面对历史使命时,接过救中国与发展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历史大浪淘沙般的选择,彰显的是舍我其谁的历史逻辑。

从挽救民族危亡到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完成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民族复兴是关乎到整个民族前途命运和世界繁荣的重要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应当是为全民族谋利益、谋幸福,为整个世界谋和平、谋发展做出民族独特贡献的历史过程。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历史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斗争实现社会变革与发展,是通向全人类解放和幸福的必经过程。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只有阶级最先进、革命最彻底、目标最明确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真正实现。拥有9 500万中国共产党员的社会主义中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族复兴。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就必须经过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阶段,依靠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现实基础,而这一历史阶段也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路径。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历史逻辑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理性认知脉络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民族独立和复兴的历史使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中华民族和民族复兴进入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的过程,可以识别梳理出党的这种使命担当的自觉性。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二项就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到了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在我党领导之下,发动了英勇的爱国运动,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4]。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新中国的代国歌,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初步勾勒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新中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开始了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自从我们国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赋予这个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5]。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提法,并把初级阶段理论称为“全面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6]。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出现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重大论断[7],更加明确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内涵表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8]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法纳入大会主题,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首次将“中国梦”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联系起来,指出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9]。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

(三)历史定力:中国共产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然而这个历史进程的节奏和速度却可能有很大变化差异。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下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需要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审慎评估国际国内风险隐患,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要准备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应对那些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风险挑战,应对那些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应对那些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风险挑战,应对那些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风险挑战,应对那些危害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风险挑战,在斗争中提高本领,努力在斗争中取得胜利。

由此,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之际,容不得任何观望、迟疑、停留、也不能有丝毫的急躁、膨胀、幻想,必须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努力奋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处理好当下目标和实现最高理想最终目标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两点论,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共产主义的辩证统一,也要坚持重点论,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主要抓手和发力点,加强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防止好高骛远,超越当下阶段追求不符合当下实际的最终目标。

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源自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超越,在价值原则上始终坚持人民性立场,自觉审思和回应人的解放问题,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强大的生命力。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都是同义语,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就是共产党的永恒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基因”。回望党的百年历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系列重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精神之源:共产主义理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

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个是民族独立,一个是国家富强,即通常所说的“救亡”与“振兴”。然而,以何种思想引领救亡运动,又以何种思想作为指引的先进组织来凝聚革命力量,却经历了反复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经历了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设计下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方案的复制与失败,经历了对西方文化思潮中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改良主义等从接纳到批判,经历了从竞争进化论到社会互助论、从民主主义到平民主义,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世界主义、大同主义的了解与转变,经历了中国要不要讲社会主义、中国能不能讲社会主义、中国应该讲何种哪种社会主义的大辩论[10],最终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选择了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引领救亡运动,用共产主义命名的先进政党来凝聚革命力量。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来救中国,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的被动转为精神上的主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1]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旗帜就是共产主义,这个凝聚革命力量的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在28年革命历程中,培育和熔铸了生机盎然的革命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都内生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基因,高举着共产主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奋进历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获得无坚不摧强大力量的不竭源泉。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民族独立和复兴,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舍弃小我之私利,不怕流血牺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1945年毛泽在七大讲话中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24年来的牺牲奋斗时说:“这二十四年我们就是这样走的:七年是从建党到北伐战争,十年国内战争,八年抗日战争。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12]

(二)精神旗帜: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基本指引

在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系列战略步骤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这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夺取全国政权,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30年前所确立的理想——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以此大大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然而,为了继续前行,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克服许多新的困难,甚至付出更大的代价。1953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致开幕词说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绝不会不遇到困难的,如同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所曾经遇到的许多困难那样,也许还会要遇到比过去更大的困难。但是,同志们,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13]。新中国的成立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甚至将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凭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凭着保家卫国的使命责任,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性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向共产主义理想迈进,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热情。针对苏联模式暴露出来的一些缺点和弊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开始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思想成果。

尽管毛泽东曾经希望“建设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像革命中所犯的错误那么多、时间那么长”[14],但为了早一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经历了失误和曲折。然而,不能因为这些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就否定掉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15]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顶住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建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销援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所表现的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永载史册。

(三)精神支柱:共产主义理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伟业的重要支撑

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反复追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理解共产主义,怎么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怎么让中华民族赶上时代发展潮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与此同时,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大,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5]“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17]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满怀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摆脱教条观念的束缚,在认识层面逐渐清晰:共产主义既是一个非常高远的理想,又是现实的运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就将共产主义界定为“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运动”[17]。共产主义不是海市蜃楼,不是“天国必将来临”的弥赛亚预言。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看作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现实运动,看成是人类本质实现的进程,看成整个人类历史的谜底[17]。我们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逐步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逐步在社会中增加共产主义成分,逐步揭示共产主义的现实性[18]。共产主义是我们所有行动的依据,但不能脱离现实的发展阶段和现实的可能性,所以要清醒地界定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奋斗,锐意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社会主义的改革不是动摇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改革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观念、机制体制等的束缚。社会主义改革始终高举着四项基本原则的旗帜,而评价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最终落脚点还是体现人民至上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出估计和预判,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20世纪9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低潮,10个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世界各国共产党由180个锐减到130多个,共产党员由9 000万锐减到7 000万,在西方世界,历史将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失去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失去了社会主义的信念,失去了改革开放的信心。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化解了苏东巨变的风险,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5]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四)精神之钙:共产主义理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信仰底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9]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坚守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阵地,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极大鼓舞了国外共产党及左翼力量的积极发展,为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出低谷、步入复兴的起点。作为摆脱单一模式从自身出发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典范,中国很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关系严重失衡的局面,使人们看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希望。

永葆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精神密码,时时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都不能忘记我们要走向哪里。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20]共产主义始终是党的最高纲领,如果不能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就会丧失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甚至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想法,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巧取豪夺的手段。”[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制度优势愈加明显,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回顾瞩目成就,更要深刻理解把握守正之重要,更要准确把握创新之前提,牢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总开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固本培元,凝心聚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心。

三、接续奋斗: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纲领始终牵引和规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前提,要是抛开这个前提,就完全变成了实用主义[22]。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一个突出现实特征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统领,这成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党的百年奋斗主题与党的最高纲领呈现出有清晰层次性的内在统一,需要我们不断接续奋斗,既要做好眼下的事,又要着眼长远。

(一)紧密衔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共产主义

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时段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美好幸福。第一个任务是以革命争取中华民族解放,扫清民族复兴两大障碍,第二个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只有先实现前一个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后一个目标;把它称之为“必要的前提”,也就是说这个前提是绕不开的,是无法回避的。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两个历史任务相互衔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那么,必须走什么样的道路、必须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必须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来领导人民进行斗争才能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23]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自成立以来就不断申明并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回答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核心问题,如同赶考之人,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而从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长时段来看,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两大历史任务。现行《中国共产党章程》依然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纲领,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民族国家完成民族复兴大任之后,还有更为艰巨更为宏大的历史任务需要完成。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同样是第二个历史任务——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共产党人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矢志不渝追求奋斗,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是占据真理制高点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意味着千百年来人们所向往美好生活的实现,意味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类中彼此充满了互相帮助、互相亲爱,没有尔虞我诈、互相损害、互相残杀和战争等等不合理的事情”[24]。这样美好的社会是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是郑重书写在党的光辉旗帜之上的。然而它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付出和努力,甚至遭遇更多的曲折和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相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发展大势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不会改变,在民族伟大复兴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之上,接续奋斗,永不懈怠。

(二)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共同构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他们共同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基础,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衔接桥梁。

任何民族复兴都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历史过程,而是始终与具体的制度环境、制度基础与制度条件紧密相关,有明确的制度属性和现实的制度支撑。现实制度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规定和规约着民族复兴的方向与性质、指向与历史内涵。具体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拥有深厚的中华历史底蕴和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大的现实制度比较优势和光明的未来发展前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提供了根本制度基础和前提,提供了昂扬奋进、自信自强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始终定位于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指向共产主义,以共产主义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追求共产主义的阶段性实现,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信仰就会缺乏具体实现内容而变为空洞的形式,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现实的历史运动,嵌入和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始终。在时间维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历史发展和解决现实矛盾而不断丰富发展,为未来美好社会提供必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条件准备;从目标层次维度上,只有从当下主要矛盾出发,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逐步向最高目标迈进;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来看,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好总体国家安全,以更真切的态度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世界人民谋求大同。

(三)精神状态:坚定理想、脚踏实地、昂扬精神、接续奋斗

回首百年历程,我们的党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值得骄傲。然而在这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朝向共产主义奋斗的使命召唤下,绝不能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止步不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毛主席曾清醒地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26]然后语重心长但又充满信心地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做,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26]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后,对社会发展目标有了新的认识。他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31]。今天我们同样应该有这样的清醒,即使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特别是面临全球性风险挑战,我们党要务必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勇于回答时代之问,始终牢记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不能把最终目标仅仅定位于停留于满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是要全力以赴创造更值得骄傲的伟业、实现更远大的理想。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也绝不能产生急于求成的心态,如果急于求成,就会欲速不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同样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不断奋斗逐渐增加共产主义现实性的因素,需要保持定力,需要有耐心。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理想两大任务衔接,就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27],传承红色基因,补足补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成为民族先锋和时代的引领者;就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保持高昂精神状态,巩固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基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发展;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培育和锻造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始终脚踏实地,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艰苦的努力,用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创造实现美好梦想,实现远大理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也始终没有忘记追求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把实现现实目标和最终目标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接续衔接,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深刻把握这种辩证统一,坚持一以贯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最高理想最终目标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理想中华民族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高高举起共产主义旗帜
——理直气壮地回击抹黑、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行